伴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口結構也發生了改變,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正面臨空前的考驗。城鎮職工養老保險是我國社會保障體系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它的經濟可持續性問題直接影響著我國社會的穩定與經濟的健康發展。
目前,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提高、基金收支不平衡、養老保險制度有待優化以及經濟增速放緩等給養老保險制度的可持續性帶來嚴峻挑戰。如何既能保證退休人員基本生活,又能保證養老保險基金長期安全穩定,實現制度的可持續性,就成了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課題。
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參保的經濟可持續性理論基礎
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的經濟可持續性研究是以多學科理論為基礎的。從經濟學的角度看,生命周期理論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理論框架,幫助個體在各個生命階段合理分配資源,以確保老年人的生活質量。但這在實際生活中并不完全適用,面對人口結構的變化和預期壽命的延長,傳統理論需要不斷創新與發展。公共經濟學理論突出了政府對養老保險的職責,即以制度設計和財政支持來確保社會公平。但是實踐中如何兼顧政府和市場、避免財政負擔過重才是重點。精算技術作為核心支持,通過考慮人口、經濟和社會各方面的因素對養老保險基金收支平衡做出準確預測,從而為政府制定合理的財政支持政策提供依據,以應對不確定性問題,避免因過度的財政投入導致政府負擔過重。
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參保面臨的經濟可持續性挑戰
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壓力人口老齡化正以空前的速度對城鎮職工養老保險體系產生沖擊并造成了極大的壓力。一方面,老年人口比例的攀升使撫養比越來越差,在職參保職工贍養退休人員的負擔越來越重。伴隨著預期壽命的增加,退休人員養老金領取周期明顯變長,養老保險基金支出壓力進一步增大。在勞動力市場上,老齡化帶來勞動力供給的相對下降和企業用工成本的增加,部分企業可能通過不給員工參保、按最低繳費基數參保或者其他的手段規避責任。
基金收支平衡問題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基金收支平衡是關系到經濟能否持續發展的關鍵。在收入端,經濟結構調整、企業經營波動以及就業形式的多樣化(如靈活就業增多),導致繳費基數確定困難,部分企業和個人存在少繳、漏繳、斷繳現象,影響基金的穩定增收。與此同時,區域間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使養老保險繳費水平相差懸殊,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基金收入相對較少。從支出方面看,養老金待遇調整機制雖能保證退休人員的生活水平,但若調整幅度不盡合理,則會迅速加大基金支出。
制度設計中的問題過去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制度在設計中曾存在著若干制約經濟可持續性發展的問題。在過往階段,存在制度統籌層次不高的情況,區域間缺乏有效統籌和聯系,致使參保人員跨地區流動面臨重重阻礙,制度運行成本加大,同時影響勞動力的合理配置。其次,養老金待遇確定機制不夠科學合理,在部分情況下未能充分體現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原則,使得參保激勵不足。再者,養老保險制度同其他社會保障制度缺乏有機融合,出現了功能重疊、空白共存等問題,導致資源浪費、保障缺位。
經濟增速放緩對養老保險的影響經濟增速放緩給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帶來多維度的深遠影響。在宏觀上,經濟增速放緩致使企業盈利能力減弱、經營成本提高,企業為降低成本可能縮減職工福利的幅度,這其中就涉及到養老保險繳費基數的縮減或者參保人數的減少。與此同時,由于經濟不景氣造成失業率增加,大批失業人員的養老保險繳費中斷,基金收入來源下降。另外,就業市場中勞動力需求下降、新就業機會缺乏、年輕勞動力參保率較難提高等因素影響養老保險長期繳費基礎。并且,在經濟增速放緩的大環境下,我國政府財政收入增速疲軟,養老保險財政補貼能力有限。
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參保的經濟可持續性策略
完善制度設計完善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制度設計是實現經濟可持續性的關鍵基石。一是要繼續鞏固和優化全國統籌成果,進一步完善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加強跨地區、跨部門的信息協同。通過實現參保人員信息的實時共享和動態管理,破除區域間障礙,實現參保人員全國平穩轉移接續,提高制度運行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二是需要對養老金待遇的確定機制進行優化,全面考慮物價指數、工資的增長率、參保年限以及繳費基數等多種因素,從而科學地確定養老金的調整范圍,通過延長最低繳費年限,推行階梯式繳費激勵政策,如隨繳費年限增加提高個人賬戶記賬利率,更好的體現“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激勵原則。三是要強化養老保險制度同其他社會保障制度之間的融合協同,比如同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在信息共享和待遇銜接上的深度結合,以免造成資源浪費以及保障缺失。
拓寬籌資渠道拓展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籌資渠道是促進經濟可持續性發展的重要舉措。一方面,在鞏固現有企業及職工繳費的前提下,可以考慮及時對繳費比例進行適度的調整,并在經濟可以承受的限度內適當增加繳費。同時,強化稅務部門對企業繳費的監管力度,運用大數據和其他技術手段準確核實繳費基數,杜絕漏繳少繳。另一方面,要積極開拓新資金來源。如推進國有資本劃轉充實社保基金、合理設置劃轉比例及方式等,使國有資本保值增值和社保基金互補成長。鼓勵發展職業年金、企業年金、個人養老金以及商業養老保險,以稅收優惠為手段,引導企業及其員工參加,加大養老保險資金的積累。
加強基金投資管理加強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基金的投資管理對推動經濟的可持續性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目前,養老保險基金要轉變過分保守的投資戰略,適度拓寬投資范圍,同時要有效地控制風險。一方面,提高對優質股票、股權和其他權益類資產的配置比重,并通過專業投資機構分散化投資,獲得較高的長期收益。同時,積極參加國家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投資,例如采取公私合營(PPP)模式,使基金穩健升值。另一方面,要建立與完善科學投資決策機制與風險防控體系。采用先進的量化分析模型及風險評估技術對投資項目實施綜合評估與動態監控,并適時調整組合。同時,還應加強同海內外專業投資機構合作交流,借鑒投資管理先進經驗,提高投資管理水平。
推動養老保險制度與經濟發展相適應推動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制度與經濟發展相適應是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核心要義。在經濟結構調整與產業升級的大背景下,就業形態越來越多元化,在國家層面應統一養老保險政策規程。對新興產業及靈活就業群體制定差異化參保政策,比如,采取按收入比例彈性繳費、對不同人群的社保補貼政策、線上參保等措施提高養老保險覆蓋率和基金征繳率,合理降低參保門檻,以吸引更多靈活就業者和年輕人參保。當經濟增速放緩時,要對養老金待遇增長幅度進行適當調整,并建立待遇調整同經濟發展水平、物價指數和基金收支狀況相聯系的動態調整機制,既可保證退休人員的生活水平,也可避免對企業、財政造成過大的負擔。同時,推動養老保險制度和經濟增長良性互動。通過健全養老保險制度來提高居民消費信心,釋放消費潛力,刺激經濟增長。
作者單位:滁州市瑯琊區社會保險費征繳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