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人社部公開表示,個人養老金領取時,無論是本金還是投資收益,都要按照領取額的3%繳納個人所得稅。
事實上,個人養老金在領取時需要繳稅,并非一項新的規定,不過,由人社部專門公開予以確認,還是引發了極大的關注。尤其是很多此前對有關規定并不清楚的普通民眾,在確認需要繳稅之后,對于是否參與個人養老金可能需要重新權衡。
2022年底,我國首次正式推出個人養老金業務,主要目的是為了彌補我國養老金水平的不足,在政府和企業主導的養老體系之外,搭建起養老的第三支柱。經過兩年試點之后,個人養老金業務在2024年年底正式在全國范圍推廣。
按照人社部的數據,截至去年11月,全國個人養老金賬戶開通超過7000萬個,應該說這是一個不小的規模。但是,個人養老金最大的問題在于繳存率不高,很多人開通個人養老金賬戶只是為了參加銀行的開戶送禮活動,在開通賬戶之后,實際往個人養老金賬戶里存錢的很少,繳存比例只有20%多。即使是往賬戶里存錢,很多也只是淺嘗輒止,人均繳存資金只有2000元左右,和年均12000元的上限相去甚遠。
那么,到底是什么影響了民眾的參與積極性呢?
主要還是吸引力不足。因為個人養老金最大的吸引力在于抵稅功能。開通個人養老金賬戶之后,每年可以繳納最多1.2萬元,能夠在當年抵稅,延遲到將來退休領取養老金的時候再按照3%繳納。這種設計方案,對中高收入人群能夠生產一定的吸引力,但對于真正的富裕階層吸引力比較有限,而對于低收入民眾,反而形成了負擔。正是因為無法在大范圍內產生吸引力,所以導致民眾參與度不高。
對于富裕階層而言,個人養老金的主要問題在于規模有限,對于將來的養老可有可無。因為每年只有1.2萬元年的養老金上限,假如按照3%的年化收益率,20年后累計資金量也只有32萬元,對于富裕人士而言,從養老的角度來看,這筆錢產生不了太大的作用。更實際的意義還在于抵稅功能,不過,對于真正的有錢人,個人養老金每年帶來的幾千元抵稅,很多人可能也不太在意,甚至不愿意專門為此花時間打理個人養老金賬戶。
個人養老金最大的受益者在于中高收入人群。綜合所得稅率越高,省稅效果就越明顯。按照一年1.2萬元的上限來看,如果你的年度綜合所得稅率是10%,那就意味著每年可以少交1200元的所得稅,如果你的年度綜合所得稅率達到最高的45%,每年可以省稅5400元。當然,將來在領取時,還需要按照3%來繳稅,但即便如此也還是劃算。所以,對于中產階級而言,至少從稅收角度來看,個人養老金的制度設計還是有一定吸引力。
真正的問題在于低收入者,這些人如果參與個人養老金,既無法享受個稅抵扣,將來提取時還要按照3%繳納個稅,所以,對于這部分人群而言,僅僅是稅收上的劣勢,就足以打消他們的參與積極性。
而且,低收入人士的現金流相對緊張,他們更在意的是如何過好眼前的生活,如果每年要拿出一筆錢為將來養老做打算,相當于每年增加了一筆額外的開支。如果這筆錢將來還要繳稅,也就更失去了繳納的積極性。
按照國家稅務總局的數據,我國無需繳納個稅的人數占比超過七成,這就意味著,這些人其實都無法享受到個人養老金的抵稅優惠。對于這部分人群而言,繳納個人養老金不僅會影響當下的生活,甚至將來領取時還要承擔額外的稅收,自然也就不愿意參與。
除此之外,按照稅務局的數據,我國還有將近20%的人適用3%的所得稅稅率。這部分人參與個人養老金,其實也享受不到個稅抵扣的優惠。
這也就意味著,我國有90%左右的人其實都享受不到個人養老金的個稅抵扣優惠。而這部分數量最龐大的人中低收入人群,恰恰又是養老金基礎最薄弱,最需要補足養老金短板的人。如果他們無法從個人養老金制度當中獲益,甚至還要承擔額外的稅收負擔,那么,作為我國養老體系第三支柱的個人養老金制度,有效性也就大打折扣了。
在很多發達國家,個人養老金規模非常龐大,能夠為個人養老提供豐厚而堅實的支撐,主要有兩大原因,一是資本市場能夠提供穩定回報,很多個人養老金能夠穩定提供8%甚至更高的年化回報率,經過長達二三十年的復利積累之后,能夠帶來驚人的回報。所以發達國家的很多普通人都愿意積極參與,為將來的養老做好積累。
二是對于個人養老金的稅收優惠,也是吸引普通人的重要原因。很多發達國家的個人養老金可以申報抵稅,將每年的個人邊際稅率拉到最低水平,抵稅效果非常明顯。在領取階段雖然也要繳稅,但是繳稅方式也并非一刀切,比如有些國家就規定,如果個人養老金賬戶資金規模超過一定額度,領取時就要繳納較高的稅率,除此之外,大部分普通人的個人賬戶,領取時無需繳稅。
對于我國個人養老金體系而言,A股市場缺乏長期回報的機會,導致個人養老金的回報率有限,這已經讓很多人缺乏參與個人養老金的興趣,如果稅收方面再沒有足夠的吸引力,甚至還要產生額外稅負,對于很多普通人而言,就幾乎沒有參與的意義了。
養老金在領取時按照3%的征稅,對于我國稅收的整體貢獻其實并不會太大,但是,對于很多個人參與養老金的積極性卻有非常重要的影響。考慮到我國養老金體系越來越大的缺口壓力,就要讓養老第三支柱真正發揮實質性作用,而不僅僅是虛有其表。我國個人養老金或許還需要更大力度的稅收優惠,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提升民眾參與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