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年輕人,都在力所能及地“養生”:我今晚(不出意外)一定早睡;(雖然點了炸雞薯條,但)可樂只喝無糖的;健身卡拳擊課買起來(雖然只去了一次)……
早點睡、少吃糖、別久坐……這些已經被講過太多。但有一件很關鍵的事情,一直都被忽略了,那就是——練肌肉!
年輕人,不抓緊練肌肉,等老了后悔都來不及!肌肉不僅好看,更好用。
肌肉這玩意兒,可不只是力量和強壯的代言人,它更關鍵的作用,是支持身體的各種運動,保持平衡、維持關節活動的穩定,防止摔倒。所以,坦白說,肌肉其實每個人都有(只是有些人不太明顯)。
那么,請伸出你的胳膊,緊握拳頭,彎曲手肘。看到你那似有若無的肱二頭肌了嗎?
好好欣賞欣賞它吧,它可能就要消失了。
一個悲傷的事實是:肌肉這東西,會隨著年齡的增長無可避免地流失,躺著不用也會流失……
相信很多人對此深有體會:回憶當年操場上揮灑著汗水的青春,誰還不是個籃球王子、毽子公主、跳繩王者、跑圈大師什么的。但隨著年齡增長,好好的六塊腹肌,不知不覺中就融為了一塊……
一般來說,35歲左右我們的肌肉開始流失,并且以每年1%~2%的速度下降,50歲以后進入加速階段,75歲后,下降速度會達到頂峰。更不幸的是,肌肉還有著“用進廢退”的特點。如果你常常深陷沙發+手機的魔力無法自拔,那這個過程搞不好還會再加速。
隨著肌肉不停地流失,除了不好看,還會有什么影響?答案是——肌少癥,后果就是難以維持平衡、容易摔倒。
要知道,摔倒是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死亡的首位原因,也就是很多人常說的:老了之后的最后一跤。
除此之外,肌肉流失還與很多骨折的發生有關:肌少癥的發生率在髖部骨折中占41.5%、在脊椎骨折中占35%,在橈骨遠端骨折中占29.6%。
趁年輕練,才是正道
可能有人要問:反正肌肉練了也要流失,那我等老了再練不是比現在練更好嗎?
年輕人,你的這種想法很危險。肌肉這東西就得趁年輕打基礎,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老了再練也行,但和趁年輕練的效率相比,是完全沒有辦法相比的。
一項2021年刊登在國際頂級期刊JournalofBoneandMineralResearch上的研究發現:血清中活性維生素D的含量,會影響肌肉量和肌肉的力量。加上數據顯示:同等日照程度下,老年人合成維生素D的能力只有年輕人的30%。肌肉受到維生素D的影響,也是一樣的道理——年紀大了,維生素D難以補充或合成,肌肉會更加難以鍛練。
影響肌肉生長的因素有很多,雖然不能說老了練肌肉就沒用了,但趁年輕練會更容易。同樣的肌肉,老了之后你要付出加倍的努力。年輕的時候都不想動,還指望老了“加倍努力打兩份工”?
肌肉,練起來就是勝利
俗話說得好,flag易立更易倒。對于大多人來說,一想起要“練肌肉”,就覺得壓力山大。
臥推、硬拉、舉重……還沒開始就想放棄了。職場打工已經很累了,還要給肌肉加KPI。
還記得肌肉的用進廢退原則嗎?如果是出于健康角度的考慮,那只要開始練起來就是成功的。
放低預期開始行動后,練肌肉這事兒其實也沒那么難:即使是不怎么運動的人,經過三個月的運動,也可以增長20%左右的肌量。
別小看這20%的增長。打個比方,如果你體重50公斤,肌肉量差不多就是20公斤,堅持運動3個月,你可以再長4公斤的肌肉。
只要稍微努力一點,你長肌肉的速度,就可以超過長肥肉的速度。練肌肉的好處還不止于此:一項發表在《BritishJournalofSportsMedicine》的最新研究顯示:每周只需要進行30~60分鐘的肌肉強化運動,就可以顯著降低死亡風險。平均每天只需要10分鐘啊,朋友們。
除此之外,肌肉強化運動與全因死亡率、心血管疾病、總體癌癥、糖尿病和肺癌的風險降低10%~17%相關。
還有,有肌肉真的很好看,那是一種透露著力量感的美。
一天練不出一個施瓦辛格,但相信我,只要開始練肌肉,你就是全新的你了。
那還說什么,肌肉練起來啊。
怎么練肌肉
1.如果你真的不知道該如何開始,那不妨從大腿練起。
腿是支撐身體的關鍵部位。要知道,腿部肌肉占全身肌肉的65%以上,也是日常活動發力最基本、最重要的肌肉群。力從地上起,如果肌肉力量不大,不知道從哪里開始,就從腿部肌肉鍛煉做起來吧。
推薦動作:深蹲、箭步蹲、深蹲跳。
2.自重/負重訓練都是鍛煉肌肉的好方式。
自重訓練,也就是通過抵抗自身的重量使肌肉收縮,更適合新手;負重訓練更適合已經有一定運動基礎的人。每周2~3次,就可以很好地鍛煉到肌肉。
自重訓練推薦動作:俯臥撐、平板支撐、卷腹。
負重訓練推薦動作:舉啞鈴、負重深蹲、負重行走。
3.記得補充維生素D。
大多數人都難以通過日照來獲得充足的維生素D,那不妨有意識地進行補充,有助于肌肉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