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lor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tandardization Practice of Basic Public Services
LIU Jie WANGWeixia HUANG Jixiong XUYuanxian (Guangdong Institute of Standardization)
Abstract:Todiscuss the great significance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 measuresofstandardizationofbasic publicservices, basedonthenationalbasicpublicservicestandardizationpilotworkinYuexiudistrict,Guangzhoucitythispapersystematicaly sortsout theproposaloverallworkplansign,promotion,pathsandetodsofplemetation,ndimplemeatioects of basic publicservice standardization.Itpointsoutthesignificanceofbasic publicservicestandardization work forlocal government governance,Chinese modernization,and high-qualitydevelopment.Italso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for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basicpublic services from the perspectivesof buildingatrinity patern,establishing long-term mechanisms,andleveragingdigitaltechnology.Ithaspractical guidingsignificancefortheconstructionofbasicpublicservice standardizationin thenew eraas wellas improvementofthemodernizationofChina’ssystemandcapacityforgovernance.
Keywords:basic public services; standardization;standards system; governance system
1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工作的提出
2010年1月,廣東省人民政府發布《關于實施技術標準戰略的意見》,明確提出“建立社會公共事業標準體系。建立健全教育、文化、衛生、人口、勞動保護、社會保障、社會管理等領域的標準體系,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推動基本醫療服務標準化工作,加強公共衛生、醫療保障、農村三級衛生服務網絡等領域的標準制定和實施;加快發展中醫藥產業標準化工作;推動制定老齡產業和殘疾人等社會保障標準;提高政府社會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務能力”。隨后,原廣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確定廣東省中醫院等單位開展公共服務標準化試點工作,探索公共服務標準化工作經驗。2013年10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的戰略任務?!?014年10月,東莞市成功入選首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試點城市。筆者組織團隊支撐其開展相關試點工作,并以較好成績通過國家驗收。2018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明確要求從國家、行業、地方、基層4個層面構建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并提出“十四五”末和到2035年兩個時間節點的具體目標?!吨笇б庖姟愤€提出了以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為統領,涵蓋公共教育、勞動就業創業、社會保險、醫療衛生、社會服務、住房保障、公共文化體育、優撫安置、殘疾人服務9個領域的國家基本公共服務質量要求。為落實《指導意見》,廣東省通過積極申報爭取,獲批4家單位作為基本公共服務試點。其中廣州越秀、深圳福田為基本公共服務綜合試點,佛山南海為養老基本公共服務專項試點,清遠為基本醫療專項試點。受相關單位委托,筆者組織團隊全程主持支撐了越秀區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試點工作,并參與了其他試點的授課或驗收工作。結合上述活動形成了開展基本公共服務的工作經驗和試點部分成果,被國家吸收采納,納入下一步全國推進的工作方案,即國家標準委、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7個部門聯合下發的《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建設工程工作方案》(國標委聯[2023]61號)之中。現以越秀區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試點為例,進行分析與總結,以推動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持續提升。
2 整體工作方案設計
按照廣東省領導和廣東省市場監管局要求,為實施好越秀區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工作,筆者統籌各部門力量,抽調25名技術骨干,形成了10個專項工作小組,全力推進并支撐國家試點工作。在方案設計階段,具體開展的工作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2.1確定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工作目標與工作原則
通過爭取區政府主要領導高度重視與統籌,項目組開展多方調研,分析并協助整合區域基本公共服務資源優勢,建立了有利于基本公共服務規范運作的長效機制和良好環境,形成了推動區域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制定、實施、應用以及標準水平動態調整、監測評估等方面探索創新。確立了“實現基本公共服務領域有標可依、標準齊全,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實施機制健全、有效,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不斷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不斷提高”的目標。這為打造基本公共服務品牌,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區域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工作提供了方向。
在協商確立工作目標的基礎上,形成了政府端開展相關工作的4項原則。具體如下:(1)堅持政府主導、多元參與。突出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務供給保障中的主導地位,明確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建設中的規劃引領作用,加強基本公共服務資源的有效配置及標準體系頂層設計。積極探索建立政企聯動的標準化工作機制,鼓勵標準化機構、企業及技術人員參與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研究,推動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資源實現成果轉化。(2)堅持標準適度、機制創新。按照國家基本公共服務項目和省、市政府公布的基本公共服務清單和具體的標準化實施要求,結合本地經濟發展情況和財力情況,統籌基本公共服務事項布局,適度謀劃標準化項目建設,逐步完善標準體系,實現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建設與區域經濟發展的有機融合。(3)堅持建標提質、突出特色。以區域優勢領域為切入點嵌入標準化工具,培育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基本公共服務品牌,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整體質量,讓標準化成為提升區域基本公共服務質量的助推器。(4)堅持統籌兼顧、保障民生。聚焦民生關注問題,明確政府兜底保障的標準與水平,形成以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導向的財政支出結構。以標準化為技術手段固化成果,以此提高基本公共服務資源配置的科學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引導基本公共服務資源向薄弱區域和弱勢群體傾斜。
2.2明確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工作主要任務
(1)梳理基本公共服務事項,重在適宜。依據《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和省、市清單,結合區域基本公共服務及重點領域發展特色等實際,按條目方式逐項細化,梳理各領域基本公共服務事項,確?;竟卜帐马椃诸惪茖W、名稱規范、指向明確。
(2)建立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框架,重在協調。以科學規范、務實好用為導向,按照“橫向板塊明晰、縱向層次分明、橫縱聯動互補”的原則,編制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框架。確定標準體系框架時,借鑒國家相關體系框架并與之銜接,總結了廣東省開展行政許可標準化的成功經驗,充分考慮了區域基本公共服務共性,充分整合覆蓋上級法律法規及文件規定的常規基本公共服務事項,并突出地方特色。
(3)編制基本公共服務標準規范,重在實用。
編制規范時,充分吸收廣東省開展行政許可標準化工作中編制編碼規則、辦事指南與業務手冊的成功經驗,對照標準體系框架,研究確定基本公共服務事項標準目錄,形成并編制完善了以針對行政相對人與業務辦理人兩類人員開展相關工作為主的標準化文件,努力做到簡單易行實用,并鼓勵內部標準上升為國家標準、地方標準及團體標準,形成推廣經驗。
(4)建立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實施機制,重在高效。采用統一領導、分工負責的方式,完善標準體系動態調整、標準實施監測等標準運行機制,促進標準信息公開共享,建立高效、可持續的長效實施機制。
(5)建立基本公共服務數據庫,重在持續。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數據收集、統計以及分析制度,通過標準體系運行前后的數據采集對比,有效評估標準化手段對提升基本公共服務效能的積極作用,形成可推廣復制并溯源的經驗。
2.3形成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工作方案
在政府層面形成工作方案,明確各階段工作事項,整體有計劃推進工作的頂層設計,主要包括:(1)籌劃階段。成立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工作領導小組,完善組織架構,建立協調聯動工作機制,明確職責分工,出臺管理辦法和文件編制程序,落實工作專項經費,明確保障措施與支撐機構,做好籌備工作。(2)實施階段。有序完成梳理基本公共服務事項、編制標準規范、開展標準化宣貫培訓、建立標準實施機制、建立完善數據共享及報送機制等任務,確保高時效、高標準、高質量實現標準化工作目標。(3)評價驗收階段。完成自我評價、組織第三方開展公眾滿意度測評、迎接國家驗收等工作。(4)鞏固宣傳階段??偨Y標準化工作成果,樹立標準化建設標桿及基本公共服務品牌,持續推進相關工作的安排。加大宣傳力度,推廣標準化工作做法和經驗,形成良好的輻射效應。
3 實施推進與方法路徑
按照工作方案,有序推進相關工作是開展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工作的重要方法。各相關部門肩負著持續推動標準實施之職責與義務,在推進過程中,持續完善標準,推進效果評價和標準體系自我評價,落實整改和改進措施,促進標準信息公開共享,建立高效、可持續的長效實施機制,最終形成了領導和協調機制健全、基本公共服務清單準確全面、標準體系清晰完整、標準實施工作成效顯著的工作局面。
3.1領導重視是關鍵,建立工作機制是基礎
成立由區主要領導任組長的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工作方案,明確任務目標,建立協調聯動機制形成工作合力,安排專項經費,落實資金保障。完善頂層設計,并以規范性文件印發《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管理辦法》,對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工作進行系統性規定,明確工作方針目標、組織機構、工作任務等,為開展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工作奠定了制度基礎,提供了支撐保障,推動了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建設制度化。同時,聘請組建標準化技術支撐項目團隊,形成了支撐團隊和一對一服務機制,根據基本公共服務不同領域特點設立標準化工作小組,設置組長,明確職責分工與溝通機制,并參照國際通行的項目管理標準組織推進,根據項目實施實際情況動態調整技術資源分配。
3.2以人民為中心,以群眾需求為導向,梳理基本公共服務事項
各領域標準化工作小組深入基層,開展走訪調研、大型宣貫培訓等活動,充分對接居民群眾的基本公共服務需求,對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狀況進行研究分析,遵循目標明確、全面協調、層次合理、劃分清晰的原則,充分依托越秀區醫療、教育、文化等領域基本公共服務資源優勢,梳理確定基本公共服務事項清單。以“一張清單”統籌基本公共服務事項規劃,清單基本覆蓋法律法規及上級政策規定的基本公共服務事項,符合區域基本公共服務實際,體現區域特色優勢,推動基本公共服務資源的科學布局、優化整合、均衡配置,引導資源更好地向民生關切領域、服務薄弱領域傾斜。
3.3以科學、適宜、規范為原則,搭建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
構建科學、適宜、合理、有效的體系框架是保證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科學合理的一項基礎工作。對標《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試點實施細則》《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參照GB/T24421系列國家標準與廣東行政許可標準化相關要求,在全面了解基本公共服務相關技術和管理需要協調和統一的各種流程和事項的基礎上,適當進行前瞻性策劃,深挖區域特色公共服務項目,選擇基本公共服務相關的應制定和實施的標準,從通用基礎標準、服務提供標準、管理標準、工作崗位標準切入,搭建以服務通用基礎標準體系為基礎,以服務提供標準體系和服務管理標準體系為核心,以服務工作崗位標準體系為支撐和保障的4個類別,涵蓋9個領域5級標準層次的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框架。
3.4以簡單易用、公開透明為導向,編制特色鮮明的基本公共服務標準
在搭好“一個框架”體系的基礎上,對照基本公共服務事項及標準制修訂路線圖,分別編制了通用基礎標準體系結構圖、服務提供標準體系結構圖、管理標準體系結構圖、崗位標準體系結構圖以及九大領域標準體系結構圖,同時在系統性、可操作性和考核性上下功夫,深度挖掘區域基本公共服務的經驗做法,對簡單事項采用標準表格表單形式,對復雜事項采用標準文本形式,編制完善服務指南及業務手冊,做到簡單易用、公開透明。在此基礎上,深度挖掘全區基本公共服務的經驗做法,編制形成一批具有區域特色的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實現了各基本公共服務事項“有標可依、
標準齊全”。
3.5建設標準數據庫,推進標準實施與運行監測,持續改進標準體系
為推動標準的有效實施,及時組織召開標準實施工作動員會、培訓會等活動,主要包括:一是面向基層公共服務機構開展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宣傳和政策解讀,指導基層服務機構加強標準管理和應用,提高基層人員標準化服務意識,導入標準化理念,為服務對象提供更規范化的服務。二是面向公眾開展標準宣貫,提高群眾對基本公共服務的認知水平,提升廣大群眾對標準化試點的知曉率和滿意度,強化群眾監督,推動各項基本公共服務內部標準能夠持續運行。三是開展標準體系運行監督檢查,做好相關過程記錄,持續完善標準化文件。將標準作為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依據,并通過政策引用、采信及政府購買服務、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和配置等政府“有形之手”,推動標準實施,確保標準落地見效。同時,依據相關標準,通過內部自我評價和第三方機構評價等方式,對標準實施效果進行監測與評價,及時形成意見建議,加以整改,持續優化和完善標準體系,形成閉環管理模式。四是開發建設基本公共服務標準數據庫,推動平臺動態監督。平臺收錄了基本公共服務適用的法律法規、政策與標準文本等,供不同權限的用戶查閱使用。同步優化設置標準實施監督檢查模塊,及時上傳檢查計劃、檢查報告、標準修訂情況等內容,推動相關部門進行動態監督。以“一個系統”實現數據公開共享,推動體系動態優化,形成特色模式。
4實施效果與重大意義
4.1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實施成效
標準有效實施對提升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固化經驗,形成制度模式,增強基本公共服務供給能力,打造特色品牌,提升政府治理水平,提升人民群眾滿意度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越秀區作為廣東省、廣州市的行政中心、公共服務中心,通過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建設,基本公共服務做到了有標準可依、標準齊全,標準體系持續完善?;竟卜諛藴驶υ叫銋^首次在全國縣區級政府政務透明度評比中位居全國前十,公共服務滿意度連續7次蟬聯全省各區(縣)第一;教育、醫療、文化、養老、公共安全等多項公共服務走在廣東省乃至全國前列,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增強。在突出精品服務示范方面,為全國打造了可復制可推廣的“越秀經驗”,如首創民間文藝團隊孵化模式,高品質滿足群眾文化需求;打造 Ω?1+1+1+XΩ ”家庭醫生服務,便利化開展上門醫療保障服務;首創“無物管找托管”加裝電梯安保模式,保障老舊樓宇居民安全出行;推進教育資源均等化,深層次保障特殊群體受教育權利;建設“羊城紅騎手”愛心驛站,打造配送征途上的“??扛蹫场钡龋竟卜諛藴驶γ裆U匣A牢靠、公共事業優質均衡、群體幫扶擴面提質增效,為共同富裕之路打下了堅實的制度基礎
4.2開展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工作的重大意義
正如《指導意見》開宗明義:以標準化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是新時代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對于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斷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不斷增進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的獲得感,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多年實踐,項目組認為還包括以下3項重大價值。
(1)提升了地方政府治理軟實力[1]。一方面,通過基層服務機構標準化建設,推進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基層服務機構建立服務質量承諾、服務質量監測、服務記錄追溯等基礎性制度,完善內部管理標準,有效執行基本公共服務相關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另一方面,通過基本公共服務績效評價等全流程標準化工作,規范服務供給、提高服務質量、優化資源配置、強化制度約束、明確權責關系、創新治理方式等,有助于政府科學決策和精細化管理,有效提升了基本公共服務公開性、透明度,遏制了權力尋租,保障了公民平等享有政府提供的服務,強化了治理的公平與公正,推動了公共治理的現代化,體現地方政府治理軟實力。
(2)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題中之義?!丁笆奈濉惫卜找巹潯分赋觯骸肮卜毡U纤匠蔀橛绊懭嗣袢罕姭@得感的重要因素?!敝袊浆F代化始終將增進民生福祉作為根本目的[,基本公共服務的供給直接體現“發展為了人民”的核心價值?;竟卜諛藴驶沁@一理念的具體實踐,是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的內在要求。標準化是為人民群眾提供均等化、高質量的基本公共服務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是基礎性制度的重要方面,可直接增強政府公信力,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3)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強技術支撐。一方面,高質量發展階段,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基本公共服務的公平與效率提出了較高要求?;竟卜盏挠行Ч┙o,是促進區域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構建結構均衡的公共服務體系能夠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動能[3]。通過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手段優化供給結構、提升供給效率,從“?;尽毕蛱豳|增效躍升,對提升人民生活質量和滿意度,強化民生保障,營造良好營商環境,為區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制度性保障。另一方面,通過建立統一、可衡量的服務標準,讓政府的服務可見、可比、可體驗,提高了區域間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增強了人民群眾對預期的判斷,為打破城鄉二元結構,保障弱勢群體權益,不斷縮小城鄉間、區域間、人群間基本公共服務差距,減少區域協調發展不平衡,有效防止人才與資源因為公共服務差異造成的單向流動,提供了可持續的標準化制度變革動能。
5對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工作可持續發展的建議
推動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是為了一時的成功,而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深化和拓展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引領效應,推動民生服務更有溫度、更有質感,以更高標準打造更高品質的“美好生活樣板”,最終實現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吨笇б庖姟方o出了至2035年的工作目標,為深化并持續推進相關工作,在此建議如下:
一是積極探索并構建法規、政策、標準一體化建設格局。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要促進政策、規則、標準三位一體的聯通”。在全國各類試點的基礎上,建議對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工作立法,至少形成行政法規,明確標準化作為基礎性制度的保障手段。同時,強化政策保障,基本公共服務涉及地區特色優勢與財力,鼓勵各地形成持續性、穩定性的政策對接與銜接機制,加大基本公共服務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有效供給,持續完善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同時,推動重點領域非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普惠化發展,逐步擴大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供給,以標準化手段助力實現更大范圍的公共服務均等化,最終形成“三位一體”構建格局,有序提升公共服務的范圍、水平和質量。
二是建立高效、穩定、可持續的長效機制。積極推廣標準化試點經驗,鼓勵具有良好標準化工作基礎的單位申報標準化試點示范項目,打造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樣板和品牌,形成范例和國家標準加以推廣。建立標準化協同機制,構建職能部門、標準化技術機構、行業協會、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等協同推進公共服務標準化工作的格局,發揮標準化技術支撐機構的專業作用,發揮標準引領功能。各地政府要鼓勵并推動權威的第三方機構對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運行進行監督、動態調整和完善提升,暢通標準實施意見建議反饋渠道,定期開展需求分析和社會滿意度調查,加強政府績效評估,持續提升資源的公平與效率水平,為政府改進基本公共服務提供依據,持續推進服務型高效有為政府建設。
三是以數字技術賦能提升公共服務水平。積極推進數字政府建設,將公共服務標準化工作模塊融人智慧城市和數字政府標準化建設中,積極推動“標準 ?+ AI”融合,精準匹配供需,破除行政壁壘,賦能公共服務,降低服務成本,優化調整基本公共服務資源配置。通過數據驅動優化或重塑公共服務供給體系,推動公共服務實現精準化、智能化、協同化、透明化、體系化,系統提升公共服務效能,將“人民至上”理念轉化為可操作、可衡量的治理實踐,實現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并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奠定堅實的制度性基礎。
參考文獻
[1]黃恒學,黃勇.政府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6
[2]張大超,鄧峰.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化:內在邏輯、現實困境與實踐方略[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23(6):21-29.
[3]高小平.構建均衡公共服務體系的理論框架及路徑[J].治理現代化研究,2023(1):49-55.
(責任編輯:張佩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