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統編教材重視解決傳統教學中讀寫兩張皮的問題,不僅在一般單元語文要素中,突出閱讀與寫作的密切聯系,而且從三年級起,每學期安排一個習作單元,選擇學生習作中普遍存在的問題,設置專項訓練。因此,教師應認識到習作單元的編排是“舉單元之力,寫一篇好文”,借助讀寫一體理念實現閱讀與寫作交互融通,需要以學生習作能力發展為主線,重視組織學生圍繞專項習作能力開展多樣化的表達實踐活動,達成提升習作單元教學效率的目標。
一、解讀教材,把握讀寫一體特點
1.以語文要素為交融點
在習作單元中,單元頁同樣呈現了閱讀與表達兩個層面的語文要素,設置的閱讀要素與表達要素都指向了表達方法;只是從閱讀角度看是學習表達方法,從表達層面看是運用表達方法。由此可見,習作單元中閱讀與表達具有高度的統一性與協調性,體現為語文要素就是讀寫一體的交融點。了解習作單元這一重要特點,有助于教師確定單元教學目標與方向。
比如,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是第一個習作單元,以羅丹的名言“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表述人文主題,語文要素中指向閱讀的是“體會作者是怎樣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指向表達的是“仔細觀察,把觀察所得寫下來”。不難看出,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強調的都是觀察。實際上,“發現美的”除了眼睛,還包括感受美的心靈以及其他感官(觸覺、聽覺、嗅覺等)的活動;當這些感官主動進入觀察狀態,留心觀察、細致觀察就能得到落實。觀察既包括運用不同觀察方法觀察到的多種內容,又包括對觀察到的內容進行有序表達,這就是本單元讀寫一體的具體體現。
2.以單元結構為邏輯線
教師對習作單元的解讀還需要深人各個板塊中,梳理出單元結構,才能體現出讀寫一體的內在邏輯線。教師解讀習作單元時,需要關注單元內在的編排結構,了解各板塊承載的功能,在助學系統中尋找落實的抓手,以表達實踐訓練引導學生實現從閱讀到寫作的一體化轉身。
仍以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為例,本單元的兩篇精讀課文中,《搭船的鳥》是觀察動物,是觀察訓練的起點,以留心觀察為主,《金色的草地》是觀察植物,突出細致觀察,注意觀察變化;與之匹配的習作例文有兩篇,《我家的小狗》指導學生觀察動物特點的方法,《我愛故鄉的楊梅》指導學生以多種感官觀察植物的特點。交流平臺和初試身手,為學生搭建了遷移運用的平臺,為主題為“我們眼中的繽紛世界”的習作服務。
二、前后關聯,落實讀寫一體認知
1.從結果出發定位目標
習作單元是針對學生習作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設置學習主題作為訓練學生習作關鍵能力的指南。
提升學生習作關鍵能力就是習作單元學習目標。
比如,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單元習作主題是“介紹一種事物”,教材的編者為學生提供了表格支架,列舉了動物、植物、物品、美食、感興趣的內容等五組事物,幫助學生從中選擇習作介紹的對象。在習作之前,學生需要細致觀察介紹的對象,搜集相關資料進一步了解介紹的對象,還要想清楚從哪幾個方面進行介紹,注意用上恰當的說明方法。盡管單元習作處在每冊教材靠后的位置,可從讀寫一體的理念看,教師應將其放在單元體系中,借助前后關聯的策略,達成讀寫一體的教學目標。
2.逆向設計習作過程
在習作單元教學中,教師需要走出傳統教學套路,根據逆向設計理念,讓學生在課前先寫一篇習作,在課堂上弄清楚習作中存在的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路徑、策略,在學習實踐活動中不斷完善自己的習作。
仍以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為例,教師讓學生運用已有習作經驗,自主閱讀單元習作教材,按照要求完成一篇介紹一種事物的習作,教師不進行任何指導,完全由學生自主寫作。學生完成習作后,教師組織學生集中評價,找出習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事物的特點介紹得不夠清晰,二是說明的方法使用不恰當。針對這兩方面的問題,教師引導學生在習作單元學習中,尋找適宜的解決方法,及時進行修改與完善,直到把預先寫的習作修改成為一篇清楚、有效介紹一種事物的文章。
三、解決問題,實現讀寫一體進階
1.圍繞問題重組資源
在習作單元教學中,教師應正視學生習作中存在的問題,采用重組合并單元資源的策略,幫助學生有效地解決問題。
比如,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中,習作主題是“游 ”,要求學生按照一定的游覽順序,把印象最深的景物寫清楚。學生課前寫的習作與這一要求相比存在明顯的不足:不清楚游覽順序所指,寫起來有些亂;寫成流水賬,不懂得選擇印象深的景物進行重點介紹。針對前一個問題,教師可以重組教材資源,讓學生在《記金華的雙龍洞》和《頤和園》中,通過梳理游覽順序和繪制路線圖,弄明白游覽順序就是將自己先后到過的地方有機地串聯起來。針對后一個問題,教師引導學生在《記金華的雙龍洞》和《七月的天山》中尋找解決方法,在《記金華的雙龍洞》中,學習“空隙”的分層介紹方法,在《七月的天山》中,學習對天山深處野花由遠及近的描寫方法。學生掌握上述方法,就能逐步解決習作中存在的問題。
2.設置任務指向關鍵
在習作單元教學中,教師需要設計相應的訓練任務,讓學生在持續的寫作實踐中形成關鍵習作能力。
仍以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為例,學生在課前寫的習作中暴露出普遍性的問題后,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設計如下任務,幫助學生解決問題。任務一是深入研讀精讀課文,尋找解決方法。在精讀課文《海上日出》《記金華的雙龍洞》中,學生結合課后練習要求,提煉游覽順序的一般表達方法;在《海上日出》中,學生學習按照時間變化表達游覽的順序,在《記金華的雙龍洞》中,學生學習按游程變化表達游覽的順序。任務二是遷移運用所學方法進行練筆,按照單元習作要求完成習作。
總之,在習作單元教學中,教師需要從寫出發,讓學生在讀寫交融中聚焦單元語文要素,以讀寫一體理念來培養學生的關鍵習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