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是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與思維能力的重要環節。然而,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普遍缺乏寫作興趣與創作積極性,寫作水平提升緩慢?;咏虒W作為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通過師生、生生之間的有效互動,能夠激活學生思維,為寫作教學注入新的活力。本文深入剖析了小學語文課堂互動教學對學生寫作水平的影響,并提出了優化策略,以期為語文教學改革提供有益參考。
一、背景
互動教學以問題引導、討論協作等手段為特色,旨在喚起學生的參與熱情與學習自主性,推動課堂從“教”向“學”轉變。寫作能力是語言表達能力的延伸,涵蓋語言組織、思維表達與情感抒發等多個層面,是學生綜合素養的重要體現。
二、教學實踐及現狀分析
傳統寫作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自主參與度低,導致學生對寫作興趣不高,實踐能力欠缺?;咏虒W則通過構建開放、公平的課堂環境,促進學生在與教師、同學及文本的多維度互動中深入思考與表達。例如,教師可安排學生對課文情節進行改寫或討論,引導學生領悟寫作方法與表達技巧,從而提升寫作水平。此外,互動教學還可通過角色扮演、主題探討等形式,讓學生在實踐中積累寫作素材,進而培養寫作思維。
(一)教學現狀
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側重于知識傳授與基礎技能培訓。然而,部分課堂存在重結果輕過程的現象,教學設計傳統,過于注重教材剖析與重點難點闡釋,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與互動性。這導致學生參與感不足,課堂活躍度不高,難以激發學習的學習興趣。近年來,隨著教育理念的更新,部分學校開始嘗試啟發式、探究式等多種教學方式,但整體推廣力度仍不足。
(二)互動教學的應用現狀
互動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逐漸受到教師關注,主要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師生交流、情境教學等方式開展。這些方式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與課堂參與度。然而,由于互動教學設計標準較高,部分教師缺乏系統培訓,互動環節趨于表面化,因此難以有效實施。此外,班級人數較多、時間有限等客觀條件,也制約了課堂互動的深度與廣度。部分課堂互動以簡單的“問答”形式呈現,缺乏深層次的思維啟迪與情感溝通,未能充分挖掘互動教學的潛力。
(三)寫作教學面對的挑戰與問題
寫作教學往往以范文分析與模板化引導為主,限制了學生思維與創造力的發展。部分教師在引導時未能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導致學生對寫作內容缺乏興趣與體驗。同時,教學資源匱乏也加劇了這一問題,教師難以給予每位學生有針對性的反饋,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常感迷茫,寫作能力提升緩慢。此外,評價體系相對單一,多以應試為導向,忽視對學生寫作過程與情感表達的關注,導致寫作教學難以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
三、互動教學對學生寫作能力的影響
(一)提高學生寫作的積極性
教師設計趣味性強的問題、討論或游戲活動,能夠使學生在輕松的互動氛圍中找到寫作的樂趣。例如,通過“小組故事接龍”或“創編神話故事”等活動,學生在合作與分享中對寫作產生濃厚興趣。互動式教學模式能夠促進學生的積極參與,將寫作從單一的書面作業轉為互動式的學習過程,從而提高學生寫作的積極性。
(二)促進學生思維的發散與創新
互動教學鼓勵學生多維度、多層次地思考問題,推動其思維的發散與創新。通過提問、討論及小組合作等形式,學生能夠從不同角度理解和闡述自己的觀點。例如,在描寫自然景觀的過程中,教師通過啟發性問題引導學生觀察身邊的自然景色,學生在互動中學會從不同視角進行觀察和分析,從而拓展思維空間。
(三)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互動教學提升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通過課堂討論、合作與分享,學生有更多機會闡述自己的觀點,鍛煉了口頭表達的流暢性與準確性。教師應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與個別交流,讓他們在互動中獲取反饋,從而在實際寫作中更自如地抒發情感與思想。
(四)培養學生的自主寫作能力
互動教學使學生不僅學會接受知識,還學會對信息進行分析、質疑與批判。例如,在熱點話題寫作時,教師引導學生探討環境保護等社會問題,鼓勵他們提出自己的觀點并加以論證。這種訓練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同時提升其對寫作邏輯與結構的把控能力。此外,教師還可通過布置有趣的寫作任務、舉辦寫作競賽等形式,幫助學生將寫作融入日常生活,培養他們自主寫作的習慣。
四、互動教學的實施策略
(一)基于問題的互動設計
問題設計應與教學目標相匹配,既具有挑戰性,又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促使他們積極參與課堂互動。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經歷從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到最終解決問題的過程。這一系列環節的推進,有助于提升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運用能力。
在預習環節,教師要鼓勵學生閱讀課文并提出問題,這是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關鍵步驟。通過質疑與研討,學生不僅能深入理解文本內容,還能拓寬閱讀視野。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圍繞文章核心要點設定開放性問題,如:對人物性格的探討、寫作手法的解析等,幫助學生深度挖掘文本的內在意義。同時,教師提出的問題應具有層次性,從基礎問題逐步過渡到綜合性問題,輔助學生搭建清晰的知識架構。在互動過程中,教師可根據學生反饋,靈活調整提問方式,確保課堂互動的深度與廣度,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以《黃山奇石》為例,教師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開展一場以互動為核心的課堂教學活動。課前,教師布置預習作業,要求學生仔細閱讀課文,并標注不明白或印象深刻的部分。有學生在預習時提出疑問:“為什么文中多次運用比喻描繪石頭?這種寫法有什么作用?\"在課堂上,教師組織學生針對這一問題進行討論。首先,教師引導學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目睹的奇特景觀,并描述其形狀與特征。有學生描述了一塊形似海豚的巖石,引發了其他同學的興趣。其次,教師引導學生分析課文內容,通過對\"仙桃石”\"猴子觀海\"等奇石描寫的研討,幫助學生領會比喻修辭如何使文字更具畫面感與趣味性。在此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體悟作者的寫作技巧,還要結合學生自身的描述,促使其仿照課文中的修辭手法進行仿寫。如有學生將巖石比作\"微笑的海豚”,并用擬人手法寫道:“它靜靜地臥在湖邊,似乎在守護這片寧靜的水域。\"通過這樣的互動,學生不僅熟練把握了比喻與擬人的寫作技巧,寫作能力也得到顯著提升,課堂氛圍隨之更加鮮活靈動、朝氣蓬勃。
(二)小組合作與集體討論的運用
小組合作學習有助于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讓他們在合作中取長補短,共同進步。通過小組討論,學生能夠在交流中產生多樣化的構想,拓展個人思維領域。合作學習的成果不僅體現在學業成績的提升上,更在于增進學生的情感融合與責任意識。在小組合作中,學生需明確分工、相互協作,在解決問題時達成一致意見,這不僅有助于知識的獲取,還能增強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小組合作學習的順利實施,離不開教師的科學分組。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語言表達、學習基礎、性格特點等因素進行科學分組,確保小組成員間實現有效互補。例如,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將性格內向的學生與外向的學生進行組合,幫助內向的學生克服表達障礙,激發他們在小組討論中的積極性。同時,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師還可靈活調配小組成員,確保學習目標的達成與良好合作氛圍的構建。
教師可借助小組合作學習,開展具體的課堂互動。例如,在教學《圓明園的毀滅》一課時,教師采取分組討論的方式,引導學生探討該主題。首先,教師幫助學生回顧課文內容,勾勒出圓明園的歷史背景、建筑風格和文化價值。其次,教師提出開放性問題,要求學生從不同角度闡釋圓明園毀滅給予我們的歷史警示。小組成員在討論中積極交流觀點,就文物保護、歷史傳承等問題進行辯論,拓寬了彼此的思路,形成了新的認知。討論結束后,每組學生代表總結發言,展示討論成果。通過這一過程,學生對圓明園的歷史意義和文化價值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掌握了運用對比手法呈現事物變化的寫作技巧,強化了敘事能力和情感表達能力。整個教學活動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了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表達能力,實現了預期的教學目標。
(三)利用多媒體技術支持互動教學
多媒體技術的廣泛應用極大豐富了教學方式。尤其在小學語文課堂,能為學生營造更具互動性與吸引力的學習氛圍。當下,教師可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升其課堂參與度。多媒體技術能打破傳統教學的束縛,使課堂內容更生動,將抽象知識具體化,使學生更直觀地理解課文。借助多媒體技術手段,教師可以打造高效的互動學習情境。在此情境中,學生通過多感官交互,不僅能深刻理解課文內涵,還能圍繞課文展開深度思考,進而有效激發想象力,促進思維能力的拓展與延伸。在詞語教學環節,教師運用圖片、音頻等多媒體資源,充分調動學生的聯想能力。學生在生動形象的感官刺激下,主動關聯已有知識經驗,既豐富了詞匯儲備,又提升了觀察能力。此外,教師還可通過視頻、動畫等形式,構建鮮活逼真的教學情境。這種沉浸式體驗,能夠激活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引導他們在情境模擬與角色代入中,將思維火花轉化為文字表達,切實提升寫作水平。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通過具體的多媒體教學實例展現其應用成效。以四年級上冊《觀潮》為例,教師可通過播放錢塘江大潮的視頻資料,讓學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直觀感受錢塘江的壯觀場景,增進學生對自然現象的感知能力。視頻生動呈現了潮汐變化的整個過程,幫助學生體悟到大自然的力量與美麗。觀看視頻后,教師引導學生交流觀潮的感受,讓他們結合視頻中的畫面展開討論,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情感。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通過視覺和聽覺的刺激,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并通過現場互動,提升了學生的思維深度和表達水平。在寫作練習中,教師引導學生寫自然現象,運用比喻、夸張等修辭手法強化文章的表現力。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象,結合所學修辭手法,生動描繪錢塘江的壯觀,從而提高寫作的生動性和感染力。這種結合視頻素材的互動教學,不僅讓學生感受到自然之美,還有效提升了他們的寫作水平。
(四)激發學生的自主創作
教師不僅要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料,還要通過開放性的任務安排、靈活的寫作形式,以及積極的課堂氛圍,喚起學生的創作熱情與想象力。具體而言,教師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引導:首先,教師應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寫作主題,鼓勵學生根據自身興趣選擇寫作內容,培養學生的自主創作意識。例如:在寫作課上,教師可以給出“我的理想”“我最喜歡的動物”等題目,讓學生依據個人經驗和愛好進行自主創作。這樣不僅能喚起學生的寫作熱情,還能增強他們的參與感。其次,教師應鼓勵學生嘗試記敘文、詩歌、議論文等不同寫作體裁,幫助學生發現自己擅長的寫作形式,并加以培養。最后,教師應為學生營造自由表達的創作環境,打破傳統的寫作限制,鼓勵學生發揮個性,進而形成獨特的寫作風格。
在寫作教學中,教師要借助具體案例,為學生開辟一條提升創作水平的康莊大道,引領他們在文學創作的海洋中前行。開課前,教師要設計一系列開放性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尋寫作主題。當教師提問:“如果你有一只寵物,它會是什么樣的呢?\"這一問題仿佛一盞探索的明燈,瞬間激發起了學生的無盡想象。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經歷,選擇貓、狗、熱帶魚等不同寵物為寫作對象。教師指導學生從外貌、習性等多方面入手,細致描寫寵物的特征。同時,還鼓勵學生寫日記、故事、信件等,抒發自己的情感。在評估環節中,教師不僅要梳理學生的語言框架和脈絡,更要關注其創意思維的發展情況,及時給予學生肯定與鼓勵,激勵他們在下次創作中大膽創新。
小學語文課堂采用互動式教學模式,賦予學生選擇權和自主創作空間,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與創新思維。教師需關注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巧用各類教學策略,鼓勵學生主動參與、積極表達。在后續教學實踐中,教師要不斷探索,為學生創造更多自主學習和創作的機會,促進他們語文素養及綜合能力的整體提升。
作者單位陜西省安康市旬陽市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