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階段性康復護理在乳腺癌術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醫院收治的50例乳腺癌術后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5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階段性康復護理,比較兩組的上肢功能恢復情況[上肢功能評定量表(DASH)]、生活質量[健康調查簡表(SF-36)]及護理滿意度[紐卡斯爾護理服務滿意度量表(NSNS)]。結果 觀察組術后1、3個月DASH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SF-36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護理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階段性康復護理在乳腺癌術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顯著,可有效加速上肢功能恢復,改善健康狀況,提升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乳腺癌;階段性康復護理;上肢功能;健康狀況;護理滿意度
乳腺癌是一種由多種致癌因素共同作用引發的疾病,其核心病理特征為乳腺上皮細胞出現不受控制的增生現象[1]。目前,外科手術是治療乳腺癌的主要方式,雖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然而,此種治療方法往往伴隨著一系列副作用,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甚至可能帶來身心障礙。其中,上肢功能受限發生率較高,成為乳腺癌患者在康復過程中面臨的重要挑戰[2]。因此,為了有效應對這些挑戰,在乳腺癌患者術后康復階段實施適宜的護理措施十分必要。階段性康復護理是一種新型護理模式,基于患者康復過程中的具體進展提供個性化的護理方案,可提供適合患者個人需求的護理服務,幫助患者盡早回歸社會[3]。鑒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階段性康復護理在乳腺癌術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3年6月~2024年6月醫院收治的
50例乳腺癌術后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5例,均為女性。對照組年齡28~73歲,
平均年齡(46.68±5.95)歲;臨床分期Ⅰ期8例,Ⅱ期16例,Ⅲ期1例。觀察組年齡29~71歲,平均年齡(47.06±6.31)歲;臨床分期Ⅰ期6例,Ⅱ期
18例,Ⅲ期1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符合相關臨床診斷標準[4];接受乳腺癌根治術;認知功能正常;術前上肢功能正常;依從性良好;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伴有視聽障礙;精神異常;合并其他惡性腫瘤;存在交流障礙。
1.2 方法
1.2.1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
(1)生命體征監測:密切監測患者體溫、脈搏、呼吸及血壓等。(2)傷口護理:定期為患者更換敷料,觀察傷口愈合情況及有無紅腫、滲液等感染跡象。(3)疼痛管理:采取放松訓練、音樂療法等方法幫助患者緩解疼痛。患者疼痛感強烈,可遵醫囑予以適量的鎮痛藥物。(4)引流管護理:針對置入引流管的患者,需定期檢查引流物的顏色、量及性質,保證引流管通暢,避免扭曲或堵塞。(5)早期活動與功能鍛煉:指導患者盡早進行患側肢體鍛煉,以免淋巴回流受阻。初期可以從簡單的手指活動開始,逐漸過渡到手臂的抬舉、旋轉等動作。隨著恢復進展,可逐步增加運動強度。
(6)營養支持:指導患者多食用富含蛋白質與維生素的食物,堅持清淡飲食、規律飲食,以增強機體抵抗力,促進傷口愈合。(7)心理疏導:適時為患者提供心理疏導,幫助調整心態,積極面對疾病。
(8)出院指導:出院當日,向患者講解自我檢查技巧,說明繼續進行患側肢體鍛煉與定期復查的重要性。出院后,定期對患者進行隨訪,跟蹤其康復進展。持續護理3個月。
1.2.2 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加用階段性康復護理
(1)第一階段(術后1 d內):密切監測并記錄患者的生命體征,定期查看切口情況,防止意外事件發生。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護理方案,并向患者說明護理干預的重要性,引導患者配合護理工作。(2)第二階段(術后1~3 d):此時,患者的引流管尚未拔除,不可做劇烈運動。指導患者進行握拳訓練、手腕轉動訓練。患者恢復至一定程度,指導患者使用健側上肢協助患側上肢開展伸臂、屈肘訓練,循序漸進地過渡至肩關節小范圍后伸、小范圍前屈等訓練,以加快血液回流,推動上肢精細運動的恢復。同時,根據患者的心理狀態提供個性化的心理支持,通過一對一的心理疏導幫助患者釋放焦慮、沮喪等負面情緒,盡量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增強其戰勝疾病的信心。(3)第三階段(術后4~7 d):指導患者使用患側手進行日常活動,如洗臉、刷牙和進食等。這些漸進式的練習有助于幫助患者逐步恢復上肢功能,提升其自理能力。同時,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向患者講解術后自我護理的方法、術后注意事項、乳房自檢方法等,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4)第四階段(術后8~15 d):此時,患者的手術切口大致愈合,指導患者進行一些有助于恢復肩部功能的運動,如聳肩運動、抱肘運動、抬肩運動等。根據患者的恢復情況,靈活調整運動的強度和持續時間。在訓練過程中,需全程陪同,提供針對性的指導與監督,以保證患者能正確、安全地執行每一個動作。
(5)第五階段(術后16 d~出院):此時,患者的肌張力已基本恢復,指導患者進行較為復雜的肩部和上肢運動,如收展運動、側推拉運動、提舉運動、爬墻運動等。為了增強訓練效果,患者可借助繩索、健身器材等輔助工具進行肩部的專項練習。出院當日,對患者進行出院指導,叮囑患者一旦發現異常需及時就診,以免延誤治療時機。(6)第六階段(出院后):定期對患者進行電話隨訪,跟蹤患者的康復進展,了解恢復狀況,為其答疑解惑。持續護理3個月。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上肢功能恢復情況:術后1、3個月,采用上肢功能評定量表(DASH)[5]評估,分數越低表明上肢功能越佳。(2)比較兩組生活質量:術后3個月,采用健康調查簡表(SF-36)評估,分數越高表明生活質量越好[6]。(3)比較兩組護理滿意度:出院當日,采用紐卡斯爾護理服務滿意度量表(NSNS)[7]評估,分為十分滿意、滿意、不滿意。總滿意=非常滿意+滿意。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上肢功能恢復情況比較
觀察組術后1、3個月DASH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2.2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
觀察組術后SF-36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
2.3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護理總滿意度為96.00%,高于對照組護理總滿意度68.00%,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近年來,全國乳腺癌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嚴重威脅女性的生命健康。臨床針對乳腺癌主要采取手術為首選治療手段,但手術會造成一定創傷,部分患者術后會出現上肢功能障礙、活動受限等癥狀[8]。其中,上肢功能障礙是乳腺癌患者術后恢復所面臨的關鍵挑戰。因此,在術后早期予以積極護理干預十分必要,有助于改善乳腺癌術后患者的肢體功能,加速患者康復進程[9]。
階段性康復護理是一種基于患者術后各個階段具體情況,為其提供個性化、針對性康復訓練指導的護理模式。該護理模式不僅關注患者的身體恢復,還注重維護其心理健康[10]。通過合理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幫助其更好地適應術后生活,減少因疾病帶來的心理負擔。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1、3個月DASH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SF-36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護理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在不同的階段,根據乳腺癌術后患者的恢復情況為其制定針對性的康復計劃,可有效促進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復,加快其康復進程。階段性康復護理具有一定的針對性與系統性,從術后的早期干預到中期的功能訓練,再到后期的全面康復指導,每個環節緊密相連,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護理服務。同時,該護理模式通過循序漸進的訓練方法來幫助患者逐步恢復正常的生活能力,既能提高患者的身體機能,又可增強患者的康復信心[11]。
綜上所述,階段性康復護理在乳腺癌術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顯著,可有效加速上肢功能恢復,改善健康狀況,提升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1]陳思諾,侯亞甜,李珍,等.乳腺癌術后患者重返工作后工作生活質量及相關因素[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
2024,38(6):493-499.
[2]黃紅花.階段性康復護理對乳腺癌術后患者患肢功能康復的效果觀察[J].基層醫學論壇,2024,28(29):85-87,122.
[3]李艷.階段性康復護理在乳腺癌患者術后康復期的應用分析[J].醫學食療與健康,2021,19(11):114-115.
[4]中國女醫師協會乳腺疾病研究中心.中國進展期乳腺癌共識指南2020(CABC3)[J].癌癥進展,2020,18(19):1945-1964.
[5]李學茬,陳美伊,李春祥,等.不同強度任務導向性訓練對腦卒中偏癱病人上肢功能障礙評定量表評分、肘關節肌張力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影響[J].安徽醫藥,2023,27(5):932-936.
[6]楊建軍,石琴,李萍,等.中文版SF-36量表應用于慢型克山病患者中的信度與效度評價[J].中華地方病學雜志,
2022,41(1):27-31.
[7]Joanna,Stanis?awska,Dorota,Talarska,et al.The assessment of patient's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care on the surgical and non-surgical units with the use of The Newcastle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Scale (NSNS)[J].Przeglad lekarski,2011,68(3):157-60.
[8]李強.研究早期階段性功能鍛煉對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患者上肢功能障礙康復效果的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
2018,16(22):88.
[9]張志瓊.乳腺癌術后上肢功能障礙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2,7(21):75-76.
[10]賀宇,曹君君,楊朵.階段性康復護理對乳腺癌患者術后上肢功能和感染情況的影響[J].臨床醫學工程,
2024,31(2):241-242.
[11]鄒秋連.階段性康復護理在乳腺癌患者術后康復期的應用[J].現代診斷與治療,2024,35(9):1392-1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