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引用格式:.閩西客家連城縣非遺項目建設與四角井歷史文化街區融合探究[J].藝術科技,2025,38(7):171-173,191.
中圖分類號:F592.7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9436(2025)07-0171-03
0引言
在文化旅游產業蓬勃發展、深度融合的時代浪潮中,文化與旅游的相互促進、協同共進已成為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連城縣作為客家文化的重要發祥地與傳承核心區域,擁有數量眾多、類型豐富且獨具特色的非遺項目,這些非遺宛如璀璨的文化明珠,承載著連城深厚的歷史底蘊和獨特的文化記憶。四角井歷史文化街區作為連城城區僅存成片的古街區,猶如一部活態的歷史教科書,完整地保留了傳統客家地域特色。將非遺項目融入四角井歷史文化街區旅游項目建設,不僅能夠為街區旅游注人獨特的文化靈魂,極大地提升旅游的吸引力和競爭力,使游客在欣賞街區古建筑和自然風光的同時,深入領略連城的客家文化魅力;還能為非遺項目的保護與傳承創造全新的機遇和平臺,通過游客的參與和體驗,激發人們對非遺的興趣和熱愛,促進非遺的傳承和發展,實現非遺的活態傳承。然而,在實際融合過程中,面臨著諸如非遺與街區旅游結合不緊密、游客體驗深度不足、宣傳推廣力度不夠以及專業人才短缺等諸多挑戰。因此,探索有效的融合策略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緊迫性。
1連城縣非遺資源與四角井歷史文化街區特色概述
1.1連城縣非遺資源豐富多元
連城縣素有“中原古文化的活化石”“客家文化的大觀園”之美譽,盡管戶籍人口僅33.3萬人,卻擁有極為豐富的非遺資源。全縣共有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69項,其中國家級非遺5項、省級非遺9項,涵蓋了民俗、傳統技藝、傳統戲劇等多個方面。在民俗領域,國家級非遺“閩西客家元宵節慶”的代表一一連城姑田游大龍、羅坊走古事、芷溪花燈、新泉燒炮等,這些民俗活動是客家社會形態、傳統精神賴以世代相傳的重要載體,生動展現了客家人的生活風貌和精神追求。在傳統技藝方面,四堡雕版印刷技藝作為國家非遺項目,是中國雕版印刷術的重要代表。四堡鎮是目前世界上僅存的雕版印刷基地,留存下來的古書坊、雕版、古書籍、印刷工具及雕版印刷工藝等,堪稱印刷與出版史上的活化石,為研究中國古代印刷文化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1.2四角井歷史文化街區特色鮮明
四角井歷史文化街區包含水南街和吳家巷兩個省級歷史文化街區,具有獨特的傳統客家地域特色。街區內擁有省級文保單位1處、縣級文保單位20處及眾多歷史建筑,保留有宋代古廊橋、古驛道、元代古城墻、明清特色古建筑及民國時期宗祠民居建筑,整個街巷肌理保存完整、水系通連,形成“四街十三巷,巷巷通曲水”的獨特街區特色。這里人文歷史底蘊深厚,街區內居民生活保留中原古語方言、客家習俗、宗族理法,留存許多民間文學、音樂、美術、典故、戲曲、技藝、民俗。游客漫步其中,仿佛穿越時空,能夠感受到客家文化的源遠流長和獨特魅力[1]。
2非遺項目建設融入四角井歷史文化街區旅游項目建設的意義
2.1提升街區旅游文化內涵
非遺項目是連城客家文化的瑰寶,其蘊含的豐富歷史文化信息和獨特藝術價值,為四角井歷史文化街區旅游注入了靈魂。將非遺融入街區旅游項目建設,不僅讓游客在欣賞古建筑和自然風光的同時,能夠深入了解連城的客家文化,還能讓他們親身感受非遺項目的獨特魅力。這種深度的文化體驗,極大地提升了旅游的文化內涵和吸引力,使四角井歷史文化街區在眾多旅游目的地中脫穎而出。非遺與旅游的結合,讓古老的文化在現代旅游中煥發出新的活力,也讓游客的旅程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2.2促進非遺保護與傳承
非遺與旅游項目的融合對非遺的保護與傳承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非遺融入旅游能夠吸引更多游客參與體驗,激發他們對非遺的興趣與熱愛,促使更多人了解非遺文化,為非遺傳承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另一方面,旅游項目建設則為非遺傳承人提供了經濟支持和發展機會,幫助他們更好地傳承技藝,推動非遺的活態傳承,讓古老非遺在現代社會中煥發生機,實現文化傳承與旅游發展的雙贏。
2.3推動地方經濟發展
非遺與旅游的融合對地方經濟發展具有顯著推動作用。非遺項目融人四角井歷史文化街區旅游,能夠吸引更多游客前來,從而帶動街區及周邊餐飲、住宿、購物等相關產業的繁榮。游客在街區內的消費不僅為當地居民創造了更多就業機會和收入來源,還促進了地方經濟的增長,實現了文化與經濟的良性互動,為連城縣經濟發展注入了新動力,助力地方經濟與文化的雙贏發展。
3非遺項目建設融入四角井歷史文化街區旅游項目建設面臨的挑戰
3.1非遺與街區旅游結合不緊
目前,非遺項目在四角井歷史文化街區旅游項目中的融入還不夠深入,存在非遺展示與街區旅游景點分離、非遺體驗活動與街區旅游線路不匹配等問題。游客在游覽街區時,難以全面、深入地體驗非遺,導致非遺與街區旅游的協同效應未能充分發揮。
3.2游客體驗深度不足
部分非遺體驗活動形式單一、內容簡單,缺乏互動性和趣味性。游客只是簡單地觀看表演或參觀展示品,無法真正參與到非遺技藝的制作和傳承中,難以留下深刻的印象。這種淺層次的體驗方式無法滿足游客對文化深度體驗的需求,影響了街區旅游的品質和口碑[2]。
3.3宣傳推廣力度不夠
對非遺項目建設融入四角井歷史文化街區旅游項目的宣傳推廣還不夠到位,宣傳內容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導致街區及非遺項目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不高,難以吸引更多游客,限制了街區旅游的發展。
3.4人才短缺
非遺項目與旅游項目融合需要既懂非遺保護又懂旅游開發的專業人才,但目前連城縣在這方面的專業人才相對短缺。專業的策劃、管理和營銷人才缺乏,制約了非遺與旅游的融合發展,影響了融合項目的質量和效益。
4非遺項目建設融入四角井歷史文化街區旅游項目建設的策略
4.1整合非遺與街區旅游資源
4.1.1深入挖掘非遺文化內涵
對連城非遺項目進行全面梳理和深入研究,挖掘其文化內涵和特色亮點。結合四角井歷史文化街區的資源優勢和空間布局,將非遺項目與街區旅游景點進行有機整合,打造具有特色的非遺旅游線路和景點。例如,將姑田游大龍、羅坊走古事等民俗活動與街區的古建筑、古街道相結合,設計一條“客家民俗風情體驗游”線路,讓游客在欣賞民俗表演的同時,感受街區的歷史文化氛圍,增強旅游的文化體驗感[3]。
4.1.2優化街區旅游空間布局
根據非遺項目的特點和游客需求,合理規劃街區旅游空間布局,設置非遺展示區、體驗區、表演區等功能區域,使非遺項目與街區旅游景點相互呼應、相得益彰。在街區的核心區梨園展演國家級非遺項目:閩西漢劇、閩西客家木偶戲、閩西客家十番音樂等;在梨園二層長廊集中展示客家傳統戲劇服飾、樂器、木偶戲道具,通過實物展示、圖片展覽、文字說明、多媒體演示等多種形式,全面、生動地呈現非遺文化的魅力;在街區的古建筑內設置非遺技藝體驗工坊,讓游客可以親自上手雕版印刷、連城拳武術等非遺技藝,體驗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4]。
4.2設計多樣化非遺體驗活動
4.2.1增加互動性和趣味性
改變傳統的非遺展示和表演方式,增強游客的互動性和趣味性。在雕版印刷技藝體驗館活動中,讓游客親自參與雕版制作、印刷過程,感受傳統印刷術的魅力;在連城拳武術館體驗活動中,邀請專業教練指導游客學習連城拳的基本動作和套路,還可以開展連城拳武術比賽,讓游客在競技中體驗客家武術的博大精深。
4.2.2開發特色主題體驗活動
結合非遺項目特色和街區文化氛圍,四角井連城客家美食傳統小吃一條街,可從規劃布局、攤位管理、文化融合、營銷推廣等方面著手進行優化。例如,舉辦“客家非遺美食節”,將小吃街納人旅游線路中,吸引更多游客前來。讓游客品嘗連城的客家米酒、大橋下的扁食、地瓜干、燈盞糕、米凍、連城白鴨湯、九門頭涮酒等客家特色美食,了解美食背后的非遺文化,還可以邀請美食傳承人現場展示美食制作過程,讓游客參與其中增強參與感和體驗感。開展“客家非遺民俗體驗周”等活動,集中展示姑田游大龍、羅坊走古事、芷溪花燈、舞青獅等民俗活動,設置民俗體驗區,讓游客可以穿上傳統服飾,參與民俗表演,全方位感受客家民俗文化的魅力[5]。
4.3開發非遺文創產品
4.3.1挖掘非遺元素
深入挖掘非遺項目的文化元素和藝術特色,結合現代設計理念和市場需求,開發具有連城特色、高附加值的非遺文創產品;種類豐富,涵蓋工藝品、美食、體驗類等多個領域。
4.3.2傳統工藝品類
姑田大龍龍頭手辦:姑田游大龍是連城極具代表性的國家級非遺項目,素有“天下第一龍”美譽。龍頭手辦以姑田游大龍的龍頭為原型進行精心設計和制作,保留了龍頭的威嚴造型和精美裝飾,具有較高的觀賞性和收藏價值,能讓游客將這份獨特的非遺文化帶回家。
手工芷溪花燈:芷溪花燈是國家級非遺,有“紙包火的奇跡”之譽。手工芷溪花燈傳承了傳統的制作工藝,造型精美、色彩絢麗,燈體上的圖案和裝飾富有客家文化特色,不僅是一件精美的工藝品,也是連城非遺文化的生動體現。
四堡雕版印刷的書籍:四堡雕版印刷技藝是國家非遺項目,是中國雕版印刷術的重要代表。利用該技藝印刷的書籍,紙張優質、印刷精美,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能讓讀者感受到傳統印刷工藝的魅力。
木制連城鉤鐮槍:以連城傳統武術文化為靈感,結合當地特色木材制作而成,既可作為武術愛好者的收藏品,也可作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裝飾品,展現了連城的尚武精神和傳統技藝。
四堡錫器:四堡錫器制作技藝是省級非遺項目,錫器造型精美、工藝精湛,具有實用性和觀賞性。常見的有四堡錫酒壺、錫茶罐、印章、名片等,既可用于日常生活,又能作為藝術品欣賞[6]。
4.3.3 體驗類
雕版印刷體驗套裝:包含刻刀、木板、宣紙墨汁等工具和材料,游客可以親身體驗四堡雕版印刷技藝的刻制、印刷過程,感受傳統印刷文化的魅力,還能將自己印刷的作品帶回家留念。
連史紙制作體驗材料包:連城連史紙制作工藝是省級非遺,有“紙壽千年”之稱。體驗材料包提供制作連史紙所需的原料和簡單工具,讓游客了解連史紙的傳統制作工藝,親手制作一張屬于自己的連史紙。
四堡錫器制作體驗課程:四堡錫器制作體驗課程為游客提供了一次獨特的非遺文化體驗。在專業傳承人的悉心指導下,游客能夠深入學習四堡錫器制作的核心技藝,包括熔錫、澆鑄和打磨等關鍵步驟。通過親手操作,游客不僅能制作出一件屬于自己的簡單錫器作品,更能深刻感受到這一古老非遺技藝的獨特魅力與深厚文化底蘊。這種沉浸式的體驗不僅豐富了游客的旅行經歷,也為四堡錫器技藝的傳承與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5結語
將非遺項目建設融入四角井歷史文化街區旅游項目建設,對連城縣意義重大,既能為街區旅游注人文化靈魂,提升吸引力與競爭力,又能為非遺保護傳承開辟新路徑,實現活態傳承。盡管面臨融合不深、體驗不足等挑戰,但通過整合資源打造特色線路、設計多元體驗活動、開發文創產品等策略,可推動文化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促進文化與經濟良性互動,為地方發展注入新動力,助力連城在文旅融合浪潮中實現非遺傳承與經濟發展的雙贏。
參考文獻:
[1」蔡汶含,吳宏敏.贛南客家非遺元素在文創設計中的創新應用:以非遺客家童帽書簽為例[J].西(下轉第19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