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4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1737(2025)21-0040-03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如何有效組織聽說教學是一個難題,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遇到學生在完成課內聽說任務后依然無法提升聽說能力的問題。基于此,教師應該結合聽說教學難點探索科學的教學理論、教學策略等,合理組織教學工作,促進教學效果的有效提升。將產出導向法應用于高中英語聽說教學中,不僅可以發展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還可以提升學生的其他關鍵能力。
一、產出導向法概述
產出導向法(POA:The 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是文秋芳教授及其團隊在國內高校進行了大量教學實踐與研究工作后,提出的具有中國本土特色的外語教學理論,包括教學理念、教學假定和教學流程三個部分,重在解決我國外語教學“學用分離”的現實問題[1]。至今,產出導向法已形成較為嚴謹的理論體系,很多教育工作者都在基于產出導向法積極落實研究與實踐工作,并證實了產出導向法給外語教育發展帶來的積極作用。高中英語教師在聽說教學中應用產出導向法期間,應遵循如下教學準則。
(一)踐行“學習中心說”
“學習中心說”強調有效學習的重要性。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學生學習的形式不再是考量教學質量的重點,如何讓學生在學習期間有效獲取知識、提升能力才是教師需要思考的課題。
(二)踐行“學用一體說”
在語言活動中,“學”是通過“聽”“讀”輸入知識的過程;“用”是通過“說”“寫”“譯”輸出信息的過程。“學用一體說”強調“學”與“用”的協調一致性,化解“學用分離”的現象。
(三)提升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英語聽說課堂教學中的文化交流側重于處理英語和本土文化之間的關系。在跨文化交際中,人們需要以理解、包容的態度尊重其他文化,弘揚本土文化,形成積極、健康的交流局面[2]。在文化互融背景下,相同意象蘊含的不同文化內蘊、日常問候禮儀、表達習慣的差異等都是教師在教學期間需要引導學生掌握的語言重點。
(四)培養學生的關鍵能力
在高中英語學習中,除最基礎的語言能力外,學習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等也屬于關鍵能力的范疇,且這些關鍵能力可以被細化:語言能力包括聽、說、讀、看、寫等;學習能力包括自主學習能力、合作學習能力、探究學習能力等;思維品質包括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等;文化意識包括獲取文化知識、比較文化異同、汲取文化精華、傳播優秀文化等方面的能力。產出導向法強調教師培養學生的關鍵能力。
二、產出導向法在高中英語聽說教學中的應用流程
(一)驅動:激發學生對產出的渴望
驅動環節是基于產出導向法組織教學的第一個環節,旨在激發學生對產出的渴望,即學生希望在具體的交際環境中有效參與聽說活動[3]。實踐過程中,教師需要通過活動、視頻、生活案例等媒介創設與真實生活相關的交際場景。在此基礎上,教師需要說明產出要求,引導學生結合產出要求嘗試完成交際活動,使學生認識自己的不足,并可以有效獲取知識以滿足自己的產出需求。
以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第二冊Unit2WILDLIFEPROTECTION的教學為例,Listeningand Speaking板塊聽說教學的任務是“Talkabout saving endangeredwildlife”。在驅動環節,教師可引入近年來與瀕危動物相關的新聞,并結合微視頻展示棲息地破壞與喪失、環境污染、亂捕濫獵等致危因素。由此,教師可借助新聞和微視頻,讓學生進入“認識瀕危動物”的情境并形成保護瀕危動物的意識。在此基礎上,教師需要說明本次聽說課學習的要求:通過對話、微演講等活動傳遞瀕危動物相關信息,促使人們反思自身言行,采取保護瀕危動物的行動。由此,在教師引導學生自由對話時,學生會發現自己難以運用英語全面傳達出個人見聞和想法的問題,從而產生求知心理。
這樣,教師創設與當代熱點話題相關的情境,說明聽說課的目的要求,可推動學生結合新聞、微視頻和自身知識儲備等有效展開構思,分析圍繞瀕危動物展開討論的角度并認識自身知識儲備的不足,強化有效參與產出活動的渴望,為后續教學活動的開展奠定基礎。
(二)促成:推動學生有效參與學習
在促成階段,教師應該選擇科學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推動學生進行有效學習。以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第二冊Unit3THE INTERNET 的教學為例,ListeningandSpeaking板塊聽說教學的話題是Askaboutonlinehabits,在順利激發學生產出意愿后,教師可設計如下促成活動。
1.核心知識預分享
核心知識是指學生在聽說學習活動中需要重點關注并積累的新知識,這是學生在聽說學習活動中有效理解關鍵信息的前提。在高中階段教學期間,教師需結合教學經驗閱讀教材中的聽力材料原文,標記出影響學生信息接收效果的、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并以知識清單的方式呈現相關內容。
本次教學中,在Part2和Part3對應的聽力音頻中,Anna在分享自己每天使用互聯網的時間時提出“It depends.I'd say two or three hours.\"。部分學生難以理解itdepends的含義。針對這一問題,教師需要在知識清單中列出itdepends這一短語并標明其含義,即“視情況而定”。這樣,教師通過分享核心知識,可以確保學生能夠初步了解這一關鍵短語的含義,并在聽力訓練環節理解音頻的主要信息。
2.組織聽力訓練
在高中英語聽說課上,引導學生參與聽力訓練是重要的一環,有助于提升學生的信息抓取能力,并使學生在“聽”的過程中形成良好語感,為參與輸出活動奠定基礎[4。在訓練環節,教師需先公布聽力任務,講解任務完成技巧,再完整播放音頻,請學生結合音頻信息完成訓練任務。教師播放一次音頻后,需分析學生的訓練效果:若多數學生能基本完成任務,教師可繼續播放正常語速的音頻;若多數學生任務完成效果不佳,教師則需先播放慢速音頻,保護學生參與聽力訓練的信心,并確保學生能通過獨立參與“聽”的訓練活動完成聽力任務,再播放正常語速的音頻,引導學生檢驗任務完成成果。
在本次教學中,教師需引導學生記錄Anna、Paul和Joe每天使用互聯網的時長、線上活動的內容和使用互聯網的原因。在聽力音頻中,說話者同時介紹了Online activities 和 Reasons for using the Internet,學生難以有效將信息歸類。因此,在播放音頻前,教師可提示學生在草稿紙上通過關鍵詞記錄活動和原因的相關信息,在聽力結束后結合關鍵詞補全表格。這樣,在教師的提示下,學生可以相對順利地完成信息整合任務。此后,教師再結合學生的實際表現調整聽力訓練細節。
3.聽說知識挖掘與運用
在學生完成聽力訓練后,教師要組織聽說知識挖掘與運用活動。教師可先引導學生閱讀聽力材料,從中汲取值得探究的詞匯、短語、句型等知識。在本環節中,教師要想提升學生知識挖掘的深度,就需引導學生整合多個相關知識點或展開拓展學習活動,并比較中外表達方式的異同。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短句子編寫”或“短對話編創”活動,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運用這些語言知識,將“學”與“用”結合,加深學生對所學詞匯、短語、句型等知識的印象。此后,教師要啟發學生學習語音、語調相關知識,并引導學生參與聽力材料跟讀活動,促進學生形成良好語感。最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基于驅動環節中教師布置的聽說情境和提出的聽說要求參與自由對話活動,在自由對話中靈活遷移所學語言知識,完成產出活動。
在本次教學活動中,教師可先引導學生閱讀聽力材料原文,并啟發學生思考、整合信息。例如,聽力材料解釋了blog、stream和 search engine 的含義,教師可在明確學生理解對話中的語言知識點后引導其展開信息整合活動,即歸納解釋名詞的方法:Definitions often begin with words like“it's like”,“that is”or“for example”.Usingarelative clauseisanotherway.在啟發學生理解相關知識后,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嘗試給PPT、WeChat等名詞下定義,使學生靈活運用在解析聽力材料期間獲取的知識。在此基礎上,教師要引導學生聆聽聽力音頻,并完成任務“Noticewhichwordsarestressed.\",從而使學生了解重讀的方法,并組織學生通過跟讀記憶重讀這一語音知識。最后,教師可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圍繞“Askaboutonlinehabits”這一話題編寫新對話,遷移運用本次聽說課上積累的詞匯知識,并標記需要重讀的詞匯,使學生在今后的交際活動中能夠自信、流利、平和地圍繞類似話題展開口語交際活動,有效獲取和輸入與網絡文化相關的信息。
在促成環節,教師在聽力訓練前、聽力訓練中、聽力訓練后科學落實指導工作,可以讓學生逐步增加學習和訓練深度,鍛煉在交際中抓取信息的能力,積累傳達信息的語言知識,了解中外語言文化異同,并將“學”與“用”進行有效融合。這樣,學生不僅可以有效提升自身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還可以在靈活的訓練氛圍中提升思維的敏捷性,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聽、說、想的過程中了解互聯網時代的特色,深度討論網絡文化。
(三)評價:強化學生自我信心提升
有效組織評價可以強化學生自我提升的信心。在運用產出導向法的過程中,教師要在學生完成“用”的任務后,及時組織評價活動,指出學生的閃光點,讓學生感受到他人對自己的認可,避免學生在今后的口語實踐中產生焦慮情緒[5]。同時,若學生存在語言運用不規范、需要調整語調等問題,教師應提出 1~2 個建議,促使學生在“用”的基礎上進一步攻克“學”的難點。最后,在聽說教學結束前,教師要系統組織評價活動,歸納學生的精彩表現,使學生了解自己在聽、說層面的提升方向。
以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第三冊Unit1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 的教學為例,ListeningandSpeaking板塊聽說教學的話題是“Talkingaboutfestivalactivities”。教師在組織學生參與自由對話訓練期間發現,部分口語表達能力較弱的學生會認真說出每一個詞匯,但忽視了弱讀、語音同化、斷句等細節。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先使用積極的語言對學生進行評價,如“聲音洪亮,可以讓他人聽清自己表達的內容”,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更多地關注斷句細節,關注重讀與弱讀情況,以此讓聽者更好地理解長句中的信息。這樣,在評價環節,學生可以獲得教師的肯定和建議,從而有針對性地參與后續的聽說練習活動。最后,教師要在課堂教學結束前,系統整合全體學生在參與聽說對話期間的良好表現,如從對話內容角度,能夠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能夠主動宣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口語表達角度,能夠做到無不自然停頓、重讀關鍵信息、融入個人情感等,讓學生明確對話要點,同時也讓不同水平的學生在聽說活動中的良好表現都能得到積極的評價。
這樣,學生便可以在課后活動中結合教師的評價和建議有針對性地參與跟讀、自由對話等聽說活動,并從多個角度要求自己,逐步掌握聽說要點,提升聽說教學的課堂效果。
三、結束語
綜上,教師應認識到產出導向法對高中英語聽說教學質量提升的推動作用,并在教學實踐中從驅動、促成、評價三個環節加以應用,引導學生有效學習,內化聽讀知識,關注對話內容,發展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文秋芳.構建“產出導向法”理論體系[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5(4):547-558.
[2]江玲玲.基于產出導向法的高中英語寫作教學研究[J].英語教師,2023,23(23):84-87.
[3]姬芳芳.基于產出導向法提升高中生英語語言技能的實踐研究[J].校園英語,2023(48):82-84.
[4]劉瑞龍.怎樣上好一節聽說課:以高中英語(北師大版)教材的教學為例[J].語數外學習(高中版),2023(11):67-68.
[5]黃劍濤.指向核心素養發展的高中英語聽說深度學習[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23,46(2):43-48.
作者簡介:章彬彬(1986.12-),女,福建莆田人,任教于福建省仙游金石中學,一級教師,本科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