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萬物競發。走進長治市武鄉縣蟠龍鎮小西溝村,漫步于李氏家庭農場,滿目生機、綠意盎然,村民們穿梭其間,鋤草、施肥,一幅生動的仲夏耕耘圖景緩緩鋪展。
小西溝村位于武鄉縣東部山區,過去,大量青壯年外出務工,土地面臨大面積撂荒的困境。如今,這里卻變成了村民們的“共富引擎”——這一切的變化都始于家庭農場主李波10年前的那場“豪賭”。
2015年,李波結束在外漂泊生涯,懷揣著對家鄉的深情與對綠色農業的執著,決定返鄉創業。“不能讓地荒著。”這個在李波心里盤桓了無數次的想法,成為他整治撂荒地的第一聲號角。
說干就干。李波充分征求村民意愿,按照地塊質量,以100~300元不等一畝一年土地租金方式集中土地資源,并發動村里的村民們一起開墾荒地。2018年,李波正式創立李氏家庭農場,原本“沉睡”的100余畝土地在他手中漸漸“蘇醒”,地里的蔬菜也在持續“更換”,從高粱到大蔥再到蘿卜,他不斷嘗試、積極推廣,最終將綠色生態蔬菜種植確定為自己的發展方向。
2021年,李波當選村黨支部委員,借助“領頭雁培訓”工程、農村干部學歷提升的政策機遇,進入國家開放大學學習,提升自己的學歷和技能。
目前,李氏家庭農場采取“家庭農場+農戶合作”的運營模式,開展“訂單農業”,解決土地閑置,使村民獲得保底收入,同時采用機械種植,顯著提升農業種植效率。10年時間,在李波和村“兩委”的共同努力下,500余畝荒地被打造成省級示范家庭農場。
如今,走進小西溝村,梯田井然有序,溝渠整齊通暢,道路四通八達,農作物長勢喜人,通過發展種植業,他先后帶動50余名群眾就地就近就業,實現持續穩定增收,為鄉村振興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從傳統農戶到現代農場主的蛻變,李波的發展軌跡正是農業轉型升級的縮影。“現代農業不只是掄鋤頭,還得懂技術、會管理、勤創新,相信只要肯鉆研,土地永遠不會辜負汗水。”李波信心滿滿地說,下一步,我們將把撂荒地整治與蘿卜種植、油菜花田、梅杏、黨參、糯玉米種植結合,拓展精深加工鏈條,開發真空包裝鮮食玉米、打造“生態農業+鄉村旅游”新業態,為小西溝村的未來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從單一種植到“賞花經濟+特色農產品+深加工”多元發展,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李氏家庭農場正用智慧和汗水,在這片重獲生機的田野上耕耘著無限可能,讓“沉睡”的撂荒地變成增收的“希望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