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貯玉米是我國牧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青貯玉米是促進我國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青貯玉米生物產量高,秸稈中的糖分、胡蘿卜素和維生素等營養含量豐富[,同時具有口感好、易消化、易貯藏等優點,是畜牧業非常重要的飼料來源。隨著我國農業和畜牧業結構的優化調整,特別是草食家畜養殖業的快速發展,導致國內對于青貯玉米飼料的需求持續擴大[3]。合肥豐樂種業股份有限公司響應市場需求,本著“服務三農”理念推出青貯玉米新品種豐樂青貯一號,該品種產量高、品質優良、綜合抗性強,于2024年通過甘肅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甘審玉20244006。
1親本來源及品種選育過程
1.1 親本來源
1.1.1母本母本VS9609是以 VS91..3× 丹360為基礎材料,經連續自交7代選育而成。春播生育期132d左右。幼苗葉鞘綠色帶紫暈,苗勢較弱,葉色淺綠,第1葉片尖端尖形。花藥黃色,穎殼綠色,花絲黃色,雌雄花期較協調。成株株型半緊湊,株高241cm,穗位高84cm,莖粗 1.88cm ,雄穗分枝數5\~8個,全株葉片數21片。果穗筒形,穗長 15.4cm ,穗粗 5.2cm ,穗行數16\~20行,行粒數27粒,穗軸白色。籽粒黃色、半馬齒型,百粒重 27.4g ,出籽率 79.1% 。經田間自然鑒定,高抗大斑病、絲黑穗病等病害,耐旱性較好,綜合抗性好。
1.1.2父本父本LZ449是以PHB1M變異株為育種基礎材料,按照系譜法連續自交7代選育而成。春播生育期126d左右。幼苗苗勢強,葉鞘紫色,第1葉片尖端尖形。花藥黃色,花絲黃色,穎殼綠少紫色,雌雄花期協調。成株株型緊湊,株高218cm ,穗位高 68cm ,莖粗 2.10cm ,雄穗分枝數2\~7個,全株葉片數19片。果穗長筒形,穗長 15.6cm 穗粗 4.6cm ,穗行數14\~18行,行粒數31粒,穗軸紅色。籽粒橙紅色、半硬粒型,百粒重 30.1g ,出籽率84.3% 。經田間自然鑒定,抗大斑病,高抗絲黑穗病、莖腐病,綜合抗性好。
1.2選育目標及雜優模式青貯玉米的育種目標應包括高產、優質、抗逆性強等特點,具體目標包括提高生物產量、改善莖葉消化率、增強抗病性和耐密植能力等。青貯玉米常見的雜優模式有以下4種,旅系 ×P 群、黃改 ×P 群、瑞德 × 旅系及瑞德 × 蘭卡[4。西南地區主要的青貯玉米雜優模式:Reid群 × 熱帶種質群、Reid群 ×P 群、Reid群 × 地方種質群以及Lancaster群 ×P 群。合肥豐樂種業股份有限公司采用旅系 × 蘭卡的雜優模式,解決了品種適應性、高產、種質狹窄三者間的矛盾。旅系種質是我國玉米的四大核心種質之一,具有抗病抗倒性突出、粉量充足、一般配合力高、產量性狀優良(果穗粗大、穗行數多、馬齒型籽粒)等優點[5,但耐密性較差、生育期中晚、籽粒后期脫水慢等缺點也很明顯;蘭卡種質具有熟期中早、耐密性強、籽粒后期灌漿快等優點,同時與上述青貯玉米的雜優模式不同,遺傳背景豐富。
1.3選育過程2017年冬在海南以母本VS9609、父本LZ449組配,命名豐樂青貯一號。2018年參加公司組織的初級鑒定試驗;2019年參加公司組織的高級鑒定試驗;2020-2021年參加公司多點比較試驗;2022-2023年參加甘肅省青貯玉米品種區域試驗;2023年同步參加甘肅省青貯玉米品種生產試驗;2024年通過甘肅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甘審玉20244006。
2品種特征特性
2.1農藝性狀該品種出苗至青貯刈割期140.5d,比對照豫玉22號晚熟 0.5d. 。幼苗葉鞘紫色,葉片綠色,葉緣綠色。株型半緊湊,株高 323cm ,穗位高138cm ,雄穗分枝數12\~16個,成株葉片數20片。莖基、花藥、穎殼、花絲均為綠色。果穗筒形,穗長22.0cm ,穗行數19行,行粒數41.8粒,穗軸紅色,籽粒黃色、馬齒型,百粒重 39.2g ,出籽率 87.3% ,結實性好。
2.2抗病性鑒定 2022-2023年連續2年經甘肅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豐樂青貯一號中抗(MR)腐霉莖腐病,感(S)大斑病、絲黑穗病。
2.3品質檢測2023年經北京農學院植物科學技術學院檢測,該品種全株淀粉含量 33.6% ,中性洗滌纖維含量 37.0% ,酸性洗滌纖維含量 18.6% ,粗蛋白含量 7.6% 。
2.4主要優點豐樂青貯一號后期持綠性好,生物產量高,青貯品質優,具有較高的淀粉含量、粗蛋白含量和粗纖維含量,是優質的青貯飼料品種。
3產量表現
2022年參加甘肅省青貯玉米品種區域試驗,豐樂青貯一號折合每 hm2 干物質平均產量 32709.1kg 比對照豫玉22號極顯著增產 10.5%,4 個點增產,1個點減產,在17個參試品種中居第2位;2023年續試,折合干物質平均產量 34191.9kg ,比對照豫玉22號顯著增產 9.6%,5 個點均增產,在17個參試品種中居第4位。2023年參加甘肅省青貯玉米品種生產試驗,折合每 hm2 干物質平均產量 33865.1kg ,比對照豫玉22號增產 10.6% ,豐產性和穩產性較好,5個試點均增產,在17個參試品種中居第1位。
4高產栽培技術要點
4.1播前準備選擇地勢平整,灌排方便,土層深厚,土壤質地疏松透氣、肥力中等以上,保水、保肥能力較好的地塊。前茬作物收獲后及時滅茬整地,深耕 20~30cm ,耕后耙糖使土壤達到深、松、細、平。對種子進行精選,選擇成熟度好、粒大飽滿、發芽勢較高的種子,播前曬種1\~2d,建議進行種子包衣處理,以提高青貯玉米出苗率。
4.2播種 播種時期同一生態條件下,播種時期對作物生長發育、產量和品質都具有重要影響。播種太早會因低溫影響種子發芽率或使幼苗發生凍害,造成減產;播種太晚易遭遇高溫干旱等災害,影響玉米吐絲散粉,從而導致減產[。適宜的播種時期能夠充分利用降雨、光熱等氣候條件,保障青貯玉米獲得高產[7。青貯玉米一般選擇在4月中下旬、土壤表層溫度穩定在 10% 時播種。
合理密植合理密植是實現玉米高產的關鍵因素,應根據肥水條件和種植品種確定適宜的種植密度。土壤肥力低、灌溉條件有限、種植品種對水肥條件要求較高時,應降低品種種植密度;反之,密度可適當增大。青貯專用型玉米密植幅度在67500\~75000株 ?hm2 之間。豐樂青貯一號的合理種植密度為75000株 ?hm2 ,一般采用播種機精細播種。
4.3間苗定苗出苗后要及時查苗,發現缺苗要立即催芽補種或就地移栽補苗,力求達到全苗。在玉米3\~4片葉時間苗,去除小苗、弱苗、病苗,注意缺苗的地方可在相鄰處保留雙苗。5\~6片葉時定苗,定苗時需要留出一定的余地,留苗時一定要均勻,使田間通風透光良好,避免幼嫩的玉米干擾彼此生長。留苗株數在75000株 /hm2 左右。定苗后需要適當灌溉以保持一定的濕度,避免玉米因根系受損而干枯,影響其生長發育。
4.4水肥管理根據玉米不同生長階段的需肥量合理施肥。建議每 667m2 施腐熟有機肥或農家肥 1500kg ,播前深施復合肥( N-P-K=28-6-6 )40~60kg 作底肥,大喇叭口期重點追施氮肥(尿素)20~30kg ,追肥后立即灌溉,防止燒苗。玉米各生育期要及時關注天氣情況,注意洪澇、干旱等災害。如遇前期雨水較多,應及時噴施胺鮮·乙烯利進行化控,以免中后期倒伏。玉米散粉期和灌漿期是需水、需肥關鍵期,務必要做好田間肥水管理工作。
4.5病蟲草害防治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在玉米播種后出苗前及時用 40% 乙·莠或異丙胺·莠進行封閉除草;或在玉米3\~5葉期用 52% 煙·硝·莠去津莖葉噴霧,防除一年生雜草。小喇叭口期用春雷霉素、喹啉銅防治玉米細菌性莖腐病;大喇叭口期用 50% 多菌靈或 75% 百菌清可濕性粉劑防治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吐絲散粉前后用 25% 三唑酮或 15% 戊唑醇防治銹病。可用高效氯氟氰菊酯、甲維鹽、阿維菌素、芘蟲威、蟲螨腈、虱螨脲、氯蟲苯甲酰胺、噻蟲嗪、螺螨酯等藥劑的單劑或復配制劑,按照推薦劑量交替使用防控草地貪夜蛾、玉米螟、蚜蟲、紅蜘蛛等蟲害,在玉米中后期可采用植保無人機進行病蟲害防治。
4.6適時收獲當籽粒處于乳熟中期至蠟熟期時,青貯玉米全株具有較高的干物質產量和蛋白質含量,適宜收獲[8]。過早收獲會導致青貯玉米籽粒水分含量高、成熟度不足,使飼料在存儲過程中發霉變質,影響品質;過晚則會造成玉米秸稈營養物質的流失。刈割后用裹包機裹包青貯或入窖青貯。
5 制種技術要點
在親本繁育和雜交種生產中,嚴格執行GB/T17315—2011《玉米種子生產技術操作規程》,保證種子純度、凈度和發芽率。
5.1 親本繁育
5.1.1做好隔離親本繁育必須要有安全可靠的隔離條件,根據制種地具體情況選擇采用空間隔離或時間隔離。空間隔離要求在繁殖區周圍 500m 的范圍內不得種植其他玉米品種[10];時間隔離要求親本繁殖區與周圍其他玉米品種的花期錯開 15~20d。
5.1.2嚴格去雜分多次在苗期、小喇叭口期、抽雄 散粉期等生育期根據親本植株的特征特性(次生根 顏色、葉形、葉色、雄穗分枝、花藥顏色、花絲顏色等) 去除差異明顯的異型株、雜株、病株、弱株,保留整齊 一致的植株;在收獲后根據果穗的特征特性(如穗 型、粒型、粒色、軸色等)挑揀出差異明顯的果穗及 病穗。
5.2雜交種制種親本種子必須經過田間或者室內純度檢測合格后才能用作雜交種制種親本。雜交種制種的空間安全隔離距離為 300m 。錯期播種,先播母本,5\~7d后播種父本。父母本行比為 1:7 。母本密度75000株 /hm2 ,父本密度 15000~18000 株 /hm2 。嚴格去雜,方法與親本繁殖相同。為保證種子純度,在母本散粉前去除雄穗,如遇天氣原因導致母本吐絲晚,可實施人工輔助授粉。授粉后及時割除父本株,在增加田間通透性的同時,有效減少病蟲害的蔓延。
參考文獻
[1]楊克澤,吳之濤,李文學,常浩,汪亮芳,徐志鵬,楊小龍,劉強.我國青貯玉米栽培技術研究進展.黑龍江農業科學,2024(9):114-119
[2]楊毅成,王瑞蓮,王藝煊,康洪彪,李成,王兆娟,許有光.青貯玉米“蒙育832”的選育及高產栽培技術研究.畜牧產業,2024(6):74-80
[3]王志紅,王幫太,郭華,楊美麗,馮建英,鹿紅衛,程建梅,秦貴文,劉宏偉.河南鶴壁市青貯玉米生產現狀和發展策略.中國種業,2024(4):32-35
[4]蘇天增,李建生,劉杭,任偉,彭雷,侯樂新.大京九7個青貯玉米雜交種及雜優模式分析.種子,2020,39(8):119-123
[5]周旭梅,高旭東,高洪敏.淺談糧飼兼用玉米種質創新與品種選育.遼寧農業科學,2023(1):71-72
[6]盧霞,王福州.播期對夏玉米生長、品質及產量的影響.農業工程,2024,14(3):47-52
[7]盧庭啟,卿春燕,張華,稅紅霞,龐啟華,蔣曉芳,雷浩,王秀全.不同播期對玉米新品種協玉901產量及品質的影響.耕作與栽培,2022,42(5):11-14
[8]馬雪清,王鵬,蒲全波,李仕偉,楊云,夏清清,金蓉,符鵬,李鐘,鄭祖平.青貯玉米新品種南玉34的選育.中國種業,2024(2):151-152,155
[9]張毅,唐谷,馮也,龔正越,汪朝明,潘中濤,陳瑾,趙艷花.雜交玉米品種金秋151高產制種技術.中國種業,2023(5):92-93,96
[10]王勇,張余,楊興強,馬自超,胡禮洋.耐密植玉米新品種正大506的高產栽培技術.中國種業,2024(7):168-171
(收稿日期:2025-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