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5.11.045
歷史是一門承載著人類過去經驗與智慧的學科,但由于其時間跨度大、內容繁雜,導致初中階段的學生難以有效理解與掌握歷史知識。歷史圖片作為歷史信息的直觀載體,能夠以形象、生動的方式呈現歷史事件、人物、場景等內容,將其合理引人初中歷史課堂,能夠豐富教學資源,還能促進學生直觀感知與理解歷史知識,提高教學有效性。為此,初中歷史教師應該提高重視程度,為學生的學習成長助力,推動教學質量更上一個臺階。
一、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應用歷史圖片的意義
1.激發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重要階段,對于形象直觀的事物有著較高的興趣。歷史圖片具有豐富多彩的畫面、生動鮮活的形象,能夠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在學習古代文明這部分知識的時候,如果僅靠學生的口頭講述,那學生學習理解起來將會比較困難。而借助埃及金字塔、中國長城等圖片的展示,便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主動探究與思考,助力教學質量的提升。這樣還能豐富課程內容,有效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提高學生對歷史的學習熱情。
2.輔助歷史知識的理解與記憶
初中歷史知識存在一定的抽象性和復雜性,學生學習理解起來有著一定的困難。再加上部分教師在教學中一味地進行知識灌輸,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導致學生學習起來十分被動,學習效率自然也會受到很大影響。歷史圖片能夠化抽象為具體,降低學生的學習理解難度,提高學生的學習有效性。如在教學工業革命這部分知識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瓦特蒸汽機、珍妮紡織機等圖片,通過對這些圖片的觀察,能夠幫助學生直觀了解與掌握工業革命時期的重要發明及其工作原理,進而理解工業革命對生產力發展和社會變革的巨大影響。相比于文字,圖片更容易在學生的大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能夠幫助學生記憶知識點。如學生在回憶歷史事件的時候,往往會先聯想到和其相關的圖片,進而實現知識的有效鞏固,達成理想的學習效果,為學生今后的學習進步奠定扎實的基礎。
3.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與觀察力
歷史圖片中蘊含著非常豐富的歷史信息,通過對圖片的觀察、分析與解讀,能夠很好地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和觀察力。在教育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使學生能夠仔細觀察圖片組的各種細節,并由此推斷出一些關鍵的信息,這樣便能發揮歷史圖片的作用,有效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如在觀察一幅體現古希臘城邦生活的圖片時,學生可以從人們的服飾樣式、建筑風格等,了解到古希臘的政治制度、經濟發展水平等。這種圍繞圖片分析問題和提取信息的過程,能夠深化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掌握,鍛煉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使學生能夠學會從多個角度進行歷史問題的思考與探究,為其今后的學習進步奠定扎實的基礎。
二、初中歷史教學中應用歷史圖片存在的問題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合理應用歷史圖片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不過就實際情況來看,因為各方面因素的影響,使得在具體應用時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如下:
1.歷史圖片的選擇隨意性大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應用歷史圖片的時候,部分教師在歷史圖片選擇的時候缺乏系統性與科學性。有的教師往往就是在網絡上下載一些和教學內容相關的圖片,沒能考慮到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也沒能深層次考量圖片的真實性與準確性。例如,初三教學中經常使用《跛腳的巨人》這一漫畫用于說明蘇聯片面發展重工業,解說蘇聯模式的弊端。實際上這幅畫是蘇聯畫家庫克雷尼克塞諷刺資本主義國家經濟軍事化的作品。如果采用這樣與史實有偏差的圖片,不僅會誤導學生,還可能會影響到教學質量。
2.教學方法單一,未能充分發揮圖片價值
在運用歷史圖片組織開展教學的時候,很多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比較傳統單一,往往就是簡單進行圖片展示,之后進行簡要講解,沒能引導學生深入觀察與分析。如在為學生呈現一幅歷史戰爭圖片的時候,往往就是簡單告訴學生圖片所反映的簡單信息,沒能組織學生分析討論圖片中的細節。這種單一的教學方法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導致學生只能被動接受知識,難以理解圖片背后蘊含的歷史意義,不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
3.缺乏對歷史圖片的深度解讀
歷史圖片不只是簡單的歷史場景再現,其中蘊含了十分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與社會背景信息。在具體教學中,很多教師對于歷史圖片的解讀往往停留在淺層,只關注圖片的直觀內容,沒能帶領學生深挖圖片背后的深層次信息。如在講解一幅體現文藝復興時期繪畫作品的圖片時,教師只是簡單介紹作者和風格,沒能引導學生深入探討這一作品體現出的思想和帶來的影響等。這樣導致學生很難全面和深入地理解與掌握歷史圖片所承載的信息,不利于學生歷史素養的提升。
三、初中歷史教學中應用歷史圖片的措施
歷史圖片是初中歷史教學中十分寶貴的一種教學資源,將其合理應用到歷史課堂中,能夠豐富教學資源,提高教學質量。不過,在具體應用中還存在一些不足,所以教師要引人合適的手段進行處理應對,以便充分發揮其作用,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在此提出幾點建議:
1.精心篩選歷史圖片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應用歷史圖片的時候,要想達成理想的教學效果,最為首要的就是要精心篩選歷史圖片。一方面是要確保圖片的真實性與準確性。教師在選擇歷史圖片的時候,應該優先考慮一些權威的渠道,如博物館、歷史教材等,這樣可以保障圖片的真實性與準確性。如在講解中國古代歷史這部分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從國家博物館、故宮博物院等官方網站選取文物圖片,這些圖片經過專業的考證和鑒定,能夠真實地反映歷史時期的文化風貌和社會生活。與此同時,教師還應該詳細記錄圖片的來源、背景等相關信息,以便在具體教學中向學生講解與介紹,有效提高學生對圖片的理解能力,助力教學質量提高。另一方面要結合教學目標與學生實際合理選擇。對于初中低年級的學生,教師可以為他們提供一些形象生動和畫面簡潔的圖片,借助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幫助他們逐漸形成對歷史的感性認知。如在世界古代史這部分知識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古埃及法老的雕像圖片、古希臘神話故事的繪畫圖片等,這樣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他們更好地理解古代文明的知識。對于初中高年級的學生,教師在圖片選擇的時候便應該適當提高其深度與復雜性,以便引導他們深入思考與分析。這樣便能更好地發揮歷史圖片的作用,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歷史能力與素養,為其今后的學習與發展做好鋪墊。
2.圖片展示和講解有效結合
初中歷史教師在呈現歷史圖片的時候,還應該搭配生動與詳細的講解,引導學生全面且深入地觀察圖片內容。在具體講解時,教師不僅要為學生詳細介紹圖片所反映的歷史事件、人物等基本信息,還應該注重對圖片細節的解讀。如在進行七年級下冊《宋代經濟的發展》和《宋元時期的都市和文化》這兩課的教學時,可以利用《清明上河圖》來展開。教師可以先為學生講解這幅畫作誕生的時代背景,北宋時期經濟繁榮、商業發達以及城市生活豐富多彩,此畫正是這一盛世景象的生動寫照。接著為學生介紹作者張擇端及其繪畫風格與藝術造詣,讓學生對這幅畫的基本概況有所知曉。之后,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詳細觀察,使學生能夠聚焦于更多的細節之處,深人理解與掌握歷史圖片中的內涵。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留意畫中形形色色人物的服飾細節,從達官貴人精致華麗的衣裝到普通百姓樸素簡潔的穿戴,這些服飾差異反映出了當時社會嚴格的等級制度;再看街邊店鋪林立,各種招牌幌子隨風飄揚,展示出北宋商業活動的多樣性與繁榮程度。借此,能夠讓學生仿佛置身于圖片的情境中,真實感受那一時代的氣息與脈搏,理解與掌握其中蘊含的歷史信息與內涵,促進教學目標高效達成。
3.組織學生開展圖片討論與分析活動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所以,在歷史圖片應用中,教師應該清楚認識到這一點,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圖片討論與分析活動中,以便為枯燥的課堂注入新的活力,有效鍛煉與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深化學生對課程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教師可以在歷史圖片展示的時候提出一些啟發性的問題,然后讓學生圍繞此進行交流討論。如在呈現有關古代絲綢之路貿易往來的圖片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從圖中可以看出哪些商品在絲綢之路上流通頻繁?這些商品的交換對沿線地區的經濟與文化產生了怎樣的影響?”之后,學生圍繞這些問題進行交流討論。有的學生可能從圖片中人物的服飾、攜帶的貨物等細節,敏銳地指出絲綢、茶葉、瓷器等是主要的貿易商品,并闡述這些商品在滿足不同地區人們生活需求、促進手工業發展方面的作用;有的學生則可能從商隊的規模、路線等方面,分析絲綢之路對文化傳播交流的意義,如宗教的傳播、藝術風格的相互借鑒等。在此過程中,以往枯燥沉悶的課堂氛圍被打破,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主動挖掘圖片中的信息。通過這種深層次的交流與互動,學生對于歷史知識的理解也不會再局限于表面,而是能從多個維度、多個層面進行深入剖析與掌握,真正實現了歷史知識在學生心中的內化與深化,為學生歷史素養的提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4.運用多媒體技術增強圖片教學效果
在信息時代背景下,各種先進的教學手段不斷涌現,并且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對于初中歷史教師而言,也應該與時俱進,借助多媒體技術有效增強圖片的教學效果,更好地抓住學生的眼球,助力教學質量的提高。多媒體技術擁有強大的功能與豐富的資源整合能力。初中歷史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軟件,將歷史圖片以高清、多彩且動態的形式展示在學生面前。如在講解中國古代史中秦始皇陵兵馬俑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借助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一段有關兵馬俑考古發掘現場的視頻資料,在視頻播放過程中適時插入一些精美的兵馬俑圖片,從不同角度、不同距離全方位地展示兵馬俑的雄偉壯觀。同時,利用多媒體的放大、縮小以及局部特寫功能,讓學生清晰地看到兵馬俑的面部表情、服飾紋理以及兵器細節等,這些生動而細致的呈現方式能夠瞬間抓住學生的眼球,有效激發他們對歷史文化瑰寶的驚嘆與好奇。除此之外,借助多媒體技術,還能將歷史圖片和音頻有效結合。如在呈現一幅有關古希臘戰爭的圖片時,教師可以在學生欣賞時播放激昂的戰斗背景音樂以及模擬的兵器碰撞、士兵吶喊聲效,使學生仿佛身臨其境般感受古希臘戰場的緊張與激烈,從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圖片所蘊含的歷史情境。借此,不僅能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還能幫助學生更好地記憶與理解歷史知識,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5.深入解讀歷史圖片內涵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應用歷史圖片的時候,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深挖歷史圖片背后蘊含的歷史文化信息,使學生能夠理解其中反映的文化傳統、價值觀念等。如在呈現一幅有關中世紀歐洲騎士文化的圖片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騎士的盔甲、武器以及旗幟等元素中,了解中世紀歐洲的封建等級制度、騎士精神以及宗教信仰對社會生活的影響。借此,便能幫助學生了解與認識歷史時期的社會風貌,深人理解與掌握理解歷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除此之外,還可以帶領學生探討圖片和歷史事件、人物等之間的關系,借此,能夠幫助學生構建更為完善的歷史知識體系,切實提高學生歷史思維的邏輯性和連貫性。新課改不僅注重知識的教授,還注重對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所以,在歷史圖片應用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進行批判性思考,而不是一味地盲目接受。具體就是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和評價圖片中傳達的歷史信息,如圖片的創作目的、作者的立場等。在教學歷史課本中一些歷史人物畫像的時候,教師需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讓學生分析這些畫像是否真實地反映了人物的外貌特征和性格特點,畫家在創作過程中是否受到當時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響等。通過這種批判性的思考與分析,能夠幫助學生更深人和全面地認識與了解歷史,切實提高教學質量。
綜上所述,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合理應用歷史圖片十分有必要,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在當前的歷史圖片應用中依舊存在一些問題,所以教師應加強重視,采用合適的手段加以應對,以便充分發揮歷史圖片的作用,為高效歷史課堂的構建助力,促進學生歷史能力與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陳春華《合理使用歷史圖片,助力初中歷史教學—談歷史圖片在初中歷史課堂中的使用途徑》,《當代家庭教育》2022年第5期。
[2]張榮《談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好家長》2021年第A1期。
[3]呂偉《歷史圖片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有效應用策略分析》,《天津教育》2020年第35期。
[4]孫斐《歷史圖片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探析》,《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0年第5期。
[5] 王亞茹《歷史圖片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有效應用》,《吉林教育》2020年第12期。
[6]談靜《歷史圖片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初探》,《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9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