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 10.12241/j.issn.1009-7252.2025.11.011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新《課標》”)指出,審美鑒賞與創造是指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通過審美體驗、評價等活動形成正確的審美意識、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與鑒賞品位,并在此過程中逐步掌握表現美、創造美的方法。而微課在高中語文詩歌鑒賞教學中的運用可以使教學氛圍更加活躍,從而激發學生自主參與詩歌鑒賞的積極性,提高審美情趣與創造能力。高中階段的詩歌教學內容蘊含著豐富的情感內容,學習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運用微課手段進行教學設計,可以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從而使學生在詩歌鑒賞中獲得良好的感受,增強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微課教學可以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教學中的重難點知識,并逐漸形成個性化的鑒賞能力,促使自身審美能力以及探究分析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一、微課在高中語文詩歌鑒賞教學中的積極影響
1.激發學生鑒賞詩歌的興趣
詩歌中蘊含著豐富的文化要素以及文學知識,采用微課教學的方式,可以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索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整體教學課堂的質量。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在進行微課視頻內容設計時,應當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感受以及興趣偏好。采用趣味引導的方式,讓學生可以主動地進行詩歌鑒賞,獲得良好的課堂專注力。教師需要采用圖文并茂的方式呈現出具有特色的電子教學課件,在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詩歌鑒賞的知識,從而獲得審美能力以及文學素養的提升。
2.拓展詩歌鑒賞的教學內容
高中階段的學生不僅需要對課堂知識進行掌握,更需要自主進行拓展學習,從而提升自身文化素養,實現開闊文化視野的教學目標。詩歌鑒賞課程內容具有較強的教學價值,學生通過學習豐富的詩歌鑒賞課程內容,會逐漸形成開闊的思維意識。教師可以利用微課教學的方式,讓學生了解到更多有關于詩歌鑒賞的知識內容,從而獲得良好的課程參與感。教師可以在制作微課視頻時,將拓展內容以超鏈接的方式插入適當的部分,讓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地進行資料查詢,從而更好地理解詩歌內容。
3.提升高中生的文學素養
詩歌內容中蘊含著豐富的教育價值以及文學知識,教師需要利用微課教學的方式推動詩歌鑒賞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幫助學生在收獲知識的同時,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以及道德品質,促進健全人格的形成與發展。在進行詩歌鑒賞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語文知識基礎,還需要具有一定的審美、賞析能力,這樣才可以對詩歌做出正確的理解。良好的文學鑒賞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培養的,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進行美育教學的有效滲透,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學習觀念,使其獲得文學素養的提升。
二、微課在高中語文詩歌鑒賞教學中的有效應用策略
1.利用微課進行課堂導入,為詩歌深度學習奠定基礎
高中階段的語文教材相較于小初階段的教材內容更加有難度。詩歌主要以文言文的方式呈現,這就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文言文翻譯能力,從而獲得良好的詩歌鑒賞以及閱讀理解能力。許多學生還未從小初階段的學習模式中跳脫出來,很難投入高中詩歌鑒賞課程中,需要教師對其進行趣味引導,激發學生自主探索學習的積極性,促進高效教學課堂的形成。為此,教師將微課引入課堂導入環節,為開展詩歌的深度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學生可以通過觀看視頻的方式,對詩歌中的內容以及情感進行理解,從而逐漸養成熱愛詩歌鑒賞的學習習慣。教師需要在課前導入環節吸引學生的眼球,利用信息技術手段營造生動有趣的學習氛圍,使學生獲得輕松愉快的參與感受。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實現素質教育的有效落實。
以部編版高一語文必修上冊第三單元《聲聲慢(尋尋覓覓)》為例,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詞人,其創作的詩歌主要以悲秋為主題。借助事物來表達自己內心的孤寂與凄涼,具有較強的時代特色。本節課程內容以“怎一個愁字了得”為中心主旨,教師在帶領學生對詩歌進行品讀的過程中,應當注重抓住文章的意象,從而體驗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體會李清照后期作品別樣的憂愁。教師可以在課前導人環節,為學生播放《月滿西樓》的相關微課視頻,讓學生可以了解李清照的生平經歷以及南渡之前的詞作風格與后期寫作風格的巨大差異,幫助學生深入了解創作背景,從而對詩歌內容產生更加深刻的認識。教師通過制作微課視頻的方式,將作者的一生以生動形象的方式進行呈現,有利于為后續《聲聲慢》的學習奠定基礎。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圍繞微課視頻以及教材內容進行深刻思考,從而感受作者的“愁”是通過哪些景色描寫呈現出來的,傳達出作者當時怎樣的心情。在完成教學引導后,教師應當引導學生有感情地進行全文朗讀背誦,提高自身的全面素養。通過詩歌鑒賞學習,可以使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從而指導學生的學習發展。
2.利用微課創設教學情境,使學生深刻理解詩歌內容
在高中語文學習內容中,詩歌部分的內容不同于記敘文具有故事性,詩歌教學內容往往呈現出抽象性,學生需要具備較強的文學功底,才可以獲得詩歌鑒賞的能力。高中階段的學生學習壓力較大,缺乏豐富自己的時間。利用微課教學的方式,可以使學生在學習相關知識的同時,了解到更多的文學知識,從而獲得文學素養的顯著提升。教師需要通過創設教學情境的方式,將學生帶人真實的學習場景中,從而切實地體會詩歌所要傳遞的思想感情。微課教學內容主要是通過視頻的方式呈現出來,相較于觀看書本的學習方式更加具有趣味性,有利于幫助學生更好地感受詩歌所描繪的內容,從而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教師需要結合具體的詩歌內容進行教學設計,保證微課教學視頻內容與高中詩歌教學內容的一致性,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以部編版高一語文必修上冊古詩詞誦讀《鵲橋仙》為例,在開展本節詩歌鑒賞課程時,教師應當為學生播放“牛郎織女”的故事講述,讓學生以短暫與永恒作為欣賞要點,用心去感受古人對愛情的態度。自古以來許多文人墨客對待愛情都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如:“兩情若在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愿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教師應當在課程開始前,讓學生搜集自己喜歡的有關于愛情的詩句,并在課上與大家分享,將詩句背后的愛情故事進行講述,促使學生掌握深人學習的能力,使其獲得詩歌鑒賞能力的提升。教師需要在學生完成分享后,引導學生一起來對《鵲橋仙》的愛情故事進行鑒賞,從而體會牛郎織女之間分隔銀河兩岸,只能在七夕相會。通過對文章中“纖云弄巧,飛星傳恨”的探究,可以真切地感受到當時鵲橋相會的情景。
3.利用微課做課堂教學總結,強化學生對知識的記憶
高中階段的詩歌具有典型性,需要學生對其內容進行記憶與理解。但由于詩歌的內容較多,采用機械記憶的方式取得的教學效果一般。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需要幫助學生對詩歌內容進行透徹研究,從而獲得良好的背誦掌握效果。微課教學的方式會將內容復雜的詩歌以更加生動的方式呈現出來,從而加深學生對詩歌的記憶,強化自身的文學知識理解能力。將微課教學內容通過多媒體設備的方式為學生進行播放,可以使學生在充滿樂趣的氛圍中進行學習。學生在完成詩歌理解學習后,教師需要利用微課的方式,將詩歌教學內容進行歸納總結,從而強化學生對知識的記憶,構建起完善的文學知識框架。
以部編版高二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古詩詞誦讀《春江花月夜》為例,在課程開始前,教師需要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設計,讓學生思考“同學們知道哪些有關于月的詩句?”在學生完成回答后,教師總結道:“月是古典詩歌的經典意境表現,人們通常通過對月的描寫來抒發內心的思念之情。”然后,在大屏幕上播放唐代詩人張若虛的生平經歷,并將其名作《春江花月夜》進行展示,讓學生自主閱讀評析,感受作者所要傳遞的思想感情。教師需要通過微課視頻的方式,將《春江花月夜》中月的四種狀態進行歸納總結,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鑒賞學習。通過繪制板書的方式將作者對月的描述進行簡單展示,為后續自主鑒賞奠定理論依據,即海上明月共潮生(初月)一皎皎空中孤月輪(孤月)一江潭落月復西斜(斜月)一落月搖情滿江樹(落月)。按照時間順序的方式進行描寫,從月生到月落,將讀者帶入詩詞情境中,從而更加真切地感受作者所要傳遞的思念之情。運用微課進行教學課堂內容的歸納總結,采用圖文并茂的方式加深學生對于重點知識點的記憶,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感受,從而獲得詩歌鑒賞能力,實現自身文學素養的提高。
4.合理使用微課,整合詩歌鑒賞的重難點
將微課合理運用于高中語文詩歌鑒賞的課程中,有利于實現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目標,推動素質教育的有效落實。教師應當將詩歌中需要重點記憶以及較難學習的內容通過微課的方式進行歸納總結,從而降低學習難度,增強學生的理解程度。高中階段的學生受到學習能力、生活環境以及知識基礎多種因素的影響,在詩歌鑒賞上呈現出一定的差異性。教師需要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設計多種微課內容,以供學生進行自主選擇,從而提高整體教學的質量。教師需要將微課融入教學的每個環節,促使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感受。
以部編版高二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第一單元第一節《氓》為例,《詩經》是開展詩歌鑒賞的重要素材。通過對《詩經》進行深入探究,可以掌握較多的文學知識常識,從而提高自身的注釋解釋能力,強化學生對詩歌的鑒賞能力。教師需要在課程開始前,為學生播放《在水一方》這首歌曲,并引出本首歌曲是取自《詩經》中的《蒹葭》,然后帶領學生學習《詩經》中的另一篇作品《氓》。《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內容主要分為“風”“雅”“頌”三部分。本首詩歌作品反映出由于不平等的婚姻關系,對女性造成巨大的創傷。教師需要利用微課視頻的方式,向學生生動地展示“桑之落矣,其黃而隕”的情景,讓學生可以通過直觀的方式感受到詩歌所傳遞出來的思想感情。在課程結束后,應用微課總結的方式,對整首詩歌進行歸納,從整體的角度體會詩歌中的藝術形象,體會詩人的情感,增強詩歌鑒賞能力以及文學素養。
5.提升教師的微課使用能力,促進學生進行實踐應用
隨著微課教學方式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廣泛應用,教師不僅需要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更需要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可以游刃有余地使用微課教學方式,帶給學生良好的學習感受。教師需要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進行詩歌鑒賞課程的構建,讓學生可以在實踐探究的過程中,獲得全方位鑒賞。教師的教學能力會對整體教學質量產生直接的影響,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教師需要順應時代發展需求,對自身不斷提出新的要求,構建全新的詩歌鑒賞教學模式。教師需要學會將文字與圖片進行結合,并通過視頻剪輯的方式讓學生對詩歌內容產生更加深刻的理解。
以部編版高二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第一單元《離騷(節選)》為例,這是一篇節奏感較強的古詩,全文節奏鮮明,朗朗上口。教師需要在課程開始前,對這首詩的內容進行分析,并將文章內容與微課教學手段進行緊密結合,播放一段關于端午節賽龍舟、吃棕子文化習俗視頻并設置思考問題:“你知道端午節是為了紀念誰嗎?”隨之引出課程主題,帶給學生沉浸式的學習體驗,使其可以在鑒賞探究的過程中,積累豐富的文學知識。本章主要以熱愛祖國作為教學的基調,教師需要帶領學生通過對文章的鑒賞,從而感受詩人屈原憂國憂民、獻身理想的豪情壯志,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使其可以獲得健康成長與持續發展。
總的來說,將微課教學資源應用于高中語文詩歌鑒賞課程中符合當今時代的教學要求。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興趣偏好以及文學基礎進行微課內容設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整體教學的質量水平。教師需要將現代信息技術與傳統鑒賞課程進行有效融合,打造具有時代特色的語文課堂,使得學生可以對詩歌產生更加深刻的認識,促進高效教學的形成。微課教學資源不僅是對基礎性知識的補充,更是學生開闊文化視野的重要學習資源。教師需要注重發揮微課教學的審美教育作用,從而實現提升文學素養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呂思康《生活素材在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應用》,《中學課程輔導》2023年第13期。
[2]吳順西《依托情境教學升華學習體驗—情境教學法在高中語文閱讀課中的應用》,《中學課程輔導》2023年第13期。
[3]楊永強《基于群文閱讀的高中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策略》,《名師在線》2023年第12期。
[4]范衛萍《基于“跨媒介閱讀與交流”任務群的高中語文小說閱讀教學策略》,《名師在線》2023年第12期。
[5]徐芳《高中語文利用信息技術優化閱讀教學效益的有效策略》,《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23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