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技術突破遇上政策創新,當資本活水遇上產業藍海,如何打通飛行汽車從“研發-制造-運營”的全鏈條壁壘?
2025年6月13日下午,2025香港車博會低空經濟合作峰會順利召開。此次峰會以“綠色翅膀,智慧空域:飛行汽車的大灣區時代\"為主題,匯聚了來自內地、香港及全球眾多低空經濟領域的創新領袖,共同探討飛行汽車技術的未來與大灣區低空經濟的協同發展。
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副司長、發展低空經濟工作組組長黃偉綸,全國政協委員、?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港國際汽車及供應鏈博覽會組委會?席主席盧?榮分別為本場論壇致辭。2025香港車博會組委會的新聞發言人王俐主持了整場論壇。
黃偉綸表示,在低空經濟方面,香港雖說是后來者,但依舊有后發優勢。一方面,香港在追趕的速度方面表現的非常不錯。從去年10月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提出成立低空經濟推動小組,到去年11月已成功推出了“監管沙盒”計劃,共收到72個項?申請,截至今年6月,已有7個不同的項目陸續開始。另一方面,香港的法律法規修訂也已經取得了不錯的進展。據透露,此次法律修訂主要聚焦超視距飛?和重量較?的無?機(包括eVTOL),旨在為相關領域提供法律依據。法律修訂完成后,第?期監管沙盒中因法律限制未獲批的eVTOL項?將盡快獲批,同時計劃明年上半年推出第?期監管沙盒項?,未來將從試點階段轉向商業應?,推動低空經濟規模化發展。
不過,在黃偉綸看來,低空經濟的發展還需要市場力量的推動以及多方的配合,為此,黃偉綸表態,在基建配合和法規制定方面,香港政府將責無旁貸,積極做好推廣、推動作用,助力低空經濟在香港騰飛。
盧?榮亦指出,雖然香港發展低空經濟擁有重大優勢。但過程中也難免有很多挑戰需要克服。例如,香港高樓林立,人口稠密,空域管理復雜,如何在保障航空安全的前提下開放低空空域?另外,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該如何構建適合低空經濟產業發展的投融資體系,又如何用好“一國兩制”優勢,推動大灣區標準與國際規則的銜接,在全球低空經濟標準制定中發揮影響力?這些問題都需要集思廣益和共同破解。
據統計,2023年內地低空經濟規模已超5000億元。?港作為粵港澳?灣區核?引擎,正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推出監管沙盒項?。本周?條無?機送外賣航線正式啟航,標志著低空經濟逐步??百姓?活。
盧?榮強調,?港在推動內地低空經濟產業“?出去”過程中扮演重要??。內地無?機制造商可通過?港的檢測、認證及品牌推廣服務開發適應全球市場的產品,?港的國際化市場環境和?融機構還可為內地企業提供資??持和通往世界的便捷通道。同時,?港擁有先進技術基礎和豐富?才資源,為低空經濟研發與應?奠定堅實基礎。
低空經濟的發展,已經成為了現代城市的新機遇,這一點已經成為了行業共識。在主題演講環節,香港立法會議員、大灣區低空經濟聯盟創會會長葛珮帆,廣汽高域飛行汽車創始人蘇慶鵬,啟賦資本創始人傅哲寬以及香港科技大學副校長鄭光廷幾位專家學者及企業高層代表,分別從政策頂層設計、學術前沿探索及產業協同布局三個維度發表了主題演講,將此次低空經濟合作峰會的氛圍烘托至高潮。
“香港有香港的獨特優勢,首先,我們要強化低空經濟生態系統及配套服務體系。其次,我們會跟大灣區的城市一同制定低空經濟的標準,推動建立一個對標國際、接軌內地的低空經濟標準框架,鞏固香港推動國家發展低空經濟的決心。”葛珮帆指出,低空經濟是我國大力推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也是新質生產力的典范,發展潛力非常巨大。
據葛珮帆介紹,香港的各個行業對低空經濟的發展都有很大興趣,為配合支持香港特區政府推動低空經濟,香港大灣區低空經濟聯盟成立于2024年9月,創辦單位除了民主建港協進聯盟(民建聯)以外,也包括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中國旅游等公司,如今會員數量已經超過了40家。而今聯盟的工作也是配合政府的工作,并與內地行業協會、香港專業協會、地方政府簽訂了合作協議,在不同領域推動低空經濟發展。

鄭光廷教授則是從學術前沿?度,揭示了低空經濟發展中的技術挑戰與機遇。他指出,低空經濟帶來了無限挑戰,也代表著無限商機。據鄭光廷介紹,?港科技大學在低空經濟領域已做好充分準備。早在十年前香港科技大學就建立了全港最大的空氣動力學、聲學及噪聲控制技術中心,在噪?評估及飛行安全領域成果顯著;今年初,香港科技大學還特別成立了低空經濟研究中心,匯聚多位頂尖學者積極參與政府監管沙盒試點項?,共同促進低空經濟生態系統發展。鄭光廷表示,低空經濟是將科研成果推向落地的良好載體,香港科技大學也期待著能夠與飛行汽車領域的企業開展密切合作,探索未來的各種可能。
低空出行相比地面交通,時間效率的提升非常巨大。蘇慶鵬指出,通過構建立體交通體系,能夠有效提升黃金內灣(環珠江口100公里的區域)經濟增長的時空效率,實現時空的壓縮、效率的提升,以快速的城際通達串聯經濟熱點,釋放黃金內灣所輻射、帶動的經濟效能。據蘇慶鵬預測,2035年整個大灣區立體出行的規模預計到可以達到910億元人民幣,前景十分廣闊。
蘇慶鵬強調,快速準時、安全舒適、價格合理、基建先行。這四大因素在eVTOL飛行汽車前期推廣的過程中非常重要。他指出,安全是底線,體驗是亮點,效率是蛻變。冗余關鍵系統的設計,以及全時監控、云端質檢,可以更好地實現安全的目標。同時,良好的體驗在用戶回購率以及用戶在體驗過程中的商業推廣起到關鍵作用。此外,效率也是推廣飛行汽車過程中關鍵的一環。“從?港中環到長洲,飛?汽車僅需15分鐘,較輪渡縮短75%時間,廣深城際通勤更可從113分鐘壓縮?33分鐘。”這些均是用戶能夠直接感受到的蛻變。
傅哲寬亦對低空經濟的發展前景給予了肯定。他指出,未來,中國的低空經濟產業是一個數萬億級的藍海市場。為此,啟賦資本已在空管系統(如安擎科技低空空管運營系統)、碳纖維材料(德國COTESA復材)、固態電池與氫能(萊登低溫液氫罐)、低空專業網絡建設(智慧塵埃)等領域進行了全產業鏈布局。
此外,此次論壇還特別設立了圓桌對話環節,廣汽高域副總經理鄭家響,小鵬匯天聯合創始人、副總裁王譚,沃飛長空首席市場官兼聯合創始人費嵐,先進能源及智慧交通中心莫天德,中國移動香港有限公司董事兼行政副總裁沈衛中,中國人民保險(香港)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方方,沃蘭特航空合伙人、高級副總裁黃小飛,中國民族貿易促進會低空經濟工作委員會副會長黃茜等行業領袖從技術攻關、空域管理、基礎設施、商業運營、風險保障等多個維度分別進行了深度剖析,為在場的所有與會者帶來了一場精彩的思想碰撞。香港科技大學太古航空航天工程教授、低空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張欣主持了此次圓桌對話。
在圓桌對話環節,費嵐指出,對于eVTOL企業而言,需要考慮的不僅是飛行器上的人的感受,還要考慮在街上走的這些人的感受。此外,還應當保證飛行器的高度安全,不管是飛行控制系統還是飛行器的各個關鍵子系統,都需多重的冗余來保障飛行器在各種運行環境中都能以高安全性水平完成預設的場景。
其余幾位主機廠代表也表達了類似觀點。他們一致認為,安全性是低空經濟的底線。黃茜則是強調了標準的重要性,建議深港聯動,利?產業和政策優勢,在河套、前海等區域設?試點,推動標準互認和統?,引領低空經濟安全標準設?。就此,各主機廠代表也就適航標準發表看法,認為適航是產業健康發展的先決條件,企業應積極參與適航標準制定,嚴格遵循標準,確保產品安全,推動?業可持續發展。
“如果每年要賣到過萬輛的話,安全肯定是最重要的話題,也是我們TOC企業的責任。”王譚表示,適航在小鵬匯天是一個非常嚴苛的標準,也是能夠真正為用戶取得安全飛行的戒尺,只有嚴格地通過了適航,才稱得上是對消費者負責。為此,適航標準制定過程中,任何一個小的細節都不能放過,盡管這是一個非常難并且非常痛苦的事,但依舊要去做。
“適航法規里的每一句話都是鮮血染成的。”黃小飛表示,盡管適航的標準看似嚴苛,顆粒度非常細,但每一條標準的制定背后都可能代表著一則嚴重事故。此前我國雖也有付出,但并未真正有效參與到適航法規的制定當中。如今,低空經濟方興未艾,為此他希望在學術界、協會團體標準制定過程中,能夠制定有效行業標準,指導工業界的具體實踐,在eVTOL及低空經濟領域站穩腳跟。
莫天德補充道:“要讓無人機或eVTOL飛起來,首先要把基建建好。將來,隨著香港無人機、eVTOL相關應用越來越多,空中智慧交通的基建也要搭建起來。”對此,沈衛中從網絡運營商的視角進行了補充。他表示,網絡是實現通信的基礎。到了現在的低空經濟時代,網絡也需要隨之調整。一方面,通過網絡可以確保飛行汽車的運行管控,另一方面也能夠通過網絡將飛行汽車之間聯系起來,構建良好的空中智慧交通系統。
方方則是強調了保險的重要性。在她看來,保險可以作為飛行汽車最后的風險安排方式。據介紹,為推動低空經濟發展,中國人保特別推出了“低空保”保險產品。記者了解到,“低空保”是中國首個專為低空經濟產業設計的綜合保險產品,由人保財險于2024年在廣東率先推出,旨在為低空飛行器(如無人機、eVTOL等)提供機身、第三者責任、機上人員及通訊鏈路丟失等風險保障,并持續升級覆蓋全產業鏈場景。“只有把不確定化為確定,低空經濟領域才會健康發展。”方方補充道。

“eVTOL給我們帶來的其實不僅僅是交通方式以及新的航空器的變革。例如,通過純電的動力,可以帶給我們更環保的使用,更低的運營成本以及更小的噪音,這些都是傳統直升機沒辦法提供給到運營商或用戶的。”費嵐表示。
如何打造高安全、規模化、低成本的出行生態,使老百姓既飛得安全可靠,又飛得經濟舒適。鄭家響提出三點建議,一是制度創新,深化空域改革,在制度創新上打造適航審定標準。二是生態構建。除了過去傳統的基礎設施,還包括信息基礎設施,以及生產、制造、研發以及運營端的生態,要打造全空間無人體系的數據鏈路,需要做生態構建。三是場景驅動。通過場景的應用,推動商業化技術的驗證。
記者看來,在新一輪科技革命浪潮中,低空經濟已成為融合航空航天、新能源、智能網聯的未來產業標桿。它不僅重構城市立體交通網絡,更在應急救援、智慧城市等領域開辟全新賽道。正如會議主持人王俐所言:低空經濟是激活新質生產力的戰略支點,更是大灣區邁向國際創新高地的重要引擎——而今,屬于低空經濟的黃金時代,才剛剛啟幕。
“當我們以5分鐘、20公里、單座成本60元的價格和體驗提供給香港消費者的時候,它應該是能飛進千行百業,飛進千家萬戶的。”黃小飛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