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晚上,已經十一點半了,小悅媽媽給我發來了一張小悅坐在書桌前寫作業的照片。據我所知,當天的作業不多,正常情況下,孩子一個小時左右完全能完成。小悅平時學習吃力,是不是家長給“加餐”了?我這么想,馬上回信息:“這么晚了,讓孩子趕緊洗洗睡吧,額外作業不要布置太多。”
“不是額外布置的,她還在寫學校布置的作業!”小悅媽媽很快回復,接著發來作業圖片。小悅寫的是學完《陀螺》的感受,字數不超過一百。“到現在為止,她就寫了個開頭。\"接著她又發來課文預習作業,“預習就寫了這兩個字。”小悅媽媽告訴我,從吃完晚飯到現在五個多小時,小悅就做了這些作業。而且這種情形不是個例,幾乎每晚都如此。我建議她別讓孩子寫了,趕緊休息,明天檢查作業時我再處理。她答應了。
小悅是去年轉入我班的,短短一學期,在年級組就已經很“出名”了。只要是在我們班上過課的老師,都會被她的磨蹭折磨得抓狂。
追根究底,探尋內因
小悅已經四年級了,拖拉的毛病肯定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到底是什么因素導致她的“巨拖”?我發現,她的拖延磨蹭由很多因素造成。
第一,動作慢。無論干什么事,她都比別人慢半拍。比如寫生字,別人寫了好幾行了,她還在翻書包,本子還沒找出來。
第二,超級“邀遏”。課桌什么時候都是亂糟糟的一—上課了,其他的書、作業本還堆在課桌上,寫作業時,常常把本子擦在橫七豎八的“書海”上寫,這樣怎么能寫快呢?
第三,心理暗示與教養不當。和小悅媽媽交流時,她對我說:“拖拉是小悅爸爸家的‘傳家寶’,她爸慢,她爺慢,小悅自然也快不了一遺傳的慢性子。平時在家里,我都希望她能快一點,但怎么催都快不了!不管做什么都得不停催促,催一遍,動一下,不催就不動。許多時候,她拖拖拉拉的,我看不過眼,直接代勞。辛苦您多催促,可能等她大一點會好一點。\"家長用“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的心理暗示使小悅形成錯覺:“我慢是因為遺傳,我拖拉也是遺傳!一個人怎能輕易打敗‘遺傳基因’呢?所以我是無法快起來的。\"再加上家長毫無原則地幫忙,事無巨細地反復催促,養成了小悅做事拖拉的習慣。
第四,家長期望值過高。因為書寫慢,考試時小悅從來就沒做完過試卷,成績自然不理想。家長給小悅買了大量的學習資料,希望以此提高書寫速度,提高學習成績。事與愿違的是,家長壓得越緊,小悅對抗得越激烈一你站在我跟前,我就寫一寫,只要你離開,我便停下筆,等你催促時,我再動一動。為了不做家長布置的額外作業,她便磨蹭。即使挨打,她也堅決不改。孩子越,家長越氣,只好反復采用棍棒教育,致使親子關系緊張,但小悅拖拉磨蹭的毛病不但沒改,還帶到了學校。
第五,長期負能量包裹。我班實行小組評比制一—八個小組中只要在前五名收齊作業的,就在班級優化大師中給相應的組加分。小悅在哪個組,哪個組就得不到評比分,組員們都不想要她。無論家庭還是學校,小悅都是被催促的對象,落了個“拖延鬼”的綽號。長期處于負能量包裹中的小悅,“拖拉癥”越來越嚴重了。
打開心門,喚醒自尊
第二天早讀課檢查作業時,小悅居然做完了。難道她媽媽沒聽我的建議?打開手機,發現小悅媽媽給我留言:“楊老師您好!小悅昨天作業沒寫完,早上自己早早起來寫完了。看來她還是很害怕被罰,所以請您今天該罰就罰,該打就打,她以后會改的。”
小悅一大早起來補作業,這說明她還有動力,還有救。但拯救她并不容易。小悅媽媽告訴我,小悅現在什么都不肯對她說。對父母關閉了心門的小悅,愿意為我打開心門嗎?
放學回家,看見小悅走在前面,我快步上去和她聊天,這才知道小悅媽媽給她生了妹妹,便聊起妹妹來。“妹妹特別可愛,就是喜歡哭。尤其是晚上不睡覺,爸爸媽媽只好輪番抱著她滿屋子轉。”
“是嗎?你也很受影響吧?”我摸著她的頭,關心地問。“我還行,可以關上門,但爸媽很辛苦!\"知道父母辛苦,說明她并不是冷漠自私。
表揚了小悅的孝心,我和她談起了學習。“每晚把作業拖到那么晚,是不想做家長布置的作業吧?”“嗯!”小悅肯定地回答。她告訴我,媽媽不但給她買了各科的練習冊,還買了很多試卷。“每天上學就夠累的了,還要做媽媽布置的作業,真不想做!\"我承諾:只要保證在九點以前完成學校布置的各科作業,她就可以不做家長布置的作業。小悅同意了。
之后,我把我和小悅的約定告訴了小悅媽媽,她答應按要求做。
第三天放學時,小悅并沒有和伙伴們一起走,而在路口等我,高興地告訴我昨晚八點半就把作業全寫完了。“早早寫完作業,有啥感覺?”我問。“心情很好!”小悅高興地說。“是不是特輕松,特有成就感?\"“對,對!\"她連連點頭。你看,我沒說錯吧?剩下的時間都由你支配,多好!”小悅還自豪地告訴我,早早寫完作業后,她陪妹妹玩了一會兒,看了半小時電視,還看了20分鐘課外書。
我們約定,要是每天她都能這樣早早做完作業,我讓家長永遠都不購買教輔資料。小悅愉快地答應了。
多方協力,擺脫拖延
一段時間后,小悅媽媽告訴我,小悅現在寫家庭作業態度好多了,也不用一直盯著了,盡管字寫得還是不怎么好看,但九點以前基本能完成。我叮囑她一定要鞏固孩子的進步,不要心急。親眼看見小悅有了改變,她毫不猶豫地承諾一定照我說的去做。
拖延的源頭杜絕了,親子關系也改善了,剩下的就是努力增強小悅的自信,和拖延告別。但是,由于長期形成的習慣,加上自身性格、心理與家庭教育欠缺等諸多方面的因素,想徹底改變她,需要多方協力。
首先,因材施教,個別對待。小悅本來書寫就慢,所以,我改變了作業規定:其他人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作業,只有得到“優”才可以加分;小悅只要在規定時間內寫完,不管書寫質量如何,就可以加1分。我清楚地記得小悅第一次獲得加分時很欣喜和激動。同時,我給小悅小組“特殊待遇”一—不參與其他小組評比,只要小悅放學前能上交作業,就可以為小組加1分。
其次,師徒結對,互幫互助。對于座位的安排,我一般遵循“按照身高、男女搭配”的原則。但對小悅,我破例了一—給她安排了班里性格文靜、做事最有條理、成績拔尖的小昭做同桌,并擔任她的“師傅”,全方位引領她參與各種學習活動,改變她拖延的習慣。小昭果然沒有辜負我對她的期望。在她的幫助下,小悅各方面都有了較大進步。在小昭的帶領下,小悅寫作業、收拾課桌、集合站隊的速度提高很快,她們多次獲得了“班級好同桌”的榮譽稱號。
最后,家校溝通,深度交流。只要小悅在學校有點滴進步,我都會反饋給她的媽媽,并建議她降低對孩子的期望值,不要只盯著孩子的學習成績,不要將注意力都放在提高孩子書寫速度方面;要徹底摒棄動輒打罵的做法,不要當著孩子面對外人說孩子慢是“遺傳”,學著和孩子多溝通,多交流,多詢問學校生活。同時,建議她放手讓小悅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以提高動手能力,提高做事效率。
慢慢地,小悅媽媽的怨言越來越少。她反映,孩子現在情緒好多了,和父母的話也多了,無論做什么都主動了。“只要孩子高興就行,我也不再逼她了,成績上不去我們認了。”
一個學期很快過去了,期末考試到了。試卷拿到手,我有點擔心:這次考試題量大,小悅能做完嗎?考試一結束,小悅跑來告訴我:卷子都寫完了!這可是自三年級考試以來她第一次寫完試卷啊,我們都很激動。
我相信,這個“拖延鬼”正在成長,她一定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成功“脫帽”。(文中學生均為化名)
(作者單位:甘肅省酒泉第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