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當今知識經濟時代,各學科領域之間的界限逐漸模糊,解決復雜問題往往需要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高中階段作為學生知識體系構建和能力發展的關鍵時期,開展跨學科實踐教學具有重要意義.物理學科作為自然科學的基礎,與數學、化學、生物、地理等學科聯系緊密.通過高中物理跨學科實踐,能夠打破學科壁壘,讓學生在不同學科知識的交融中,深化對物理知識的理解,提升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適應未來社會發展需求的綜合素養.
1跨學科實踐促進學生知識整合能力提升
跨學科實踐要求學生將物理知識與其他學科知識相互關聯、融會貫通.
例如在學習“電場”這一物理概念時,可以與數學中的向量知識相結合.
例1如圖1所示,一均勻帶電圓環位于 xOz 平面內,其圓心恰好位于坐標原點 O 處,
軸與圓環平面垂直.在 x 軸上的
點固定一電荷量為 -q(qgt;0) 的點電荷, M,N 兩點位于
軸上,坐標分別為
.已知 M 點的電場強度方向沿著 x 軸正方向,靜電力常量為 k ,不考慮點電荷對帶電圓環上電荷分布的影響,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

(A)圓環帶負電.(B)M點的電場強度大小為
(C)M N 兩點的電場強度相等但電勢不等.(D)帶電圓環在 N 點的電場強度大小為
d2
解析結合點電荷場強特點和對稱性知,圓環在
軸上(除 O 點外)產生的電場方向與
軸平行,作出 M 電荷場強 EM 、圓環產生的場強 E1 ,點電荷產生的場強 E2 關系如圖2所示,可見圓環在 M 點產生的場強方向應沿
軸正方向,圓環帶正電,故(A)錯誤;
由幾何關系知角 θ=30° ,則 M 點的電場強度大
故(B)正確;
M,N 點到 P 點的距離相等,由點電荷電場特點知, P 點點電荷在 M,N 兩點產生的電勢相等,場強大小相等,帶電圓環在 M,N 兩點產生的電勢相等,場強大小相等,由對稱性,結合場強疊加和電勢疊加可知, M,N 兩點的電場強度相等,電勢也相等,故(C)錯誤;
由對稱性可知,帶電圓環在 N 點的電場強度大小
故(D)錯誤.

評析電場強度是矢量,也就是高中數學中的向量,所以,電場強度的疊加實質上就是向量的合成,可通過向量的加法規則進行電場強度(向量)的合成.通過這種跨學科實踐,提升了學生物理與數學知識的整合能力.
2跨學科實踐增強學生問題解決能力
例2已知空氣的摩爾質量為 M=2.9× 10-2kg?mol-1 ,標況下空氣的摩爾體積為 Vm= 22.4L/mol ,阿伏加德羅常數 NA=6.02× 1023mol-1 ,那么空氣中的氣體分子的平均質量是多大?成年人每做一次深呼吸,大約吸入 450cm3 的空氣,那么做一次深呼吸所吸入的空氣質量是多少?所吸入的氣體分子數是多少?(按標況估算.)
解析 空氣分子的平均質量為
成年人做一次深呼吸所吸入的空氣質量為 m=
所吸入的氣體分子個數
1.2×1022 個.
評析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往往具有綜合性,涉及多個學科領域.高中物理跨學科實踐能夠引導學生運用多學科知識從不同角度分析和解決問題.本例中以化學與物理結合的問題為例,展現了學生通過跨學科實踐增強問題解決能力.
3跨學科實踐提升團隊協作能力
跨學科實踐活動通常需要學生分組合作完成.在小組合作中,學生來自不同學科優勢背景,能夠相互交流、相互學習.
例如在進行一個關于\"太陽能在生活中的應用”的跨學科項目時,小組成員可能由擅長物理知識的學生負責太陽能原理和能量轉化的研究,擅長化學知識的學生研究太陽能電池的材料和化學反應,擅長工程技術的學生負責設計和制作太陽能應用裝置等.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學生需要共同討論方案、分配任務、協調工作進度,通過有效的溝通和協作來完成項目目標.這種團隊協作的過程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還能讓學生學會傾聽他人意見,發揮各自優勢,培養團隊合作精神,提升團隊協作能力.
4結語
綜上所述,高中物理跨學科實踐對學生綜合能力培養具有顯著的積極影響.通過跨學科實踐,學生能夠將物理知識與其他學科知識有機整合,提升知識整合能力;能夠運用多學科知識解決復雜實際問題,增強問題解決能力;能夠在團隊合作中提升人際交往和協作能力,增強團隊協作能力.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應積極開展跨學科實踐活動,為學生創造更多跨學科學習的機會,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提升,以適應未來社會對高素質綜合型人才的需求.在未來的教育研究中,還需進一步探索高中物理跨學科實踐的有效教學模式和評價體系,以更好地發揮跨學科實踐在學生綜合能力培養中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秦言濤.高中物理跨學科教學策略研究[J].數理天地(高中版),2024(22):90-92.
[2丁慧.高中物理跨學科教學的內涵與實踐探索[J」.現代教學, 2024(11):55-56
[3]沈少華.聾校高中物理跨學科實踐作業的路徑創新[J].教育,2025(2):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