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中國知網為檢索數據庫,借助CiteSpace分析工具對1999年7月—2024年6月收錄的766篇鄉村線性景觀研究相關文獻進行可視化分析。研究表明:縱觀我國20余年的鄉村線性景觀發展,可將其分為萌芽、起步、快速發展三個階段,其研究對象逐步聚焦到連接城鄉空間的整體規劃,研究內容從平面的形態構建、資源的簡單鏈接到注重場地生態肌理與規劃建設之間的平衡關系,實現交叉學科與新型技術的融合;目前,我國鄉村線性景觀研究在研究歷程、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上存在亟待解決的問題,可從多學科交叉、新興技術融入和文化保護等方面開展研究,以期為今后鄉村線性景觀的發展提供新思路。
關鍵詞:風景園林;鄉村;線性景觀;文獻計量學;研究熱點
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強調了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的重要性[1],2020年,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再次強調了促進城鄉融合、緩解城鄉矛盾、優先發展農業農村等問題。在此背景下,實現鄉村振興戰略不僅需要重視鄉村建設本身,更應著眼于塑造和諧的城鄉發展關系[2]。鄉村線性景觀作為城鄉規劃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實現城市和鄉村之間的資源流動和互補,緩解城鄉矛盾的重要途徑與場所。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大力實施,鄉村線性景觀日益受到各學科的關注,各領域的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對鄉村線性景觀進行研究探索,充實其理論觀點和實踐論證,以推動鄉村振興的全面落實。
目前,國內并沒有形成關于鄉村線性景觀的系統理論研究,多將其認為是由西方的綠道、風景道、文化廊道等多種線性形式轉化概括而成。但探究線性景觀本質,最早可追溯到中國西周時期的“周道”[4-5],此道在兩側列植行道樹,初步展現出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關系,是史上最早成熟的官道體系[6]。結合文獻,可將鄉村線性景觀定義為:以依附現有的公路、綠地、街巷、自然河流、山谷線等具有線性元素的網絡空間,形成的具有生態、休閑、游憩、文化、經濟等多重功能疊加的鄉村開放場所[2-3,5]。
本文運用科學知識,對中國知網1999年6月—2024年6月收錄的鄉村線性景觀研究相關文獻進行可視化分析,以期為后續的未來鄉村線性景觀研究提供可參考的價值。
1 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1.1 數據來源
因本文探討的是國內鄉村線性景觀相關研究進展,故選取了中文期刊數據庫中國知網收錄的學術期刊作為核心數據來源。以“線性景觀”“綠道”“鄉村精品線”等具有線性元素的景觀名詞和“鄉村/聚落/村落”作為檢索詞,“主題”“關鍵詞”為檢索路徑分別進行檢索,檢索時間區間選擇1999(檢索到最早的研究文獻年份)—2024年(文獻統計截止時間2024年6月)。最終獲取有效期刊文獻766篇作為研究數據。
1.2 研究方法
科學知識圖譜是一種將抽象科學知識轉化為可視化的圖形模型,顯示了各知識單元間相互作用、相互交叉的復雜關系[7-8]。近年來,科學知識圖譜因其鮮明的特征,使得越來越多的學者運用它作為研究某一領域的發展內在驅動力的手段。其中,CiteScape作為實際研究中最普遍的知識圖譜工具,其在統計分析中具有操作簡便、圖示清晰的功能。因此,本文將上述獲得的文獻數據轉化成Refworks格式導入CiteSpace(5.8.R1版本),并處理生成關鍵詞聚類圖譜、時區圖譜、時間線圖譜等,實現文獻研究內容的可視化,把握當前我國鄉村線性景觀的研究基本格局,同時結合當前研究進展探索未來趨勢,以便為學術的研究與政策的制定提供參考價值。
2 鄉村線性景觀文獻數據分析
2.1 文獻發表數量分析
文獻發表數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鄉村線性景觀在某一時期的研究現狀與發展程度,在中國知網(CNKI)中檢索到相關鄉村線性景觀文獻的逐年量化統計情況。由數據可知,鄉村線性景觀的研究在國內起步較晚。從發文量的趨勢看,大致可以將鄉村線性景觀的研究分為3個階段:(1)萌芽階段(1999~2005年),
相關政策和線性思想才剛剛引入鄉村,此階段關于鄉村線性景觀的文獻相對較少,車生泉[9]等學者的研究對象主要是鄉村中現存的線性景觀,尤其是鄉村旅游線路,對其現有旅游景觀、經濟效益和保護利用進行分析和展望。(2)起步階段(2006—2016年),此階段文獻數量開始有所提升。“十一五”規劃對新農村建設進行了指導,有學者開始對新農村的環境建設進行探索;黨的十八大提出建設美麗中國,全面推進鄉村人居環境整治,而此時的鄉村人居環境問題較為突出,故文獻數量在2013年達到了一個小高峰。有個別學者運用規劃學、景觀生態學的視角對城鄉關系進行網絡分析和線性景觀選線分析。(3)快速發展階段(2017—至今),此階段文獻數量均在60篇以上,并以穩定的趨勢逐漸增長,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后,城鄉問題等相關研究熱度持續上升,得到了城鄉規劃學、風景園林學等學科學者的關注,結合多學科交叉的視角與新型科學技術對鄉村線性景觀的網絡構建、多元價值、演變重構等進行探討,進一步提高了鄉村線性景觀研究的深度和廣度,研究視角呈現出多元化、多尺度的趨勢。
2.2 文獻關鍵詞分析
2.2.1 研究熱點分析
關鍵詞是文獻研究內容與觀點的提煉概括,其出現的頻率可一定程度呈現某領域的研究熱點。利用CiteSpace繪制鄉村線性景觀文獻關鍵詞共現圖譜。從可視化網絡圖譜可以看出該領域內研究分支較多,相互之間的關聯性較強。其中鄉村振興的出現頻次最高,達98次。其余按出現頻次排序依次為“鄉村旅游”“鄉村綠道”“美麗鄉村”“價值轉化”等,出現頻次分別是76、42、33、32、此外,選擇中心性排名前20個關鍵詞,結合年份梳理分析不同時期鄉村線性景觀研究熱點。
有些學者提出了以“分層+疊加”為基本思路的鄉村線性景觀網絡規劃方法;同時,結合鄉村線性景觀的結構與功能,有學者將鄉村線性景觀細化為產業綠道、鄉村精品線、休閑綠道等類型,這些不同類型的線性景觀是城鄉網絡中重要的構成要素,在規劃建設中更全面化和多元化考慮了城鄉關系。多重視角優化城鄉網絡的構建,以期推動鄉村發展,縮小城鄉差距。
2.2.2 研究主題分析
將高頻關鍵詞網絡根據其內部聯系進行聚類分析,并將同一聚類的關鍵詞按照時間順序排列見表1。
(1)研究背景與構建策略
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正式提出鄉村振興戰略;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2021年,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鄉村線性景觀具有游憩、經濟、生態等多重功能,是構建和諧城鄉關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途徑。
(2)研究范疇
由鄉村線性景觀的概念演變歷程可知,其研究對象和涵蓋的內容較廣,但基本聚焦于美麗鄉村的空間實體中。隨著城市化的進程,我國對鄉村建設的審美標準和發展模式不斷提升,鄉村綠化作為美麗鄉村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利于鄉村生態環境的改善、鄉村風貌的提升。當前的研究范疇雖具有多樣化,但仍主要集中于鄉村線性景觀的空間本身以及使用者的視角,構建城鄉互動、物種保護、文化傳承等多方面和諧的鄉村線性景觀,形成實踐檢驗與反饋修正機制,是未來促進鄉村線性景觀多樣性發展的研究方向。
2.3 研究趨勢分析
探究鄉村線性景觀領域的研究動態,預測其趨勢發展,有利于學者探索更深層次的問題。通過CiteSpace分析鄉村線性景觀文獻得到14個突現詞,從1999年的“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到2024年的“傳統村落”,鄉村線性景觀的研究前沿主題根據不同研究階段、國家相關政策出臺、國民經濟水平等因素形成了較強的相關性。這一時期的鄉村線性景觀研究注重于鄉村特色的挖掘、生態環境保護、鄉土文化的傳承。隨著黨的十九大鄉村振興戰略提出,2017年以后出現了“全域旅游”“古驛道”“傳統村落”等研究方向,將鄉村線性景觀與文化融合賦能,加強鄉村地域空間內的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動鄉村振興得到新的發展,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
3 鄉村線性景觀研究評述
3.1 研究歷程
通過鄉村線性景觀研究文獻,可將我國20余年鄉村線性景觀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1)1999—2005年,隨著相關政策、法規的引導及國內綠道思想的首次引入[1],處于萌芽階段。(2)2006—2016年,學者們開始注重鄉村生態環境問題,結合多學科的融合和信息化技術深入研究,鄉村線性景觀的空間布局及功能的連續性規劃設計得到重視,同時也得到了大量案例研究,處于起步階段。(3)2017年至今,鄉村線性景觀的基礎性研究大大減少,學者們開始采取多視角多維度的研究方法,對其選線、布局、設計等采用量化的科學方式制定,處于快速發展階段。
3.2 研究對象
鄉村線性景觀作為美麗鄉村中重要的空間結構,其涉及范圍較廣,包含鄉村中公路、綠地、山谷線等具有線性元素的網絡空間。線性元素是連接鄉村與城市的重要紐帶,也是形成網絡的重要框架,當前我國對于鄉村線性空間的研究也多注重于線性元素,對于鄉村景觀節點以及節點與線性之間的鏈接關注度相對較弱。因此,鄉村景觀節點作為鄉村線性景觀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應加強其文化、審美、經濟等方面的構建與設計。
3.3 研究方法
我國鄉村線性景觀研究的初期重點在于平面的形態構建與資源的簡單鏈接。隨著景觀生態學與地理學等學科的融合,鄉村線性景觀的研究開始注重場地生態肌理與規劃建設之間的平衡關系,GIS、RS等科學技術軟件的支撐,通過模型分析、定量計算,從地理生態環境、功能整合、尺度調節等方面完善鄉村線性景觀的空間格局;同時,社會學和旅游學的引導介入,一定程度上完善了鄉村線性景觀的內涵意義,加強了旅游產業與鄉村人文、資源特色融合的互動關系。多學科融合的研究方式為鄉村線性景觀的綜合性發展提供了多視角的研究方向。
4 結語
通過對我國鄉村線性景觀的相關文獻進行可視化分析可知,我國對于鄉村線性景觀研究的文獻數量不斷增長,同時,多學科的交叉研究使得其理論觀點和實踐論證不斷充實。鄉村的發展是個不斷變化的過程,根據現有的研究基礎,未來鄉村線性景觀的研究還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鄉村線性景觀的研究當前較多的停留在空間結構與功能價值,較少關注到將空間結構與功能價值融合產生的綜合效益,這使得新興理論與實際實踐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后續可以搭建交叉學科平臺,加強學科間的互動與摩擦,探索不同學科視角下對鄉村線性景觀的特色發展模式。
(2)當前對鄉村線性景觀的研究主要采用定性與定量的方法,定性研究其本質主要是通過現場調研、問卷訪談、案例分析等,定量分析則主要是通過3S技術、模型構建、評價體系等方式。結合多種新型技術與現有研究手段,形成定性與定量相融合可視化的創新研究方式,將是鄉村線性景觀發展的未來難點之一。在城市化和互聯網迅速發展的過程中,利用直播產業、村民帶貨、平臺共享等方式優化鄉村線性景觀的傳播利用與發展模式,也是值得深入探討的議題。(3)鄉村線性景觀具有城市所不具有的文化屬性,如何將鄉村文化進行保護和傳遞,尤其是非物質文化在鄉村線性景觀中的呈現與保護,也將是未來深化的研究方向。
參考文獻
[1] 周德,戚佳玲,鐘文鈺.城鄉融合評價研究綜述:內涵辨識、理論認知與體系重構[J].自然資源學報,2021,36(10):2634-2651.
[2] 陳楚文,金敏麗,金荷仙,等.基于區域聯動發展的美麗鄉村精品線構建——以義烏市“多彩華溪”建設實踐為例[J].中國園林,2021,37(2):12-19.
[3] 李飛.線性休閑空間調查與研究——綠道與線性遺產[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21.
[4] Yu K,Li D,Li N.The evolution of Greenways in China[J].Landscape amp; Urban Planning,2006,76(1-4):223-239.
[5] 何昉.綠道規劃設計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9.
[6] 雷晉豪,周道:封建時代的官道[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
[7] 陳悅,陳超美,劉則淵,等.CiteSpace知識圖譜的方法論功能[J].科學學研究,2015,33(2):242-253.
[8] 陳悅,劉則淵.悄然興起的科學知識圖譜[J].科學學研究,2005(2):149-154.
[9] 車生泉.城鄉一體化過程中的景觀生態格局分析[J].農業現代化研究,1999(3):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