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河南省南陽市唐河縣為例,通過分析縣域發展進程當中城鄉融合發展現狀,介紹鄉村振興戰略下城鄉融合發展所面臨的一系列問題與挑戰,基于完善城鄉土地管理機制、促進人口合理流動、深化產業融合水平以及積極改善公共服務等層面闡述了促進鄉村振興戰略下城鄉融合發展的具體策略,力求為有關工作者提供理論支持。
關鍵詞:鄉村振興;城鄉融合;困境分析;發展策略
《鄉村全面振興規劃(2024—2027年)》明確指出,要統籌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縮小城鄉差別,促進城鄉共同繁榮發展,因此各地區有關部門應針對性落實規劃目標,針對鄉村融合發展路徑進行科學部署與推進,有效破除以往社會發展進程當中所形成的城鄉二元結構,促進城鄉要素之間的雙向暢通流動,打造持續優化發展的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環境。
1 南陽市唐河縣城鄉融合發展現狀
1.1 城鄉居民收入水平持續改善
南陽市唐河縣城鄉居民收入水平持續改善,年均居民可支配收入進一步提高,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唐河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1 833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6 062元,2024年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8 086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0 322.6元。從提升幅度以及發展規模來看,城鄉居民收入水平依然存在一定差距,亟待采取措施進行進一步改善。
1.2 重點中心鎮建設不斷推進
為有效解決當前縣域發展過程當中所面臨的城鄉融合難題,唐河縣積極探索鄉村振興視角下的城鄉融合發展路徑,充分發揮中心鎮的聯動城鄉的重要節點作用,形成了具有唐河特色的村鎮建設新模式。其中,從鎮區建設發展情況看,住建部門始終堅定貫徹“三個一”要求,即以每年新建一個基礎設施類項目、一個公共服務類項目、一個產業發展類項目的要求推動鎮區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當前,唐河縣重點中心鎮建設不斷推進,相關產業體系不斷創新發展,城鎮街區品質進一步提升。
1.3 鄉村基礎配套設施進一步升級改造
唐河縣積極響應鄉村建設行動,并持續加大鄉村配套基礎設施升級改造投入力度,結合多元化籌資渠道,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規模累計已達到100億元,全縣鄉村建設示范縣創建工作邁上了新的臺階。與此同時,縣區積極推動特色商品經濟發展,初步構建起了以農業產業為核心、電商、產品加工等產業配合銜接的立體化鄉村產業經濟體系,人均收入持續增加,鄉村地區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2 鄉村振興戰略下唐河縣城鄉融合發展面臨的主要困境
2.1 城鄉產業融合面臨一定挑戰
受制于政策、技術、資金以及規劃管理等相關要素的影響,導致唐河縣鄉村地區在產業結構、發展分布以及鏈條延伸等方面往往處于被動地位,城市與鄉村地區的產業發展不平衡,鄉村地區傳統農業產業的占比依然較為突出,農產品加工服務等高附加值產業的發展面臨一定障礙,產業鏈條未能得到有效伸展與延長。
2.2 城鄉人口流動存在一定壁壘
從現階段城鄉人口流動現狀看,唐河縣內部鎮區建設品質與綜合競爭力依然存在一定欠缺,對于農村地區的輻射帶動能力較為有限,內部產業人口集聚能力存在一定欠缺。除此之外,受制于歷史發展因素以及城市規劃戰略因素的影響,一些城市在落戶政策等方面依然存在一定限制,這導致農村居民向城鎮環境的流動面臨一定障礙,不利于新時代勞動力資源的優化配置[1]。
2.3 城鄉公共資源建設存在差距
近年來,唐河縣持續加強鄉鎮農村地區公共服務資源建設投入力度,著力采取措施改善農村居民生產生活條件,但從具體的推進實施效果來看,現階段的城鄉公共資源建設依然存在較為顯著的差距,一些地區存在公共設施重復性建設與資源浪費等情況,制約了公共設施資源的開發利用效能,影響了設施的運行服務效果,也阻礙了城鄉要素之間的充分流動,影響了鄉村振興視角下城鄉融合發展水平。
3 促進唐河縣鄉村振興戰略下城鄉融合發展的具體策略
3.1 完善土地管理機制
3.1.1 盤活閑置土地資源
現階段,城鄉之間的土地資源開發利用進程面臨一定矛盾,農村地區閑置土地資源現象較為普遍,而城市環境當中的土地資源開發利用進程則較為緊張,這對于地方經濟發展與政府財政可能會產生一定沖擊和影響。因此,有關部門應積極采取措施,深化農村土地改革,實現對閑置土地資源的有效盤活與充分利用,實現鄉村土地資源的科學確權[2]。
政府部門應推動城鄉土地資源同權改革的不斷落實。有關行政單位應當在確保耕地紅線要求的前提下,實現對土地資源的合理化分配,減少土地征收過程當中的中間環節,一方面提升農民的收入比重,另一方面還能減少政府財政所面臨的沉重壓力,避免征地過程對于農民生活水平以及收入水平所產生的影響。在針對農村閑置土地資源進行利用與開發的同時,可組織對相關資源處置管理辦法進行試點,結合“小田并大田”等相關手段,立足于農村地區環境特點,實現土地資源的持續性流轉與改革利用,加強農村地區土地的規?;\作,強化農村土地資源的開發效益。
3.1.2 完善土地交易制度
作為城鄉融合發展進程當中的重要資源要素,積極完善土地交易制度,能夠有效加快城鄉地區土地資源的不斷流轉,充分落實城鄉融合的規范化要求,更好地適應市場環境。政府部門應立足于當前城鄉融合發展現狀以及土地資源開發利用過程當中的農民具體需求,加強土地權屬交易過程的透明性與規范性水平,使農民的合理合法權益能夠得到更加有效地保障,充分維護土地權屬交易過程中的市場秩序。
唐河縣人民政府于2023年印發《唐河縣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試行)》,針對縣行政區域內土地經營權的流轉管理要求進行了明確,分別針對流轉當事人、流轉方式、流轉合同、流轉管理要素等進行了相應規定。辦法當中指出,土地經營權流轉應當因地制宜、循序漸進,把握好流轉、集中、規模經營的度,鄉鎮人民政府要結合實際,綜合考慮人均耕地狀況、城鎮化進程和農村勞動力轉移規模、農業科技進步和生產手段改進程度、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等因素,防止脫離實際、違背農民意愿,片面追求超大規模經營的傾向。
3.2 促進城鄉人口合理流動
唐河縣相關單位應積極強化政策引導,推動城鄉居民之間的雙向流動,依托社會公眾的實際需求加強城市化建設水平及其綜合競爭力,使其能夠為城鄉居民的雙向流動提供充分的環境保障與條件支撐,減少社會人口流動以及公眾身份轉變過程當中的障礙,消除城鄉居民流動發展過程當中的后顧之憂,更好地實現城鄉之間的雙向融合[3]。
為了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更好地促進城鄉人口流動目標的全面落實,各級單位與部門應當加強對人口素質培養的關注與重視,積極組織開展社會技能培訓等相關工作,同時加快城鄉就業崗位宣傳推介,使其能夠為社會層面的人口交互流通提供便捷的渠道與充足的空間。政府部門可引導并鼓勵第三方社會力量加入人才培養與流通環境當中,深入推進“鄉村振興協理員”、特崗教師、選調生以及助農人才等相關主體隊伍的培育和建設,使其能夠成為農村地區經濟技術發展過程中的關鍵性節點,提升專業性人才對于農村環境的適應性,為后續的城鄉融合發展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
3.3 深化城鄉產業融合水平
長期以來,我國農村產業發展存在結構單一、形式有限等一系列問題,這導致農村產業經濟建設面臨嚴重阻礙,制約了農民收入的不斷進步。因此,為了在鄉村振興視角下更好地發揮出城鄉產業融合的價值和作用,有效提升城鄉產業融合水平,各級部門應立足本地特色積極發展農村產業規模以及產業樣態,不斷推進農村特色產業鏈條的進一步延伸與發展,立足于農村農民消費需求傾向打造更加系統化的產業發展體系,為農村地區的經濟建設貢獻力量,助力農民收入的不斷提升[4]。各級政府部門應組織專業農技人員以及相關研究專家,結合當地自然氣候條件進行系統化分析,同時結合本地社會經濟發展條件以及人文資源條件進行全面梳理,逐步形成適應本地條件的經濟產業形態,打造口碑積極的市場品牌,進一步激發農村產業結構的活力與生命力,使其能夠為城鄉要素之間的互相流轉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有效提升農村產業供給效能[5]。
唐河縣始終立足本地優勢特色,持續加強特色產業建設發展水平,嚴格遵循科技興農、產業強村的發展路徑,積極推進油蟠桃產業與紅薯產業等優勢特色產業的產銷一體化發展,同時結合當地農業產業的旅游開發價值,打造了美麗鄉村游、自駕賞花游、采摘蔬果游、參觀紅色文化游等一系列生態休閑游產品,年接待游客人數持續增長,農民收入進一步增加,為城鄉融合以及鄉村振興的不斷落實做出了突出貢獻。
3.4 持續改善城鄉公共服務
作為社會發展進程當中的關鍵一環,城鄉公共社會服務所涵蓋的業務內容較為豐富多元,這對于政府社會服務的建設發展水平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為更好地落實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城鄉融合發展要求,有關單位應積極完善社會服務體系,針對基層反饋的服務需求以及服務內容進行充分考量,并對其進行細化分類,多措并舉推進相關體系的健全建設,有效縮小城鄉發展進程當中的差距,為農村居民提供更加優質的公共服務內容。
在教育服務層面,為更好地實現城鄉融合的建設發展目標,政府部門應積極推進城鄉教師交流溝通機制的完善發展,打造學校互助以及教師結對等資源配置體系,從人才建設層面提升鄉村地區學校師資力量水平與辦學水平,改善鄉鎮地區學生當前所面對的受教育現狀,逐步形成家校社協同育人的城鄉教育融合新格局。唐河縣持續加強本地教育工作投入建設力度,義務教育普及程度和均衡發展水平進一步提高,千人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100%,初步建立起了覆蓋城鄉的現代國民教育體系、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醫療服務體系、社會福利和社會救助體系,實現了基礎教育、高中教育、職業教育與繼續教育全面發展的系統化城鄉教育體系。
在醫療服務層面,政府部門應加大對鄉村地區醫療資源建設的投入力度,引導鄉村地區不斷完善分級診療制度,并定期組織專業醫療力量深入基層組織開展義診活動,與此同時,鼓勵城鄉醫生之間的交流輪崗,有效補齊當前鄉村地區醫療服務開展過程當中所面臨的主要困難與短板,為鄉村地區專業醫生團隊提供深造進修的路徑機會,不斷健全鄉村醫護人員待遇保障機制,激發鄉鎮醫護人員的工作積極性與主動性,使其能夠更加充分地投身于地方醫療服務工作當中,縮減城鄉醫療服務資源可能存在的差距。在鄉村振興視域下,唐河縣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逐步健全,累計改造鄉鎮衛生院15所,120個村級衛生所設備配備和80個村級衛生所標準化建設全部完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覆蓋率達到95%,就醫條件明顯改善,疾病防控扎實有效,鄉村兩級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發展與人才隊伍建設初步完成,有效提升了鄉村居民的就醫體驗。
在生活設施服務層面,政府部門應當整合資金用于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改造基金,立足于當地經濟發展水平、未來規劃方向以及居民實際生活需求,打造系統化的生活設施建設格局,不斷加快地方金融、交通、醫療衛生以及文化休閑等基礎設施的建設速度,提升上述設施的建設水平,幫助農村居民實現日常生活方式的逐步轉變,促進居民生活質量的進一步提升。唐河縣結合招商引資、民間投資等多種資金來源,積極加強城鄉重點基礎設施建設,公路鐵路航運進一步完善,域內水庫除險加固工程陸續完工,金融商貿服務質量不斷進步,實現了傳統商貿發展模式的提格改造。
4 結論
綜上所述,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城鄉之間的融合發展面臨著一系列新挑戰與新問題。有關研究者與地方政府部門應積極采取措施推動以往發展格局與發展路徑的優化建設,促進以往城鄉發展格局的不斷轉型,進一步彌合城鄉發展過程當中出現的差距,打破傳統的城鄉產業格局,健全符合實際的農村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機制,進一步落實城鄉高質量融合發展的具體要求。
參考文獻
[1] 趙晶格.城鄉融合視域下鄉村產業振興的現實困境及化解對策——以河南省為例[J].農村·農業·農民,2024(23):18-21.
[2] 張慧,牟楷.鄉村振興背景下城鄉融合發展的科學內涵與實現路徑[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4,35(3):116-119.
[3] 張繼芳,孫軍,張禹石,等.鄉村振興背景下西部地區助推城鄉融合發展的理論·現狀和路徑[J].安徽農業科學,2024,52(24):266-269.
[4] 朱紅根,席瑋,陳翩.鄉村振興驅動城鄉經濟融合的理論機理與效應[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4,48(4):177-188.
[5] 劉丁蓉,孫仕,鄧金香.城鄉融合發展與鄉村振興的交互響應關系分析——以廣東省為例[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4,22(6):8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