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俗稱心律不齊,指心臟電活動異常導致的心跳節律、頻率或收縮順序紊亂,可能表現為心動過速、過慢或不規則。病情嚴重時,心律失常有可能危及生命安全。除了開展早期、連續性治療外,患者做好日常護理,對于改善癥狀、避免病情發展、提高生活質量有良好效果。希望這份居家保健指南,能幫助心律不齊患者做好日常護理,減少疾病的不良影響。
限鹽、限水,補充鉀、鎂
1.控制鈉鹽攝入
日常飲食中鈉鹽攝入量過多會導致水鈉潴留,加重心臟負擔。心律失常患者每日的食鹽攝入量不應超過5克,應減少腌制品、加工食品、含鈉調味料的攝入量。
2.適量飲水
心律失常患者應適量飲水,采取少量多次的飲水方式,不宜一次性大量飲水,以免加重心臟負擔。
3.增加鎂和鉀的攝入量
鎂和鉀對心臟健康有益,可幫助維持心肌細胞的正常生理活動。心律失常患者可以適當食用堅果與黑巧克力,多吃些深綠色蔬菜和粗糧,來補充鉀、鎂離子。
4.避免刺激性食物
刺激性食物有可能誘發或加重心律失常癥狀。患者應避免飲用濃茶、咖啡、奶茶等含咖啡因的飲品,少吃或者不吃辣椒、花椒、洋蔥、大蒜等辛辣食物。
夜間要保證“睡夠”
日間可小憩
作息不規律、睡眠不足會導致身體疲倦、神經功能紊亂,進而影響心臟功能。心律失常患者如果夜晚睡眠不足,白天很容易出現心慌、心悸等不適。因此保證睡眠充足十分重要。
一般來說,患者每天夜間的睡眠時間應保證不少于7個小時。同時,白天可適當午睡一會兒。研究表明,每天午睡30分鐘有益于緩解身體疲勞、減輕心臟壓力。但是,午睡時間不宜太長,否則可能導致晚上入睡困難。
一周運動210分鐘
有益心臟健康
堅持進行適量體育鍛煉,有助于增強心肌功能,改善心律失常患者的病情。
1.運動前做好評估
為保證自身安全,心律失常患者應在開展運動前進行全面的健康評估。比如,進行心電圖檢查、心臟超聲檢查、運動負荷試驗等以排除運動禁忌,然后由醫師根據具體病情制定個性化運動計劃。
2.選擇合適的運動項目
具體運動項目可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興趣愛好以及場地條件等因素進行選擇。一般建議心律不齊患者多開展中、低強度的有氧運動,如散步、慢跑、太極拳、騎自行車、游泳等。這類運動對心臟造成的壓力相對較小,風險也更低。
3.控制運動量
如果身體情況允許,建議心律失常患者每周運動5~7次,每次運動30分鐘。運動強度以身體微微出汗為宜,避免大汗淋漓。盡量避開氣溫偏低或過高的時段進行運動。
每次運動前要開展5~10分鐘的熱身運動,充分拉伸肌肉、活動關節,以防在運動過程中受傷。在運動結束后要進行3~5分鐘的放松活動,如慢走、深呼吸等,讓心率逐漸恢復正常,不要直接坐下或躺下。
如果運動期間感覺到心慌、胸悶,應立即停止運動并就地休息。如果感覺癥狀嚴重,應及時就醫。應避免長時間運動和劇烈運動,以免加重病情。
不要內耗,讓心“躺平”
劇烈的情緒波動會導致交感神經興奮,使身體釋放更多的腎上腺素等激素,令人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因此,心律失常患者要盡量保持情緒穩定、心態平和,避免出現焦慮、緊張、暴躁、抑郁等不良情緒。平時可以培養一些愛好,比如書法、繪畫、閱讀、打太極拳等,以幫助調節情志。
如果感覺心情煩悶,可以通過聽音樂、看電影、與他人傾訴等方式釋放壓力、平復心情。如果存在焦慮癥、抑郁癥等心理問題,則應尋求專業心理醫師的幫助,通過心理疏導或者藥物治療,排解不良情緒,做好情緒管理。
戒煙限酒護心臟
煙草中的焦油、尼古丁等有害物質,會刺激交感神經,使心跳加速,影響心臟的正常節律。過量攝入酒精,會對心肌細胞產生毒性作用,引起心肌收縮功能障礙。因此,心律失常患者必須堅決戒煙,并避免吸入二手煙,同時嚴格限制飲酒量。
監測心率和血壓
對病情做到“心”中有數
心律失常患者要養成規律監測心率和血壓的習慣,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1.每日監測心率
處在疾病平穩期的心律失常患者,要每日做好靜息心率(在清醒時,靜坐至少5分鐘后測量)監測和運動心率監測。可使用智能手環、電子手表、運動手表進行監測,您也可以用“觸摸橈動脈法”監測心率。將右手食指、中指和無名指并攏,放在左手的手腕外側感受動脈搏動,并使用手機計時功能,計算在1分鐘之內的脈搏跳動次數。
2.每日監測血壓
如果血壓水平不穩定,會影響心臟的血液供應。家用血壓計價格便宜、操作方便,很適合心律失常患者用于日常監測。患者裸露右側上臂,將臂帶戴在手臂上。要求臂帶下緣高于肘部2~3厘米,松緊程度適宜,同時手掌向上并保持放松狀態。準備就緒后,按下“開始”鍵進行測量。測量結束后,電子血壓計屏幕可以顯示血壓值。
如果監測發現心律和血壓異常,或者患者有心悸、胸悶、頭暈等不適癥狀,應當立即到醫院就診,由醫師診斷后給予相應治療。
手部要穴常按可“安心”
在中醫理論中,心律失常屬于“心悸”范疇,而心氣虧虛是造成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太淵穴歸屬太陰肺經,有補益肺氣、通調血脈、舒經活絡等功效。堅持按摩太淵穴,能促進手太陰肺經的經氣運行,補足心肺之氣,從而緩解心律失常癥狀。
太淵穴位于手腕內側、掌側第一條橫紋處。按摩時,先以右手大拇指的指腹按住左手太淵穴,輕輕施加壓力,以局部有酸脹感為宜,按照順時針方向打圈按摩,每次按摩3分鐘。然后,以左手大拇指按壓右手太淵穴。左右手交替按摩1次為1組,每天做2~3組。除太淵穴外,按摩手部勞宮穴、腕部內關穴等穴位也有疏肝理氣、養心安神等作用,心律失常患者平時可適當多做自我按摩。
溫馨提示:對于病理性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患者來說,除了做好自我護理,還要配合藥物或手術治療,才能有效緩解癥狀,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