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上冊第四單元主題為“家鄉文化生活”,分“記錄家鄉的人和物”“家鄉文化生活現狀調查”和“參與家鄉文化建設”三部分。該單元上聯傳統文化,下接人物事跡;關乎詩歌散文,又涉方言演變;聯系差序格局,著重當前變化,在全冊書中起著紐帶的作用。
貫徹該單元的教學,既是落實新課標的需要,也是實現文化自信的需要?!镀胀ǜ咧姓Z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新課標\")將它列人“當代文化參與\"學習任務群。單元學習目標闡明了要“聚焦特定文化現象,自主梳理材料,確定調查問題,編制調查提綱,訪問調查對象,記錄調查內容,完成調查報告\"1]。黨的二十大明確要求\"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好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怎樣來構建中國話語及敘事體系?從何處去尋找中國故事?如何來傳播中國好聲音?那就要著眼于采訪記錄家鄉杰出的人和物,著力于調查分析家鄉的文化生活現狀,專注于思考參與家鄉的文化建設行動。
一、多方聯動,設計“七色”選題
“嘗遍他鄉酒,最念門前柳”,家鄉是最能引發學生情感共鳴的地方,家鄉的文化生活現狀調查也是學生最感興趣卻又知之甚少的共鳴點。它往上包含“家鄉的人和物”,往下能夠感召學生“參與家鄉文化建設”,立足這一部分,可以上聯下達,以一帶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單元學習內容詳見表1。
如何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點燃學生的探究欲望,喚起學生的責任意識,進而催生想要的教學效果,這就需要對家鄉的文化生活進行精心的整合[2]。以筆者的家鄉浙江天臺為例,天臺是佛宗道源,系唐詩之路目的地、和合文化發祥地。自古以來,就留下了無數膾炙人口的詩句,李白的“龍樓鳳闕不肯住,飛騰直欲天臺去”,成了天臺旅游的最佳廣告語。面對諸色秀景,根植天臺文化,我們或立足地名,如赤城、紫凝;或依托典故,如豐干道、丹丘茶;或根據特產,如蜜桔、香稻;或基于山色,如碧青、翠藍。然后對應相關文化,如赤色對丹心,黃色對農植,綠色對茶飲,藍色對康養。師生多方聯動,化用家鄉詩詞,選取七彩顏色,挖掘背后文化,進行精心提煉,確定調查主題,建立合作小組,開展調查研究,是謂“欲知家鄉文化事,赤橙黃綠青藍紫”(見表2)。



1.赤:赤霞赤城赤心地,硬文硬武硬氣揚。赤城山系丹霞地貌,山上儒釋道并存,推薦選題《從赤城山儒釋道共居探究天臺山和合文化》《赤城山廟觀楹聯賞析》《赤城山景區如何增添時代元素》等?!俺唷鄙@“赤”心,天臺山更是臺州式硬氣的發源地,方孝孺、陸蠡彪炳史冊,桐柏暴動名揚浙南,千三壯士熱血抗日,歡蠶老區星火燎原。推薦選題《天臺革命烈士事跡整理》《如何在中小學開展硬氣教育》》《新時代如何弘揚先烈精神》等。
2.橙:時訪橙香豐干道,仍來松幽看拾公。天臺山是和合文化發祥地。寒山居寒巖七十余年,常經萬松徑、豐干橋來訪拾得,兩人平日詩詞相酬,寒拾問答膾炙人口,和合文化自此深人人心。和合文化全球論壇落戶天臺,推薦選題《寒山拾得故事選編》《和合文化全球論壇策劃方案》《和合文化與一帶一路》等。
3.黃:種得霜甘似蜜甜,層疊梯田稻谷黃。天臺蜜桔上世紀名噪一時,而今默默無聞,桔農紛紛棄種改行,近乎覆沒。而泳溪香稻十五年前寂寂無名,如今聲名鵲起,售價每斤最高達到15元,供不應求。比較兩者一衰一興的原因,推薦選題《天臺蜜桔衰落的啟示》《泳溪香米熱銷的啟示》《新時期如何興農富農》等。
4.綠:丹丘羽人輕玉食,采茶飲之生羽翼。天臺山云霧茶,東傳韓日,北傳中原,南傳福建,歷千年而彌馨,堪稱“江南茶祖”。遺憾的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天臺山云霧茶如今卻沒落了,加工技藝落后,加工品種較少,銷售范圍萎縮,茶葉市場關閉,實在讓人痛心。推薦選題《天臺山云霧茶傳播路線調查》《天臺山云霧茶出路在何方》《新昌茶葉振興給我們的啟示》等。
5.青:碧玉連環八面山,山中亦有行人路。天臺山因孫綽《天臺山賦》名揚天下,因智者大師、司馬承禎引人傾慕,招來李白、孟浩然等眾多詩人登臨,成為浙東唐詩之路的目的地。再如徐霞客三游天臺山,著名的《徐霞客游記》以《游天臺山日記》開篇,其中內容被選入人教版高中語文讀本。推薦選題《浙東唐詩之路成因探討》《進一步開發唐詩之路之我見》《我最喜歡的描寫天臺的唐詩賞析》《寒巖古洞開發方案》《如何打造文化后岸》《天臺山旅游如何做足徐霞客文章》等。
6.藍:仙嶠倍分元化功,揉藍翠色一重重。如今天臺有上三高速、杭紹臺高速呈南北走向通過,東西走向的甬金衢上高速已規劃立項;南北走向的杭紹臺高鐵已建成通車,東西走向的金臺高鐵也已啟動。天臺到杭州只需1小時,到上海只需2小時,天臺已成了杭州、上海的后花園,康養產業將成為天臺未來發展的朝陽產業。如何做好康養勝地建設,是政府也是學子們需要重點思考的課題。推薦選題《天臺的養老院建設規劃芻議》《新時代的康養模式探究》《提升天臺教育醫療水平的可行性報告》《吸引高校人才的舉措思考》等。
7.紫:紫凝山前野水長,阿咸深住五云鄉。紫凝山在平橋鎮的南面,智者大師在此誦經,感紫云之異而命名。山上紫凝瀑布之水被茶圣陸羽評為“天下第十七水”。明代天臺山紫凝道人宗衡托名菩提達摩撰寫的《易筋經》,于2002年被國家體育總局推廣,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然因諸種因素,習練易筋經的人數不是很多。如何煥發人們的健身熱情?如何融合現代媒介?如何進行精心策劃?值得讓學生們去探究。
二、多管齊下,推進調查研究
新課標指出“加強課程實施的整合,通過主題閱讀、比較閱讀、專題學習、項自學習等方式,實現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整合,整體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表椖渴綄W習是一種頗為有效的學習方式,據劉景福和鐘志賢的《基于項目的學習(PBL)模式研究》一文3,構建的操作流程大致為選定項目、制訂計劃、活動探究、作品制作、成果交流、活動評價,我們簡化為以下四個階段來開展研究,實現費孝通所說的“把論文寫在大地上”(見表3)。

1.準備階段的工作
(1)選定研究主題,組織研究小組,充分發揮特長,確定分工安排。選定一位組長,做好調查攻略;善于交流的同學,做好采訪準備;擅長寫作的同學,做好整理工作;愛好攝影的同學,做好拍攝工作。
(2)查閱相關資料,自學活動提示,了解調查方法,擬定調查內容。查閱原始數據,尋找文獻綜述;參考文本內容,學習毛澤東的《調查的技術》,掌握王思斌的《訪談法》;做好訪談記錄表,熟悉調查報告結構表。
(3)設計調查表格,確定調查對象,設想突發事件,做好應急預案。對象選擇精準,涉及各個領域,約定先后次序,有條不紊開展;如果出現意外,何種措施應對,事先做好預案,確保順利進行。
2.實施階段的工作
(1)資料查詢整理:網上資料歸類,文獻資料英,采訪資料梳理,調查資料分析。不僅關注當前數據,還要縱向比較歷史,也要橫向比較周邊,重在探尋背后原因。
(2)人物訪談調查:確定訪談方式,事先模擬訪談。提問方式靈活,訪談目的明確,訪談語言得體,訪談語氣禮貌,訪談語速適中,訪談記錄客觀。
(3)小組合作討論:開展分工合作,各線成果匯集,針對調查資料,探尋解決措施。資料線成果匯總,訪談線記錄整理,攝影線圖片剪輯;歸總問題原因,探討相關對策;撰寫調查報告,上交班級評議。
3.評定階段的工作包括:集體討論評價項目,擬定各項占比;設定評價等級,擬好評價標準;設定評價方式,打出各項得分。具體評定標準見表4:

4.展示階段作為調查研究的重要閉環,主要是做好分工安排,可讓學生推選出一位展會總負責,成立展覽策劃組、宣傳設計組、后勤服務組。展會策劃組確定展覽主題,征集篩選成果,制定階段流程,落實相關人事。宣傳設計組制作宣傳海報,布置展會現場,設計成果展板,多方宣傳報道。后勤服務組尋找資金贊助,購置展覽物品,搬運展覽桌椅,整理保管物品。如此有效地實現了課內向課外的延伸,達成了素養向能力的轉變。
成果展覽猶如多維棱鏡,既折射出調查研究的學術價值,更照見學生作為“文化傳承者”“家鄉建設者”“知識創新者”的多重角色可能,我們列舉一二
有進行詩詞賞析的。如湯雅婷同學對寒山子詩歌的賞析:寒山子“無為無事人,逍遙實快樂”“但自心無事,何處不惺惺”“鹿生深林中,飲水而食草。伸腳樹下眠,可憐無煩惱”??隙巳缟搅种幸奥鼓欠N自然隨性的生活方式,把華堂、珍饈等物欲享受視為拘禁束縛。他不滿于也不容于現實社會,只能在自己內心中去追求實現自由的小天地。因此到山居隱逸之中去放達身心,度過逍遙樂道的生活。這正是禪宗所主張的“無為”“無事”的“閑人”的生活。我們把她的文章發表在學校的《平光》期刊上。
有指出問題的。如許文杰同學調查的天臺茶葉生產現狀:(1)茶葉的利用率低。大多數地方以春茶為主,放棄了對夏秋茶的全面采摘,茶資源浪費嚴重。(2)茶葉的附加值低。天臺茶大都處于產業鏈的底端,被別人收購。(3)茶葉的采摘成本高,大部分地區是雇傭人工采茶的方式,企業茶農無利可收。(4)茶葉的銷路不暢。沒有專門的茶葉市場,也缺少同茶葉深加工企業建立合作銷售渠道,茶農面臨有茶無市的窘境。我們把她的報告上傳納入政協提案。2024年6月3日,臺州市第一家茶葉市場“天臺山茶市\"開業,30多家茶企入駐。浙江紫凝黃茶有限公司建廠房加工、定制袋泡茶,將夏秋茶的利用價值最大化。
有提出建議的。如李柯嫻同學對易筋經進校園提出了四條建議:(1)案例宣講,講解習練易筋經治愈腰腿酸痛的案例,讓學生感其效;(2)視頻展播,播放整套易筋經的心法動作,讓學生觀其形;(3)特色操改編,穿插合理編排的時代元素,讓學生享其趣;(4)專家指導,避免錯誤動作造成損傷,讓學生得其安。該建議已被學校采納,體育老師將它改編,成為天臺縣大課間評比之特色操項目,有力地促進了成果的轉化,也弘揚了傳統文化。
整個調查研究的過程,我們調動了師生家長,溝通了學校社會,貫穿了線上線下,可謂多管齊下。
四、多頭分析,總結利弊得失
總結是進步的階梯。通過自評、互評、師評三個環節的評分,調查表格的數據反映(見表5、表6)和成果交流會上的反饋,我們可以發現:通過實踐,學生對家鄉文化的了解程度有了巨大的提升,很了解的同學人數由 2.2% 增長到 10% ,了解一些的同學更是由 16.7% 大幅增長到了 75.5% ,不太了解的同學則由 81.1% 驟減至14.4% 。而被視為學習最大困難的活動調查、報告撰寫、合作探究、自主學習四個選項所選比例都有大幅的下降,由此可見調查研究的多維主題激發了學生的探究興趣,項目化學習的任務驅動了學生的深度學習。一些學生精心研究的成果不斷地被肯定、受贊賞、產效益,這也就呵護了學生參與實踐的動力,激發了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堅定了學生文化自信的決心。


盡管通過實踐取得了不少的成績,但是調查仍發現一些問題:教師的指導難以深人,學生調查的時間不夠充分,采訪的過程怕生怕羞,合作的任務輕重失當,相應的成果缺乏創見等。但是調查研究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要在學生的心中埋下了一顆種子,相信在適當的時候一定會綻放出創新的花朵。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
[2]丁秋云.情境引領:“家鄉文化生活”的大單元教學實施路徑——以“方志與家鄉文化”研究性學習活動為例[J].學語文,2024(1).
[3]劉景福,鐘志賢.基于項目的學習(PBL)模式研究[J].外國教育研究.2002(11).(作者:陳方劍,浙江省臺州市天臺平橋中學高級教師)
[責編:芮瑞;校對:張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