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政府會計制度下,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一直以來處于相互分離、相互銜接的狀態,以兩套賬務核算形式存在,各自以自身要求進行核算,形成了雙功能、雙基礎等核算模式,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本文從政府會計制度入手。首先,分析了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記賬差異性背景。其次,研究了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之間的不同點及二者之間的聯系。最后,從差異項分類和支出項目及收入差異三個方面探討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記賬差異處理方式,以期全面優化財務核算效果。
關鍵詞:政府會計制度;財務會計;預算會計;記賬差異處理
【DOI】10.12231/j.issn.1000-8772.2025.02.049
1 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記賬差異研究背景
在經濟不斷發展的形勢下,為了促使單位更好地適應新時期發展形勢,權責發生制被用來彌補傳統會計制度的不足,促使單位財務核算工作更加科學、合理、規范,進一步強化單位財務核算質量及呈現的價值。在我國行政事業單位中政府會計制度得到了廣泛地推廣和執行,根據制度要求,行政事業單位采用兩套核算方式,并根據實際情況采用“適當分離”“相互銜接”的模式進行操作。“適當分離”是指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之間部分核算職能應當分開,分別呈現出預算報表、財務報表兩種表現形式,分別對預算核算工作和財務核算工作進行適當控制。一般包括以下三項內容,其一,功能雙面性,也就是在同一個政府會計體系中,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兩種核算方式同時存在。其二,核算基礎雙面性,是指同一個會計體系中,預算會計核算依據現金收付制和財務會計核算依據權責發生制兩種核算制度同時應用。其三,財務報表雙面性,財務會計報告和預算會計報告同時實現。“相互銜接”主要涉及兩部分內容,一種是財務預算控制實行實現收付實現制和權責發生制并行處理,對單位業務活動實施兩種處理方式,并進行分別處理。另一種是二者報告呈現兩種形式,在財務和預算會計實施下,財務報告呈現一定的鉤稽聯系,對行政事業財務人員來說,應當掌握兩種核算依據,并且能熟知兩者之間的差異,以便于更好地對其進行分離和銜接,進一步提升財務工作實施成效。
2 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之間的聯系
2.1 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的不同點
首先,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所處階段存在較大差異性,一般情況下,預算會計中經濟活動主體處于事前階段,也可以理解為業務活動發生的初始階段,可以對未來經濟活動產生一定的影響,能規劃和配置經濟資源。而財務會計通常是在經濟活動發生以后進行財務處理,屬于事后處理,處于業務活動完成階段,充分將業務活動產生的結果呈現出來,采用成本與收益對比的方式對業務活動進行處理。
其次,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核算依據不同,對預算會計來說,其核算依據是收入實現制,是以實際收入和支出情況明確當期損益,因此,在資金收入和支出當期進行會計核算,并不受權利或義務完成度的影響。但是財務會計采用權責發生制的方式進行核算,這種方式是根據業務活動權利或義務完成效果進行確認收入和支出,與資金收支關聯性不高。
最后,二者的會計科目不同,由于上述差異導致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之間核算科目存在一定差異,預算會計主要包括預算收入、支出、結余三個方面對會計科目進行設置,該會計核算的目的在于對預算執行情況進行記錄。但是對于財務會計,則傾向于主體的財務狀況與經濟活動之間的關系,其包括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6大科目,反映的是主體經濟活動取得的成效。
此外,由于上述種種不同,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之間形成的會計報告也各不相同,預算會計報告一般是對預算執行情況的一種中性報告,按照年度預算執行情況編制預算決算報告,偏向于預算資金方面,主要是針對預算支出情況作為重點,編制財政撥款收入支出表、年度收入支出表、決算報表。財務會計核算編制的財務報告表,是對業務經濟活動成果的一種總結性報告,存在一定的階段性特點,主要包括了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所有者權益表,可以分析資產配置情況、單位階段性業務活動的成效等,對單位業務活動存在一定的考核作用,具有更為廣泛的應用范圍,并不局限于現金活動,更能反映出年度經濟業務活動資金成效,以及對經濟業務對未來活動產生的影響。
2.2 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之間的聯系
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之間存在著一定關聯性,兩者之間呈互補的關系,相對財務會計而言,預算會計更具全面性,預算會計則具有一定的主導作用,是對單位內資金使用進行事前安排,對資金使用過程中進行核算和管控,其業務范圍涉及事前設定目標、事中監督跟進、事后評價和總結效益,因此對資金管理優勢較高,更有利于全面管理資金使用。從財務本質角度分析,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之間是相互補充、相互完善的關系,在預算會計的基礎上,財務會計具有更多功能,可以將財務信息完整地呈現出來,因此,財務會計具備一定的預算引導作用,可以對業務活動、經營模式、資金流向等方面進行全面監督管理,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業務活動與資產之間聯系。另外,財務會計可以為預算會計提供編制依據,包括資金執行和調整方面,財務會計都可以提供準確的決策數據,例如,會計主體資金使用情況、資產等。
現階段,在預算會計工作中,部分財務賬目也逐漸被納入管理范圍內,為預算會計和財務會計融合奠定基礎,促使預算和財務會計應用逐漸成為一體。從財務主體角度來說,預算會計與財務會計雖在服務對象上有所共通,但它們在處理同一經濟活動的核算任務時,采取了截然不同的視角和方法,財務會計核算包含了主體整個經濟活動,覆蓋范圍較為廣泛。相對預算會計,財務會計能充分體現出主體的資產情況、經濟活動的盈利情況等,在財務會計下,包含了主體業務活動、經營管理成效、資產、現金流量等多個方面,為此,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之間既有不同的功能劃分,也有一定的重疊內容,二者充分融合可以進一步提升財務管理效果。
3 政府會計制度下財務與預算會計記賬差異處理方式
3.1 差異項分類處理
在政府會計制度下,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記賬從時間節點及科目劃分進行核算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從項目確認時間節點及核算角度分析,應重視差異項劃分工作,如表1所示。

根據政府會計制度要求可知,當形成業務或預算收入以后,無論是哪一種款項,都需要及時編制相關財務類型和預算類型賬務分錄。然而,在財務權責發生制要求下,實際收到預撥款項以后,從財務會計角度來說,并不需要將其確認為收入項,這樣就不能將這部分收入作為企業當期財務收入范圍內。如果是按照收付實現制進行核算,那么這部分內容可以作為當期財務收入,以現金流入的方式進行賬務處理,記錄為收入項,這就導致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之間形成了一定的差異。
比如,在財務會計中,對已經收取的資金來說,一般情況下財務會計會按照借貸方式進行處理,而對預算會計而言,當收到資金的時候會按照資金結存的科目、財政撥款、預收項目等科目。針對不同的業務活動按照資金流入方式進行賬目處理,并且,在收付實現制度下,該現金流入確認為預算收入,在這樣的情況下,當實際經濟業務發生以后,便可以將業務活動所產生的費用計入當期賬務中,按照預算會計的要求進行記錄。另外,如果財政部門預撥款項在下個季度被行政事業使用,該筆款項應被識別為收入類會計科目,具體而言,對這筆預收款項,應采取沖減的方式進行調整,以確保會計處理的準確性和合規性。
3.2 支出項目差異性處理
隨著政府會計制度不斷深入,要想切實提升財務和預算會計之間差異處理效果,并增強其科學性與合理性,確保兩者能順暢并行,還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處理,提高會計差異處理的靈活性。具體來說,如果會計主體采購資產時,一般按照財務會計處理該項業務活動,這樣就很容易導致費用確認時間點與預算財務會計不相符,資本化支出與費用化支出的界定差異等。因此,在實際財務處理中,應當將這部分內容作為固定資產或者在建工程項目中,其會計分錄如下:
借:固定資產
貸:銀行存款
針對這種情況如果采用預算會計進行處理,那么就需要結合相關標準規范性來處理賬目,一般會將這部分款項作為當期預算支出,其會計分錄為:
借:事業支出
貸:資金結存
在這種情況下,財務會計處理方面并不需要對其進行記錄,但是在預算會計處理中,則需要將其確認為支出項目,因此,出現了資本支出賬面差異問題。基于此,為了進一步提高財務和預算會計之間的差異處理效果,還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優化賬務差異處理對策。
比如,某單位采用財政支付的形式采購設備,價值為200萬元,不包含安裝費用,但是在運輸過程中出現了2萬元的運輸費用,該項業務活動出現了200萬元固定資產和2萬元運雜費,會計分錄如下:
借:固定資產
貸:財政撥款收入
然而,在政府會計制度下,采用預算會計處理該業務活動,需要明確設立行政支出會計分錄和財政撥款分錄,確保資金收入準確無誤地反映在財務報告中。但是上述例子中財務會計中并未對這部分內容進行確認,而預算會計則對其進行確認,這就導致兩者之間出現202萬元的賬務差異,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對其進行差異處理,將202萬元作為加項,調整年度預算收入和支出兩個科目。
3.3 收入差異處理方法
在政府會計制度下,完善的差異處理方案對優化財務和預算會計差異處理效果具有一定的積極影響,財務和預算會計差異處理方案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一是預算會計處理確認為收入,財務會計不確認為收入。針對這種問題,政府會計制度要求強調基于實際情況的精細化處理,以某單位為例,經過上級部門批準,與銀行發生資金借貸業務活動時,借款80萬元,期限為一年,對該筆借款來說,根據財務會計核算的要求,應對經濟活動產生的權利與義務進行確認與計量,如果按照預算會計核算要求,側重于記錄現金的實際流入與流出,會計分錄如下表2。
在這樣業務活動中,從預算會計角度分析,會將80萬確認為收入。而按照財務會計核算要求,這80萬元并不滿足收入的確認條件,因此兩種方式產生了差異額,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可以通過年度差額調節項來調整,從而確保會計信息的整體協調性和準確性。

二是從財務角度確認收入,預算會計不確認收入。根據政府會計制度可知,收入確認與實際發生情況息息相關,預算收入及應收賬款確認包含了非貨幣性資產捐贈等方式。比如,某行政單位完成了一項業務活動,預期收入20萬元,按照政府會計制度的要求,該項業務活動不影響預算會計核算,僅是對財務會計產生影響,那么只需要進行財務會計核算,進行應收賬款和事業收入的會計處理工作即可,但對預算會計來說,并沒有確認收入,這樣財務和預算會計便會出現差異。從財務會計角度來看屬于正向差異,那么就需要將這部分賬務按照加項的方式,對年度預算收入和支出進行調節。此外,以在建項目為例,某單位收到預付款項,數額為130萬元,按照實際在建項目進行收入確認,明確收入55萬元。根據政府會計制度的規定,不需要對該業務進行預算分錄編制,但是需要進行財務會計核算,因此會計分錄如下:
借:應收賬款550000
貸:事業收入550000
在這樣的背景下,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之間的差異項便產生了55萬元,屬于財務會計工作的差異,對這種情況,并不能將其作為年度預算收入調節項。為此,該差異處理應當作為財務加項調節項,在年度預算收入和支出核算中進行調節。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政府會計制度下,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在同一個財務核算體系中出現,并保持著各自核算特點,導致二者之間存在差異,如果不能很好地處理這種差異,那么很有可能導致主體出現經濟問題。為此,作為財務人員,應積極踐行政府會計制度相關要求,從賬目上區別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科學、合理地處理二者之間的差異性,以此強化會計核算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李璐.政府會計制度中費用與預算支出科目關系探討[J].財務管理研究,2024(03):162-167.
[2]嚴靚.行政事業單位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核算模式研究[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23(22):64-66.
[3]賀溪.事業單位預算會計和財務會計并行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案[J].質量與市場,2022(16):127-129.
[4]馮春陽.政府會計制度下費用與預算支出確認時點差異處理探討[J].財會通訊,2023(05):163-166.
[5]李秋娟,馮丹妹.事業單位財務會計科目與預算會計科目關系探討[J].財務與會計,2023(05):84-85.
[6]劉思玥.基于《政府會計制度》的本期預算結余與本期盈余差異調節表編制分析[J].財務管理研究,2022(12):131-135.
[7]蘇琳鴻.新《政府會計制度》下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核算差異的運用研究[J].財會學習,2022(23):5-7.
作者簡介:徐麗祎(1987-),女,漢族,遼寧阜新人,本科,中級會計師,研究方向:財務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