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引用格式:.藝術設計教育促進兒童創造性思維發展的路徑研究[J].藝術科技,2025,38(8):229-231.
中圖分類號:J50-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5)08-0229-03
0至18歲是塑造成年后創造性思維的重要時期。從認知系統的發展角度來研究,1至3歲的兒童表現出極強的主動性、敏捷性和強烈的好奇心。他們在接收全新信息以及探索未知事物方面具備顯著的能力,因此,這一階段被認為是培養兒童創意思維的黃金時期[1]。此外,托蘭斯明確指出,兒童創造性思維發展的高峰出現在4歲至4歲半,處于該階段的兒童對創意性的敏感度達到了最高水平。鑒于此,為兒童提供契合這一階段發展需求的創意教育顯得至關重要。研究表明,藝術設計教育應立足于兒童智力發展初期的特點,而不應局限于中等或高等教育階段。自20世紀中葉起,眾多教育發達國家便開始重視兒童藝術設計教育。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演進,藝術設計教育的重點也由單一的技能培養逐步轉向以激發創造力與解決問題能力為核心的教學模式,實現教育內容的深層轉型[2]。
美育概念是由席勒在《美育書簡》中提出的,也稱審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美育的核心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美感、對美的熱愛以及創造美的能力。大眾認知中的美術教育即藝術設計教育,通過提升技能來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然而,從學者的研究視角來看,美術教育的內涵更加廣泛,并不僅限于藝術教育,而是以美學原則為出發點,與其他學科深度融合的一種新型教育模式,目的是培養兒童更加全面綜合的審美能力與創造性思維。
藝術設計教育以開放性、實踐性和綜合性,為培養兒童的創意思維提供了獨特的路徑。然而,當前我國的兒童藝術教育普遍以技能訓練和臨摹為主,忽視了設計教育與美術教育的結合,缺乏跨學科的綜合設計教育[3]。通過分析藝術設計教育對兒童創造性思維發展的獨特影響,可以更全面地揭示兒童藝術設計教育的重要意義與必要性。
1藝術設計教育與兒童創造性思維的關系
藝術設計是由“藝術”與“設計”這兩個詞組合而成的。藝術設計教育通過鼓勵創意表達和解決問題,幫助兒童培養
創新思維和獨立思考能力。
1.1創造性思維的定義與關鍵發展階段
創造性思維是指在認知過程中產生新穎、獨特并具有實用性的想法或解決方案的能力,是推動社會發展和技術革新的重要動力。其核心特征包括想象力、邏輯性以及創新能力。想象力能夠超越現有經驗或規則,構建新穎、富有創意的概念或情景。兒童期的想象力尤為豐富,能夠以直覺性和感知性為基礎,創造性地聯想和構思。創造性并非完全離開邏輯的支持,而是通過在已有知識框架內進行推理和重新組合,使創新的成果具備可行性。培養創造性思維的最終目的是解決問題,通過突破性思維提供實際解決方案。這種能力在兒童期可以通過教育環境加以塑造。
托蘭斯(Torrance)指出,創意性發展的高峰期通常出現在4至5歲。因此,在這一時期為兒童提供適宜的創意教育,幫助他們激發和培養創造力,對于他們未來成長為具有創造性思維的人至關重要。
1.2藝術設計教育對兒童思維發展的獨特作用
藝術設計教育以靈活多樣的形式為兒童提供了多維度的學習機會,在學習的過程中沒有固定答案,鼓勵兒童探索多種可能性,自由表達個性化想法。通過動手實踐,兒童能夠將抽象概念轉化為可見的作品,從而強化感知與認知的結合。藝術設計教育涵蓋色彩、形態、空間、結構等多領域內容,能夠有效激發兒童的綜合思維能力。藝術設計還能提升兒童邏輯思維與空間想象力的機理。設計過程需要兒童分析問題、制定方案,并通過步驟化實踐驗證創意的可行性,這有助于兒童邏輯推理能力的發展。
2我國兒童藝術設計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藝術設計教育與兒童創造性思維密切相關。教育部印發的《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發揮美育在其中的關鍵作用。美術教育除了以技能訓練為主的傳統美術教育,還包括藝術設計教育[3]。當前,我國兒童藝術教育體系仍以傳統美術教育為主,側重于繪畫、手工等基礎技能的培養,缺少多元化與系統性的課程。
究其原因,首先是對兒童藝術設計教育內涵的認識不足,人們普遍對藝術設計教育的認知仍停留在傳統的美術教育范疇,沒有明確區分“藝術”與“設計”的概念。美術教育和藝術設計教育在內容和方法上有很大差異,傳統美術教育側重基礎技巧訓練,而藝術設計教育則更多強調如何提升兒童的觀察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4]。許多人容易誤認為藝術設計教育就是單純的美術教育,忽視了藝術設計教育在現代社會的廣泛應用和重要性。
其次,在教育體系上,藝術設計教育被普遍認為是大專院校的培養課程。如今,設計已逐漸融入大眾的日常生活,潛移默化地引導大眾發現美與創造美,而不再局限于傳統意義上的專業領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對科學興趣的引導和培養要從娃娃抓起”,強調要正確引導和保護兒童的創造力與探索欲。兒童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應從小開始,不能忽視這一關鍵的成長階段。但目前我國兒童藝術設計教育普遍缺乏這樣的認知[5]。
3藝術設計教育對兒童創造性思維發展的影響
3.1藝術設計教育促進兒童大腦均衡發展
人的大腦由左腦與右腦構成,二者各有明確分工。其中,左腦主要負責理性分析和判斷,右腦則專注于感性思維領域。通過信息交換和協同運作,左右腦共同促進個體全面發展。對比兒童思維的靈活性,成人的思維模式相對固定,因此在兒童早期通過藝術教育促進大腦均衡發展尤為重要。過去,我國兒童藝術設計教育大多偏向于左腦的培養,強調數學推理能力與技能型訓練。2015年,教育部印發《中小學生藝術素質測評辦法》等三個文件,明確將藝術素養納入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并將其視為評估教育質量的重要指標。該政策的推行意在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與人文修養,全面提升其綜合能力,同時為促進兒童大腦的協調發展提供明確的方向與政策支持。
在理論研究領域,基于大腦的視覺教育理論以大腦分工理論為基礎,質疑傳統以文字和數字為中心的左腦主導教育模式,并強調右腦訓練的重要性。該理論主張,考慮到大腦兩側的功能差異,教育應充分發揮右腦的潛力,從而全面提升藝術創造思維能力。大腦的均衡發展是理性思維與感性思維協調的關鍵,而設計思維的形成正依賴這種協調。因此,開展藝術設計教育,對兒童階段大腦的均衡發育至關重要。
3.2藝術設計教育提升兒童空間思維與視覺感知能力
兒童的空間感知能力是指他們在日常學習與生活中,與周圍環境、各類物體及事物的互動過程中,逐步習得感知并解析外界刺激的能力。這項能力在3至5歲階段的發展尤為顯著。皮亞杰認為空間感知能力并非在大腦的早期發育階段就已完全建立,而是隨著感知運動階段的進展逐步發展。2至3歲的兒童能夠通過辨認物體的拓撲特征,判斷空間是開放還是封閉;而4至6歲的兒童則能基于映射空間的認知特性,在特定情境下理解多個物體之間的相互關系。
3.3藝術設計教育提升兒童執行功能與注意力控制能力
藝術設計教育能夠顯著提升兒童的執行功能,保持注意力集中。執行功能包括一系列認知技能,如計劃、組織、解決問題、靈活性和自我控制等,這些能力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藝術設計活動,尤其是需要兒童進行自我創作的任務,要求兒童在多個步驟之間進行有效的協調,并在整個過程中保持目標導向。
同時,藝術設計教育對提升兒童的注意力控制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設計創作通常要求兒童集中精力,并在較長時間內保持專注,避免分心。在創作過程中,兒童不僅需要處理細節和技巧,還需要反復思考和調整設計方案,這能提升兒童在復雜環境中的注意力調節能力和任務切換能力。此外,藝術設計活動鼓勵兒童在面對挑戰時展現耐心與毅力,從而提升他們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延遲滿足能力。
4藝術設計教育促進兒童創造性思維發展的路徑——以自身實踐為例
4.1采用多媒體課件激發兒童的靈感與創意
筆者根據每堂課的不同主題制作PPT,通過豐富的視頻、圖片和音頻等資料,在正式創作作品之前導入課程內容。這種視覺和聽覺的雙重刺激,能夠幫助兒童打開思維的邊界,讓其對藝術設計的多樣性和可能性產生興趣。例如,對于4至6歲兒童畫的藝術教育課程,在進行動物主題繪畫創作時,筆者通過播放經典動畫短片和現實中動物活動的真實視頻,帶領孩子們進行對比分析。通過對實體與虛擬形態的比較,孩子們能夠觀察并提取實際形體的抽象元素。這種多角度的呈現方式不僅能幫助孩子們了解動物的基本特征,還能使他們掌握藝術創作的技巧與手法。通過這種結合知識與創意的方式,能夠激發孩子們的創作靈感,并在創作中融入獨特的藝術手法。
4.2師生情景演繹課程主題增強趣味性
在課程中,筆者設計了角色扮演情節,讓孩子們扮演與課程主題相關的不同角色,如動物、植物或虛擬角色等。在此過程中,孩子們不僅講解角色的特征,還展示相應的動作,并結合相關的故事背景,身臨其境地體驗角色。通過情感驅動的角色扮演,孩子們還能在表演中表達不同的情感,如快樂、悲傷、驚訝等,然后通過藝術創作反映這些情感。通過情景演繹的方式幫助孩子們更加直觀地了解內容,提升他們對藝術的理解和表達能力,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4.3進行互動式學習與創作提升設計能力
在兒童藝術設計教育中,筆者尤其注重互動式學習,不僅包括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還鼓勵學生之間互相點評。通過這種方式,孩子們可以互相觀察并評價彼此的作品,表達對其他作品的看法和建議。這不僅有助于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溝通能力,還能讓他們從不同的視角理解創作過程。通過討論和分享創作中的靈感與挑戰,孩子們能夠互相啟發,改進自己的設計,并激發出更多的創造性思維。這樣的互動能讓孩子們在彼此的鼓勵和建議中不斷進步,提升設計能力,增強自信心,培養團隊合作精神。
5結語
藝術設計教育作為激發兒童創造性思維的重要途徑,不僅能有效提升兒童的邏輯分析能力、空間思維能力和綜合素質,而且對培養創新型人才具有深遠意義。目前,我國兒童藝術設計教育仍面臨諸多挑戰,如課程體系不完善、對設計教育的認知不足、跨學科融合力度不夠等。這需要從教育理念、課程設計、教學方法等多個方面加以改進。
在未來的教育發展中,應更加注重兒童階段藝術設計教育的系統性與整體性,以創意思維為核心,融入技術、設計和藝術等跨學科元素,打破傳統技能訓練的局限,為兒童提供更廣闊的創作空間。
總體而言,藝術設計教育在兒童思維發展中的獨特價值不可忽視,其應在基礎教育階段受到更多重視。通過加強政策支持和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能夠充分發揮藝術設計教育在兒童創造力培養中的重要作用,促進兒童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Hwang,H.S.,Kang,S.H.,Yun,S.J.ExploringtheRelationshipbetweenCreativityin YoungGiftedChildrenandTheirPerformanceontheKoreanWechslerPreschool andPrimary Scale of Intelligenc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2003,23(4): 81-104.
[2」鄭華.藝術設計教育與兒童思維能力的培養[J」.現代基礎教育研究,2020,38(2):116-123.
[3]歐詩璐.兒童設計意識啟蒙研究[D].重慶:四川美術學院,2021.
[4]趙珣.兒童世界觀形成過程中藝術設計的引導作用[D].武漢:湖北工業大學,2014.
[5」張思聰.基于認知心理學的學齡前兒童設計普及教育途徑與策略研究[D].徐州:中國礦業大學,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