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F2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5)07-244-02
當今,醫院信息化建設普遍發展,大型醫院信息化管理在醫療、教學、科研等方面中發揮重要作用,與之相伴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住培)也迎來了高效快速的信息化工具和發展機遇。各類信息的大量存儲提示,學員培訓和管理方法在信息化平臺的支撐下,正在逐步優化改進與全流程驅動創新進展,以順應信息時代所賦予的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化的數據存儲、獲取、整合與分析功能,完善住培平臺全流程信息化搭建。
2013年底,原國家衛生計生委等7部門頒發的《關于建立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的指導意見》(國衛科教發(2013)56號),全國性住培工作進入起步狀態。面向醫院管理、醫療、教學及科研等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各種數據存儲、共享和流通逐步形成。就住培工作而言,用于獲取、匯總、整合、分析培訓過程中的各類信息數據平臺已經基本形成,住培工作的全流程信息化驅動創新成為可能。
一、信息平臺助推住培工作培訓系統構建
高效信息系統為推動和構建住培培訓系統奠定堅實基礎。基于當前信息與數據庫平臺技術,住培學員工作數量和質量的數據采集、分析和反饋系統構建條件已基本成熟。學員的培訓路徑、培訓內容、理論課學時與考核成績,技能培訓及考核情況等臨床實踐過程與效果,醫德醫風、人文關懷和思想政治知識已在信息系統呈現,供醫院管理者與學員隨時查閱、學習和調整。此外,各學科住培模擬測試數據庫的嵌入、360度評估系統評價系統的應用,均可對各專業基地住培學員培訓情況、培訓過程軌跡、學員理論和技能考核情況進行全方位的監測和分析,方便管理機構督促,助推住培工作的信息化系統搭建。
二、信息化驅動培訓方案的差異化制定
住培學員的心理素質、性格個體差異、專業興趣取向,面對真實臨床病例的情緒反應均有一定的差異。面對急診重癥病例的心理應激反應是哪種情形,決定了學員應對患者時的臨床思維能力、處置能力的發揮狀態。面對顱腦外傷等特殊創傷患者的手術病例,住培學員的心理穩定性與操作技能的臨場發揮如何,均是住培培訓過程應給予特別關注的環節。信息平臺可以實時監控預警此項不足,反映在病例處理時限、是否及時、病例處理質量的審查簽字及患者家屬的滿意度等,發現學員面對不同患者的診療過程、應激反應、人文關懷、溝通能力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和欠缺,進而給予更加符合學員個體的改進意見,實施更加精準的培訓建議。
三、信息化助力學員住培過程管理
住培過程管理是住培質量優劣的重要環節,所有住培學員的培訓過程體現在信息平臺數據庫中,對培訓專業、培訓病種、培訓數量、培訓質量與考核情況進行動態監控和數據分析。通過收集、整理、匯總分析臨床培訓數據,對學員的臨床實踐能力進行精準評價,對照培訓細則,發現培訓過程存在的不足,系統及時反饋,便于及時改進優化。
四、信息平臺豐富住培效果的評估手段
1.臨床實踐能力。通過臨床實踐,指導教師帶教和考核,將各業住培學員培訓細則規定病種的診斷、鑒別診斷與處理能力,臨床技能實踐操作能力以及臨床思維能力進行評估;信息平臺對培訓細則要求病種完成數量,診療過程和臨床技能操作過程的應用能力,以及臨床思維能力建設的數據,可個體/整體化匯總、整合、分析,用于評判住培學員的培訓效果。
2.培訓課程的參與和完成質量。培訓課程是住培學員專業理論水平提升的重要內容,通過在線或線下最新住培教材、新知識、新技術、新進展和專業診療指南與共識的學習,同步提高專業理論水平和素養,借助信息平臺高效完成階段性理論考核與學習效果評價。
3.住培過程評價。通過信息平臺對包括但不限于臨床實踐能力與培訓指標、日常考核、出科考核與年度考核、職業素養、人文關懷、溝通能力、思政作風與院紀院規執行情況以及患者滿意度等進行評估,找出住培方法和模式的優勢與不足,以便為后期專業基地的培訓模式改進和優化提供參考。
4.360度評估。采用信息化平臺的各種量表、APP/小程序等方式,多角度對住培學員進行全面評估,涵蓋臨床實踐能力(病史采集、體格檢查、輔助檢查、診斷和處理)病例管理能力,臨床溝通能力及醫德醫風情況等進行評估,包括學員對帶教老師教學能力、教學態度和教學內容與方法等逆向評價,達到教學相長的效果。
5.結業理論考核。住培結業理論考核是住培質量的一項重要評價。用于評價住培學員對所屬專業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術的掌握情況,并運用臨床實踐所學,對臨床案例的病例分析、判定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綜合測試,以評價學員對培訓細則要求的專業理論的掌握、理解和應用能力。通過結業理論考試題庫建設,借助信息平臺多頻次、不同難易度隨機模擬考核,對強化學員知識學習和使用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6.結業技能考核。是住培學員臨床操作類能力一項重要考核指標,來評估不同專業學員對住培細則要求的臨床技能的掌握情況。學員可通過信息平臺線上/線下技能培訓中心場地的實地操作,多次訓練,強化操作技能,以提升技能考核的通過率。
五、信息化平臺整合思政教育體系
醫乃仁術,住培過程中開設思政教育對培養學員高尚醫德醫風、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職業素養具有重要作用,擁有正確的理想信念,是踐行健康中國規劃綱要的思想保障,是培養后備醫學人才德才兼備道德情操的重要學習內容。
借助信息化平臺線上和線下方式,對住培學員的思政學習任務和內容進行高效布置,也可對臨床實踐中思政建設效果進行評價。其一,對思政課程內容完成情況的數據進行收集、統計和分析;其二,對思政學習臨床應用和反饋情況進行小結、評估,從而調整和優化管理措施,提高思政學習效果。
構建思政教育的共享數據庫,涵蓋政策理論以及優秀學員案例等,方便學員學習過程,培養有情懷、有覺悟、有高尚情操的新一代住培學員。對優秀學員進行適當鼓勵、表彰或獎勵,以推動學習氛圍。
六、信息化平臺背景下住培學員的健康管理
傳統觀點認為“無病即健康”。隨著社會發展、科技進步,當今社會人類健康的狀態發生了很多變化,即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性成熟和良好的道德修養被認為是人類健康的重要要素。健康問題普遍存在,住培學員也不例外。作為醫生搖籃的專業培訓機構,學員的身體、心理、社會適應性、職業修養、人文關懷和思政能力是一項長期和漸進提高與培養的過程。這也為信息平臺背景下學員健康管理提出一項新的命題和挑戰。
首先,學員的心理健康管理。借助信息化平臺搭建的心理健康學習數據庫和溝通渠道,直接了解學員的心理困惑、不良情緒的產生原因、各種心理訴求,及時匯總、分析,開展必要的心理幫助,管理好心理健康的第一道屏障。
其次,學員的身體健康管理。通過信息平臺系統,設置學員身體健康異常的提示性信息,包括明顯的體檢、病史病理性信息,隨時掌握學員的身體健康狀態和亞健康狀態,為疾病的預防和治療預定管理方案提供判定依據。
第三,學員的社會適應性管理。學員從醫學院校走入醫院住培過程中,開始個人生活管理、環境適應;進入臨床實踐工作需接觸大量診療活動,醫患溝通、醫護溝通、學員間溝通、學員與指導老師溝通等新的場景的適應過程,需借助信息化平臺模塊探索培養學員社會適應性多方面能力,如醫德醫風和院紀院規教育,社會公認的行為準則規范,協助學員順利走進良性社會適應性過程。對異常情況搭建心理活動與行為表現異常報告提示通道,及時人為介入,開展個體化幫扶,提高學員正確的心理認知和行為導向能力,樹立示范典型,帶動整體學員走入正常的住培適應性狀態。
學員職業暴露的防范意識和管理也是重要一環。學員在從事專業住培過程中在診療、操作行為時,接觸傳染性病原體、有毒有害物質(放射性、化學性等)可形成職業暴露行為,危害學員身心健康。因此,利用信息平臺知識庫,定期培訓與模擬考核職業安全教育效果,掌握常見病原體的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如何進行標準防護及各項標準操作流程,熟悉應急預案和報告制度,以及在信息化平臺中應及時記錄上報指導老師、暴露的危險類別、時間、方式,干預的形式,暴露產生的結果等安全信息,提高防范意識,避免職業暴露發生。此外,學員的人身安全意識也應通過信息平臺不斷強化,如水電火災及其他人身意外傷害的防范意識和方法,力求住培過程健康有序完成。
總之,信息化時代和平臺為住培工作的信息化創新管理提供了新的機遇。通過數據挖掘、匯總、整合與分析,對住培基地監測、專業學員培訓進度的實時跟蹤,臨床實踐能力的帶教情況,理論培訓和技能培訓的達標情況,考試考核的開展情況和效果評價,結業考核的準備情況、模擬考核結果的匯總分析等信息化管理措施,為住培工作的高質量健康發展提供高效保障手段。近年來,各種人工智能平臺陸續建立發布,醫療相關住培工作的模式和方法如何與人工智能平臺結合尚需不斷探索,以求更快、更好、更優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模式的到來,造福社會。
參考文獻:
[1]齊學進.我國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工作十年回顧與思考[J].中國畢業后醫學教育,2024,8(01):1-6.
[2]竇一峰,王宇,孫長青,等.基于SOA架構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信息平臺建設與實踐[J].醫學信息,2024,37(14):62-68.
[3]孟憲志,薛東波,梁美玲,等.精準時代下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方法初探[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24,16(13):172-175.
[4]潘元美,馮智英,施國文,等.探索多維度節點化過程考核模式在神經內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的應用[J].中國畢業后醫學教育,2024,8(06):436-439.
[5]殷旭東,焦云根,王磊,等.教學培訓全過程管理的信息化實踐.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22,14(11):186-189.
[6]曾智,謝燕,劉沼清,等.360度評估在某三甲婦幼保健院產科專業住培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24,16(05):119-123.
[7]王意喆,李沅昊,袁小涵,等.思政教育高質量融入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路徑.中國畢業后醫學教育,2024,8(07):553-556.
(作者單位: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河南鄭州 450052)
[作者簡介:于序洋,中級經濟師。]
(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