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5)24-0001-04
學生管理在教學中有著重要作用,其能夠讓教師更好地進行教學活動。在當前的學生管理中,教師也開始注重探索更加有效的方式,如注重思想方面的教育,不再只關注學生在成績方面的表現。教師在管理工作中融入思想教育,就長遠角度來看,對學生的發展有極大的促進作用,有助于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為此,需要在中學學生管理與思想道德相結合的道路上,進行創新探索,來落實以德育為前提的教學理念,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一、當前學生管理中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教育觀念落后
在學生的管理工作中,教師所采取的教育方式非常重要,直接決定著管理的有效性。在思想教育方法的應用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如教師在教育觀念上尚未達到成熟狀態。教師更習慣于過往的管理方式,在將思想道德內容融入學生管理工作的過程中,教師還沒有形成思維習慣,通過思想教育進行管理的觀念還沒有形成,在使用的過程中就會比較生疏。另外,部分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時,所采取的方式比較單一,沒有充分結合中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及他們在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上的限制性,使得思想教育在學生管理的過程中未發揮作用。比如,在學生出現一些問題時,教師在教育的過程中,可能僅僅是通過語言上的說服,教師講學生聽,但是學生到底有沒有聽進去就不得而知了,學生聽進去之后有沒有做好理解工作,對教育內容的認可程度如何都存在不確定性。因此,教師在教育的應用上還存在觀念上的限制,需要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不斷進行有效探索。
(二)教育方法不當
在學生的管理工作上,仍存在一些問題,如停留在監督、規范層面,甚至部分中學為了加強學生管理工作,直接采取強硬的手段,忽略了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所需要的理解和鼓勵。如果在教育方式上采用過于強制性的規章制度,將會在重管輕教的不當方式中,使學生的管理工作不能有效深入,不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自律能力。
(三)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未形成合力
在學生的管理工作中,起著重要作用的不僅僅是學校一方,家庭一方也同樣具有重要作用,所以需要家長配合學校的管理工作,學校要結合家長反饋的信息進行教育管理。通過家長和學校之間的有效溝通,能夠促進學生思想方面的有效建設。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學校和家庭之間還需要進一步提升溝通效率,形成教育合力。這就要求教師在管理學生時,能夠進一步認識到家長的重要作用,與家長建立良好的關系,及時了解中學生在生活中的狀態。雖然教師已經與家長之間建立了一定的聯絡關系,但是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社會環境的不斷變化,對學生造成的影響也在不斷提升,所以需要教師與家長共同意識到,在教育上深人溝通的重要性。
(四)網絡對學生思想存在消極影響
當今,網絡不斷普及,學生網絡沉迷已經成為人們非常關注的問題,也對學生的管理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阻礙。互聯網所具備的雙面性,在學生中間極容易出現其負面的影響,使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受到干擾,網絡帶來的這些問題,也使學生的管理工作陷入困境。因此,在學生管理工作和教育相融合的教學探索中,需要注重網絡對學生造成的不良影響,將其作為重要的問題進行解決。
二、中學生管理工作與思想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中學生的管理工作逐漸從單純的行為規范和紀律約束,轉向了更加注重學生全面發展、個性發展和思想教育的綜合管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所以,管理工作與思想教育的融合在中學管理與教育中顯得尤為重要。
(一)滿足學生身心發展的需求
中學生處于發育的關鍵階段,心智與認識尚未成熟。但這一時期的學生,又有著強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好奇心,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被各種各樣、繁復瑣碎的事物所吸引、感染,形成不同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有可能誤入歧途,給自己成長造成影響。因此,單純依靠傳統的紀律管理和行為規范,難以滿足中學生全面發展的需求。所以,在傳統管理中把思想教育融入其中,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潛移默化地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他們更好地適應社會和發展打基礎。
以某中學為例,為了學生更好地成長和發展,教師在管理過程中,非常注重思想教育的滲透與融入。學校不但定期開展心理健康課程,通過專業心理教師的引導,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情緒變化和內心需求,還經常組織一些愛國教育等活動。同時,學校還通過班級會議、小組討論、讀書會、社會熱點事件討論會等形式,引導學生,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困惑,教師則給予及時的指導和幫助。如此,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自我認知能力,也使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到學校的管理活動中來,不斷在活動中提升自己
(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在知識爆炸的時代,學生需要具備的不僅僅是書本上的知識,更需要的是綜合素質的提升與視野和認識的拓寬。所以學校的管理工作與思想教育的融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和社交習慣,避免形成內耗,從而提升他們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約束能力。在這樣有效的思想教育與引導下,學生不但可以更好地理解社會、理解人生、理解他人,而且能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他們更好地成長與發展創造條件。
以某中學為例,在管理過程中,以學生為本,立足于學生,不僅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更注重學生心理健康和綜合素質培養。所以,學校通過定期開展各種社團、志愿服務、講座等活動,讓學生在參與中鍛煉自己的能力和素質。為了發揮思想教育作用,學校還通過思想教育課程,引導學生思考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觀念,讓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升。
(三)構建和諧的校園文化
校園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對學生來說有重要的意義。校園文化更是學校精神風貌的體現,是學校管理的重要方面,良好的校園文化也有利于學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所以,學校管理工作與思想教育融合的活動,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和行為規范,形成積極向上、誠實守信、團結友愛、愛崗敬業、勤奮好學、創新創業等良好的校風學風。當然,在有效的思想教育下,以及教師言行的潛移默化下,還可以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使學生更好地學習和成長。
一所重視文化建設的學校,不但在管理過程中,注重思想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的兩手抓,還會積極通過開展各種活動,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同時,學校還可以通過思想教育課程和日常管理相結合,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和行為規范,成長為文明、有溫度的新時代中學生,從而使學校的校園文化更加和諧,更加積極向上,也使得學生在參與中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
(四)培養未來社會棟梁之才
中學生是國家未來發展的希望和棟梁之材,也是社會管理的接班人。管理工作與思想教育的有效融合,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他們的責任感,幫助他們樹立遠大的人生目標,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所以,無論教師還是學校管理者,都要注重管理工作與思想教育的融合,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需求,將來為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某中學在管理過程中,不僅注重學生的學業成績、心理健康和紀律約束,更加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為此,學校通過開展科技創新、社會實踐等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勇于創新。另外,為了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學校還通過管理與思想教育相結合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學生能在未來的社會生活中更好地發揮作用,以及實現自我價值提供助力。
三、學生管理工作與教育融合的方法
(一)教師要更新教育理念,豐富學生管理工作
在學生的管理工作中,要想充分地融入思想道德內容,還需要教師轉變思想觀念。首先,教師需要認識到思想內容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內在學習品質,通過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來培養學生在學習上的自主能力,為發展學生的綜合素養打下基礎。其次,教師需要充分認識到思想內容的教育方式,通過多樣化方式提升教育效果。這就需要教師改變單一的說教模式,注重平時的思想灌輸,避免等到學生在思想上出現了問題才進行引導,要在平時的教育引導中,逐漸滲透思想內容,使學生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能夠時常想起教師的話,以此作為行為指引。再次,應增強思想內容的趣味性,使其更符合中學生的年齡特點。最后,教師應從自身做起,通過自身在言行上的規范,為學生做出表率。所以,要想實現思想教育與學生管理的有效融合,還需要教師更新教育理念,來豐富兩者的融合方式。
(二)創新教育模式,滲透到管理工作中
在運用思想內容進行學生管理的過程中,教師除了對教育理念進行更新,還需要對教學內容有更豐富的認識。首先,教師需要充分認識到思想品德教育中的重要內容是尊重和平等。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進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前提,其能夠保證學生和教師之間存在有效溝通,在有效溝通中,教師能夠充分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從而在思想教育上更好地對癥下藥;學生也能夠愿意從教師那里吸收思想養分,提高思想教育的有效性。在此基礎上,教師需要對教材作充分了解,以便在教育、引導學生的過程中,能夠回到教材中,提升學生對思想道德內容的認可度,讓學生認識到課堂的重要性。其次,教師需要精心備課,挖掘教材中的核心內容,提取其中與學生當下情況相符合的內容進行教學,使整個課堂教學過程能夠高效地實現加強學生管理的目的。
以教學“學無止境”為例,教師可以充分挖掘其中對學習態度上的教育,這部分內容是初中階段的尾聲部分,學生可能在長時間的備戰中考中,已經對學習產生了倦怠情緒,所以教師可以聯系這部分內容來對學生進行學習上的管理,幫助他們認識到學習需要擁有正確的態度,應在求知欲中進行不斷探索。通過兩者的有效結合,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引導其進行正確的行為活動,實現通過思想教育有效管理學生的目的。
(三)通過教育,引導學生正確使用網絡
網絡技術普及的背景下,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通過幫助他們正確認識網絡,來降低網絡環境對學生的負面影響。為了適應當今的網絡發展,學生的管理工作需要不斷跟進,在管理工作上進行探索,其中需要重點融入的內容就是網絡使用方面的。教師可以借助思想教育引導學生看到網絡帶來的積極影響,能夠對網絡有正確的認識。通過改變學生對網絡的認識,即思想上的改變,來讓學生正確看待互聯網,提高有效性,避免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和沉迷網絡。
以學習關于互聯網的內容為例,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部分內容,在課前做足準備工作,使教學內容能夠全面地帶領學生認識互聯網環境中積極的一面。同時,教師需要注意讓學生坦然地分享自己對互聯網的認識,了解他們對網絡的認識情況,是否存在錯誤的認識。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會了解到學生的具體情況,然后對在認識上有偏離的學生進行正確引導。所以,在互聯網問題上,教師需要加強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引導,以達到有效管理學生的目的。
(四)形成家校聯合的培育模式,保護學生思想
家庭也是學生重要的學習課堂,在學生的管理工作上,還需要重視家庭教育。家庭對一個人的思想觀念養成起著重要作用,所以,在進行思想教育的過程中,需要學校與家長之間形成聯合模式,以提高在學生管理上的有效性。教師可以通過先進的社交平臺,與家長保持良好的溝通。在學生需要進行深人教導時,教師可以和家長形成教育合力,對學生的思想動態實時關注,實現學生管理工作的人性化。
四、結論
綜上所述,在學生的管理工作中融人思想內容,是先進教學理念的要求,也是教育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教師在將兩者進行融合的過程中,需要留心觀察學生的思想動態,充分尊重學生的個人情感,通過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實現學生管理工作上的創新和改進,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王青.班級管理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探索[J].成才之路,2021(23):42-43.
[2]劉衛東.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安全教育探究[C]//課程教學與管理研究論文集(二).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新研究工作委員會,2021:29-33.
[3]陳凱,劉慧.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索與實踐[J].決策探索(下),2020(10):73-74.
[4]韓旭.中學德育管理工作開展的思路及對策[C]//教育理論研究(第八輯),2019:777-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