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教育部等十七部門聯合印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計劃(2023—2025年)》(以下簡稱“《專項行動計劃》\"),標志著加強和改進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已經上升為我國的一項國家戰略。然而,目前廣大農村初中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并不完善,不利于正處在青春期的農村學生的健康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當前的新手班主任,多具有較高的學歷,個人素養較高,且有激情、有想法、有干勁,經過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專業培訓后,多數可以勝任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常規工作。因此,農村初中新手班主任應努力提升自己的心育力,以更好地承擔起彌補農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短板的責任。
一、關于心育力的解讀
在我國,“心育\"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胡守棻主編的《德育原理》一書(1989年出版)。在該書中,作為參編者的班華把培養良好心理品質,包括個性心理品質的教育簡稱心育,并指出“由于思想品德與心理有著內在的密切的聯系,應當把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和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結合起來,即把德育與心育結合起來”i]。此后,班華在《教育研究》雜志連續發表《心育芻議》(1991年)和《心育再議》(2001年)等論文,對心育概念進行辨析。其中,在《心育再議》一文中,班華認為:“對心育概念的理解決定了我們對心育的其他一系列問題的理解和對待。對心育的研究,可以有也應當有多種學科的視角,有心理學的視角,也有教育學的、文化學的視角等。對心育意義的理解也可以有不同的價值取向。視角和價值取向不同,心育的理念也會不同,強調的重點也不同。有的著重在對心理健康問題的咨詢、治療上;有的著重在促進人的發展上。后者是與現代教育精神一致的發展性心理教育或積極的心理教育,即以人的發展為本,旨在優化人的心理素質,提高人的心理機能,進而促進人的整體素質發展,形成健全人格的心理教育。”2]顯然,班華提出的\"心育”是一個涉及全人全環境全系統的研究概念。據此,筆者將心育力解讀為“育人 .+ 育心 ?+ 育整體”的思維邏輯和行動能力。
二、農村初中新手班主任心育力提升的必要性
(一)心理健康教育資源地區分布不均衡的客觀需求
《專項行動計劃》要求中小學每校至少配備1名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鼓勵配備具有心理學專業背景的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3]。然而,這個要求目前很多地區特別是欠發達地區的農村學校很難達到。《2024年我國欠發達地區農村學生心理健康報告》指出, 79.7% 的農村學校雖配備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但多為兼職, 83.1% 的學校雖設心理咨詢室,但多為擺設4。心理健康教育往往涉及心理咨詢或輔導,極具專業性、復雜性,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往往無法應對來自學生的各種心理健康問題。與此同時,雖然有些農村學校配備了專職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但是受制于經濟上的不足或專業心理資源無法下沉,且針對農村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崗位設置、培訓課程建設、職稱評聘、專業晉升、教研氛圍、考核評價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導致他們的專業發展受限,進而影響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而在學校中,班主任與學生的接觸最為密切,這在客觀上凸顯了農村初中新手班主任心育力提升的必要性。
(二)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形勢嚴峻的現實訴求
當前,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呈現低齡化、嚴重化、復雜性、多發性、隱匿性等特征,心理健康問題已經成為全社會關注的話題。而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通常又與學業壓力同步疊加出現。正是這種疊加,引發了一系列連鎖反應。 ??2024 年青少年心理健康與學業狀況調查報告》顯示,有留守經歷、缺乏父母關懷及親子溝通、師生關系疏遠、同學關系不佳的青少年有更高的抑郁、焦慮風險,其中在父母均外出的青少年中有 29.2% 存在抑郁風險[5]。廣大農村地區,由于家庭經濟問題,很多學生的父母選擇外出務工。這客觀上加大了抑郁等心理健康問題發生的潛在可能,因為孩子在最需要父母陪伴理解的關鍵階段被迫與父母分離。有學者撰文分析了新時代我國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現狀,呼呼家庭、學校、社會共同參與、協同努力,建議通過政策支持、專業人才培養、開展專題研究、探索多元化干預方法、建設心理健康數字化服務平臺等實施綜合護航,真正讓“健康第一\"的理念落地。就農村初中而言,班主任應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所以,提升農村初中新手班主任的心育力,也是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形勢嚴峻的現實訴求。
(三)農村初中班主任角色地位與專業發展的內在要求
中小學班主任工作在學校教育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中小學班主任工作規定》指出,班主任是中小學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學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實施者,是中小學生健康成長的引領者,班主任要努力成為中小學生的人生導師[。一些教育大家如魏書生、李鎮西等,都把班主任工作做到了爐火純青,做成了一輩子的事業。新手班主任懷揣著對教育的熱情,渴望獲得專業發展,而要獲得專業發展,就要做好“學生健康成長的引領者”和\"學生的人生導師”。如何做好\"學生健康成長的引領者”和“學生的人生導師”?提升心育力至關重要。所以提升農村初中新手班主任的心育力,還是農村初中班主任角色地位與專業發展的內在要求。
三、農村初中新手班主任心育力提升的策略
作為農村學校未來中堅力量的新手班主任,可采用如下策略提升自己的心育力。
(一)增強對心理健康知識的學習能力
盡管師范生在校期間學習過教育學、心理學等知識,但多數農村初中新手班主任并非心理學專業科班出身的。要能夠勝任日常心理健康教育或心理咨詢等專業性較強的工作,新手班主任就必須學習有關心理健康方面的專業知識:既要學習心理學領域經典的理論與不同流派的觀點,又要學習中小學一線教學與輔導所需的操作性知識;既要在參加各級各類有關班主任心育力提升的培訓中認真學習,又要結合自身未來專業成長的需要主動學習心理學知識。只有不斷學習,才能了解學生身心發展的心理特點和成長規律;只有不斷學習,才能在不斷的工作實踐中將心理學的方法與理念運用其中。可以說,新手班主任只有學習才能補齊有關心育的知識短板,也只有學習才能提高心育過程中的應對能力。所以,農村初中新手班主任應增強對心理健康知識的學習能力。
(二)增強對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覺察能力
如前所述,當前農村初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呈現復雜性、隱匿性等特征,這就要求農村初中新手班主任增強對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或心理潛在高危因素的覺察能力。具體來說,班主任可以采用\"望聞問切\"法(用眼睛“掃描”用耳朵傾聽、用嘴巴詢問、用心接觸)覺察學生的異常情緒和行為。而對已經被列入重點關注對象的學生,班主任更應“多看一眼、多問一句、多聊一會”,力爭通過早期覺察做到對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早發現、早干預。
(三)增強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服務能力
班主任是與學生接觸最為密切的人,是學生成長中的重要他人,是學生發展過程中的人生導師,有責任擔負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因此就必須增強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服務能力,包括全面觀察了解學生的能力,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能力,開展心理主題類班會等團隊活動的能力,實施團輔個輔的能力,對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鑒別能力,對心理健康問題高危學生及突發心理危機事件處理的配合、支持與轉介能力,等等。新手班主任唯有不斷錘煉心理健康教育基本功,方能提高心理健康服務能力。尤其是在心理健康教育基礎相對薄弱的農村初中,新手班主任必須緊跟時代步伐,提高站位,切實轉變“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狹隘思維,樹立心理健康教育向心理健康服務轉變的新理念、新思維。
(四)增強對自身所處場域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研究能力
時代變了,我們的學生也在變。《2024年我國欠發達地區農村學生心理健康報告》指出,相比城市青少年,我國欠發達地區農村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相對突出,主要表現在抑郁風險更高、學業適應困難、心理創傷發生率高、行為問題顯著以及心理品質有待提升等方面[8。在農村初中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不足的情況下,作為農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主力軍的農村初中新手班主任,要更新觀念,結合上述研究報告所呈現的問題,思考自身工作實際中遇到的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并帶著問題開展相應的研究,包括研究當前農村初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特點、產生的原因、變化的趨勢等。只有通過不斷研究,農村初中新手班主任才能提升對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應對能力。
總之,隨著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凸顯和呈現出新的特征,農村初中新手班主任既要充分認識當下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又要摸清學生的\"心理家底”,更新心理健康教育觀念,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與服務的站位,從而提升自己的心育力,凸顯作為農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主力軍的作用和價值。□
參考文獻:
[1]胡守菜.德育原理[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9:59-60.
[2]班華.心育再議[J].教育研究,2001(12):28-33.
[3]教育部等十七部門關于印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計劃(2023—2025年)》的通知[EB/OL].(2023-04-20)[2025-04-21].htps://www.g0v.cn/zhengce/zhengceku/202305/content_6857361.htm.
[4][8]孫向紅,蔣毅.心理健康藍皮書: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23—2024)[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5:180,195.
[5]董超.《2024年青少年心理健康與學業狀況調查報告》發布家庭和人際關系,決定青少年心理健康有抑郁和焦慮風險的青少年學習勤奮和努力程度顯著較差[N].保健時報,2025-04-24(007).
[6]藺秀云.新時代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現狀及對策探析[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24(8):19-24.
[7]教育部關于印發《中小學班主任工作規定》的通知[EB/OL].(2009-08-12)[2025-04-25].http://www.m0e.g0v.cn/srcsite/A06/s3325/200908/t20090812_81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