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D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599(2025)03-0015-09
調查研究是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等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方法,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基本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如果說“堅持實事求是”和“堅持群眾路線”是習近平地方領導和治國理政實踐的重要“品格”,那么注重到基層群眾中進行深人調查研究可以說是他的地方領導和治國理政實踐的基本“底色”。在長期的地方領導和治國理政實踐中,習近平始終堅持通過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了解實際情況、認識事物的本質和發展規律,在此基礎上進行戰略決策和工作部署,為當代中國共產黨人注重和堅持調查研究樹立了光輝典范。不僅如此,習近平還在深人學習掌握中國共產黨的調查研究理論和方法的基礎上,結合親身實踐經驗,形成了一系列關于調查研究的創新性論述。
目前全黨正在緊鑼密鼓地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中央八項規定的第一條要求的主題就是“要改進調查研究”。深人學習研究習近平關于調查研究的創新性論述及實踐經驗,對于各級領導干部進一步重視和加強調查研究、學習和掌握正確調查研究的原則和方法、提高調查研究的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對于目前全黨開展深人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有重要的指導和推動意義。
一、習近平關于調查研究的創造性闡發和創新性觀點
習近平善于學習歷代中國共產黨人的調查研究理論和方法,善于概括和總結自己的調查研究實踐經驗,他系統地、創造性地闡發了調查研究的含義、價值、原則、方法和制度化經常化等重要理論問題,提出了一系列創新性觀點和論斷,為豐富和發展中國共產黨的調查研究理論和方法作出了重要貢獻,為領導干部開展調查研究提供了重要遵循。
(一)從領導干部視角對調查研究含義作出創造性閘發
一般認為,調查研究包含調查和研究兩個環節,調查是指對事物實際狀況的了解和掌握,而研究則是指對調查所獲得的材料進行理性加工,以獲得對事物本質和規律的認識。這個關于調查研究內涵的一般見解的著眼點在于獲得關于事物本質和規律的認識,基本契合科研人員的調查研究實踐,但并沒有刻畫出領導干部調查研究實踐的全貌。領導干部搞調查研究不能僅僅停留在對事物的認識層面,還必須把認識成果用于解決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和對策。因此,必須把探尋解決問題的思路和對策納入調查研究中的“研究”環節。正是站在領導干部視角,習近平對調查研究的內涵作出創造性的闡發,指出:“調查研究,是對客觀實際情況的調查了解和分析研究,目的是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調查清楚,把問題的本質和規律把握準確,把解決問題的思路和對策研究透徹。”這個簡明扼要而又頗具創新性的定義至少包含兩個方面含義:一是闡明調查研究包括“調查了解”和“分析研究\"兩個互相聯系的環節,二者構成一個完整的調查研究過程。相對而言,調查了解更多帶有感性認識色彩,側重于搜集材料,為分析研究做準備;分析研究則更多帶有理性認識色彩,側重于對通過調查了解得來的感性認識材料進行理性加工,即進行抽象和概括、分析和綜合,把握問題的本質和規律,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辦法。二是闡明調查研究的目的。調查研究的“調查了解\"環節的目的是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調查清楚,為此必須盡可能全面掌握材料;調查研究的“分析研究\"環節的目的是把握本質和規律并提出思路對策,為此必須反復斟酌思考,想深想透。相比較而言,后一個環節即分析研究環節的目的更為根本。
從習近平對調查研究的這個界定看,調查研究實際上可以說是黨的思想路線中的“實事求是”環節的具體化,即“實事求是”思想方法的具體體現,這就是說,調查研究就是通過系統深人的調查,全面了解和掌握“實事”;通過研究,即經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形成概念、判斷和推理,從而把握“是”,即把握事物的內部聯系或規律性,并且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對策。
(二)對領導干部開展調查研究的意義作出系統閘發
習近平指出,“調查研究是做好領導工作的一項基本功,調查研究能力是領導干部整體素質和能力的一個組成部分”。1他從馬克思主義認識論、黨的歷史經驗、領導工作的實際需要和領導干部提升素質和能力等多個維度較為系統地闡發了領導干部開展調查研究的重大意義。
1.調查研究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基本要求
習近平言簡意賅地指出:“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黨的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線,都要求我們的領導工作和領導干部必須始終堅持和不斷加強調查研究。”1這段話精要地告訴我們,調查研究是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黨的思想路線和工作路線的基本要求。
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堅持認識和實踐的辯證統一原理,認為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認識又反作用于實踐。實踐作為認識之基礎的重要含義是,實踐是認識的唯一來源,也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認識反作用于實踐的重要含義是,正確認識指導實踐,促使實踐獲得成功;而錯誤的認識則誤導實踐,導致實踐失敗。領導干部對于客觀事物的認識終究來源于實踐,他一方面固然可以通過親身實踐獲得直接經驗和知識,但是由于時間和精力有限,不可能事必躬親,事事都靠自己去實踐,因此他獲得認識的主要途徑是向參與實踐的基層干部和群眾作調查,了解和掌握關于某個客觀事物的情況和資料,經過深人研究獲得關于該事物的認識。另外,領導干部對事物的認識(包括理論、政策、決策部署等)正確與否必須由實踐效果來檢驗,這也要求他必須面向基層干部和群眾的實踐做調查研究,以檢驗他的認識是否符合客觀實際,并及時進行修正和發展。
中國共產黨的思想路線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路線的具體化,其內涵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2]P56我們前面說過,調查研究是黨的思想路線中的“實事求是\"環節的具體體現,因此它必然是黨的思想路線的基本要求。中國共產黨的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線,本質上也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路線,它要求領導干部到群眾中做調查研究,一方面把廣大群眾在實踐中創造的新鮮經驗上升為指導全局工作的方針政策和工作部署,另一方面通過了解和掌握廣大群眾的實踐效果來檢驗方針政策和工作部署的真理性。
2.調查研究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
習近平指出:“調查研究不僅是一種工作方法,而且是關系黨和人民事業得失成敗的大問題”;“重視調查研究,是我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做好領導工作的重要傳家寶”;“什么時候全黨從上到下重視并堅持和加強調查研究,黨的工作決策和指導方針符合客觀實際,黨的事業就順利發展;而忽視調查研究或者調查研究不夠,往往導致主觀認識脫離客觀實際、領導意志脫離群眾愿望,從而造成決策失誤,使黨的事業蒙受損失”。這些論述從黨的歷史經驗和教訓角度高度概括地闡明了堅持和加強調查研究的重大意義。
3.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
制定決策和推動決策貫徹落實是一切領導工作的中心環節,而“無論是制定決策、還是實施決策,都離不開調查研究。只有通過調查研究,才能了解實際情況,總結基層經驗,為作出正確決策創造條件,為檢查決策的偏差和實施過程中的問題提供第一手材料”[3]P533。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說,習近平指出,“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4首先,調查研究是領導干部進行科學決策的前提條件。一項科學決策的作出,往往需要大量真實、可靠的信息和資料,這就要求領導干部深入到基層干部和群眾中做調查研究,問計于基層,問計于群眾,在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礎上深入思考,才能獲得真知灼見,從而作出科學決策。其次,加強調查研究也是一項決策正確貫徹落實的必要條件。習近平指出,“調查研究是一個推動工作的過程。一項決策作出后,光靠從會議到會議、從文件到文件,是不行的,也是解決不了問題的。領導干部要在作風上作示范,方法上搞幫帶,落實上抓督查,必須沉下去加強調查研究。\"[3]P534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屆一中全會上指出,“正確的決策離不開調查研究,正確的貫徹落實同樣也離不開調查研究\"[5],因此,他號召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推動黨中央大政方針和決策部署在基層落地生根”[6]。
4.調查研究是領導干部密切聯系群眾的重要途徑
習近平認為,領導干部調查研究的過程也是密切聯系群眾和為群眾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領導干部經常深入基層、深入實際、深入群眾,可以“深切了解群眾的需求、愿望、創造精神和實踐經驗”,1這樣既可以增進同人民群眾的感情,也可以使黨和政府的各項決策部署更能體現民意、反映民情、集中民智,從而更加能夠贏得廣大群眾的理解、支持和擁護。
5.調查研究是領導干部自我學習提高的重要途徑
深人基層、深入群眾做調查的過程,就是向實踐學習、向基層干部和群眾學習的過程。毛澤東指出:“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而我們自己則往往是幼稚可笑的。\"[7]P790習近平牢記毛澤東的這一至理名言,大力倡導在調查研究中要虛心向群眾學習。他在主政浙江時明確指出,浙江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成就是浙江人民創造的,浙江歷屆省委、省政府所作出的重大決策來自基層和群眾的生動實踐,因此他號召領導干部在調查研究中“要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虛心求教,做群眾的學生,做群眾的朋友”[3]P534
(三)對領導干部開展調查研究的原則和方法作出系統闡述
1.調查研究要堅持問題導向
領導干部開展調查研究的根本目的是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和對策,因此必須帶著問題下去調研,并且在整個調研過程中必須有清醒的問題意識,不能漫無目的地調查了解各種各樣的實際情況,而是深入調查了解與所要解決的問題有關的實際情況,通過分析研究把握問題的本質和規律,從而提出應對問題的有效對策和辦法。習近平指出:“調查可圍繞各階段中心工作和突出問題進行。”[8]P153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階段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務不同,中心工作和突出問題也就不同。他在黨的十九大之后指出:“調查研究要緊扣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緊扣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緊扣全面從嚴治黨面臨的現實問題,緊扣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需要解決的問題。”[9]P218
2.調查研究要堅持實事求是原則
領導干部要帶著問題下去搞調研,但又不能帶著事先定好的“調子”下去搞調研。習近平指出,“調查研究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樹立求真務實的作風,具有追求真理、修正錯誤的勇氣。\"調查研究是\"實事求是\"的具體體現,是在搞清“實事”基礎上求“是”,因此必須堅持從客觀實際出發得到結論,堅持通過科學的論證得到結論,堅持結論產生在調查研究之后。那種事先定下“調子”而后去尋找例證的所謂“調查研究”是違背實事求是原則的。此外,“對調查了解到的真實情況和各種問題,要堅持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報喜又報憂,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1敢于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對待真實情況,這是領導干部黨性強的表現,而不愿正視現實、不敢講真話,報喜不報憂,則不僅違背實事求是原則,也是黨性不強甚至缺乏黨性的表現。
3.調查研究要堅持群眾路線
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認為,實踐是認識的唯一來源,也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他們的實踐是領導干部獲得正確認識的源泉,也是檢驗和深化領導干部認識的根本所在。因此,習近平指出,“搞好調查研究,一定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廣泛聽取群眾意見。”他要求各級領導干部搞調查研究\"要放下架子、撲下身子、深入田間地頭和廠礦車間,同群眾一起討論問題,傾聽人民的呼聲,體察他們的情緒,感受他們的疾苦,總結他們的經驗,吸取他們的智慧。”[]
4.調查研究要“求深\"\"求全\"“求效”
所謂“求深”,一方面就是要深人基層、深人群眾做直接調查,了解和掌握第一手材料。領導干部不僅要“身人\"基層和群眾,更要“心人\"基層和群眾,要善于與基層群眾交朋友,善于到基層群眾中去解決問題,這樣才能了解到民心民意,了解到事物的真實情況。另一方面是要對各種現象作深入思考,透過現象看本質,不被表面現象所迷惑。[3]P534
所謂“求全”,一方面是要求調查的面盡可能廣泛,“要多層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調查了解情況,既要調查機關,又要調查基層;既要調查干部,又要調查群眾;既要解剖典型,又要了解全局;既要到工作局面好和先進的地方去總結經驗,又要到困難較多、情況復雜、矛盾尖銳的地方去研究問題。”1]另一方面是要求堅持系統觀念,把所調查的事物放到系統中加以考察,也就是“全面分析情況,見一斑而窺全豹,不要盲人摸象”。3]P534
所謂“求效”,就是說,衡量調查研究做得好不好,關鍵要看實效,看調查研究成果能不能用、能不能解決問題。習近平強調,“調查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解決問題,調查結束后一定要進行深入細致思考,進行一番交換、比較、反復的工作,把零散的認識系統化,把粗淺的認識深刻化,直到找到事物的本質規律,找到解決問題的正確辦法。”他指出,就目前領導干部調查研究的實際狀況而言,研究不夠的問題比較突出,而分析研究不夠就無法真正掌握事物的規律,不能真正解決問題,無法實現進行調查研究的初衷。
5.調查研究要“始終堅持\"和“不斷加強”
習近平指出,對于領導干部的調查研究,要強調\"始終堅持\"和“不斷加強”,其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領導干部所肩負的任務不斷變化,要完成新任務就必須重新學習和調查研究;二是我們黨的領導干部要不斷地進行新老交替和不斷地調換工作崗位,新上來的干部和到任新崗位的干部需要重新學習和調查研究;三是客觀事物本身不斷變化,新矛盾新問題層出不窮,要求領導干部必須堅持不懈地進行和加強調查研究。1為了保證領導干部始終堅持和不斷加強調查研究,習近平提出要通過制度化來保證調查研究的經常化。2011年11月,他在《談談調查研究》的講話中,把\"建立和完善制度,保證調查研究經常化”作為他闡述的三個問題之一,提出要堅持和完善三項制度,即“先調研后決策的重要決策調研論證制度”“領導機關、領導干部的調研工作制度”和“領導干部的聯系點制度”[1]
6.調查研究方法要與時俱進
領導干部要繼承和堅持我們黨在長期的調查研究實踐中形成的行之有效的調查研究方法,如召開調查會、走訪調查、蹲點調查、典型調查、實地考察等,同時也要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新情況,拓展和創新調查研究方法,掌握和運用問卷調查、統計調查、抽樣調查、專家調查、網絡調查等現代調查研究方法,提高調查研究的效率和科學性。[1]
二、習近平關于調查研究的實踐探索
習近平一再強調調查研究要“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人實際”,多次談到“當縣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當市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鄉鎮,當省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縣市區”。[10]Pl44-145這個要求既是他對縣委書記、市委書記和省委書記提出的要求,同時也是他親身經歷的真實寫照。他在擔任縣委書記、市委書記和省委書記期間就是這么做的。他在擔任總書記之后,其調研足跡遍及全國各地。在長期的領導和治國理政實踐中,習近平不僅始終注重和堅持調查研究,而且在領導干部如何搞好調查研究方面作出許多有價值的實踐探索。
(一)始終堅持調研開局、調研開路
習近平始終堅持“調研開局、調研開路”,從不搞\"新官上任三把火”。早在1982年3月,習近平到河北正定擔任縣委副書記。到任伊始,他就騎著自行車走村串戶,深入基層群眾搞調查研究。不久之后,他就了解到糧食高征購造成農民負擔過重和農業種植結構過于單一等一系列問題,他與當時同樣擔任縣委副書記的呂玉蘭一道頂著壓力,如實向上級反映情況,爭取到糧食年征購量減免2800萬斤,為正定人民辦了一件大實事。11]P6-7在正定工作期間,習近平始終堅持深入基層調查研究。30多年后,他在與中央黨校縣委書記班座談時回憶說,“我在正定時經常騎著自行車下鄉,從滹沱河北岸到滹沱河以南的公社去,每次騎到滹沱河沙灘就得扛著自行車走。雖然辛苦一點,但確實摸清了情況,同基層干部和老百姓拉近了距離、增進了感情。”[10]P145
1985年6月,習近平調任福建廈門市委常委、副市長,他到任后第三天就帶隊到廈門所屬的同安縣農村調研。據他當年身邊的工作人員回憶,他在廈門工作的第一年,至少三分之一時間花在調研上。12]P78他在廈門工作期間,幾乎跑遍了整個廈門,特別是走訪了大部分農村,兩次到訪廈門最偏遠、最貧困的軍營村,指導解決實際問題,離開廈門后還一直念念不忘軍營村的脫貧和發展。
1988年6月,習近平調任福建寧德地委書記,他很快就投入基層調研,馬不停蹄地在閩東九個縣和毗鄰閩東的浙江溫州、蒼南、樂清等地跑了一個多月,一邊調查一邊思考謀劃閩東經濟發展戰略,在摸清閩東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形成了“弱鳥如何先飛”的戰略思考。在寧德工作期間,他后來的一些調查研究更加深入基層,一些鄉村交通十分不便,只能徒步行走,就連縣一級干部也很少去過,但他都跑到了,并且他還一邊調研一邊幫助基層解決實際困難,為群眾辦了不少實事。比如,他的\"三進下黨\"故事和通過深入調研解決寧德沿海以船為家的“連家船\"漁民的上岸定居問題,在當地廣為流傳,成為他為民愛民情懷的生動詮釋。
1990年4月至1996年2月擔任福州市委書記期間,習近平始終堅持通過調查研究了解情況、解決問題,調研甚至成為他工作的\"主旋律”[13]P330比如,他到任不久,就通過調研了解到當時福州市機關存在的庸懶散漫、辦事拖拉、效率低下等現象,著手整頓機關工作作風,提出了“馬上就辦、真抓實干\"的工作要求,并通過開創“一棟樓辦公\"這個新機制來解決行政機關辦事效率不高問題。他還通過深入調查研究,解決了福州市千百年來的洪水泛濫問題,解決了緊迫而又艱巨的棚戶區改造問題,解決了閩江“連家船”船民的上岸定居問題,為群眾辦了許多實事好事。
在擔任福建省委副書記和主持福建省政府工作期間,注重調查研究是習近平工作的一個突出特點。在調查研究過程中,習近平特別注意探索提煉推廣一些好的做法和經驗。比如,他注意到南平市選派機關干部到農村擔任村黨支部書記、科技特派員、鄉鎮流通助理這一做法的成效,對此進行專題調研,總結經驗,明確提出農村農業經濟發展要依靠科技的思想。他把南平的做法和經驗向全省推廣,使科技特派員制度成為福建的一個很好的農村工作機制。這個機制后來還得到科技部的關注,由科技部牽頭向全國各省區市推廣。他在福建省委、省政府任職六年里七次到晉江調查研究,系統總結和闡述了“普江經驗”的內涵和意義,形成了關于“普江經驗\"的重要理論成果,不僅指導普江進一步創新發展,而且對于全國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也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2002年11月,習近平擔任浙江省委書記后,同樣堅持“調研開局、調研開路”。他每年至少用三分之一以上時間深人基層和部門調查研究,幾年下來幾乎跑遍了浙江的山山水水,基本吃透了浙江的省情市情縣情,為作出各項戰略決策奠定了重要基礎。
2007年3月,習近平擔任上海市委書記。他到任后就馬不停蹄開始調研,在短短幾個月里不僅走遍了全市19個區縣,還去了不少單位、部門,提出“要充分認識抓好上海黨的建設的特殊重要性”14]“把上海未來發展放在全國發展的大格局中\"\"上海有責任繼續當好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城市精神是城市發展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15]“就是要往矛盾里走,往問題里走”16等一系列重要的工作指導。
黨的十八大以來,為了制定和貫徹落實黨和國家的一些重大決策,習近平不僅要求高級領導干部和有關部門加強和改進調查研究,而且他本人率先垂范,其深入基層調查研究的足跡遍布全國各地,為領導干部開展調查研究樹立了光輝典范。比如,為了制定和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脫貧攻堅的決策部署,他翻山越嶺、跋山涉水,走遍了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深入河北、甘肅、湖南、河南、江西、安徽、寧夏、青海、山西、四川、重慶、內蒙古、云南、陜西等省(區、市)自治區的二十多個貧困村考察調研,探求扶貧脫貧之策。為了制定和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民族工作的重大決策部署,他“十幾次到民族地區調研,在雪域高原、天山南北,在祖國北疆、西南邊陲,親眼看到了民族地區面貌日新月異、民族群眾生活蒸蒸日上。”17]
(二)始終堅持重大決策“調研先行'
在主政河北正定期間,習近平經過深入調研,提出地理上的郊區位置以及行政上的非城郊體制,決定正定要積極探索發展“半城郊型經濟”,即發展城郊型經濟和農村經濟相結合的中間型經濟。這條發展路子為正定的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8]P122-123
在福建廈門工作期間,習近平在擔負一些較為重要的工作任務時,總是堅持調研先行,在進行充分調研和論證之后作出正確決策。他組織制定的《1985一2000年廈門經濟社會發展戰略》,是我國經濟特區最早編制的15年期經濟社會發展戰略,是廈門經濟特區發展的總體設計,被看作是他“對廈門一個全局性的貢獻”。[12]P61在組織制定這個發展戰略過程中,習近平高度重視前期調研論證,組織了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科學院、廈門大學的有關專家和廈門市有關部門的實際工作者共100多人,圍繞21個專題開展調查研究,形成課題成果,為制定發展戰略奠定了重要基礎。
在主政福建寧德期間,習近平通過深入的調查研究,深刻地認識到當時寧德區情區力不具備跨越式發展、大規模開發的條件,不能好高騖遠地謀求超常規發展,因此他實事求是地把“擺脫貧困”作為工作主線,提出要因地制宜地發揮資源優勢,發展好農業和工業,在抓好中短期工作的同時,又要以“弱鳥先飛\"的理念和“滴水穿石\"的精神謀劃長遠發展。
在主政福州期間,習近平在主持編制《福州市20年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設想》過程中,通過大量基層調研、收集群眾問卷和專家咨詢來形成科學決策。[13]P118
在擔任福建省委副書記期間,習近平分管農業、農村等工作,著力謀大局、抓大事,提出了“山海協作、協同發展\"規劃,即讓廈門、泉州、福州等先富起來的沿海地區帶動貧困地區發展。為落實這個規劃,他親自掛帥,組織省里55個部門,調查研究了8個月,在充分了解各個地區的現狀之后,提出了非常有針對性的協作發展方案,促使省委作出《中共福建省委關于進一步加快山區發展的決定》和《中共福建省委關于進一步加快海洋經濟發展的決定》,使福建省山海協作步伐加快,增強了福建省的綜合實力。
在主政浙江期間,習近平通過深人的調查研究,在準確把握中央精神和浙江實際的基礎上,堅持繼承與創新的統一,先后提出并貫徹實施了“八八戰略”“平安浙江\"“法治浙江\"“文化大省\"“生態省”以及“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等一系列決策部署,有力地促進了浙江的經濟社會發展,推動浙江許多方面工作持續走在全國的前列。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推出任何一項重大決策時,都高度重視堅持和加強調查研究。黨的十八大之后,黨中央先后推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加強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牢固樹立和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等一系列事關黨和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決策,這些重大決策都是在深人、系統、周密的調查研究基礎上形成的,具有很強的科學性和指導性,對推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出臺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等重大決策,這些重大決策是經過將近7個月的“廣泛征求意見,開展專題論證,進行調查研究,反復討論修改”[18]P495而形成的。2014年10月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出臺的“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等重大決策,這些重大決策是經過8個多月的“深入調查研究,廣泛征求意見,開展專題論證,反復討論修改”[19]P143而形成的。2015年10月,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出臺《中共中央關于制定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必須牢固樹立并深人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等重大決策,這些重大決策是經過9個多月的“深人開展專題調研,廣泛征求各方意見,多次召開會議進行討論修改”[19]P772而形成的。2016年10月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專題研究全面從嚴治黨問題,全會審議通過的《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和《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是在前期調查研究成果基礎上,又經過8個月的“專題調研,廣泛征求意見和建議,反復討論修改”[20]P41而形成的。2019年10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關于“十四五\"規劃的建議,提出“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等一系列重大決策,這些決策是經過7個月的廣泛征求意見和建議、反復討論修改形成的,“征求意見范圍之廣、參與人數之多,形式之多樣是前所未有的”。[21]P833習近平還親自主持召開企業家、經濟社會領域專家、科學家、基層代表、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等座談會,當面聽取各方面對制定“十四五\"規劃的意見和建議。22總之,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廣泛深入的調查研究基礎上進行符合實際、揭示規律的理論思考、戰略思考,提出了切實可行、有效管用的方針政策,從而引領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
(三)始終注意推動調查研究制度化經常化
習近平一貫高度重視推動調查研究制度化經常化。早在1983年12月,就在他擔任正定縣委書記之后不久,親自主持制定了《關于改進領導作風的幾項規定》,要求縣委一班人要遵守六項規定,其中第2條規定要求“縣委常委都要在農村和廠礦學校建立若干個聯系戶和聯系點;每年要有三分之一以上時間深入基層,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8]P106文件出臺之后不久,他親自督促文件規定的落實,親自給縣委、縣人大、縣政府、縣政協四大班子領導寫信,要求他們多到基層調查研究,尋找“源頭活水”。[8]P152
在主政福建寧德期間,習近平建立了“四下基層\"制度,即信訪接待下基層、現場辦公下基層、調查研究下基層和宣傳黨的方針政策下基層。這個制度對于推動寧德干部密切聯系群眾和調查研究經常化起到了重要作用,成為寧德干部始終遵循的制度。習近平后來在主政福州和浙江時繼續堅持這個制度,使之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在主政浙江期間,習近平更加重視推進調查研究制度化經常化。2003年初,他主導制定了浙江省委《關于推進調查研究工作規范化制度化的意見》,規定“省級和市縣領導班子成員,每年分別要有兩個月和三個月時間下基層調研,主要領導要自己動手寫一至兩篇高質量的調研報告;領導干部要在基層建立聯系點,省級領導干部每年至少到聯系點兩次,市縣領導要與基層點保持經常聯系。\"2005年浙江省委的“十項規定\"第一條提出,堅持基層聯系點制度,每位省委常委都要確定基層聯系點,每年到聯系點和基層調查研究,了解掌握社情民意,解決基層和群眾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23]
習近平在地方工作期間推動調查研究制度化經常化的實踐探索經驗,在他2011年11月在中央黨校所作的題為《談談調查研究》的講話中得到凝練的概括和總結。1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之后,他繼續大力推動調查研究制度化經常化。黨的十八大之后不久,他主持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了《十八屆中央政治局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其中第一條就是關于改進調查研究的規定,對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領導干部搞調查研究的目的、方式、方法和作風作出詳細規定。24此后,習近平多次號召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推動黨中央的各項重大戰略部署的貫徹落實。
三、習近平關于調查研究的創新性論述和實踐探索的重大意義
習近平關于調查研究的創造性論述和創新性觀點,內涵豐富,思想深邃,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方法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共產黨關于調查研究的最新理論成果。它們對于領導干部準確把握調查研究的內涵、系統理解調查研究的重要價值、系統深入掌握調查研究的原則和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習近平在擔任地方領導期間的調查研究實踐,對于他當時形成正確決策、密切聯系群眾、為群眾辦實事,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在擔任中央領導特別是擔任總書記之后的調查研究實踐,為黨中央制定大政方針和形成重大部署提供了重要依據,為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不僅如此,習近平關于調查研究的實踐探索經驗,對于各級領導干部,具有重要的指導和示范意義。他的“調研開局、調研開路\"的做法,非常值得廣大干部仿效和學習,有助于領導干部克服急功近利思想、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有助于領導干部發揚釘釘子精神,真正做到“一張藍圖干到底”。他的先調研后決策的“調研先行”做法,為廣大領導干部樹立了科學決策的典范。他對調查研究制度化經常化的探索,對于各級領導干部注重和堅持調查研究、把調查研究培養為一種工作習慣,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他在深入開展調查研究過程中所展現出來的不辭勞苦的勤政為民形象和對群眾噓寒問暖的親和作風,贏得了黨心和民心,極大地鼓舞了廣大干部和人民群眾奮勇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習近平關于調查研究的創新性論述及其調查研究實踐經驗,在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中得到深刻體現,對于當前開展深人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尤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關于改進調查研究,中央八項規定的要求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到基層調研要深入了解真實情況,總結經驗、研究問題、解決困難、指導工作,向群眾學習、向實踐學習,多同群眾座談,多同干部談心,多商量討論,多解剖典型,多到困難和矛盾集中、群眾意見多的地方去,切忌走過場、搞形式主義;二是要輕車簡從、減少陪同、簡化接待,不張貼懸掛標語橫幅,不安排群眾迎送,不鋪設迎賓地毯,不擺放花草,不安排宴請。第一個方面要求事關調查研究本身的質量和成效,涉及如何堅持調研的問題導向、如何注重調研的實際效果、如何全面了解實際情況、如何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還涉及防止調查多研究少、情況多分析少的問題,尤其是要防止“作秀式”調研、“蜻蜓點水”式調研,反對走過場和搞形式主義。第二個方面要求主要涉及調查研究過程中的作風問題,反對調查研究中的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這兩個方面要求的目的在于,既通過改進調查研究推動科學決策、政策落地和解決基層問題,又通過改進調查研究,密切聯系群眾,改進工作作風。從本文的前兩個部分的論述可以看出,中央八項規定關于改進調查研究的要求,可以說是習近平關于調查研究的創新性論述和實踐經驗的高度凝練的概括。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八項規定關于調查研究的要求對于推動全黨開展扎實而又深人的調查研究,發揮了重要指導和推動作用。
總之,習近平關于調查研究的創造性論述及其實踐經驗,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重要財富,是廣大領導干部重要的學習素材,為新時代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推進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對于廣大干部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發揮了重要的指導和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習近平.談談調查研究[N].學習時報,2011-11-21.
[2]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二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
[3]習近平.干在實處走在前列:推動浙江新發展的思考與實踐[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6.
[4]習近平.加強對改革重大問題調查研究提高全面深化改革決策科學性[N].人民日報,2013-07-25.
[5]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屆一中全會上的講話[J].求是,2018(1).
[6]新華社.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民主生活會以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定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各項決策部署情況為主題進行對照檢查[N].人民日報,2017-12-27.
[7]毛澤東選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習近平.知之深愛之切[M].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
[9]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中央“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習近平關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論述摘編[M].北京:黨建讀物出版社,2019.
[10]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11]中央黨校采訪編輯室.習近平在正定[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19.
[12]中央黨校采訪實錄編輯室.習近平在廈門[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20.
[13]中央黨校采訪實錄編輯室.習近平在福州[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20.
[14]解放日報,文匯報,新民晚報聯合報道組“上海是黨的誕生地,要牢記歷史使命\"[N].解放日報,2017-09-25.
[15]解放日報,文匯報,新民晚報聯合報道組.“開明睿智才能進一步海納百川”[N].解放日報,2017-09-27.
[16]解放日報,文匯報,新民晚報聯合報道組.“真正的政績在老百姓的口碑中\"[N].解放日報,2017-09-29.
[17]習近平.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9-09-28.
[18]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
[19]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
[20]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
[21]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十九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
[22]習近平.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O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的說明[N].
人民日報,2020-11-04.[23]周詠南,毛傳來,方力.挺立潮頭開新天: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的探索和實踐·創新篇[N].浙江日報,2017-10-06.
[24]中共中央辦公廳法規局.中國共產黨黨內重要法規匯編[M].北京:黨建讀物出版社,2019.
XI Jinping' s Innovative Discussions and Practical Explorations on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YANG YuchengMA Mingdi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Teaching and Research,Party School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ee ,Beijing 1Ooo91,China)
Abstract: During his long-term local leadership and governance practice,XI Jinping not only made many beneficial explorations onhow to conduct effective investigationand research,but also acumulated rich practical experience. Moreover,based on in-depth study and mastery of the Party'stheoriesand methods of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combined with his own practical experience,XI Jinping systematically and creatively expounded on important theoretical issues such as the meaning,value,principles,methods,and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XIJinping's creative elaboration on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has mad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enriching anddeveloping theParty’stheoriesand methods of investigationandresearch.Hispractical explorationhas important guiding and exemplary significance for leadingcadres atallevels to conduct efective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Indepth studyand research on XI Jinping's creative discourse on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and his practical experience play an important guidingand promoting role in the current learning and education throughout the Party on thoroughly implementing the spirit of the Party’s eight-point frugality code.
Key words:XI Jinping;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mass line;problem-oriented
(責任編輯:朱文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