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719.2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9902(2025)14-0049-0
Abstract:Asanagriculture-orientedcountryLaosagriculturaldevelopmentiscloselyrelatedtopovertyreduction.However, limitedbybackwardagriculturalproductionmethods,weakinfrastructureandlowlaborskils,thecountry's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processisslowandrural povertyremainsprominent.Vocationaleducation,especiallagriculturalvocational education,isregardedasanimportantpathtopromoteagriculturaltransformationandupgradingandpovertyreductionGuangxi VocationalUniversityofAgricultureactivelypromotestransnationalvocationaleducationcooperationandprovidestalentand technicalsupportforLaos‘agriculturalmodernizationandpovertyreduction.Thispaperanalyzesthedevelopmentstatusof agricultureandvocationaleducationinLaos,exploresthepracticalmodelofGuangxiAgriculturalVocationalandTechnical UniversityinagriculturalvocationaleducationcoperationinLaos,includingcoperativerunningschools,teachertraining, technologypromotion,etc.,andanalyzesitsroleinpromotingagriculturaldevelopmentandpovertyreductioninLaos,and summarizes itsexperience inorder toprovidereferencefor transnational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cooperation.
Keywords:transnationalvocationaleducationcooperation;agricultural modemization;povertyreduction;GuangxiVocational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Laos
老撾是以農業為主的經濟體,農業在其國內生產總值(GDP)中占據重要地位,并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然而,該國農業仍以傳統小農經濟為主,生產模式相對落后。盡管近年來政府積極推進農業現代化,但總體發展仍面臨諸多挑戰。同時,盡管老撾在過去幾十年中取得了顯著的減貧成就,貧困率逐步下降,但貧困問題仍然突出,特別是在農村和偏遠地區。
職業教育,尤其是農業職業教育,被視為促進農業現代化和減貧的重要途徑。通過系統的技能培訓和技術推廣,農業職業教育能夠提升農民的生產效率,推動農業產業升級,并幫助農村勞動力獲得更穩定的就業機會,從而改善經濟狀況。特別是在老撾這樣的農業主導型國家,職業教育的質量和覆蓋面直接關系到農業發展水平和貧困人口的就業前景。在此背景下,中國與老撾在職業教育領域的合作受到“一帶一路\"倡議、《中國共產黨和老撾人民革命黨關于構建中老命運共同體行動計劃(2024—2028年)》及中老農業合作框架等政策的支持。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大學作為重要的實施主體之一,依托政策優勢,積極推動跨國職業教育合作,為老撾農業現代化和減貧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技術支持。通過深化職業教育合作,中老雙方不僅加強了農業技術交流,也為老撾農村地區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
1老撾農業發展與職業教育的現狀
1.1老撾農業發展狀況
老撾是典型的農業主導型國家,農業在其國內生產總值(GDP)中占據重要地位,并為全國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根據統計數據,農業約占老撾GDP的15%~20% ,從業人員占全國勞動力的 60% 以上。老撾農業以稻米種植為主,主要農產品還包括玉米、咖啡、橡膠、香蕉和甘蔗等。此外,畜牧業和漁業也是老撾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支撐著國內食品供應和部分出口需求。
盡管農業在老撾經濟中占據重要地位,但其發展仍然面臨諸多挑戰。首先,科技應用水平較低,農業生產方式以傳統小農經濟為主,機械化和現代化程度有限,導致勞動生產率較低。其次,農業基礎設施薄弱,水利設施、道路運輸條件較差,影響了農產品的生產和流通。再次,受氣候變化影響,老撾農業經常面臨干旱、洪水等自然災害,進一步加劇了農作物產量的不穩定性。最后,農產品市場體系不完善,出口競爭力較弱,依賴于鄰國市場,價格波動較大,影響了農民的經濟收益。盡管政府近年來采取措施促進農業現代化,例如引進先進農業技術、鼓勵農民合作社發展,但農業整體發展仍然面臨諸多結構性挑戰。
1.2 老撾職業教育的現狀
老撾的職業教育體系由政府主導,旨在為經濟發展培養各類技能型人才。職業教育體系包括技工學校、中等職業學院及高等職業教育機構,覆蓋多個行業領域,其中農業職業教育是重要組成部分。然而,與其他行業相比,農業職業教育的發展相對滯后,面臨諸多問題。
首先,教育資源相對不足,職業院校的數量有限,且教學設備和實踐條件較為落后,難以滿足現代農業技術培訓的需求。其次,農業職業教育的課程內容與市場需求存在一定脫節,教學內容仍以傳統農業技術為主,缺乏對現代農業科技、數字農業等新興領域的關注,導致畢業生技能與實際工作需求存在差距。此外,農業職業教育師資力量薄弱,農業專業教師數量較少,且部分教師缺乏行業經驗和現代農業技術知識,影響了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與周邊國家相比,老撾職業教育的發展水平仍有較大提升空間。例如,越南和泰國在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產教融合及國際合作方面具有更為成熟的經驗,職業教育與產業需求匹配度較高。而老撾的職業教育體系尚處于發展階段,在人才培養質量、職業技能認證體系建設及與企業的緊密合作方面仍存在較大改進空間。
1.3老撾農業職業教育對減貧的影響
農業職業教育被視為推動老撾農業現代化、提升農民收入及促進減貧的重要手段。首先,通過職業教育,農民可以學習到更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如高效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農產品加工與儲存等,從而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增加農民收入。其次,農業職業教育有助于提高農村勞動力的就業能力,使其能夠在農業企業、合作社及相關產業鏈條中獲得更穩定的就業機會,減少因農業低效而導致的貧困問題。
然而,目前老撾的農業職業教育在減貧方面仍存在一定不足。首先,職業教育的覆蓋范圍有限,許多農村地區的農民仍然難以獲得系統化的技能培訓。其次,職業教育體系尚未完全與市場需求對接,部分接受培訓的農民在畢業后仍難以獲得高薪工作或穩定就業。最后,由于資金和政策支持力度有限,農業職業教育的發展在教學內容更新、師資培訓、校企合作等方面仍存在較多瓶頸,限制了其對農業發展和減貧的促進作用。
在此背景下,加強農業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提高職業教育與產業需求的匹配度,深化國際合作,尤其是與中國等國家的職業教育合作,成為推動老撾農業現代化、提高農民收入、促進減貧的重要路徑。
2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大學對老撾農業職業教育合作的實踐
2.1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大學的國際教育合作概述
2.1.1 學校概況及國際合作戰略
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大學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2021年5月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21年6月經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由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廣西壯族自治區畜牧研究所合并轉設而成,是全國第一所涉農類公辦職業本科大學。學校現有11個教學機構和3個科研機構,構建了以農類學科專業為主,農工、農經、農管、農文和農藝等交叉融合的新農科職業教育專業體系。學校長期以來在國內外開展了豐富的合作項目,尤其在“一帶一路\"倡議下,積極推進與東南亞國家的教育合作,特別是在農業職業教育領域。
學校的國際合作戰略注重與東南亞國家的深度合作,尤其是與老撾在職業教育、農業技術、教師培訓等方面進行全面合作,幫助該國提升農業技術水平,培養符合市場需求的農業職業技術人才。
2.1.2參與東盟職業教育合作的經驗
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大學與東盟國家在農業領域的合作由來已久。學校通過“走出去\"和“引進來\"的雙向合作模式,積累了豐富的合作經驗。在與老撾的合作中,學校始終堅持以需求為導向,積極推動職業教育的本土化,同時結合中國農業技術優勢,通過共建合作項目、開展師資培訓、設立獎學金等方式,全面提高合作水平。多年來,學校與老撾的合作在農業技術教育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特別是在農業職業教育的體系建設和課程改革方面,為老撾提供了重要支持。
2.2在老撾的農業職業教育合作模式
2.2.1合作辦學:與老撾本地院校聯合培養農業技術人才
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大學與老撾國立大學、老撾東坎商農業技術學院等院校聯合培養農業技術人才。自合作開展以來,已培養了近200名具有現代農業技術能力的專業人才。這些學生在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和農業管理等領域的工作中,逐漸成為推動老撾農業發展的中堅力量。
此外,學校還為老撾院校提供了技術支持,協助其優化課程設置,并根據老撾農業發展的實際需求,設計并開設相關的農業職業課程
2.2.2教師培訓:派遣教師進行技術培訓,提升老撾農業職業教育水平
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大學定期派遣農業技術和職業教育方面的教師赴老撾進行專業技術培訓。到2023年,已派出20余名教師赴老撾進行短期培訓和教學交流。這些教師在農業技術、農業信息化、農產品質量控制等方面為老撾的教師和學生提供了系統的教學與培訓,有效提升了當地農業教育的整體水平。學校還為老撾教師提供了跟蹤服務,幫助其在教學中持續引入現代農業技術和管理理念。
2.2.3課程與教材開發:編寫適應老撾農業發展的職業教育教材
為了適應老撾農業發展的需求,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大學與老撾教育部門和院校合作,共同編寫了包括《寄生蟲病及肉類檢測》《經濟作物種植》《畜牧業疫苗接種和疾病防治》等在內的職業教育教材。教材內容緊貼老撾農業實際,結合中國農業技術的最新成果,注重培養學生的實用技能和創新能力。至今,已出版和使用的教材達到10余本,受到了老撾教育界的高度評價。教材的推廣不僅提高了老撾農業技術教育的水平,也為學校在老撾的教育影響力提升作出了貢獻。
2.2.4校企合作:與中資農業企業合作,共同培養應用型人才
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大學與多家中資農業企業建立了緊密的校企合作關系,如湖南炫燁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廣西南寧昇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廣西八桂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等。通過校企合作,學校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優質的實訓基地,還幫助老撾農業企業提升了技術水平。近3年,學校通過校企合作培養了近100名農業技術類專業的實用型人才,這些人才不僅就業于老撾當地農業企業,還在推動當地農業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跨國農業職業教育賦能老撾減貧的路徑分析3.1 職業教育如何促進農業現代化
3.1.1提升農業生產技能:精準扶貧模式下的職業教育實踐
職業教育在農業現代化進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系統化的職業培訓,農民能夠掌握更科學的種植、養殖技術,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例如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大學與老撾合作的農業職業教育項目,針對當地農民的需求,開設了精細化農業管理、病蟲害防治、綠色種植等課程。這些技能的提升,使農民能夠更精準地管理農業生產,減少資源浪費,提升產量和收益。
3.1.2引入新農業技術:通過職業教育推廣現代農業技術
現代農業的發展離不開科技的推動,尤其是智慧農業技術的應用。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大學在老撾的職業教育合作中,積極推廣現代農業科技,如精準灌溉、無人機植保、物聯網監測等。通過建立試驗田、開展實操培訓,使老撾學員能夠直觀學習先進的農業技術,并在實際生產中加以應用。這不僅提升了農業生產效率,還減少了傳統農業對自然資源的依賴,推動可持續農業發展。
3.1.3促進農業產業鏈升級:如何通過職業教育提升農產品加工、物流等環節的競爭力
職業教育不僅涉及農業生產環節,還延伸至農業全產業鏈的發展。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大學在老撾的合作項目中,除了傳授種植與養殖技能,還重點培養學員的農產品加工、冷鏈物流、電子商務等能力。例如學校與當地企業合作,設立農產品深加工實訓基地,幫助學員學習果蔬保鮮、食品加工等技能。這些措施使得農產品增值,提高了市場競爭力,并推動了農業產業升級。
3.2跨國職業教育合作如何助力老撾減貧
3.2.1 精準匹配市場需求:如何讓職業教育培養的人才適應老撾市場
針對老撾農業發展需求,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大學的職業教育模式注重市場導向,培養符合本地經濟發展的技能型人才。學校與老撾政府、企業緊密合作,建立人才需求數據庫,定期更新課程設置,確保學員在畢業后能夠直接進入就業市場。同時,通過\"訂單式培養”模式,老撾學員在學習期間便可獲得企業實習機會,實現畢業即就業。
3.2.2提高農村青年就業率:職業教育如何改善農村勞動力結構
職業教育在推動農村青年就業方面具有顯著優勢。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大學在老撾推廣的職業教育模式,通過引入現代農業課程,使年輕人認識到農業的廣闊前景,并愿意投身農業產業。同時,學校提供創業培訓和資金支持,鼓勵畢業生在當地創辦農業合作社或企業,以此帶動更多農村人口實現就業。
3.2.3吸引國際資源:如何通過職業教育合作引入更多國際投資與技術支持
跨國職業教育合作不僅提升了農業技術水平,也成為吸引國際投資與技術支持的重要途徑。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大學依托“一帶一路”倡議,與多個國際組織、農業企業建立合作,推動老撾農業項目的國際化。
3.3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大學經驗的可推廣性
3.3.1經驗總結:適合推廣至東南亞其他國家的農業職業教育模式
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大學在老撾的職業教育實踐,形成了一套可復制、可推廣的農業教育模式,尤其適用于東南亞其他農業發展水平相似的國家。首先,該模式強調“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確保職業教育與市場需求緊密結合。其次,采用“理論 + 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提高學員的實際操作能力。最后,該模式還重視國際合作,通過與東盟國家共享教育資源,共同培養農業技術人才。
3.3.2可能的優化方向:進一步提升合作層次,深化中老職業教育共同體建設
雖然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大學的職業教育合作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有進一步優化的空間。例如可以推動更多中老高校之間的合作,實現學分互認和學歷提升,鼓勵老撾學員在中國繼續深造。此外,還可通過設立農業創新中心,支持跨國農業科技研發,提升農業技術的創新能力。未來,中老職業教育合作可以從單一的技能培訓擴展到更高層次的學歷教育,形成更加緊密的教育共同體,助力老撾農業現代化和減貧事業。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大學在推動跨國農業職業教育合作、賦能老撾減貧發展方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與老撾本地院校的聯合辦學、教師培訓、課程與教材開發及校企合作等多元化的合作模式,學校不僅提升了老撾農業職業教育的水平,也為當地培養了大量具有現代農業技術能力的專業人才。這些人才在推動老撾農業現代化、提高生產效率和農民收入、促進農業產業化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然而,盡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老撾農業職業教育仍面臨一些挑戰,如教育資源不足、課程內容與市場需求脫節、師資力量匱乏等問題。為了進一步深化合作、增強合作成效,未來應加強教育資源的投人,優化課程設置,強化與企業和行業的合作,持續提升教育質量。
跨國農業職業教育合作不僅是促進老撾農業現代化的重要途徑,也是推動“一帶一路”倡議下中老兩國共同發展的戰略舉措。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大學通過不斷深化與老撾的合作,已為兩國在農業技術、職業教育和人才培養等領域奠定了堅實基礎。未來,隨著雙方合作的進一步發展,老撾的農業生產力和農民收入必將得到更大的提升,進而推動老撾實現更為持續和廣泛的減貧目標。
參考文獻:
[1]沈明,蘇婷婷,汪少賢.瀾湄合作\"背景下廣西-老撾農業職業教育合作的路徑[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3(9):65-67.
[2]劉友誼.深化產教融合構筑面向東盟的職教創新高地[J].教育國際交流,2024(4):21-25.
[3]高崇敏,劉勇,黃杰,等.面向東盟高職園藝專業“三融通 + 八平臺\"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廣西農學報,2023,38(3):106-112.
[4]劉育鋒.加強職業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新方向與新要求[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21):227-230.
[5]蔣毅剛,嚴麗.“一帶一路\"視域下廣西高職院校與東盟職業教育合作交流的研究與實踐[J].科教導刊,2024(15):1-3.
[6]趙波,黎典明,朱睿,等.高職院校到東盟國家開辦分校的路徑——以我國農業高職院校到老撾開辦分校為例[J].廣西教育,2023(33):9-13,102.
[7]覃舒曼,黎典明,趙波.農業專業留學生“中文 + 職業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以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大學老撾留學生為例[J].智慧農業導刊,2025,5(2):132-136.
[8]農業農村部農墾局熱作處.熱作產業國際合作十大案例[J].中國農墾,2023(8):4-10.
[9]教育部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推動產教集聚融合打造面向東盟的職業教育開放合作創新高地實施方案的通知[EB/OL].(2023-07-27).http://www.gxzf.gov.cn/zfwj/zxwj/t16845354.shtml.
[10]王屹,梁晨,陳業淼.職業教育高水平開放合作:立意、要點和路徑——以中國-東盟職業教育合作為考察對象[J].職業技術教育,2024,45(25):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