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12278/j.issn.2097-5309.2025.07.029
新課改背景下,教育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要求不斷提升,文化自信的培養成為關鍵一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將其融人高中政治教學,意義重大。在實際教學中,諸多難題阻礙著二者的融合。如何突破困境,讓傳統文化在高中政治課堂綻放光彩,不僅關乎學生文化素養的提升,更影響著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本文深入剖析二者的融合現狀,探尋創新路徑,評估教學效果,并提出持續發展策略,為高中政治教學注入活力,助力學生在知識與文化的海洋中茁壯成長。
一、新課改背景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中政治教學的必要性
從教育發展需求看,新課改旨在培育全面發展的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豐富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與傳統美德,融入高中政治教學后,能開闊學生視野,助力學生理解文化內涵,從而增強文化自信,契合綜合素質提升的要求。在多元文化沖擊下,學生價值觀易受影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厚的底蘊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幫助他們在復雜的文化環境中形成正確價值判斷,有效抵御不良文化侵蝕。傳統政治教學方式較為單一,融人傳統文化故事、經典名言等,能夠增添教學趣味性與生動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參與度,進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在文化軟實力日益重要的時代,培養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與傳承意識,符合時代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有助于推動中華文化在新時代的傳承與創新。
二、新課改背景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中政治教學面臨的問題
1.教學理念層面部分高中政治教師將教學重點聚焦于知識傳授,在教學中,未能充分認識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蘊含的巨大教育價值。在備課與授課過程中,未深人思考如何將傳統文化與政治教學目標深度融合,缺乏主動挖掘與融入傳統文化的意識。這種滯后的教學理念,使得傳統文化在教學中處于邊緣地位,無法充分發揮其在塑造學生價值觀、提升文化素養等方面的育人功能,導致學生難以從傳統文化中汲取智慧,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2.教學資源層面
教師缺乏對傳統文化教學素材的系統整理。相關案例、故事、視頻等資源零散分布在各類資料中,教師在教學準備過程中,難以快速、有效地整合這些資源,無法形成完整的教學素材體系以供選用。這不僅增加了教師的備課難度,也限制了傳統文化在教學中的深度和廣度。例如在,講解傳統文化相關知識點時,由于缺乏豐富、系統的資源支持,教師難以開展深入的案例分析,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僅停留在教材表面,無法深入探究其內涵。
3.教學方法層面
在融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教學方法的創新運用嚴重不足。教師往往難以借助情境教學,為學生創設生動的傳統文化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其魅力;也較少開展實踐教學,使學生缺乏親身體驗傳統文化的機會。這種單一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僅停留在表面,無法真正深入理解其內涵,難以將傳統文化所承載的價值觀念內化于心,不利于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4.教師素養層面
面對教材中的傳統文化內容,教師難以進行準確解讀和闡釋。由于缺乏深厚的文化功底,教師無法將傳統文化與政治教學知識點進行有機結合,在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解讀錯誤或理解片面的情況。這不僅影響了教學質量,還使得傳統文化的融入效果大打折扣,無法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傳統文化的價值,阻礙了學生文化素養的提升。
三、新課改背景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中政治教學的創新路徑
1.教學理念創新
在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師應積極革新教學理念,樹立文化育人的意識,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度融入教學目標設定。以統編版教材為依托,教師不能再局限于單純的知識傳授,而要把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和正確價值觀作為重要教學目標。在備課階段,教師需深入鉆研教材,敏銳捕捉其中的傳統文化元素。授課時,以文化傳承和價值引領為指引設計教學活動。比如在講解相關政治理論時,巧妙引入傳統文化故事或名言,讓學生在理解政治知識時領略傳統文化的魅力,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文化熏陶,培養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實現知識傳授與文化育人的有機統一。
2.教學資源整合創新
教師要深度挖掘統編版教材中的傳統文化資源,按照不同主題、年代等進行系統梳理和分類整理,構建針對性強的教學素材庫,方便教學時快速檢索和運用。要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的豐富性和便捷性,收集各類與傳統文化相關的資料。積極挖掘地方文化資源,像收集當地獨特的傳統文化習俗、感人的歷史故事等,并巧妙融入課堂教學。例如在講述文化多樣性時,引入本地特色文化,使教學內容更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親近感和認同感。
3.教學方法創新
教師需創新教學方法,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情境教學法能夠創設與傳統文化相關的情境,如模擬古代文化場景,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運用實踐教學法時,教師可組織學生參觀博物館、文化古跡等,通過實地觀察和親身體驗,使學生直觀感受傳統文化的底蘊。小組合作學習法鼓勵學生圍繞傳統文化主題展開討論和探究,如探討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等,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創新思維。這些創新教學方法相互配合,有助于提高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應用能力,提升教學效果。
教師還可以采用案例教學法,使傳統文化更加貼近學生生活。例如,在講解“國家制度”相關內容時,可結合《禮記·禮運》中的“大同”思想,讓學生對比古代儒家“大同”社會與現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區別與聯系,使其理解“共同富?!崩砟畹臍v史淵源。在課堂互動環節,教師可以組織辯論賽,如圍繞“儒家倫理是否適用于現代社會治理”展開討論,引導學生運用政治學知識,結合傳統文化進行理性思辨,從而深化對政治理論的理解。
4.教師素養提升創新
學校應發揮組織引導作用,加強教師培訓,定期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專題培訓活動,邀請專家學者舉辦講座,進行專業指導,幫助教師深入理解傳統文化的內涵和價值。教師自身也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主動加強學習。通過閱讀經典著作,汲取傳統文化的精髓;積極參加學術研討會,與同行交流經驗和見解,拓寬文化視野。在不斷學習中,豐富自己的傳統文化知識儲備,提高將傳統文化與政治教學融合的能力,從而更有效地引導學生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四、新課改背景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中政治教學的有效性評估
1.構建評估指標體系
從知識掌握維度來看,基于統編版高中政治教材,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關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是基礎。這不僅包括對傳統文化概念、內涵的精準把握,如理解儒家“仁”的思想內涵,還要能區分不同文化流派的特點。通過對這些知識的考查,可了解學生對傳統文化知識的掌握情況。
情感態度維度聚焦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自豪感等。以統編版教材中涉及的文化內容為依托,觀察學生是否能從內心深處認同傳統文化的價值,是否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而產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這關乎學生對傳統文化傳承的內在動力。
行為實踐維度則著重評估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踐行情況。學生是否積極參與傳統節日的慶?;顒樱芊裨谛袨榕e止中體現傳統美德,以此衡量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實際運用和傳承能力,從多個維度全面評估教學的有效性。
2.評估方法選擇
考試測評是重要的評估方式之一,在基于統編版教材的考試中設置與傳統文化緊密相關的題目,這些題目既要有對基礎知識的考查,如傳統文化的歷史典故,也要有對知識運用能力的檢測,像分析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的價值。通過學生的答題情況,可直觀了解其知識掌握程度。
課堂表現觀察也是不可或缺的環節,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密切關注學生的參與度和興趣。比如在討論傳統文化話題時,學生的發言積極性、觀點創新性等,都能反映出他們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興趣。
實踐活動評價能有效評估學生的綜合能力,通過學生參與手抄報、演講比賽等傳統文化實踐活動的成果,從創意、內容、表達等多方面進行評價,綜合考量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應用和創新能力,確保評估全面且客觀。
3.數據收集與分析
教師可以通過問卷調查廣泛收集數據,問卷內容圍繞統編版教材中傳統文化的教學內容設計,涵蓋學生對傳統文化知識的學習感受、對教學方法的反饋等方面,以了解學生的學習體驗和需求。收集學生作品,如作文、研究報告等,這些作品能反映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深度和思維能力。運用統計分析方法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處理,對比學生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人教學前后在知識掌握、情感態度和行為實踐等方面的變化情況。分析學生在學習前后對傳統文化認同感的變化趨勢,以及行為實踐中傳承傳統文化的頻率變化。通過深入分析,精準找出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如教學方法是否有效、教學內容是否滿足學生需求等,從而為后續教學改進提供有力依據,不斷提升教學質量。
五、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中政治教學持續發展的策略
1.加強學校文化建設
在營造文化氛圍方面,學校可精心打造校園傳統文化景觀。在校園內建設文化長廊,長廊的墻壁上展示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等經典名言,以及李白、杜甫等詩人的經典詩句,讓學生在日常校園生活中隨時隨地都能接觸到傳統文化。學校定期舉辦傳統文化節,活動內容豐富多樣。書法活動中,學生揮毫潑墨書寫經典篇章,感受漢字的獨特魅力;繪畫比賽以傳統文化為主題,鼓勵學生用畫筆展現傳統故事和文化元素;詩詞朗誦會上,學生聲情并茂地誦讀經典詩詞,體會其中的情感和意境,在濃厚的文化氛圍中受到熏陶。在課程體系融合上,學校應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納人校本課程體系。依據統編版高中政治教材的內容和要求,開發特色傳統文化校本課程。如開設“中華傳統思想與政治智慧”課程,深入探討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流派的政治理念,與高中政治教材中關于國家治理、社會發展等內容相互補充。在教學過程中,采用案例分析、小組討論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對比傳統思想與現代政治理念的聯系與區別,促進學生對政治知識的理解和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形成全方位的文化教育體系。
2.強化家校社協同育人
在家庭引導方面,學??赏ㄟ^家長會、家長學校等形式,向家長宣傳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比如在家長會上,邀請教育專家講解傳統文化對學生成長的積極影響,展示學生在學習傳統文化后的變化和進步。鼓勵家長在家中與孩子共同學習傳統文化,如周末安排固定時間一起閱讀《論語》《孟子》等經典書籍,家長和孩子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悟;在節假日,一起觀看《國家寶藏》《典籍里的中國》等傳統文化節目,然后展開討論。
在社會合作方面,學校積極與社會文化機構、博物館、圖書館等建立緊密合作關系。學校與博物館合作,定期組織學生參觀歷史文物展覽,安排專業講解員為學生講解文物背后的歷史故事和文化內涵,讓學生直觀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與圖書館合作,開展“傳統文化讀書月”活動,學生在圖書館查閱傳統文化相關書籍資料,并撰寫讀書心得。學校還可以組織學生參與社區的傳統文化活動,如民俗文化展覽、傳統手工藝制作等。通過這些社會實踐活動,拓寬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渠道,整合家庭、學校、社會三方的力量,形成協同育人合力,共同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融入與發展。
總之,新課改背景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中政治教學意義深遠,既滿足教育發展需求、應對教學挑戰,又順應時代發展趨勢,為提升教學質量和學生文化素養提供有力支持。盡管目前在教學理念、資源、方法和教師素養等方面存在問題,但通過創新路徑探索、科學的有效性評估,以及加強學校文化建設、強化家校社協同育人等持續發展策略的實施,能夠推動二者的深度融合。這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增強文化自信,為國家文化傳承與創新培養人才,在教育領域發揮重要且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侯天寶《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實現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合》,《江西商報》2025年第12期。
[2]侯星茜《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素材融入高中政治課教學的路徑探究》,《基礎教育研究》2024年第14期。
[3]甄曉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運用研究》,廣州大學2022年碩士論文。
[4]程素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的應用》,河北師范大學2020年碩士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