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12278/j.issn.2097-5309.2025.07.051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指出,在小學體育教學中要積極融入優秀傳統文化,要讓傳統文化在體育課堂教學中綻放出新的“花朵”,進而讓學生在體育學習中逐漸樹立文化意識,并在此基礎上主動承擔傳承和創新傳統文化的使命。回顧過往,自古以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便與體育學科息息相關,比如,武術文化中蘊含著堅強、勇敢的體育精神;蹴鞠文化則是當代足球文化的起源。優秀傳統文化中有體育精神的影子。因此,在當今時代,小學體育學科在育人的過程中更應該繼承優良的傳統,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體育教學中,讓優秀傳統文化煥發生機,讓體育內容更加的豐富多彩,讓小學生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形成體育核心素養,為其主動進行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打下基礎。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體育教學的意義
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體育教學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過對已有實踐進行分析,發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體育教學具有以下意義:
1.傳承文化精髓,強健體魄魂靈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了豐富的哲學思想以及道德觀念,將豐富的文化精髓融入小學體育教學中,不僅能讓孩子強健體魄,還能在運動中感受到傳統文化的內涵與魅力,如此便能夠讓體育活動在傳承文化精髓的過程中進一步發揮其作用。可見,傳統文化與體育相結合,既鍛煉了學生的身體,又滋養了學生的心靈,實現了身心健康發展。
2.融合體育精神,弘揚國學風尚
從學科的發展特點來看,體育精神是追求卓越、勇于挑戰、團結協作,因此,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體育精神相融合,可以促使學生在運動中領悟國學的深邃與博大,與此同時,還能夠在國學的熏陶下認識到體育的精神內涵,并能在學習與成長的過程中更加堅定地追求體育精神,如此不僅豐富了體育教學的內涵,也弘揚了國學風尚。
3.增進文化理解,促進全面發展
實踐表明,在小學體育教學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能夠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到更多的體育歷史、文化、內涵與精神,還能夠讓學生在運動之中逐漸積累文化知識,從而提升對傳統文化的理解與認同。學生在文化與體育的雙重作用下,可以實現全面發展,為其未來的成長奠定基礎。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體育教學的原則
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體育教學,不僅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也是對體育教育內涵的豐富與拓展。但是在實施的過程中需要充分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寓教于樂原則
愛玩是孩子們的天性,因此,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人小學體育教學中,需要以學生為主體,要充分遵循寓教于樂的基本原則,要讓活潑好動的孩子在快樂的體育活動中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比如,在引導學生學習傳統武術時,教師可以設置一些“武術接龍”“武術猜拳”等游戲活動,鼓勵學生在這些游戲中掌握基本的武術招式以及相關步伐。與此同時,為了確保課堂的新穎與趣味性,還可以給孩子們講述生動精彩的武術故事,讓孩子們在聆聽的過程中感受到傳統武術的魅力以及所蘊藏的精神內涵。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在武術學習中進一步了解體育精神,還能夠在寓教于樂的體育課中對傳統文化的內涵有較為全面的認知。
2.因材施教原則
每一位孩子都獨具特色,從具體的情況來看,孩子們有著不一樣的身心發展狀態、興趣愛好以及知識結構和學習能力,有鑒于此,教育活動的展開需要圍繞學生這一特點進行。這就意味著在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體育課堂時,需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才能夠充分發揮傳統文化的作用。比如,在引導學生進行傳統舞蹈的學習時,需要先對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測試,進一步了解他們的舞蹈天賦、身體狀況以及對舞蹈與音樂知識的掌握程度,然后再根據測試的結果來進行分層教學,力求制定個性化的教學方案,讓每一個層級的學生都能夠在適合其成長與發展的臺階上得到有效進步,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做好充分準備。
3.循序漸進原則
學習是一個不斷優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情、學情以及與之相對應的影響因素都在不斷發生變化。為此,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體育教學時,需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在成長中逐步領略到傳統文化的魅力以及體育精神的滋養。比如,在引導學生學習太極拳的時候,教師需要在基于學情的基礎上充分考慮教育資源的整合,從簡單的太極拳的招式開始引導,讓孩子們能夠在逐步熟悉的過程中獲得進步,同時也能夠讓孩子們在太極拳難度以及復雜性增強的過程中逐漸獲得能力的提升,無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還是小學體育教學,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都是助力孩子全面發展的關鍵。
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體育教學的措施
基于上述融入意義與遵循原則,為切實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小學體育教學中落地,需從多維度探索實踐路徑,促進文化傳承與學生素養提升。
1.傳統游戲進課堂,激發學生運動興趣
對于小學生而言,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所以,在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體育教學時,需要從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開始,具體而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融入傳統游戲,讓孩子們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逐漸愛上體育,愛上運用,并逐漸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
眾所周知,跳繩是中華傳統體育項目之一,在發展的過程中逐漸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為此,在將傳統游戲引入課堂中時,可以將單人跳、雙人跳、多人集體跳等各種跳繩方式融入其中。與此同時,為了讓孩子們對傳統游戲以及體育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還可以結合傳統跳繩歌謠,讓孩子們一邊跳繩,一邊哼唱歌謠,引導孩子充分感受傳統文化的韻律和節奏。例如,教師將“小皮球,圓又圓,阿姨帶我上公園,我不哭,我不鬧,阿姨夸我是好寶寶”這一童謠融入跳繩活動中,這不僅讓孩子們的身體得到了鍛煉,還讓他們對傳統文化有了一定的理解。
再如,教師積極采取措施將踢犍子這一優秀傳統游戲融入課堂教學之中,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的身體協調能力得到了提升,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靈活性與協調性,讓孩子的團隊合作精神得到提升。
除此以外,教師還可以將打陀螺這一傳統游戲融入體育課堂中。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引導孩子學習打陀螺的基本技巧,然后引導孩子在打陀螺的過程中鍛煉其手眼協調能力以及身體平衡感,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融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能夠有效提升教學效率,而且能夠讓孩子們的運動興趣得到顯著提升。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孩子們的身體素質得到了有效鍛煉,同時也讓孩子在體育課堂中充分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這種結合不僅豐富了體育課程的內容,還幫助孩子們在鍛煉身體的同時,了解和傳承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培養了孩子們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認同感。
2.創編傳統武術操,彰顯運動精神
武術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其招式中蘊含的剛柔并濟、內外兼修理念與小學體育的育人目標高度契合。創編傳統武術操時,需以小學低、中、高學段學生的身體發育特點為依據,選取具有代表性的武術套路進行模塊化改編,使動作結構既保留傳統武術的文化內核,又符合兒童運動技能習得規律。
針對小學低年級學生,可從長拳基礎動作入手,將“弓步沖拳”“馬步格擋”“虛步亮掌”等基礎步法與上肢動作進行組合。以“弓步沖拳”為例,教師需分解動作要領:前腳微內扣,全腳著地,屈膝半蹲,大腿成水平,后腿挺膝伸直,腳尖里扣斜向前方,同時右拳從腰間旋臂向前快速沖出,力達拳面,目視前方。在教學中融入“古代士兵列陣訓練”的情境,讓學生想象自己是守護城池的小戰士,每一個沖拳動作都需凝聚“保家衛國”的專注力。配合節奏鮮明的鼓點,要求學生在出拳時發出“哈”“嘿”聲,既增強動作力度,又培養其果敢自信的品格。
中年級階段可引入簡化版的少年拳套路,選取“震腳架打”“蹬踢沖拳”“馬步橫打”等組合動作,注重動作連貫性與攻防含義的講解。教師可結合《孫子兵法》中“其疾如風,其徐如林”的軍事思想,講解動作中“震腳”的爆發力與“架打”的防御技巧,讓學生理解武術不僅是肢體運動,更是策略與智慧的結合。
高年級學生則可嘗試將太極拳的柔和緩慢與長拳的剛勁有力相結合,創編“文武雙全武術操”。選取太極拳“起勢”“云手”“收勢”等經典動作,與長拳“騰空飛腳”“旋風腳”等技巧性動作交替編排。教師可引入“陰陽相生”的傳統哲學概念,講解動作中“開與合”“剛與柔”的對立統一,讓學生在肢體運動中體會中國傳統文化的辯證思維。
最后在音樂選擇上,低年級采用《男兒當自強》等節奏明快的民樂,中年級選用《將軍令》等具有歷史厚重感的曲目,高年級則搭配《高山流水》等古琴曲,通過聽覺刺激,強化文化體驗。在服飾設計上,可定制帶有祥云紋、太極圖等傳統紋樣的練功服,讓學生從視覺上感受傳統文化的美學特征。此外,每節武術操結束時,加人“抱拳禮”教學,講解“左手為掌,右手為拳”的禮儀內涵(左掌表示德、智、體、美齊備,右拳表示勇敢習武,左掌掩右拳相抱,表示“以武會友,謙虛團結”),將武德教育貫穿于肢體訓練之中。
3.舉辦傳統體育賽事,體現運動魅力
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具有民族特色的體育賽事,讓學生在體育課中充分感受到體育運動的意義,也能夠讓他們在實踐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例如,在學校的體育教學中,可以結合傳統文化元素組織“龍舟賽模擬賽”,雖然無法在水上舉行,但可以引導孩子們參與模擬龍舟劃槳動作的競賽項目,將孩子們分成若干小組,請每組站在特制的“龍舟”模型上(可以用長條木板或墊子代替),模仿龍舟劃槳的動作,然后在大家的協同配合下,比一比誰先到達終點。與此同時,還可以舉辦“踢犍子接力賽”,請家長和孩子組成一隊,然后在踢鍵子接力賽中感受優秀傳統文化所帶來的運動樂趣,讓孩子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體育教學的過程中,進一步感知體育運動的魅力。
實踐表明,舉辦傳統體育賽事不僅能夠激發孩子們對體育運動的熱情,還能夠讓孩子們在不斷實踐與體驗中增強文化自信,提升團隊精神以及競爭意識,最終讓孩子在體育教學中不斷成長與進步。
4.結合信息技術,創新文體內容
在教育信息化的時代,將信息技術融入小學體育教學中已然成為當今時代發展的趨勢。為此,教師應該秉承與時俱進的理念,結合信息技術創新小學體育教學。
比如,可以運用AI來進行武術動作分析以及文化情境重構。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武術練習的過程中,可以為每一位孩子都帶上運動手環,然后通過手環來采集學生在武術運動中的動作數據,之后再將這些數據與數據庫中的標準招式(如五步拳、少年拳)進行比對,然后針對每一位孩子的武術學習情況生成動作偏差報告,進而全面地了解每一位孩子的動作是否標準,并根據具體的情況給予相應的建議。
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采用AI系統關聯武術文化知識庫,例如,當學生在完成“白鶴亮翅”的動作時,屏幕同步展示該招式在《易經》中的哲學內涵(陰陽平衡)、歷史典故(張三豐觀鶴悟道),以及水墨動畫演示,如此便能夠讓“一招一式皆學問”的文化內涵在現代信息技術的作用下具象化。
除此以外,還可以借助信息技術來構建傳統體育游戲的場景,從而增強學生的認知。例如,可以運用VR/AR+AI 情境生成技術復原古代民俗體育活動場景,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例如,在設計“投壺禮樂”主題課程時,學生佩戴VR設備進人虛擬宋代庭院,接著AI根據《禮記·投壺》動態生成宴飲場景:此時,當學生手持感應器完成投箭動作時,AI不僅能夠計算出運動軌跡與命中率,還能夠給出相應的建設性意見,確保孩子既能夠感受到運動的快樂,還能夠在AI的建議下主動修正。
在信息技術時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人小學體育教育也需要積極更新教育觀念以及教學內容,要將信息技術充分有效地運用于孩子們的學習、實踐與探究之中,如此能夠讓孩子們在信息技術的作用下主動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主動創新體育教學模式,以便為孩子的全面成長提供支持。
綜上所述,教師應該讓小學生在體育教學中充分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且愿意在學習過程中主動參與、探究與提升,這樣就必須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小學體育教學進行融合,提升學的參與感和文化自信。
參考文獻:
[1]劉興軍《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體育教學的實踐探索》,《中華活頁文選(傳統文化教學與研究)》2024年第11期。
[2]王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引入小學體育教學的實踐探索》,《體育教學》2022年第8期。
[3]裴紹志《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化小學體育課程改革》,《體育教學》2022年第1期。
[4]葛齊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體育課程的思考》,《新課程研究》2018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