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事業單位作為公共服務的重要提供者,其內部管理和員工關系構建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而工會作為連接員工與管理層的媒介,承擔著維護員工權益、促進工作場所和諧與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職責。因此,需要加強對工會職能實現方式創新的重視程度,解決當前工會在職能實現過程中存在的工作理念滯后、服務效能不足、宣傳工作不充分、工作形式單一以及干部隊伍建設薄弱等問題,旨在提高工會工作的質量,從而更好地服務員工,促進單位和諧發展。
一、事業單位工會職能及管理工作意義
(一)基本職能
工會在事業單位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其職能管理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是維護員工權益。工會需要確保員工在工作條件、薪酬福利、職業安全和健康等方面的權利得到充分保障,如監督勞動合同的執行、參與勞動爭議的調解和仲裁,以及代表員工與管理層進行協商,以解決工作中的問題和矛盾。其次是組織和參與員工活動。工會通過策劃和組織各種文化、教育、體育和娛樂活動,豐富員工業余生活,增強員工之間的交流與團結。最后是促進溝通與協調。工會作為員工與管理層之間的橋梁,負責收集和反映員工的意見和建議,同時也向員工傳達管理層的決策和信息,通過定期的會議、調查問卷、意見箱等多種形式,確保信息雙向流通,有助于構建開放和透明的工作環境,促進組織內部和諧與穩定[1]。
(二)工會職能管理意義
事業單位工會的職能管理意義體現在多個層面,不僅關乎員工的福祉,也是組織發展的重要推動力。第一,工會通過職能管理,能夠深入了解員工的能力和需求,為單位的人力資源規劃和配置提供參考,有助于單位更合理地分配人才資源,提高人力資源的使用效率,從而提升單位的整體工作效能。第二,工會在職能管理中,能夠及時發現和識別潛在的勞動風險,如職業安全、健康問題等,并通過制定相應的預防措施和應急計劃,減少風險事件的發生,保障員工的安全與健康,維護單位穩定運行。第三,工會通過職能管理,推動單位文化的建設與傳播,塑造積極向上的單位形象,通過組織各種文化活動,工會能夠增強員工對單位文化的認同感,促進單位文化的內化和外化,提升單位的凝聚力和影響力。第四,事業單位往往承擔著一定的社會責任,工會在職能管理中,能夠引導和監督單位履行社會責任,如環境保護、公益慈善等,不僅有助于提升單位的社會形象,還能夠增強員工的社會責任感,促進單位與社會的和諧發展[。
二、事業單位工會職能實踐中的問題
(一)缺乏先進工作理念支撐
事業單位缺乏先進工作理念支撐,通常表現為對創新的抵觸、決策的單向性以及團隊合作精神的缺失,抑制了單位的發展潛力和市場競爭力。首先,在一些事業單位中,傳統的工作模式和思維定式根深蒂固,導致對新思想、新技術的接受和應用速度緩慢,限制了單位的創新能力,難以適應快速變化的社會需求和市場環境,且員工缺乏探索新方法和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從而導致單位的整體競爭力不強。其次,某些事業單位的管理層更傾向于單向決策,導致員工的參與度不高,而忽視員工的見解和反饋,則會削弱員工的參與感和對單位的忠誠度。員工是與日常工作和客戶接觸最密切的人,缺乏員工的參與會導致決策過程缺乏必要的視角和信息,進而影響單位的整體表現和發展潛力[。最后,在缺乏先進工作理念的事業單位中,員工更傾向于單打獨斗,而不是通過團隊合作來實現共同目標,這種個人主義的工作方式會削弱團隊的凝聚力和協作效率,限制了單位在面對復雜任務和挑戰時的應對能力。
(二)服務效能低下
事業單位工會在服務效能方面存在若干待解決的問題,不僅影響了工會服務的質量和效果,也對員工的滿意度和工會的信譽造成了負面影響。一是資源配置不合理。在某些事業單位中,工會在資源配置上存在不均衡,如資金和人力資源的短缺,使得工會難以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從而導致面臨活動設施老化、預算緊張以及缺乏專業服務人員等問題,嚴重影響工會服務的有效性和效率。二是服務項目單一。工會過于依賴傳統的服務模式,缺乏對新興需求的響應,如工會更多地關注節日福利發放,而忽視了員工對職業發展、心理健康和工作生活平衡等多元化服務的需求,限制了工會服務的廣度和深度。三是服務響應不及時。工會在處理員工訴求和問題時,存在反應遲緩、處理效率低下的問題,使得員工在遇到工作或個人問題時,難以及時獲得工會的支持和幫助,不僅影響了員工的工作體驗,也削弱了工會在員工心中的形象和信任度。四是服務質量評估缺失。在一些事業單位中,工會服務缺乏有效的質量監控和評估機制,導致服務標準不一、服務質量參差不齊,而且難以根據員工的反饋進行及時的調整和改進,從而影響了工會服務的整體效能4]
(三)組織宣傳相對不足
事業單位工會在組織宣傳方面有著明顯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工會形象的塑造和工會活動的參與度。一方面,工會的宣傳活動往往依賴傳統的宣傳方式,如公告板、內部簡報等,這些方式在信息傳播速度和覆蓋面上存在局限,難以有效吸引員工的注意力,也不利于形成廣泛的參與和討論。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員工更傾向于通過社交媒體、移動應用等數字化渠道獲取信息,工會在這方面的宣傳力度和創新性明顯不足。另一方面,有些工會在宣傳時過于注重形式和流程,忽視了內容的創新和個性化,宣傳材料往往內容枯燥、缺乏吸引力,難以有效激發員工的興趣和參與熱情。而且宣傳內容往往沒有針對不同員工群體的特定需求和興趣點進行定制,導致宣傳效果不佳。例如,年輕員工可能更關注職業發展、創新創意等話題,但工會的宣傳很少涉及這些內容,從而無法有效吸引這一群體的關注。
(四)工作形式單一
事業單位工會在工作形式上往往過于統一和傳統,缺乏創新性和多樣性,限制了其服務的覆蓋面和吸引力。其一,工會組織的活動往往局限于傳統的節日慶?;蝮w育競賽,缺乏創新性和趣味性,難以滿足不同員工群體的多樣化需求,尤其是年輕員工對于新穎、有創意的活動形式的期待。其二,工會在活動組織上往往強調集體性,而忽視了為員工提供靈活多樣的參與方式,導致一些員工由于工作安排緊張或個人興趣差異而難以投身于工會活動,從而影響了員工的積極性和參與度。其三,工會與員工的溝通多依賴于正式會議或書面通知,缺乏實時互動和反饋機制,使得工會難以及時了解員工的意見和建議,也影響了員工對工會工作的認同感和滿意度。其四,工會的服務方式顯得過于刻板,未能展現出足夠的適應性和定制化,在應對員工個性化且不斷變化的需求時顯得不夠靈活,難以滿足員工的實際需要。
(五)干部隊伍建設不足
事業單位工會干部隊伍建設不足的問題,嚴重影響了工會職能的有效發揮和服務質量的提升。首先,工會干部缺乏系統的培訓和專業知識,限制了其在維護員工權益、組織活動和溝通協調等方面的能力,并且由于缺乏必要的專業技能和現代管理理念,導致工會干部在處理復雜問題時可能顯得力不從心,難以有效應對新形勢下的挑戰。其次,在一些事業單位中,工會干部的工作往往被視為兼職或次要任務,缺乏相應的激勵和認可機制,這種情況下,工會干部缺乏足夠的動力和積極性去創新工作方法、提高服務質量,從而影響了工會整體的工作效果和員工滿意度。最后,工會干部隊伍往往以中老年員工為主,缺乏年輕血液和新鮮視角,使得工會在理解年輕員工的需求、采用現代工作方法和利用新技術方面存在不足。此外,工會干部隊伍的性別、專業背景等方面的多元化程度也存在不足,進一步限制了工會工作的廣度和深度。
三、事業單位工會職能實現方式創新路徑
(一)革新工作理念
為了有效應對事業單位在工作理念上的滯后問題,需要采取一系列創新和參與式的管理策略,以促進單位的持續發展和市場競爭力的提升。首先,事業單位應致力于打破傳統思維定式,通過定期舉辦創新工作坊、鼓勵跨部門協作和引入外部專家的見解,促進新思想和新技術的快速接受與應用,激發員工的創新精神,提高單位對市場變化的適應能力,從而增強整體競爭力。其次,管理層需要轉變決策模式,從單向決策轉變為更加開放和包容的參與式決策,通過建立有效的溝通渠道,如定期的員工大會、匿名反饋系統和多向溝通平臺,確保員工的意見和建議得到充分聽取和考慮,不僅能夠增強員工的參與感和忠誠度,還能使決策更加全面,提高單位的整體表現。最后,事業單位應加強團隊合作文化建設。通過組織團隊建設活動、設立跨部門合作項自和鼓勵團隊間的信息共享,強化員工之間的協作精神,這種文化建設有助于提高團隊的凝聚力,使單位在面對復雜任務和挑戰時能夠展現出更高的協作效率和問題解決能力。
(二)提升工會服務效能
事業單位工會在提升服務效能方面可采取以下策略,以確保更高效、更貼近員工需求的服務:一是重新評估和優化資源配置,確保資金和人力資源得到合理分配,更新活動設施,增加預算投入,并招聘或培訓更多專業服務人員,以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二是拓展服務項目,通過調研了解員工的新興需求,設計和實施多樣化的服務項目,如職業發展指導、心理健康支持和工作生活平衡計劃,以滿足員工的多元化需求。三是提高服務響應速度,建立快速反應機制,簡化問題處理流程,確保員工的訴求和問題能夠得到及時有效地回應和解決,從而提升員工的工作體驗和對工會的信任。四是建立服務質量評估體系,通過定期的服務質量評估和員工滿意度調查,收集反饋信息,及時調整和優化服務內容和方式,確保服務標準的一致性和服務質量的持續提升。
(三)做好宣傳工作
事業單位工會通過優化宣傳形式和手段,能夠有效提升組織形象并增強員工的歸屬感。一方面,事業單位工會應拓展宣傳渠道,積極利用社交媒體、移動應用等數字化平臺,以適應員工的信息獲取習慣,提高信息傳播的效率和覆蓋面,并創建互動性強的在線社區,鼓勵員工參與討論和分享,從而增強宣傳的吸引力和參與度。另一方面,工會應注重宣傳內容的創新和個性化,通過調研了解員工的興趣和需求,設計有趣、有吸引力的宣傳材料,使內容更加貼近員工的實際關切,特別是針對不同年齡和背景的員工群體,制定差異化的宣傳策略,如為年輕員工提供更多關于職業發展和創新創意的信息,以提高宣傳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四)創新工作形式
事業單位工會要創新工作形式,關鍵在于引入多樣化、互動性強且符合員工需求的活動,以增強工會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其一,創新活動內容,不僅要定期組織主題沙龍、創意工作坊等多樣化且具有趣味性的活動,吸引不同年齡和興趣的員工參與,還可開展專業性強的技能比武活動。其二,提供靈活的參與方式,如開展線上活動、實行預約制服務等,以適應員工多樣化的工作和個人時間安排。其三,加強實時互動,通過社交媒體、即時通信工具等現代通信手段,建立更直接的溝通渠道,及時收集員工的反饋和建議,增強員工的參與感和工會的響應速度。其四,提供定制化服務,通過調研了解員工的具體需求,提供個性化的服務方案,如定制化的培訓課程、健康計劃等。
(五)加強干部隊伍建設
事業單位工會要提升其服務效能和組織活力,必須著手加強工會干部隊伍建設。首先,強化干部的專業培訓體系,定期舉辦內容豐富、針對性強的培訓課程和研討會,涵蓋法律法規、溝通協商技巧、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等多個領域,以提高工會干部在維權、活動策劃和協調溝通等方面的專業水平,進而增強其在面對復雜多變工作情境時的問題解決能力。其次,建立和完善激勵機制,明確工會干部的工作職責和目標,通過績效考核、表彰先進等方式,為干部提供清晰的職業晉升路徑和相應的獎勵,從而激發其工作熱情和創新精神。最后,優化干部隊伍結構,積極引入年輕和多元化的人才,通過招聘和培養具有不同背景、性別和專業技能的成員,豐富工會干部隊伍的視角和經驗,更好地理解員工需求。
參考文獻:
[1]孫志新.事業單位如何發揮工會的職能[J].納稅,2020,14(02):248+251.
[2]任美艷.新時期國企工會的職能定位及實現方式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8(17):202-203.
[3]王建新.國有企業工會職能創新之我見[C]//《決策與信息》雜志社,北京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決策論壇—企業管理模式創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晉煤集團救護消防中心,2017:2.
[4]姚龍.國有企事業單位工會職能實現方式的創新途徑探究[].科技視界,2012(25):403-404.
[5]王錫威.企業工會突出維護職能的實現方式Ⅲ].工會理論與實踐.中國工運學院學報,1998(06):55-57.
(作者單位:邵東市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大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