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27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2349(2025)07-0044-07
近年來,隨著社會化壓力的增大,月經病開始低齡化,育齡期不孕不育患者數量也逐漸增多。據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人口相關數據統計,2022年人口自然增長率為 -0.60%o ,比上一年下降0.94個千分點,其主要原因是育齡期女性數量減少,生育水平持續下降。根據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3153位受訪者中 50.8% 女性有月經不正常的相關癥狀。
月經病是指女性在月經周期或經斷前后,出現月經的期、量、色、質異常以及其他不適癥狀的疾病,包括“痛經”“月經不調”“崩漏”“經閉”“月經前后諸癥”等,為婦科臨床常見病、多發病,是引起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嚴重影響女性健康[1-2]。導致女性月經異常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內分泌激素水平紊亂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原因,陳妙華[3]等認為情志因素可作用于人體內分泌系統,影響激素的合成與釋放及內分泌代謝水平,從而導致排卵障礙,出現多囊卵巢綜合征。萬穎[4]等發現甲狀腺激素紊亂對月經也有影響,甲亢的患者表現月經過多,而甲減患者表現月經過少。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常常借助數據挖掘技術總結名老中醫經驗,以更好的指導臨床用藥。姜洋等[5運用數據挖掘總結出楊玉華教授治療月經病善用血肉有情之品,注重疏肝理氣、活血和血。劉影哲[]等總結出韓延華教授以“肝腎學說”、“肝主沖任”學說為主要指導思想來辨治月經病。錢秋海教授作為二級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其運用中醫藥調整內分泌失衡治療月經病同樣有著豐富的經驗。本文章通過頻次統計、系統分析、關聯規則分析挖掘錢秋海教授臨床治療月經病的核心藥對及核心處方,以期尋求臨床月經病治療思路和經驗。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23年4月—2023年9月附屬醫院錢秋海教授治療月經病門診中藥處方數據。
1.2納入標準(1)病歷完整,月經病診斷標準參照十三五國家級規劃教材《中醫婦科學》[7]與標準,選取第一診斷符合診斷標準病例。(2)使用中藥湯劑治療,以初診使用的方劑為先。
1.3排除標準(1)第一診斷是其他病種合并月經病。(2)其他影響月經的疾病史。(3)精神疾病史及家族史。
1.4中藥藥名規范分別從3個角度:中藥別稱、省略詞、錯別字對藥名進行規范,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中華本草》《中藥學》中藥名稱作為規范后的中藥正名,炮制后功效差別較大保留原名稱,例如大黃、大黃炭;生姜、炮姜。
1.5統計學方法 建立相關方劑Excel數據庫,錄入所有數據后,去重篩選,經由2人交叉核對以確保數據的準確性。采將數據導人Excel2021,并對錄人藥物進行頻次,歸經,四氣五味頻數分析,繪制對應的頻數圖。使用SPSSmodeler18.0對藥物進行關聯分析,將支持度設為 ?0.3 ,置信度 ?0.95 ,增益 ?1 ,用以挖掘錢秋海教授治療月經病的常用藥對,得到藥物關系的網絡圖。
2 研究結果
2.1基本信息本研究納入62 例臨床有效病例,年齡分布為 17~55 歲女性患者,平均年齡( 31.6± 9.2)歲。
2.2用藥頻次233味藥物共計使用頻次2670次,錢教授用于治療月經病的前20味主要藥物使用頻數?40 次,其中使用頻數最多的前10味核心中藥(其使用頻數 ?50 次)為黃連、柴胡、黃芩、當歸、枳實、黃芪、白術、川芎、茯苓、炮姜,見表1。
表1用藥頻次分析

2.3藥物頻率頻次分析對納入的233味藥物性味進行統計,四氣中寒性藥( 40.32% )、溫性藥1 29.81% )平性藥 (21.67% )為主要。五味中苦味藥 (32.26% )頻率最高。辛味藥和甘味藥僅次于苦味,分別是 26.99% 和 25.96% ,見圖1。寒涼藥可以清熱瀉火,苦能燥能堅、降泄氣逆。行氣活血藥多屬辛味,辛能散能行,消散癡滯,甘能和能緩,緩解諸痛。在中藥功效中,清熱類藥物出現的頻次明顯高于其他類藥物,見圖2柱狀圖。
圖1藥物四氣五味頻率網絡雷達圖

圖2 藥物功效柱狀圖

2.4歸經統計歸經是指藥物對人體選擇性的作用于不同經絡及其相關臟腑,不同歸經的藥物治療有顯著差異。分析錄人的數據得出:233味中藥的歸經總頻次為7222次,排名前5的依次為肝經、脾經、肺經、胃經、心經,見圖34。
圖3藥物歸經分布

2.5聚類分析將頻次前30 味藥物導人 SPSS Sta-tistics25進行聚類分析得出樹狀圖,當截距為22時,分析共得到6類組合。C1:桃仁、紅花、炮姜、當歸、川芎、吳茱萸、牡丹皮、梔子,C2:蜂房、僵蠶、桂枝、白芍,C3:半夏、陳皮、黃芩、香附、黃芪,C4:柴胡、積實、瞿麥、車前草、金錢草、白術、茯苓、澤瀉、豬苓,C5:黃連,C6:葶藶子、桑白皮,見圖4。
圖4高頻藥物聚類分析圖

2.6藥物關聯規則分析使用SPSSmodeler18.0對處方進行藥物關聯分析:設置支持度為 ?0.3 ,置信度設 ?0.95 ,增益 ?1 ,最大前向數為1,得到前20條兩項關聯規則,見表2。最大前向數為2,得到10條三項關聯規則,見表3。使用Excel2021構建藥物的共現矩陣,并對共現矩陣進行可視化,得到藥物關系的網絡圖,見圖5。數據導人Cytoscape軟件,作出核心藥物關系網絡圖,見圖6。
表2藥物兩項關聯規則

表3藥物三項關聯規則


圖6核心藥物網絡圖

3 討論
在現存醫籍中,東漢張仲景的《金匱要略》最早論述婦人病,其中《婦人雜病脈證并治》第8條“婦人之病,因虛、積冷、結氣至有歷年血寒,積結胞門,寒傷經絡,凝堅。”說明虛、寒凝、氣滯是婦人月經紊亂的主要因素,氣行不暢,血阻滯,故少腹疼痛、經行不暢或經亂出血,方用土瓜根散以活血調經、化瘀止痛。第9條“婦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數十日不止,暮即發熱,少腹里急,腹滿當以溫經湯主之”[8]。遇到沖任虛寒,寒凝血瘀的患者,仲景選用吳茱萸、桂枝溫通經脈,人參、甘草補氣健脾,川芎、當歸活血補血,“婦人腹中諸疾痛,當歸芍藥散主之?!睂τ诓∥恢饕獜母纹⒄撝危陨炙幦岣尉徏保敋w養肝補血,白術、澤瀉健脾祛濕。上述體現了張仲景以氣血為綱,重視肝脾調和,祛邪與扶正兼顧治療思想。唐宋時期,孫思邈首次提出月經不調的病名,認為婦女有經、帶、胎、產、乳的生理特點,易多虛多瘀;其次,當時普遍認為外感風寒之邪會影響胞宮,進而月經紊亂。如書中記載的大黃樸消湯,治經年月水不利,胞中有風冷所致”;“茱萸虻蟲湯,治久寒月經不利,或多或少方”;擅用攻下破瘀、辛熱散寒的藥物,比如大黃、桃仁、吳茱萸、桂心、蜀椒、細辛、陽起石等藥物。
金元時期,朱丹溪認為血之為病乃氣之為病,氣虛、氣實、血虛、血熱均可導致月經病[9-10],他更善于從痰人手治療月經病[],“脾為生痰之源”,故而朱丹溪治療痰證引起的月經病又常從脾胃入手,在調理氣血的基礎上,健脾同時可以化痰,常用南星、蒼術、川芎、香附等藥物。明清時期,醫家張景岳《婦人規·經脈諸臟病因》曰:“女子以血為主,血旺則經調,而子嗣、身體之盛衰,無不肇端于此”[12]。通過經血辨寒熱虛實,治療上注重調和氣血,溫補脾腎。作為“中西醫學派匯通”創始人唐宗海,認為“女子以血為主,故其氣在血室之內,皆從血化,而變為血,是之謂月信且行經前后,均有淡色之水,是女子之血分,未嘗不借氣分之水,以引動而運行之也”[13]。治法上主要遵循“止血、消瘀、寧血、補虛”四法。以四物湯為基礎方隨證加減。
現代醫家治療月經病繼承前人經驗基礎上各有理論創新,如夏桂成教授根據中醫陰陽學說之陰陽消長轉化,將女性月經周期分為行經期、經后期、經間期、經前期4個部分,用以治療女性月經病[14]行經期主活血調經;經后期主滋陰;經間期主調氣活血,經前期以補腎溫陽為主。張永康教授治療月經病心脾兩虛證以歸脾湯為基礎方,認為心氣虛不能主血、脾失健運與統攝致沖任失調是女性月經病的重要病機[15]。韓延華教授基于肝腎理論,常以調肝滋腎為法,選用百靈調肝湯或滋腎育陰湯治療月經不調[16]。錢秋海教授治療月經病也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陴鏊ソY、陽虛瘀滯、肝郁化火等方面治療月經病。
3.1重視臟腑互作繼承歷代醫家的經驗,錢教授也認為病位主要在肝、脾兩臟,用藥歸經頻次示:肝經位列首位,為1327次,占總頻次的 18.4% 。脾經排名第二,為1122次,占總 15.5% 。根據中醫理論基礎,肝藏血,肝郁化火,破血妄行;脾氣不足,不能坑斑血液在脅中,Ⅲ不兄工,肝郁來脾,不壅工郁。從生理角度上,肝臟和脾臟參與脂質、葡萄糖、蛋白質等代謝以及物質交換和細胞遷移,在神經、內分泌、免疫三方面交互串聯[17]。錢教授臨床上常用柴胡與黃芩相配,佐以梔子,治療女子平素情志不遂,肝郁化火,有研究[118]表明疏肝清熱方法可能調節下丘腦一垂體一卵巢軸的功能,抑制雄激素和促性腺激素分泌,提高垂體分泌的負反饋,使激素水平恢復正常。僅肝氣郁滯的患者,則用四逆散為底方進行加減,這也通過藥物關聯規則的結果所證實,四逆散由柴胡、炙甘草、枳實、芍藥四藥組成具有疏肝解郁理脾之功效。柴胡配枳實,升清降濁,使氣血調暢,清陽得舒?,F代醫家用四逆散治療慢性附件炎總有效率達 100% [19],又合失笑散可治療原發性痛經有效率 97.5%[20] 。氣滯血瘀型痛經患者,常用四物湯或桂枝茯苓丸活血化瘀、消瘙散結。脾失健運,濕濁內盛的肥胖型患者,以參苓白術散健運中州,四逆散調和肝脾,增加茯苓、薏苡仁、車前子、瞿麥的劑量,因勢利導使濕從小便去,為了防止痰濁化火,方中常加黃芩、梔子清熱瀉火。除了肝脾,錢教授十分重視其他臟腑互作,直接或間接誘發疾病。如肺朝百脈,助心行血,隨呼吸運動調節周身血液,使其循環流注不休?!鹅`樞·營衛生會》言:“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氣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脈,乃化而為血,以奉生身?!狈文苌倚l肅降功能與肝的疏泄相配合[2,龍虎回環,助一身之氣運動,推送血液運行,下注胞宮,肺生血不足,不能滋腎填精,影響女子月經。因此在方中常見錢教授運用大劑量黃芪,黃芪之升補,尤善治流產崩帶。患者伴有多汗,乏力,與防風、白術相配,取玉屏風散之意。若肺脾氣虛,食少納呆,應用補中益氣湯加減,倘若肺腎氣虛,宗氣下陷,芪柴麻配伍升提宗氣,貫注心脈,下資先天。胃與月經也有著密切的的聯系,從臟腑層面,脾與胃共同作用為氣血化生之源頭,《黃帝內經·靈柩論》:“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原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臟六腑皆稟氣于胃,谷不入半日則氣衰,一日則氣少矣。”又“沖脈隸于陽明”,沖為血海,脾胃所生精微物質充盛,則沖脈盛,月經時下。3.2血不利則病水錢教授在治療月經病選方用藥時,??紤]瘀水互結的關系,時刻以“血不利則為水”為原則,發病初期謹記治病救萌22」,《金匱要略·水氣病脈證并治第十四》中記載:“少陽脈卑,少陰脈細,男子則小便不利,婦人則經水不通。經為血,血不利則為水,名曰血分。”少陽三焦輸水不利,少陰腎地道不通,瘀血阻滯,則生病水。用藥上根據聚類分析結果所示,如C1組所包括的桃仁、紅花、炮姜、當歸、川芎等藥物,體現了生化湯的思想,生化湯首見于《傅青主女科·產后篇》,具有養血祛瘀之效,主治瘀血阻滯、血虛寒凝證[23]。從激素水平而言,有研究認為加味生化湯能促進內源性FSH的分泌,上升的FSH促使卵泡發育,發育中的卵泡顆粒細胞分泌雌激素,促進子宮內膜的增生、修復,同時也能使肌層增厚,從而進一步促進子宮的復舊[24]。單味藥材藥理研究證明,當歸、川芎能抑制綠膿桿菌、大腸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25-26];桃仁有擴張血管、增加組織血流量、抗凝及抑制血栓形成等作用。研究表明,炮姜中姜酚具有抗凝血、抗炎、抗氧化、降壓、強心、抗血小板、降血脂、抗腫瘤等藥理作用[27]。而C4 組的瞿麥、車前草、金錢草為常用的角藥,主清利下焦濕邪,與四苓散:白術、茯苓、澤瀉、豬苓用于健脾利水。因此,治療月經病應以“血水同治”貫穿始終。
3.3陽氣不足,濁毒內生錢教授認為當機體陽氣不足時,血液失去陽氣的推動、溫煦成為“死血”、“敗血”,一派血濁之象,除了運用炮姜、吳茱萸等藥溫里補陽,還要加上三棱、莪術行氣破血。而濁癡留在體內日久化火成毒,治法上多以清熱解毒為主,輔以活血祛。據藥物四氣五味統計,寒涼藥與苦味藥運用瀕次最多,其中黃連用藥次數最高,性味苦寒,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侗静輦湟氛J為此藥治癰疽瘡疥,酒毒,胎毒。除疳,殺蛔。有研究表明[28],黃連中含有的黃連素具有抗炎、抗菌的效果,聯合克羅米芬治療多囊卵巢可以改善子宮內膜厚度,提高患者的排卵率和生育率。臨床上患者情緒多怒,肝火上炎,火毒內蘊,月經不調的癥狀,因此方中黃連常與吳茱萸搭配,取左金丸之意,直達厥陰,清泄肝火,引熱下行。與當歸、黃芩相配,取當歸六黃湯之意,養血增液,滋陰瀉火。黃芩,有瀉火,除濕,止血,安胎之功?!侗静菡酚涊d:“黃芩療肺痿肺癰,乳癰發背,尤法肌表之熱,實者涼下焦之熱,能除赤痢,熱蓄膀胱…”而黃芩研末外用也可治火丹。其所含的黃芩昔為其主要活性成分,具有降壓、抗炎等作用[29]。還有助于維持免疫耐受狀態,通過調節PI3K/Akt信號通路蛋白改善子宮內膜容受性,易于胚胎著床,降低流產率[30]。蜂房性甘,平,歸胃經。功能為攻毒殺蟲,祛風正痛。臨床常用于瘡瘍腫毒,乳癰,瘰疬,皮膚頑癬,鵝掌風,牙痛,風濕痹痛[31-33]。而蜂房中酚酸類、黃酮類等成分具有較好的抗炎作用[34]。方中常常與僵蠶搭配使用,起到攻堅蝕瘡、破瘀散結、消腫除塊之效。
4小結
本研究僅對統計期間的處方進行挖掘分析,得出錢秋海教授在治療月經病時注重肝、脾兩藏,以調和肝脾為基準,清熱解毒,利水化瘀,兼以理氣行滯,但此次結果不能代表錢教授對本類疾病長期的診療思想。在未來對月經病的研究中還應增加樣本數量,對癥狀、證候進一步完善,更好地展現名老中醫的用藥規律,總結思路經驗,為傳承中醫藥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張玉珍.中醫婦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2:69.
[2]章明,盧軒,張智龍.張智龍分期論治月經病經驗[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19,25(2):258-259.
[3]陳妙華,李衛紅,陳慧儂.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的中西醫研究進展[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24,38(1) :9-12.
[4]萬穎.月經紊亂與子宮內膜血流情況及甲狀腺激素水平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7,32(10):2073-2076.
[5]姜洋,梁志齊,高葉梅,等.基于數據挖掘楊玉華治療月經病的用藥經驗[J].現代中醫臨床,2018,25(5):8-11.
[6]劉影哲,付亞杰,康針珍,等.基于數據挖掘探討韓延華教授治療月經病用藥經驗[J].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2021,23(12) :4569 -4576.
[7]談勇.中醫婦科學.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56-103.
[8]張仲景.金匱要略[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23-64.
[9]呂直.朱丹溪婦科學術思想初探[J].吉林中醫藥,1983,5(3):4-6.
[10]朱星,王明強.金元四大家婦科病證治淺探[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12,34(3):1-2.
[11]鄭宏杰,王修竹,俞夢圓,等.朱丹溪與張景岳論治月經病學術思想[J].中醫藥臨床雜志,2019,31(4):678-681.
[12]張景岳.景岳全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1:1242.
[13]唐宗海.血證論[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6:7-9.
[14]王靜,夏桂成.國醫大師夏桂成月經周期陰陽學說八大特點[J].中華中醫藥雜志,2023,38(11):5181-5184.
[15]劉瑞妮,王洋,李昀靜,等.張永康運用歸脾湯治療月經病經驗探討[J].中國民間療法,2023,31(18):31-34.
[16]嚴燦,徐志偉.肝主疏泄調暢情志功能的中樞神經生物學機制探討[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05(5):459-462.
[17]袁靜,陳全珠,侯正明,等.養血調肝方對初老雌性大鼠神經內分泌免疫影響的實驗研究[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05(1) :34-36.
[18]張艷文.經方四逆散治療慢性附件炎49例臨床觀察[J].中外健康文摘:醫藥月刊,2008,5(4):2.
[19]李艷萍,國亞利.四逆散合失笑散治療原發性痛經80例[J].河北中醫,1991(3):16-17.
[20]梁元鈺,呂曉東,龐立健,等.基于“金水相生\"理論探討“肺生血”與特發性肺纖維化的效應機制[J].中華中醫藥雜志,2023,38(10) :4645-4649.
[21]張秀芳,孫興亮.產后生化湯促足月分娩后子宮復舊的臨床研究及對產婦QOL評分的影響[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20,26(6) :847 -849.
[22]王桂蘭,姜北,孫光偉,等.中醫治未病思想在子宮內膜異位癥診治中的應用[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6,32(6) :1163 -1165.
[23]李佩琦.產后生化湯促足月分娩后子宮復舊的臨床與實驗研究[D].廣州:廣州中醫藥大學,2016.
[24]馬婷婷,馮興中,王學艷.當歸對陰虛哮喘Balb/c小鼠Th1/Th2及Th17/Treg的影響及機制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17,42(4) :758 -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