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女性的身體里面,有一個特殊的器官——子宮。當某些疾病影響時,子宮肌層增厚、子宮肥大,子宮也就“發福”了。38 歲的俞女士飽受痛經及月經量過多的折磨,被診斷為子宮腺肌病,一直采用藥物保守治療,但近年來藥物效果卻越來越差,尤其是日益加重的痛經,嚴重影響其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長期月經量的增多使得俞女士出現頭暈、乏力等貧血癥狀,剛開始俞女士并未在意,直到一次體檢發現子宮居然增大到好似懷孕3~4 個月,這才來到醫院婦科就診。
專家團隊通過癥狀溯源、專科觸診聯合超聲檢查等,最終揪出雙重病因:子宮腺肌病與子宮多發性平滑肌瘤,這兩種疾病正在同步“蠶食”著她的健康。專家團隊為其制訂了合理的治療方案——子宮病灶切除術,在去除病灶的同時也滿足了俞女士想保留子宮的意愿,術后患者病情穩定。
子宮腺肌病是指子宮內膜(子宮內部表面上皮)腺體和間質侵入子宮肌層,并導致周圍子宮肌層增厚、子宮肥大的一種婦科常見疾病。侵入子宮肌層的子宮內膜在雌激素的刺激下每經歷一次月經周期,子宮肌層就逐漸增厚一層,而經期子宮想要將子宮腺肌癥中的病變內膜與宮腔內的子宮內膜一同排出,便會出現子宮陣發性收縮,導致子宮經期出現陣發性疼痛。同時,由于子宮的進行性增大,子宮內膜面積也逐漸擴展,導致經期經量逐漸增多,易引起子宮大出血及繼發性貧血。
大部分子宮腺肌病是良性的,不會帶來生命威脅。但它又是難纏的,因為它帶給女性的不僅是身體上的疼痛等反應,更是心理上的折磨。一般來說,子宮腺肌病有以下三大典型臨床表現:
●月經量過多
40%~50% 的患者月經量超過80 毫升,嚴重時可導致貧血。
●痛經
部分患者會經歷痛經,疼痛從經前一周開始,甚至在月經結束后還會延續幾天。
●不孕隱患
約20% 的子宮腺肌病患者存在不孕隱患,即便懷孕后遭遇流產、早產等風險也會比健康人群更高一些。
子宮腺肌病偏愛三類高危人群:剖宮產、多次人流者,激素紊亂者,家族遺傳體質者。
剖宮產、多次人流等宮腔手術可能會破壞子宮內膜與肌層之間的正常屏障,使得子宮內膜更容易通過受損的部位侵入到子宮肌層,引發子宮腺肌病;且多次人流或剖宮產后,子宮的正常收縮功能可能受到影響。在月經期間,子宮收縮有助于將子宮內膜排出體外,但若子宮收縮功能受到影響,就可能導致部分子宮內膜滯留在子宮肌層內,形成子宮腺肌病。
激素紊亂者。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異常是子宮腺肌病發病的重要因素。當雌激素水平過高,可能會刺激子宮內膜過度增長,并向子宮肌層侵入。長期服用避孕藥或患有卵巢疾病的女性尤其需要警惕子宮腺肌病。
家族遺傳體質。如果母親或姐妹患有子宮腺肌病,那么個體患病的風險會增加。

治療子宮腺肌病需要專業醫生制訂治療方案。
●輕度患者
接近絕經期的患者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非甾體抗炎藥物緩解痛經,等待絕經后子宮內膜自然萎縮。
●中度患者
注射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GnRHa),抑制血清中雌激素水平,達到絕經狀態,使異位內膜萎縮,子宮腺肌病引起的癥狀能相應得到緩解。
●重癥患者
無生育需求者可慎重考慮后進行子宮切除術,但代價是永久失去生育功能;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可以進行病灶切除術,切除多余的病灶,保留子宮,延緩子宮持續增大的狀態,使患者痛經及月經量大的癥狀將明顯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