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711.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2665.2025.15.0007.04
DOI: 10.3969/j.issn.2096-2665.2025.15.003
異常子宮出血是指月經周期、經期或經量異常的非妊娠性子宮出血。其發病機制復雜,主要由下丘腦-垂體一卵巢軸功能失調導致,使子宮內膜在卵巢激素周期性調控作用下發生異常增殖、脫落及出血[1。主要表現為月經周期的不規則、出血量異常及出血時間延長等,易對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健康造成負性影響。臨床治療通常以正血、調整月經周期、恢復排卵為主要治療方法[2]。醋酸甲羥孕酮具備抗雌激素特性,能夠抑制雌激素對子宮內膜的刺激作用,從而降低子宮內膜厚度,但長期的治療效果不佳[3]。米非司酮作為一種孕激素受體拮抗劑,能夠有效地抑制子宮內膜增生,并減少出血量[4]。兩者聯合應用能夠進一步減少月經量,縮短經期,從而更有效地控制異常子宮出血癥狀。基于此,本研究旨在觀察上述兩種藥物聯合用于子宮出血的效果及對患者雌激素、子宮內膜厚度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20年6月至2024年6月會寧縣人民醫院收治的100例異常子宮出血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患者年齡40~55歲,平均年齡( 46.21±5.32 )歲;BMI20~27kg/m2 ,平均BMI( 23.22±1.23)kg/m2 ;病程0.5~4年,平均病程( 1.66±0.87 )年。觀察組患者年齡40~55歲,平均年齡( 46.38±5.38 )歲; BMI20~27kg/m2 平均 BMI( 23.28±1.21)kg/m2 ;病程0.5~3年,平均病程( 1.65±0.83 )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 Pgt;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會寧縣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其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1符合異常子宮出血的臨床診斷[月經周期紊亂( lt;21 d或 gt;35d )、經期延長( gt;7d )、經量過多或非經期出血 ][5] ;(2)近3個月內未服用過激素類藥物;③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1)合并嚴重器質性病變者;(②存在其他嚴重婦科疾病者;(③患有免疫系統疾病者;(④存在認知功能障礙或精神異常者;(5對本研究使用藥物過敏者。
1.2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口服醋酸甲羥孕酮片(西南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50020042,規格:10mg/ 片), 10mg/ 次,2次/d,止血后,改為 10mg/ 次,1次/d,經期持續用藥。觀察組患者聯合口服米非司酮片(浙江仙琚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50347,規格: 25mg/ 片), 25mg/ 次,1次/d,經期持續用藥。均持續治療6個月,在治療期間規律隨訪(門診、電話等形式),隨訪至治療結束。
1.3觀察指標(1療效。顯效:患者子宮出血癥狀消失,月經周期及出血量正常,經期 3~7d ;有效:月經量減少,周期逐漸規律,經期較治療前縮短;無效:未達上述標準[5]。總有效率 Σ=Σ 顯效率 + 有效率。(2)雌激素水平。采集患者 5mL 靜脈血,使用離心機(轉速: 3000r/min 離心半徑: 10cm )離心 5min 后取血清,使用電化學發光全自動免疫分析儀(羅氏診斷公司,型號:cobase411)檢測卵泡刺激素(FSH)、促黃體生成素(LH)、雌二醇( E2 )(檢測時間為治療前及治療6個月后)。(3子宮內膜厚度、血紅蛋白(Hb)含量。在宮腔中上段約1/3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青島海信醫療設備股份有限公司,型號:HD60)測量兩側內膜基底層間的垂直距離即為子宮內膜厚度;血樣抽取同(②,使用全自動血液細胞分析儀(深圳邁瑞生物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型號:BC-5000)檢測 Hb 。上述指標均于治療前及治療6個月后檢測。(④月經失血圖(PBAC)評分、經期。于治療前及治療6個月后通過PBAC評分評估失血量。月經正常:PBAC總分 ?100 分;月經過多:PBAC總分 gt;100 分[;經期以患者記錄出血天數( ?8h 計為1d)為準。
1.4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26.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例 (%)] 表示,采用 χ2 或秩和檢驗;計量資料以( )表示,采用 t 檢驗。以 Plt;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療效比較觀察組患者整體療效更佳,總有效率更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 Plt;0.05 ),見表1。
2.2兩組患者雌激素水平比較治療后,兩組患者雌激素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均更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 Plt;0.05 ),見表2。
2.3兩組患者子宮內膜厚度、Hb水平比較治療后,兩組患者子宮內膜厚度均減少,Hb水平均升高,且觀察組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 Plt;0.05 ),見表3。
2.4兩組患者PBAC評分、經期比較治療后,兩組患者PBAC評分均降低,經期均縮短,且觀察組PBAC評分更低,經期更短,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 Plt;0.05 ),見表4。
3討論
異常子宮出血是指與正常月經周期不一致的子宮出血現象,其成因復雜,可能涉及內分泌失調、子宮結構異常和藥物等多種因素。根據流行病學統計顯示,約有 30% 的女性會經歷異常子宮出血,患病率相對較高,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顯著影響[。在臨床實踐中,激素類藥物療法長期以來被視為治療該病癥的主要手段。這類治療方法主要通過外源性激素的補充或調節來干預疾病進程,其作用機制明確且起效相對迅速。然而,單純依賴激素治療面臨較高的復發率,長期或大劑量使用激素可能干擾機體內分泌系統的負反饋調節機制,導致下丘腦-垂體-靶腺軸功能紊亂,進而引發一系列代謝異常和內分泌失調癥狀。因此,聯合治療已成為臨床研究重點。米非司酮與醋酸甲羥孕酮均具有調節女性生殖系統內分泌功能的作用,米非司酮具有較強的抗孕酮作用;醋酸甲羥孕酮通過補充外源性孕激素改善患者內分泌功能[8]。基于此,本研究旨在評估米非司酮聯合醋酸甲羥孕酮治療異常子宮出血的臨床效果,重點分析其對激素調節、子宮內膜改善及癥狀緩解的作用,為改進異常子宮出血治療方案提供循證依據。
本研究顯示,觀察組患者整體療效和總有效率均更佳,提示聯合使用療效較好。分析原因在于聯合使用能夠發揮協同作用,米非司酮具有抗孕激素和抗糖皮質激素的雙重作用,能夠有效調節患者機體的激素水平,減少子宮內膜增生[9]。醋酸甲羥孕酮作為一種人工合成的孕激素,能夠增強孕激素的受體活性,進一步調節子宮內膜的生長周期,促進子宮內膜的規律性脫落[10]。兩者聯合使用,可以通過調節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平衡,顯著改善異常子宮出血患者的癥狀,實現治療效果的提升。本研究顯示,兩組患者治療后雌激素水平均下降,且觀察組均更低,提示聯合使用能夠調節患者雌激素水平。分析原因在于米非司酮通過其抗孕激素作用,能夠有效抑制雌激素受體的活性,減少雌激素對子宮內膜的刺激,從而降低雌激素水平。而醋酸甲羥孕酮則通過增強孕激素的受體活性,促進孕激素對子宮內膜的調節作用[1]。
本研究中,兩組患者治療后子宮內膜厚度均減小,Hb水平均升高,且觀察組改善程度均更顯著,這提示米非司酮聯合醋酸甲羥孕酮的治療方案在調節子宮內膜增生和糾正貧血方面具有協同增效作用。分析原因在于米非司酮具有抗孕激素和抗糖皮質激素的雙重作用,能夠有效減少子宮內膜的增生,降低子宮內膜厚度。有研究顯示,米非司酮能夠通過影響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的功能,進而調節性激素的分泌水平,間接影響子宮內膜的生長過程[12]。而醋酸甲羥孕酮通過增強孕激素受體的活性,提高孕激素對子宮內膜的轉化作用,使子宮內膜從增生期向分泌期轉變,從而減少子宮內膜的厚度[13]。且聯合使用還能促進子宮內膜的規律性脫落,進一步抑制子宮內膜的異常增生。有臨床研究顯示,聯合使用能夠通過調節性激素平衡,減少子宮異常出血,通過改善貧血狀態使Hb水平得到提升[。本研究顯示,兩組患者治療后PBAC評分均降低,經期均縮短,且觀察組改善效果均更明顯,提示米非司酮與醋酸甲羥孕酮聯用可減少月經量并縮短經期。分析原因為,米非司酮作為孕激素受體拮抗劑,可通過抑制子宮內膜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表達,減少子宮內膜異常血管生成;而醋酸甲羥孕酮作為外源性孕激素,能促進子宮內膜從增殖期向分泌期轉化,使內膜組織更趨穩定。兩者聯合使用形成“抑制異常增生 + 促進有序轉化”的雙向調節,有效減少內膜剝脫時的出血量。但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本研究的觀察周期相對較短,主要評估近期療效,未能對藥物的長期安全性(如內分泌代謝影響、子宮內膜變化及遠期并發癥等)進行系統追蹤,無法明確判斷該聯合用藥方案是否存在潛在的代謝紊亂、肝功能損傷或子宮內膜病變等風險。此外,樣本量有限且為單中心研究,可能影響結果的普適性。未來需開展多中心、大樣本的長期隨訪研究,以期制訂更安全、規范的個體化用藥方案,為臨床實踐提供更可靠的循證依據。
綜上所述,米非司酮與醋酸甲羥孕酮相結合,能夠調節異常子宮出血患者雌激素水平,減小子宮內膜厚度,減少月經量并縮短經期,提升療效。
參考文獻
[1]陳璐,王燕,馮同富,等.門診宮腔鏡對10565例異常子宮出血患者PALM-CORIN病因分類的應用[J].現代婦產科進展,2016,25(9):641-645.
[2]宋清玲,薛莎.異常子宮出血臨床與病理特點分析[J].中國醫藥導刊,2015,17(2):121-122.
[3]蘇小妹.米非司酮聯合醋酸甲羥孕酮治療異常子宮出血的效果及對子宮內膜厚度和性激素水平的影響[J].當代醫藥論叢,2022,20(6): 51-54.
[4]張小金.小劑量米非司酮對圍絕經期排卵障礙性異常子宮出血效果觀察[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15,23(6):395-398.
[5]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婦科內分泌學組.異常子宮出血診斷與治療指南[J].中華婦產科雜志,2014,49(11):801-806
[6]謝幸,茍文麗.婦產科學[M].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45-49.
[7]黃艷雄,賴慈愛,顧葉文,等.基于臨床流行病學調查探討排卵障礙性異常子宮出血的證治特點[J].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2022,39(9):1982-1988.
作者簡介:王競康,大學本科,主治醫師,研究方向:婦科相關疾病的診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