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7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2665.2025.15.0101.03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5.15.033
慢性緊張型頭痛是神經內科常見的原發性頭痛疾病,其臨床特征包括雙側非搏動性顱腦緊縮感或壓迫樣疼痛,部分患者可伴隨頸肩部肌肉僵硬及畏光、畏聲現象。該類頭痛發作頻率通常 ?15d/ 個月,且持續超過3個月,疼痛強度雖較輕,但因病程冗長、癥狀反復,易造成患者注意力分散、睡眠質量降低及日常活動受限等情況[]。慢性緊張型頭痛在進展過程中易與情緒障礙形成共病模式,多數患者因長期遭受頭痛折磨逐漸出現情緒調節能力減退,削弱患者規范用藥的主動性,進而導致鎮痛藥物療效降低、癥狀遷延難愈[2]。深入分析慢性緊張型頭痛合并焦慮抑郁的危險因素,對指導臨床治療方案的選擇、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本研究探討慢性緊張型頭痛合并焦慮抑郁的危險因素,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5年1月湄潭縣人民醫院收治的70例慢性緊張型頭痛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焦慮自評量表(SAS)[3]、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分為焦慮抑郁組(33例,SAS評分 ?50 分,SDS評分 ?53 分)與無焦慮抑郁組(37例,SAS評分 lt;50 分,SDS評分 lt;53 分)。焦慮抑郁組患者BMI22~27kg/m2 ,平均 BMI(23.91±1.35)kg/m2 ;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例、高中或中專12例、大專及以上18例;職業:無業1例、普通職員7例、管理階層4例、學生6例、退休8例、個體戶7例。無焦慮抑郁組患者BMI21~27kg/m2 ,平均 BMI(24.08±1.31)kg/m2 ;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4例、高中或中專11例、大專及以上22例;職業:無業2例、普通職員8例、管理階層6例、學生8例、退休7例、個體戶6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 Pgt;0.05 ),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湄潭縣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1)符合慢性緊張型頭痛的診斷標準[5];(2)年齡18~65歲,性別不限。排除標準:(1存在偏頭痛、感染性頭痛等其他原發性或繼發性頭痛者;(②存在惡性腫瘤者;(③存在心、肝、腦等臟器功能嚴重障礙者;(4存在精神分裂癥等嚴重精神疾病者;(5)長期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劑或精神活性藥物者;(6酒精或物質依賴史者;(7近期經歷喪親、失業、離婚等重大生活事件者;(8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9語言障礙、嚴重視力或聽力缺損者。
1.2研究方法收集患者臨床資料:包括年齡( lt;45 歲、?45 歲)、性別(男性、女性)、病程( lt;1 年、 ?1 年)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評分( lt;7 分 ?≥7 分)伴軀體疾病(有、無)。 PSQI[6] 評分包括入睡時間、睡眠效率、睡眠障礙等7項維度,每項維度評分范圍為0~3分,總分范圍為0~21分,PSQI總分 ??7 分即可判定為睡眠障礙,評分越高,睡眠質量越差。
1.3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患者臨床資料。(②分析影響慢性緊張型頭痛患者合并焦慮抑郁的獨立危險因素。
1.4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26.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例 (%)] 表示,行 χ2 檢驗;影響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以 Plt;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焦慮抑郁組患者年齡 ?45 歲、女性、病程 ?1 年、PSQI評分 ≥7 分、伴軀體疾病占比均高于無焦慮抑郁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 ),見表1。
2.2影響慢性緊張型頭痛患者合并焦慮抑郁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將可能影響慢性緊張型頭痛患者合并焦慮抑郁的因素行量化賦值,以是否合并焦慮抑郁為因變量(否 =0 ,是 =1 ),以年齡( lt;45 歲 =0,?45 歲 =1 )性別(男性 =0 ,女性 -1 )、病程( lt;1 年 Ψ=0,?1 年 -1 )PSQI評分( lt;7 分 ε=0,?7 分 -1 )、伴軀體疾病(無 =0 有 =1 )為自變量。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 ?45 歲、女性、病程 ?1 年、PSQI評分 ≥7 分、伴軀體疾病均是影響慢性緊張型頭痛患者合并焦慮抑郁的獨立危險因素,效應值均有統計學意義(均 Plt;0.05 ),見表2。


3討論
慢性緊張型頭痛患者常主訴頭部持續性鈍痛,疼痛性質以雙側對稱性壓迫或束帶樣緊縮感為主,其不僅會影響患者日常生活、社交活動及生活質量,還可能通過神經內分泌途徑誘發情緒調節功能紊亂,表現為對日常事務的過度擔憂、自我價值感降低或對疼痛預后的消極認知。該類心理狀態的惡化可進一步激活機體疼痛相關腦區,使疼痛信號傳遞增強,導致頭痛發作頻率增加;同時,病程遷延超過6個月的患者因長期疼痛刺激更易出現中樞敏化,導致疼痛閾值降低及情緒調控能力受損,進一步增加其焦慮抑郁產生風險[。而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不僅會提高患者頭痛發生率和強度,還會增加治療難度,影響臨床治療效果[8]。因此,本研究旨在通過分析影響慢性緊張型頭痛患者合開焦慮抑郁厄險囚素,為臨床診冶提供埋論依據。
本研究結果顯示,焦慮抑郁組患者年齡 ?45 歲、女性、病程 ?1 年、PSQI評分 ≥7 分、伴軀體疾病占比均高于無焦慮抑郁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 ?45 歲、女性、病程 ?1 年、PSQI評分 ≥7 分、伴軀體疾病均是影響慢性緊張型頭痛患者合并焦慮抑郁的獨立危險因素,提示上述指標與慢性緊張型頭痛患者合并焦慮抑郁相關。分析原因為,患者隨年齡增長呈現生理性機能衰退特征,表現為代謝效率降低(如肝臟解毒功能、神經遞質合成能力降低)及穩態調節閾值縮減,使患者對疼痛刺激的耐受性減弱,軀體不適的持續存在易誘發負性情緒累積。同時,中年及以上群體( ?45 歲)普遍存在健康認知強化現象,不僅源于社會健康宣教對其疾病警覺意識的提升,還受同齡人健康危機事件的心理暗示作用。該類患者通常處于社會角色負荷的高峰期,需同步應對子女教育投入、職業轉型挑戰、養父母責任及家庭經濟規劃等多維應激源,長期處于慢性壓力狀態可導致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調節紊亂,進一步影響其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的平衡,從而增加焦慮抑郁等情緒產生風險[。女性的生殖周期(如月經周期、妊娠期、圍絕經期)伴隨的周期性激素震蕩(以雌激素波動為主),可直接影響邊緣系統情緒調控環路及單胺類神經遞質穩態,對患者情緒和神經系統產生較大影響,增加其焦慮、抑郁等情緒產生風險[10]。當疊加慢性頭痛等軀體疾病時,患者因疼痛所致的功能受限與生活質量降低易誘發持續性負性情緒,而該類情緒反應可通過中樞敏化機制反向增強疼痛感知,導致焦慮、抑郁情緒產生,形成惡性循環;此外,女性在家庭照護責任、職業發展中的隱性壁壘及社會文化期待等多維壓力源的長期暴露下,可讓其在遭遇慢性頭痛等健康問題時,趨于過度自我歸因、回避性應對等消極方式應對,更易產生焦慮、抑郁情緒,且治療反應性普遍低于男性群體[]。病程 ?1 年的患者因頭痛癥狀長期存在,患者疼痛容忍度逐漸降低,導致患者產生較大身心負擔,不僅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工作,還會導致情緒波動,產生焦慮、抑郁情緒。同時,慢性緊張型頭痛的反復發作和病程的持續性,讓患者對病情發展感到無法預期,此外,頭痛持續存在通常會導致患者的工作和社交活動受限,使其易產生孤立感和無助感,從而產生焦慮抑郁情緒[2]。睡眠不足會使頭痛癥狀加重,使患者的身體和心理承受更大壓力,加重焦慮抑郁情緒。此外,睡眠質量降低使患者對自己恢復的能力產生懷疑,逐漸加重對頭痛癥狀和整體健康的擔憂,增加焦慮抑郁情緒的發生風險[13]。慢性疼痛不僅可導致患者日常生活質量降低,還可帶來長期的負性情緒。當慢性緊張型頭痛與其他軀體疾病同時存在時,可增加患者焦慮抑郁產生的風險。另外,伴有軀體疾病的慢性緊張型頭痛患者通常需要接受藥物、物理治療、手術等更多種類的治療,且療效通常難以預測,給患者帶來不確定感和挫敗感,易導致患者出現情緒的波動,引發焦慮抑郁情緒[14]。
綜上所述,慢性緊張型頭痛患者年齡 ?45 歲、女性、病程 ?1 年、PSQI評分 ?7 分、伴軀體疾病均是影響其合并焦慮抑郁的獨立危險因素,臨床應密切關注
參考文獻
[1]焦格,杜文娟,劉暢,等.緊張型頭痛患者發作期和發作間期觸覺辨別能力的變化及機制研究[J].中國神經免疫學和神經病學雜志,2024,31(4):283-287.
[2]馬勇,孫建鈞,黃明,等.門診頭痛患者臨床特征調查研究[J].人民軍醫,2020,63(2):182-184.
[3]王敬齋,張樹榮.Zung焦慮抑郁自評量表對消化內科門診患者焦慮抑郁的測評[J].臨床消化病雜志,2016,28(3):150-153.
[4]段泉泉,勝利.焦慮及抑郁自評量表的臨床效度[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2,26(9): 676-679.
[5]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內科醫師分會疼痛和感覺障礙學組,中國醫藥教育協會眩暈專業委員會,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頭痛與感覺障礙專業委員會.前庭性偏頭痛診治專家共識(2018)[J].中國疼痛醫學雜志,2018,24(7):481-488.
[6]路桃影,李艷,夏萍,等.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的信度及效度分析[J].重慶醫學,2014,43(3):260-263.
[7]劉豆豆,雷琦,楊謙,等.緊張型頭痛發病機制的研究進展[J].中國醫刊,2019,54(1):19-23.
[8]王丹丹,王玲,周道友.偏頭痛和緊張型頭痛病人臨床特征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22,20(17):3242-3245.
[9]趙永烈,王良葉,蔡英麗,等.偏頭痛、緊張性頭痛病人焦慮抑郁狀態及中醫證型的特點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8,16(8):1012-1014.
[10]陳倩,藍曉芳,李陳渝.103例原發性頭痛病人睡眠障礙及焦慮抑郁相關性分析[J].中國疼痛醫學雜志,2017,23(12):935-938.
[11]萬志榮,曾敏,孔勇,等.不同類型原發性頭痛相關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醫刊,2017,52(1):49-52.
[12]馬苗苗,甄微,李會敏,等.慢性緊張型頭痛伴焦慮抑郁的相關影響因素分析[J].河北醫藥,2020,42(14):2185-2188.
[13]代瑞紅,廖曉陽.失眠與緊張性頭痛及其誘因間關系的研究進展[J].中國全科醫學,2020,23(36):4615-4618.
[14]侯俊霞,葉林峰,陸國云,等.原發性頭痛患者伴發焦慮、抑郁障礙的臨床研究[J].中國當代醫藥,2016,23(10):52-54,58.
作者簡介:呂昆朋,大學本科,主治醫師,研究方向:神經內科相關疾病的診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