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72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2665.2025.15.0122.03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5.15.040
支原體肺炎(mycoplasmapneumoniaepneumonia,MPP)是兒童社區獲得性肺炎的常見類型之一,主要由肺炎支原體感染引起[1]。目前,臨床常采用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治療MPP,其通過抑制細菌蛋白質的合成,降低細菌的生長與繁殖速度,達到治療目的。雖然多數MPP患兒經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治療預后良好,但部分患兒因病情遷延不愈,可發展為難治性支原體肺炎(refractory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RMPP)[2]。RMPP臨床表現為持續發熱、臨床癥狀加重及并發癥增多,嚴重情況甚至引發多器官功能衰竭,危及患兒生命[3]。目前,RMPP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可能與過度炎癥反應、免疫功能紊亂及混合感染等因素相關,早期識別RMPP高?;純翰⒉扇♂槍π愿深A措施,對改善預后具有重要意義。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MPP患兒發生RMPP的危險因素,為臨床早期識別和個體化治療提供理論依據,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4年12月于無錫市兒童醫院進行診治的200例MPP患兒的臨床資料,所有患兒均接受大環內酯類藥物治療,根據患兒是否發生RMPP分為未發生組(158例,普通MPP患兒)和發生組(42例,RMPP患兒)。未發生組患兒中男性、女性分別為88、70例;年齡1~10歲,平均年齡( 5.51±1.62 歲。發生組患兒中男性、女性分別為24、18例;年齡2~10歲,平均年齡( 5.62±1.54 歲。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 Pgt;0.05 ),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無錫市兒童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納入標準:(1)符合MPP的診斷標準[4,且胸部X線或CT顯示肺炎征象;(2年齡1~10歲;(3血清肺炎支原體抗體結果為陽性;(4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1)器官功能出現顯著病理改變的患兒;(②合并呼吸道畸形、肺部疾病、惡性腫瘤、免疫缺陷、先天性心臟病等疾病的患兒;(③合并細菌、病毒、真菌等其他病原體感染的患兒;(4對大環內酯類藥物過敏或不能耐受的患兒;(5合并先天性智力障礙或情緒障礙的患兒。
1.2研究方法 (1)所有患兒均接受大環內酯類藥物規范治療,將治療7d后咳嗽、氣促等呼吸道癥狀顯著改善,肺部啰音減少或消失,患兒體溫持續正常( lt;37.3°C ,時間 ?48h ),影像學表現好轉的患兒歸為未發生組;治療7d后患兒仍持續發熱(體溫 ?37.3°C ,發熱時間 ?72h )或熱退后復升,呼吸道癥狀無改善或加重,存在肺外并發癥,肺部影像學表現惡化的患兒歸為發生組[5]。(2)收集患兒臨床資料。包括發病季節(春夏、秋冬)入院 24h 小兒危重病例評分(PCIS)、臨床特征(咳嗽、喘息、胸悶、氣促)、發熱持續時間、肺外并發癥(全身皮疹、胃腸道異常)、胸部影像學表現(胸腔積液、肺不張)、大片狀病變、實驗室指標「谷草轉氨酶(AST)、谷丙轉氨酶(ALT)、白細胞計數(WBC)D-二聚體(D-D)C反應蛋白(CRP)、干擾素-γ(IFN-γ)]水平。其中,PCIS[用于評估患兒病情,總分范圍為0~100分,分值越低表示患兒病情越危重。抽取患兒空腹靜脈血 6mL ,分裝于3管中:第1管( 2mL )使用普通干燥管(無抗凝劑),采用離心機以 3000r/min 的轉速離心 10min (離心半徑為 8.5cm ),取上清液,使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上??迫A實驗系統有限公司,滬械注準20202220446,型號:ZY-1200M)測定AST、ALT水平,采用乳膠增強免疫散射比濁法測定CRP水平,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 IFN-γ 水平;第2管( 2mL )使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鉀抗凝管,混勻后,采用全自動血液細胞分析儀「深圳邁瑞生物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粵械注準20212220570,型號:BC-7500(NR)CS]測定WBC;第3管( 2mL )使用枸橡酸鈉抗凝管,采集后立即輕柔顛倒混勻8~10次,采用離心機以3000r/min 的轉速離心 15min (離心半徑 15cm ),分離血漿,1h內采用免疫比濁法測定D-D水平。
1.3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患兒臨床資料。(2)分析影響MPP患兒發生RMPP的獨立危險因素
1.4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26.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例 (%)] 表示,組間比較行 χ2 檢驗。計量資料以( )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 t 檢驗。影響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以 Plt;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兒臨床資料比較兩組患兒發病季節、入院24h PCIS、咳嗽、喘息、胸悶、氣促、胃腸道異常、胸腔積液、AST、ALT、WBC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 Pgt;0.05 );發生組患兒發熱持續時間更長,全身皮疹、肺不張、大片狀病變患兒占比均更高,D-D、CRP、IFN-γ水平均更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 Plt;0.05 ),見表1。
2.2影響MPP患兒發生RMPP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將可能影響MPP患兒發生RMPP的因素行量化賦值,見表2。以MPP患兒是否發生RMPP為因變量(是 -1 ,否 =0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肺不張、大片狀病變、發熱持續時間較長及D-D、CRP、IFN- ?γ 水平升高均是MPP患兒發生RMPP的獨立危險因素,效應值均有統計學意義(均 Plt;0.05 ),見表3。
3討論
RMPP是MPP的一種特殊類型,其病情更復雜嚴重、治療難度更大、復發率更高,患兒可出現持續高熱、劇烈咳嗽、呼吸困難等臨床癥狀,容易繼發心臟、消化、血液系統等多系統損傷,嚴重影響患兒的生活質量及長期預后[7]。因此,深人探討MPP患兒發生RMPP的危險因素,對于早期識別高危患兒、改進治療方案、改善預后具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結果顯示,發生組患兒發熱持續時間更長,全身皮疹、肺不張、大片狀病變患兒占比均更高,D-D、CRP、IFN-γ水平均更高;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肺不張、大片狀病變、發熱持續時間較長及D-D、CRP、IFN-γ水平升高均是MPP患兒發生RMPP的獨立危險因素,提示發熱持續時間、肺不張、大片狀病變、D-D、CRP、IFN-γ水平與兒童RMPP的發生相關。分析原因為,發熱持續時間較長反映患兒的免疫系統被過度激活,導致炎癥介質大量釋放,損傷肺部組織,形成惡性循環,加重患兒病情;且長期發熱還可能導致患兒機體代謝紊亂、免疫功能降低,使MPP患兒更易發展為RMPP[8]。肺不張和大片狀病變是肺部炎癥嚴重的表現,肺不張的發生通常與氣道阻塞有關,支原體感染可引起氣道黏膜水腫、分泌物增多,甚至形成黏液栓,導致局部氣道阻塞,肺泡內氣體被吸收,肺組織塌陷,造成肺部通氣和換氣功能障礙,加重肺部負擔;而大片狀病變通常提示肺部炎癥范圍廣泛,病變累及多個肺葉或肺段,導致肺泡和支氣管結構破壞,影響氣體交換功能,加重病情,進而導致RMPP的發生[]。D-D水平升高反映機體存在纖維蛋白形成和降解活動增強,可能促進血栓的形成。在RMPP的發病過程中,肺部炎癥導致血管內皮細胞損傷,激活血小板和凝血系統,使纖維蛋白原轉化為纖維蛋白,進而形成微血栓,加重肺部血管的炎癥反應,從而促進RMPP的發生和發展[10]。CRP是一種急性期反應蛋白,在機體受感染、炎癥或組織損傷時會迅速升高,在MPP患兒中,高水平的CRP可激活補體系統,引發一系列炎癥反應,導致肺部炎癥加重;還能促進炎癥細胞的浸潤和活化,釋放更多的炎癥介質和細胞因子,加劇炎癥反應,導致肺泡和支氣管結構破壞,影響氣體交換功能,進一步加重病情,發生RMPP[]。IFN-γ作為免疫調節因子,其水平升高能激活巨噬細胞,增強其吞噬和殺菌能力,但過度的激活也可能導致肺部炎癥反應的過度放大,導致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進一步加重肺組織損傷和多器官功能障礙。另外,IFN- ?γ 可誘導肺組織中的免疫細胞浸潤,造成免疫病理損傷,出現肺部炎癥范圍擴大、肺實變或壞死性肺炎,增加治療難度,導致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治療效果不佳,進而發展為RMPp[12]
綜上所述,肺不張、大片狀病變、發熱持續時間較長及D-D、CRP、IFN-γ水平升高均是MPP患兒發生RMPP的獨立危險因素,臨床應重點關注。
參考文獻
[1]姜之炎,王雪峰,王力寧,等.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多中心流行性特征分析[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8,33(1):376-379.
[2]張偉利,張新星,顧文婧,等.肺炎支原體耐藥在難治性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發病中的作用[J].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21,36(11): 822-826.
[3]吳瑩瑩,葉燕娟,過毅.15例兒童難治性支原體肺炎的臨床特征[J].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2018,26(10):120-122.
[4]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呼吸學組.兒童肺炎支原體肺炎診治專家共識(2015年版)[J].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5,30(17):1304-1308.
[5]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臨床檢驗學組.兒童肺炎支原體呼吸道感染實驗室診斷中國專家共識[J].中華檢驗醫學雜志,2019,42(7): 507-513.
[6]盧秀蘭,張新萍,劉瀟,等.國內外評價危重患兒病情嚴重程度評分體系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小兒急救醫學,2015,22(11):767-770.
[7]劉燕茹,艾濤,樊映紅,等.重癥肺炎支原體肺炎臨床特點分析及預后評價[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8,29(10):1303-1307.
[8]陳鋒,張芙蓉.兒童難治性肺炎支原體肺炎的早期臨床特點及相關危險因素[J].中國熱帶醫學,2024,24(7):777-782.
[9]李小象,郝建華,侯紅麗,等.支原體肺炎患兒流行病學特征及難治性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臨床醫生雜志,2023,51(9):1111-1114.
[10]張戰軍.難治性支原體肺炎患者血小板和D-二聚體的應用價值[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9,37(6):1129-1131.
[11]劉雪梅,徐飛,談華,等.進展為難治性支原體肺炎的危險因素分析[J].山東醫藥,2018,58(28):80-82.
[12]李俊梅,鄭成中,張曼,等.兒童難治性肺炎支原體肺炎的臨床特點及血清IL-4、IL-6、IL-10、IFN-γ的變化分析[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8,18(24):4768-4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