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羥考酮注射液用于子宮全切術后靜脈自控鎮痛(PCIA)的效果,為臨床提供參考。方法回顧性分析于金華市人民醫院行子宮全切術的8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入組時間為2022年12月至2024年12月,根據術后使用的鎮痛藥物不同分為對照組(給予舒芬太尼鎮痛)和觀察組(給予羥考酮鎮痛),各40例。術后觀察 48h ,比較兩組患者靜息時、活動時視覺模擬量表(VAS)疼痛評分、鎮痛藥物總用量、手術相關指標和不良反應情況。結果兩組患者靜息時、活動時VAS疼痛評分均具有時間、組間、交互效應差異(靜息時:F??=28.713 , P⊥+∣⊥∣lt;0.05 ,
, P☉lt;0.05 。活動時:
, P⊥+∣⊥lt;0.05 :
,
$F _ { ☉ \overline { { \Xi } } } = 8 . 1 2 0$ P☉lt;0.05 );術后6、12、24、 48h ,兩組患者靜息時、活動時VAS疼痛評分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趨勢,且觀察組均更低(均Plt;0.05 )。術后 48h 內,觀察組患者鎮痛藥物總用量少于對照組( Plt;0.05 )。對照組患者術后 24h 的簡易精神狀態評價量表(MMSE)評分低于術前( Plt;0.05 ),組間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蘇醒時間和MMSE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 Pgt;0.05 )。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Plt;0.05 )。結論羥考酮注射液用于子宮全切術后PCIA的鎮痛效果良好,可減少鎮痛藥物總用量,且對患者術后認知功能影響較小,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中圖分類號】R6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2665.2025.15.0004.04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5.15.002
子宮全切術是婦科常見的手術之一,盡管微創技術使子宮全切術風險顯著降低,但術后急性疼痛可引起患者生理應激反應,延長住院時間,增加感染發生風險,甚至可能發展為慢性疼痛,對患者預后及生活質量造成影響[1]。目前,術后鎮痛多采用阿片類藥物聯合非甾體抗炎藥的多模式鎮痛方案,其中舒芬太尼因其強效的 μ 受體激動作用,成為靜脈自控鎮痛(PCIA)的常用藥物,但傳統阿片類藥物存在不足,如呼吸抑制、惡心嘔吐、皮膚瘙癢等發生風險較高,且單一 μ 受體激動對內臟痛的抑制效果有限,部分患者仍需額外追加鎮痛藥物[2]。羥考酮是半合成的強效阿片類藥物,兼具 μ,κ 雙受體激動作用,鎮痛效果更優[3]。基于此,本研究分析羥考酮注射液用于子宮全切術后PCIA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 50.03±5.21 )歲。觀察組患者BMI 21.8~28.0kg/m2 ,平均BMI ( 24.52±2.17)kg/m2 ;年齡44~57歲,平均年齡( 50.23±5.76 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 Pgt;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金華市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1)符合腹腔鏡子宮全切術指征[4;(2)美國麻醉醫師協會(ASA)分級[]為I~Ⅱ級。排除標準:(1)合并精神疾病者;(②合并重要臟器功能障礙者;(3長期酗酒或使用阿片類藥物者;(4對本研究使用藥物有過敏史者;(5合并慢性疼痛者;(6術前 24h 使用過鎮靜、鎮痛及抗瘙癢藥物者;(7合并惡性腫瘤者。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于金華市人民醫院行子宮全切術的8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入組時間為2022年12月至2024年12月,根據術后使用的鎮痛藥物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患者BMI 21.0-27.8kg/m2 ,平均 BMI(24.41±2.08)kg/m2 ;年齡43~57歲,平均年齡
1.2麻醉方法 (1)麻醉誘導和維持方法:患者均在術前禁飲 4h 、禁食 12h ,人室后開放靜脈、監測體征,靜脈注射 0.03mg/kg 體質量的咪達唑侖(江蘇恩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l0980025 ,規格:2mL:10mg )、 0.5μg/kg 體質量的枸橡酸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54171,規格:1mL:50μg ) 0.15mg/kg 體質量的苯磺順阿曲庫銨(杭州澳亞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213438,規格: 5mL:10mg ),在患者出現肌肉松弛、意識消失時氣管插管。術中給予吸入用七氟烷(上海恒瑞醫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213735,規格: 120mL ),吸人濃度為 1.0%~2.0% 。并以 1mg/(kg?h) 的丙泊酚中/長鏈脂肪乳(揚子江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213012,規格: 20mL:0.2g )、 )的鹽酸瑞芬太尼(宜昌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30197,規格: 1mg/ 支) 0.4μg/(kg?h) 的鹽酸右美托咪定(辰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20130027 ,規格:2mL:200μg ) 0.15mg/(kg?h) 的苯磺順阿曲庫銨、 8mg 的鹽酸昂丹司瓊(福安藥業集團寧波天衡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60148,規格: 4mL:8mg )靜脈滴注,手術結束前 30min 停止給予七氟烷,改為 4mg/(kg?h) 的丙泊酚、 0.1~0.2μg/(kg?min) 的瑞芬太尼維持麻醉至術畢,麻醉使用劑量根據生命體征和腦電雙頻指數(BIS)調節。(②術后鎮痛方法:在縫皮前給予對照組患者舒芬太尼靜脈注射,劑量為 0.1μg/kg 體質量。觀察組患者靜脈注射鹽酸羥考酮(東北制藥集團沈陽第一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203622,規格: 1mL:10mg ), 0.07mg/kg 體質量。待患者清醒和恢復呼吸時拔除插管,送人恢復室連接PCIA泵,對照組鎮痛藥物為舒芬太尼(
體質量) + 鹽酸昂丹司瓊( 8mg );觀察組為羥考酮注射液( 0.7mg/kg 體質量)鹽酸昂丹司瓊( 8mg )。兩組患者PCIA負荷劑量為100mL ,速率為 2mL/min ,單次追加劑量為 0.5mL/ 次,鎖定時間為 15min 。兩組患者術后觀察 48h 。
1.3觀察指標(1)視覺模擬量表(VAS)疼痛評分。術后2、6、12、24、48h ,采用 VAS[6] 疼痛評分評估患者術后靜息時、活動時的疼痛程度,VAS疼痛評分依據疼痛程度由輕至重為0~10分。(②術后 48h 內鎮痛藥物總用量。記錄兩組患者術后 48h 內使用鎮痛藥物的劑量。(3手術相關指標。記錄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紗布稱重法)、蘇醒時間及術前、術后 24h 的簡易精神狀態評價量表(MMSE)[評分。MMSE總分最高為30分,評分越高表示患者認知功能越好。(4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總發生率 Σ=Σ (惡心/嘔吐 + 頭暈 + 呼吸抑制 + 皮膚瘙癢 + 嗜睡)例數/總例數 ×100% 。
1.4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26.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 )表示,行 t 檢驗,不同時間點結果比較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其兩兩比較采用LSD-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 (%)] 表示,行 x2 檢驗。以 Plt;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術后靜息時、活動時VAS疼痛評分比較兩組患者靜息時、活動時VAS疼痛評分均具有時間、組間、交互效應差異;術后 6、12、24、48h ,兩組患者靜息時、活動時VAS疼痛評分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趨勢,且觀察組均更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 Plt;0.05 ),見表1。
2.2兩組患者術后 48h 內鎮痛藥物總用量比較術后 48h 內,觀察組患者鎮痛藥物總用量為( 51.72±1.79)mL ,少于對照組( 96.85±3.24Ω)mL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t 值 =77.110,Plt;0.05) 。
2.3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比較對照組患者術后 24h 的MMSE評分低于術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lt;0.05 ),組間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蘇醒時間和MMSE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 Pgt;0.05 ),見表2。
2.4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lt;0.05 ),見表3。
3討論
腹腔鏡子宮全切術雖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等顯著優勢優勢,但術后可能會產生持續性慢性疼痛,通常持續超過3個月,發生機制涉及術中神經損傷、炎癥因子持續釋放及中樞敏化等多重因素,多表現為下腹部、盆腔或腰骶部的鈍痛或刺痛,影響患者術后恢復和心理健康。PCIA是臨床應用較多的鎮痛手段,具有藥物用量少、可自控和藥物濃度穩定的優勢,其中,舒芬太尼是常用鎮痛藥物,因其高脂溶性和強效 μ 受體激動作用,對軀體痛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但對內臟痛的抑制效果較差,其鎮痛效果和不良反應均有劑量依賴性[3。羥考酮具有雙受體激動作用機制,具有更強的鎮痛效果,且對內臟痛的抑制效果明顯。基于此,本研究探討羥考酮用于子宮全切術后PCIA的效果,以期為臨床鎮痛藥物的選擇提供參考。
本研究中,兩組患者靜息時、活動時VAS疼痛評分均具有組間、時間、交互效應差異,兩組患者術后6、12、24、 48h 的VAS疼痛評分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趨勢,且觀察組均更低;術后 48h 內,觀察組患者鎮痛藥物總用量小于對照組,這提示羥考酮用于子宮全切術后PCIA的鎮痛效果更好,并可減少阿片類藥物使用劑量。分析原因為,舒芬太尼作為純 μ 受體激動劑,雖可有效緩解切口痛,但對內臟痛效果有限,導致患者活動時疼痛評分較高[8]。羥考酮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和內臟平滑肌,通過激動 μ 受體產生強大的中樞性鎮痛效應;通過激動K受體對內臟痛產生特異性抑制作用,從而有效抑制內臟痛和切口痛,進而降低患者靜息時、活動時的疼痛程度。此外,雙受體覆蓋使羥考酮單藥即可滿足術后混合性疼痛的鎮痛需求,又可減少聯合用藥的必要性,從而降低總藥物用量。
本研究中,對照組患者術后 24h 的MMSE評分降低,組間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蘇醒時間和MMSE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這提示羥考酮用于子宮全切術后,PCIA對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較小。分析原因為,羥考酮作為 μ,κ 受體雙重激動劑, κ 受體激動可抑制膠質細胞釋放白細胞介素-6、腫瘤壞死因子 -a 等促炎因子,減輕炎癥對認知功能的損傷,并可部分抵消 μ 受體介導的神經細胞抑制,且羥考酮可減少額外鎮痛藥需求,血藥濃度穩定,繼而可降低術后認知功能障礙的發生[10]。另外,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更低,提示羥考酮用于子宮全切術后PCIA的安全性高。分析原因為,舒芬太尼作為純 μ 受體激動劑,其對內臟痛的抑制作用存在明顯天花板效應,當其用于術后鎮痛效果不佳時,通常需要加大藥物劑量,而舒芬太尼的呼吸抑制、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發生率呈劑量依賴性;羥考酮作為雙受體覆蓋藥物,對內臟痛和軀體痛的抑制效果均較好,可減少鎮痛藥物總用量,降低相關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安全性更高[11]。但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樣本量相對有限且來源較單一,可能影響結果的統計學效力,在后續研究中,需開展多中心、大樣本的隨機對照試驗,以期為臨床提供更科學的用藥依據。
綜上所述,羥考酮用于子宮全切術后PCIA,可顯著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減少阿片類藥物用量,且對患者術后認知功能影響較小,并可降低不良反應發生風險。
參考文獻
[1]徐莉.羥考酮復合右美托咪定在腹腔鏡全子宮切除術后鎮痛中的應用[J].中國計劃生育和婦產科,2018,10(10):59-61.
[2]王娜,曹彥明,楊希革,等.腹式全子宮切除術后鹽酸羥考酮注射液與舒芬太尼靜脈自控鎮痛的比較[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6,20(8):1360-1361.
[3]苗楊,張金良,韓麗瑩.鹽酸羥考酮注射液用于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后鎮痛的臨床觀察[J].醫藥論壇雜志,2018,39(1):37-39.
[4]中國醫師協會婦產科醫師分會婦科腫瘤專業委員會(學組).良性子宮疾病子宮切除術手術路徑的中國專家共識(2021年版[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21,37(8):821-825.
[5]BUTTERWORTHJF,MACKEYDC,WASNICKJD,etal.摩根臨床麻醉學[M].王天龍,劉進,熊利澤,譯.5版.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15:183-195.
[6]孫兵,車曉明.視覺模擬評分法(VAS)[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2012,28(6): 645.
[7]周小炫,謝敏,陶靜,等.簡易智能精神狀態檢查量表的研究和應用[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6,31(6):694-696,706.
[8]陳陽村,雷劍,李軍.羥考酮復合丙泊酚用于宮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中疼痛管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J].河北醫藥,2019,41(21):3210-3213,3218.
[9]李鑫,吳秀英.羥考酮與舒芬太尼用于腹腔鏡輔助全子宮切除術術后鎮痛的效果比較[J].中國醫科大學學報,2019,48(5):442-445.
[10]周立業,王鵬.羥考酮聯合帕瑞昔布鈉超前鎮痛對腹腔鏡下子宮切除術患者圍術期應激反應及血清CXCL13、CXCR5影響[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22,30(12):2773-2777.
[11]黃科,樊梅,周科耀,等.羥考酮與芬太尼用于腹腔鏡子宮切除術后的鎮痛、鎮靜效果和安全性比較[J].中國藥房,2018,29(8):1102-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