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作為語言輸入的渠道,能夠積累豐富的寫作資源;而寫作作為語言輸出的過程,可檢驗和鞏固寫作方法和技巧。“讀寫結合”是將閱讀與寫作緊密結合,為記敘文寫作搭建從輸入到輸出的表達能力提升路徑。
一、深度閱讀,研讀文本
“讀寫結合”的第一步是閱讀。如果沒有對文本的深入解析、對閱讀對象特征的精準把握、對內在邏輯的細致領會,就難以真正領略文本的語言藝術魅力,更無法深入探究寫作藝術并將其內化。
(一)深入研讀語言,領悟其意蘊
深入研讀,是一個學會分析文本、增強語言敏感度和培養細節關注能力的過程。在深度閱讀文本時,同學們需要對文本中的關鍵詞句、微妙之處以及含蓄表達進行細致入微的剖析和反復推敲。這種“咬文嚼字”的過程,有利于通過品味語言達到理解與感悟的目的。
以《白鵝》為例,我們可以先聚焦于對白鵝外貌和動作的描寫。文中“伸長了頭頸”“左顧右盼”這樣的細節描寫,生動地展現白鵝初到新環境時的高傲與警覺,暗示白鵝對周圍環境的陌生感和好奇心。通過反復誦讀句子,可以體會到白鵝的“高傲”并非無理取鬧,而是一種在新環境中的自我保護。再如,“厲聲叫囂”“引吭大叫”等詞語,不僅生動表現了白鵝對領地的堅守,還透露出它的獨特個性。同時,文中對白鵝生活習性的描寫,如“一日三餐”“飲水必有規定”,不僅展現了白鵝生活習性的規律性,還體現了主人對它的細致照料。這些細節描寫既體現出白鵝的“架子十足”,又不失可愛。
(二)嘗試制作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是一種解析篇章結構、深入解讀文本的可視化思維工具。它能有效梳理文本內容,提煉關鍵信息,并借助視覺元素強化理解和記憶。
以《白鵝》為例,具體操作步驟如下。首先預讀,細致研讀文本,標記反映白鵝特征、生活場景和作者情感的關鍵句子和詞匯,如“伸長了頭頸,左顧右盼”“凡有生客進來,鵝必然厲聲叫器”等;進而提煉出文章的核心主題“白鵝的高傲與可愛”,并將其作為思維導圖的中心。其次,圍繞中心主題劃分主要部分,如“白鵝的形態特征”“白鵝的生活習性”“作者與白鵝的情感互動”,并以輻射狀分支的形式記錄各子主題,進一步細化具體內容,如“頭頸伸長”“一日三餐”“對生客的警覺”等。
在思維導圖制作過程中,我們還可運用不同顏色、符號和圖像等視覺元素,比如用紅色標注高傲特征,用藍色標注生活習性,用簡筆畫表示白鵝的動作,使思維導圖更加直觀易懂。
(三)運用問題鏈深入閱讀文本
問題鏈是實現深度閱讀的重要工具。一個有效的閱讀問題鏈設計應具備以下三大特性。第一,導向性。問題鏈要有明確的閱讀切入點,能指引清晰的閱讀路徑。第二,層次性。問題設計要循序漸進,形成合理的梯度和層級,使閱讀呈現逐步深入的過程。第三,整體性。強調對文本的理解不能停留在碎片化層面,而是要從整體視角出發把握文本的內涵。
以《白鵝》為例,先提出問題:豐子愷在文章開頭是如何描寫白鵝的?從這些描寫中,你感受到了作者對白鵝怎樣的情感?情節梳理階段,進一步提問:文章中列舉了哪些關于白鵝的生活習性和行為特點?這些特點如何反映了白鵝的性格?作者又是通過什么方式表現出來的?主題與結構探討階段,可以提出:“白鵝”這一形象是否具有更深層次的象征意義?如果有,請結合文本談談你的理解。同時,制作一張以《白鵝》為主題的思維導圖,歸納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作者的情感線索。閱讀延伸階段,討論豐子愷是如何將生活瑣事轉化為生動有趣的故事的?如果根據《白鵝》的內容創作一幅插畫或編寫一段續寫,應選取哪些關鍵場景或細節?為什么?
二、強化讀寫訓練,內化寫作能力
(一)以讀促寫,開展仿寫訓練
在記敘文寫作中,掌握優秀文章的寫作技巧是提升寫作能力的重要途徑。仿寫作為一種基于模仿的寫作訓練方式,要求學習者模仿優秀文章的寫法,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模仿和創新,逐步提升寫作能力。以《黃繼光》為例:
1.基礎層:句式仿寫
選取課文中的經典句子進行仿寫。“他用盡全身的力氣,更加頑強地向前爬,還有二十米,十米…近了,更近了。”這句話通過短句遞進營造緊張感,省略號制造懸念,數量詞遞減強化節奏。仿寫類似的句子:“她死死咬住嘴唇,繼續向終點挪動,還剩五圈,三圈……快了,就要快了。”這樣的仿寫能夠初步掌握語言形式,提高對句子結構和表達技巧的理解。
2.提高層:場景仿寫
選擇課文中的精彩場景進行仿寫。“黃繼光憤怒地注視著敵人的火力點,他轉過身來堅定地對參謀長說:‘參謀長,請把這個任務交給我吧!‘”這句話以對話場景為例,至少運用兩種描寫手法。仿寫類似的場景:“熱鬧的接力賽場內,張華的眉頭微皺,顯露出內心的緊張和決心。他轉過身,面向教練,語氣中帶著一絲急切但充滿自信:‘教練,我想跑最后一棒,請把這個任務交給我!’教練的眼神中閃過一絲贊賞,他走上前,用力拍了拍張華的肩膀,那一掌既是鼓勵也是信任。教練的聲音沉穩而充滿力量:‘張華,這一棒非常關鍵,我相信你的速度和毅力。去吧,帶領我們的隊伍沖向勝利。”對話場景的仿寫運用了多種描寫手法,既體現了人物的性格特點,又展現了運動場上的緊張氣氛和團隊精神。
3.創新層:結構遷移
敘事結構作為模仿對象,可以進行創新遷移。以《黃繼光》的敘事結構為例,圍繞接受任務、首次受阻、兩次爆破失敗、用身體堵槍眼、戰斗勝利,創造出新的內容。
仿寫示例:一次難忘的志愿者經歷
開端:接受任務
陽光明媚的早晨,作為學校志愿者團隊的一員,我接到一項特殊的任務:組織一次社區清潔活動。活動目的是清理社區公園的垃圾,增強居民的環保意識。
發展:首次受阻
活動開始時就遇到了困難。一些居民對清潔活動表示懷疑,甚至有些人在公園里繼續亂扔垃圾。我們嘗試通過分發傳單和口頭宣傳來提高大家的環保意識,但效果并不理想
高潮:關鍵沖突
就在感到沮喪的時候,一個小女孩走到我面前,手里拿著一個塑料袋,里面裝滿了她剛剛撿起的垃圾。她的眼神中充滿了純真和堅定:“大哥哥,我覺得你們在做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我也想幫忙。”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動力和責任感。
結局:活動成功
受到小女孩的鼓舞,我們更加積極地與社區居民溝通,解釋我們的目的和意義。漸漸地,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我們的行列。最終,我們不僅清理了公園,還成功地提高了大家的環保意識。活動結束后,社區公園煥然一新,我們的努力也得到了居民的認可和贊揚。
(二)以讀促寫,開展續寫活動
同學們在續寫時,要讀懂原文,并運用所學知識創作新內容。要先選擇與自身能力和興趣相匹配的素材與任務。明確續寫任務后,深度閱讀原文,分析其中的關鍵要素,并通過提出問題來加深對續寫對象的理解。在續寫時要注意與原文風格保持一致。若感到難度較大,可以參考具體實例進行續寫。
比如續寫《賣火柴的小女孩》時,第一步是理解原文中的關鍵要素,如小女孩在寒冷中點燃火柴所看到的溫暖幻象以及她對溫暖和關愛的渴望。明確續寫任務后,構思情節框架,保持與原文一致的風格和情感基調。如設計小女孩在夢中被奶奶帶到一個溫暖的家,那里有慈愛的人們和溫暖的爐火。
(三)以讀促寫,開展改寫訓練
改寫是一種重要的寫作訓練方式。改寫訓練要求在尊重原文內容的基礎上,通過改變文章類型、說話方式以及講故事的角度等,對原文進行改造和再創作。
改寫訓練需要準確把握原文信息、理解思想主旨和體會情感色彩,對原文進行重構和再塑。例如,將詩歌改寫為敘事文的過程中,通過細膩的筆觸和豐富的想象,將詩歌中的意境轉化為具體生動的故事。詩歌中可能只是簡單地提到山路和燈火,但在改寫時可以詳細描寫小路兩旁的野花、樹葉在微風中搖電的姿態。
以改寫詩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為例,將自己置身于文本具體情境中,想象描寫杜甫聽到捷報的情景、周圍人們的反應及其自身的心理活動與行為表現。例如:
一陣急促的馬蹄聲打破了村莊的寧靜,一位信使匆匆而來,臉上洋溢著難以抑制的喜悅。信使大聲宣布:“官軍收復了河南和河北!”這個消息如同春雷般在村莊中炸響,瞬間傳遍了每一個角落。村民們紛紛走出家門,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孩子們在街道上奔跑歡呼,老人們則激動得熱淚盈眶,相互擁抱。杜甫聽到這個消息,一時愣住了。他的心中涌起了一股難以言喻的情感,是激動,是喜悅,更是深深的感慨。他的眼中閃爍著淚光,那些因戰亂而流離失所的日子,那些在詩中無數次呼喚和平的歲月,終于在這一刻得到了回應。他站起身來,走出家門。此刻,他的臉上也露出了久違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