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語言表達能力是一個人的核心素養。重視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讓幼兒從小具備良好的邏輯思維和交際能力,是幼兒教育的重要目標和方向。繪本具有多方面的教育價值,是提升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手段。本文梳理了繪本教學在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方面的重要意義,在此基礎上闡述了利用繪本教學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策略。
一、利用繪本教學提升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意義
利用繪本教學提升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具有十分豐富的內涵和意義。
語言是交流和思維的工具。《3一6歲兒童學習和發展指南》把傾聽和表達、閱讀和書寫納入了育人課程,旨在通過營造自由、寬松、想說、敢說的語言訓練環境,促進幼兒的語言發展、交際能力培養和思維提升。幼兒園要重視繪本在語言表達方面的促進作用,多措并舉、多管齊下,基于幼兒的語言基礎、學習模式和心理訴求激發其表達欲望,促進其未來發展。
首先,繪本可以借助色彩豐富的畫面和形象生動的故事情節,有效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和表達欲望,為互動交流打下基礎。通過讀故事、聽故事、講故事、模仿故事等活動,既能幫助幼兒學習和積累漢語詞匯,也能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其次,繪本包含廣闊的生活場景,既能提高幼兒的認知水平,也能引導幼兒用語言表達觀點。再次,繪本具有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可以吸引幼兒借助描述和重構情節來提升創造性思維,強化表達邏輯,提升語言準確性。最后,繪本主題豐富、內容有趣,可以為互動交流創造良好的環境,幫助幼兒了解自己,學習與他人相處,促進交際水平的提升。
二、利用繪本教學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基本原則
(一)適宜性原則
教師必須充分考慮幼兒的興趣、理解能力和生活認知,確保繪本與成長階段相匹配。合適的繪本可以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培養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反之,如果主題過于復雜或簡單,可能增加理解難度,阻礙幼兒語言發展。教師必須細致入微地挑選繪本,為幼兒的成長提供有益的幫助。
(二)互動性原則
在繪本閱讀中,教師的角色至關重要,師幼互動不可或缺。如果只是機械地讓幼兒跟隨教師朗讀文字,不僅無法激發幼兒的表達欲望,還可能會影響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繪本閱讀是充滿發現的過程,教師需要用心引導幼兒觀察圖畫,啟發他們思考故事情節,大膽表達想法。
(三)個性化原則
每個幼兒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語言發展速度、閱讀興趣、生活經驗和個性存在顯著差異。教師不能忽視幼兒的差異,應該深入了解其獨特需求,確保繪本內容、難度和風格契合其基本情況。在閱讀方法上,教師應該因材施教,激發幼兒的閱讀積極性。
(四)規律性原則
語言訓練是一項需要科學方法和嚴謹態度的任務,必須遵循循序漸進的規律,確保每個階段的學習達到預期效果。教師應該根據幼兒的年齡、認知能力和語言水平,設計一系列針對性教學活動,引導幼兒從簡單的語言表達逐漸過渡到復雜的語言運用,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三、利用繪本教學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策略
(一)契合幼兒,保障豐富
繪本是語言訓練的重要資源。課堂使用的繪本需要涉及各個主題,包括冒險類、生活類、科學類、故事類等,豐富幼兒的詞匯量。同時,教師要分析幼兒的學習興趣和能力基礎,不能憑借主觀臆斷篩選繪本,違背幼兒的意愿。一般來說,對于小班幼兒,繪本要以生活類為主,通過色彩鮮艷的圖畫和故事激發其閱讀和表達欲望,促進其對日常生活的了解。對于中班幼兒,可以選擇圖畫和文字比例均等的繪本,通過復述畫面促進其對文字的理解。對于大班幼兒,可以選擇文字占比大的繪本,讓其運用基礎詞匯交流。幼兒園要經常更新繪本,建立繪本圖書館,供幼兒自由選擇喜歡的讀物,為表達提升奠定基礎。
(二)問題導向,互動交流
幼兒喜歡問“為什么”。通過有趣的問題帶動幼兒思考,釋放幼兒的表達激情,是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策略。例如,在閱讀《小蝌蚪找媽媽》繪本時,教師可以提問:“小蝌蚪為什么找媽媽?青蛙媽媽為什么離開孩子?”讓幼兒互相啟發和補充。教師可以鼓勵幼兒通過自主對話、你問我答等方式,營造良好的交流情境。例如,在閱讀《猜猜我有多愛你》時,幼兒提出了一個問題:“大兔子的愛為什么總是更多呢?”有趣的問題激發了全班的興致,幼兒紛紛表達各自的認識。有的幼兒說:“媽媽主動的擁抱更溫暖。”有的幼兒說:“大兔子對小兔子的愛像大海一樣深,像天空一樣廣,小兔子比不了。”教師參與其中,不時鼓勵,提供詞匯和思維支持,營造人人參與的學習場景。在這一過程中,幼兒會提出一些在大人看來匪夷所思的問題,教師不要苛責,讓其不敢說話和表達。而應耐心解答。
(三)創新方法,激發興趣
提升語言表達能力的關鍵在于激發表達欲望。在繪本閱讀中引入講故事、表演、歌唱等活動,可以進一步強化語言訓練效果,促進幼兒表達興趣的提升。例如,在閱讀《小蝌蚪找媽媽》時,教師可以編創兒歌,帶領幼兒一起歌唱:“小蝌蚪找媽媽,游過池塘和蘆花,看見烏龜問一問,原來不是我媽媽。”提升幼兒語言表達的節奏性和連貫性。在閱讀《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利用道具扮演霸王龍、小甲龍等角色,展開對話。
霸王龍:你好,我叫霸王龍,你看起來很好吃。
小甲龍:對啊,我叫“很好吃”。
霸王龍:你看起來可可愛愛,我不會吃你的。
小甲龍:你看起來也是可可愛愛的樣子。
霸王龍:我會保護你的,“很好吃”
幼兒在表演情境中不斷展開聯想,加入肢體動作和面部表情,既促進了對故事內容的理解,也強化了語言表達能力。方法創新沒有止境,教師只有在不斷摸索中總結經驗,加強反思,和幼兒建立平等關系,才能持續激發幼兒的表達興趣。
(四)尊重規律,持續推進
幼兒各方面條件不足,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尊重幼兒的認知規律,制訂長期的育人計劃,循序漸進,持之以恒,才能收到效果。一般來說,針對剛入園的幼兒,教學目標主要是閱讀興趣和聽讀習慣培養。教師一般會在每日固定時間,選擇色彩鮮艷、圖案簡單的繪本讓全班幼兒接觸和了解。對于入園10個月以下的幼兒,教師需要逐步引入多樣化的繪本來增加其詞匯量,同時組織角色扮演游戲,促進其對故事情節的理解,并積極鼓勵其分享閱讀感受。對于入園10個月以上的幼兒,需要以增強創造能力、思維能力、交際能力為目標組織“故事大王”比賽,引導其講述完整的故事,或結合豐富多彩的日常生活開展繪本編創活動,培養其創造性表達能力。總之,尊重語言表達訓練的客觀規律,通過長期計劃保障繪本教學有序、科學、持續進行,是幼兒園繪本教學必須堅持的原則。
(五)家園合作,共同育人
家庭是成長的第一搖籃,也是語言學習的重要場地。實踐表明,家長的語言表達能力直接影響幼兒的語言水平,家園合作在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教師需要定期向家長推薦有利于發展幼兒語言思維的讀物,特別是故事性強的繪本,讓家長了解和熟悉,在合適的時機帶領幼兒閱讀。另一方面,教師需要針對家長在親子共讀活動中的反饋意見,通過家園溝通,制訂更加契合幼兒情況的育人方案。同時,教師要鼓勵家長多創造聽說讀寫的機會,如繪本情節復述、親子演唱表演、詞語配對游戲等。只有讓每個家庭的幼兒都身處自由、開放、溫馨、交流的成長環境中,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才能得到不斷提升。一些家長管教較為嚴厲,限制了幼兒的表達訴求,教師需要幫助其改正錯誤行為,形成良好的育人觀念。
(六)全面評價,促進發展
語言表達能力的評價指標較為多元,往往不是一句簡單的夸獎就能得出準確概況。通過制訂完善的評價體系準確了解幼兒在繪本閱讀中的綜合表現,找到問題并解決問題,可以更好地推進新時期幼兒園繪本教學的發展。例如,《三只小豬》繪本閱讀中,教師不妨從下面幾個方面對幼幾進行重點考察:第一,能否在理解故事梗概、角色和發展順序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話完整講述故事內容?第二,能否運用豐富多彩的詞匯提升敘述魅力,讓大家都愛聽?如“堅固的房子”“可怕的大灰狼”等。第三,能否通過歌唱、表演給予聰明勇敢的小豬贊美?第四,能否結成小組,分享閱讀心得和感悟?如“我覺得小豬很勇敢,因為……”“如果我是那只小豬,我會”等。第五,能否表現出良好的合作意識和交際能力?如善于觀察同伴表達、認真傾聽同伴想法并給予回應等。第六,創造性思維如何?如續編故事情節:三只小豬馴服了大灰狼,讓大灰狼成為保鏢。通過以上評價,可以對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做出全面解讀。評價事項有待進一步豐富,如圍繞“從哪些方面感受表達樂趣?”等指標細化評價內容。教師要將每位幼兒的表現以測評卡的形式反饋給家長,引導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加強親子互動。此外,應關注自評、互評內容,如創設混齡教學活動,根據大班幼兒的意見了解小班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四、利用繪本教學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發展的反思
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僅靠繪本遠遠不夠。一些幼兒閱讀興趣低迷,更喜歡手工制作和戶外游戲。強制要求其閱讀,既不利于其身心健康發展,也不利于其語言表達能力提升。教師必須提升繪本教學的趣味性、適宜性,在跨場景、跨學科教學中營造更好的語言環境,潛移默化地促進幼兒自主發展。同時,結合本園實際、一日生活和幼兒發展情況編創繪本,拉近幼兒和繪本的距離,增強幼兒閱讀的親切感,讓語言訓練目標更加清晰。
五、結語
幼兒處于語言發展的黃金時期,引入多樣化的繪本課程來豐富語言材料,提升幼兒的表達欲望和能力,是新時期幼兒園教育的重要途徑。教師要加強反思繪本教學問題,突出幼兒的主體地位,切實營造互動、分享、激勵的育人環境,并通過完善評價體系、推進家園合作,保障幼兒語言思維和表達意識的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