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圖文并茂的繪本為小學語文教學提供了優質資源。然而,當前小學生在繪本閱讀過程中往往表現出閱讀興趣持續性不足、理解淺顯、主題把握偏差等問題。情境創設作為連接生活經驗與文本內容的橋梁,對提升閱讀理解能力具有獨特價值。本文以《猜猜我有多愛你》繪本教學為例,探討了情境創設策略對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影響,旨在為繪本教學改革提供新思路。
繪本《猜猜我有多愛你》通過溫暖的對話展現了大小兔子之間純真深厚的親情。借助恰當的情境創設,能有效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幫助他們突破表層理解的局限,準確把握文本主題。
一、情境創設融入繪本教學的必要性
小學階段是學生認知發展的關鍵期,其思維特點以形象思維為主,對具體事物的感知能力強,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相對薄弱。繪本閱讀具有鮮明的情境依賴性,學生需在特定情境中建構文本意義。情境創設能為繪本閱讀提供必要的語境支持,它通過構建具體生動的情境,將抽象文本內容轉化為可理解的具象畫面。教師能夠通過創設溫馨的親情氛圍與互動場景,引導學生從自身經驗出發,深入理解故事中愛的深度。恰當的情境創設調不僅能調動學生的多感官體驗,激活其生活經驗,還能幫助他們在文本與現實之間建立聯系,拓寬認知視野,豐富間接經驗。同時,情境能夠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聯想能力,促進多維度理解,使文本情感在交互體驗中得到升華。
二、繪本閱讀課堂的理解障礙
繪本閱讀的理解是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教學實踐中,學生的閱讀理解呈現出多層次的障礙:從閱讀興趣與情感投入的缺失,到文本理解停留于表
層,再到深層主題把握偏差。分析這些障礙對有針對性地開展繪本教學、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一)閱讀興趣與情感投入不足
課堂觀察顯示,部分學生對繪本的關注僅停留在簡單的圖畫瀏覽層面。當教師引導深入閱讀時,他們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面對繪本中大小兔子之間富有創意的比較方式,如張開雙臂、向上跳躍、丈量距離等情節,學生往往只是走馬觀花式閱讀,缺乏情感投入和思考。學生對故事中蘊含的情感表達方式缺乏敏感性,難以體會角色之間細膩的情感互動。面對溫馨感人的情節,如大兔子輕輕親吻小兔子道晚安,他們無法產生深入的情感體驗。由于情感投入不足,學生未能真正體會繪本的深層情感,影響了其對文本的深入了解。學生習慣于被動接受故事情節,缺乏主動思考和情感參與的意識,導致閱讀流于形式。這種現象不僅影響了教學效果,還阻礙了學生閱讀素養的長期發展。
(二)文本理解停留于表層
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普遍較為膚淺、碎片化,僅停留在表面情節的簡單復述,未能深入挖掘故事內涵。他們能夠描述小兔子和大兔子比較愛的具體過程,如跳躍、伸展等動作細節,但對這些行為蘊含的情感表達方式缺乏深層次解讀。學生傾向于簡單記憶情節的發展順序,對人物對話中的情感遞進關系理解不足,難以把握故事發展的內在邏輯。文本解讀能力的局限性不僅使學生難以感受作品的藝術魅力,無法真正領會繪本所傳達的價值理念,還不利于他們建立完整的閱讀理解框架。長期以來,這種表層理解的問題已成為制約繪本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亟需在教學實踐中得到重視和解決。
(三)深層主題把握困難
文本蘊含的深層主題往往通過巧妙的情節設計和細膩的情感表達呈現,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解讀能力。學生雖然能感知故事的溫馨氛圍,但對親子之間蘊含的無私奉獻、含蓄表達等情感特質理解不足。對深層主題的理解困難體現在多個方面:學生難以發現故事情節背后隱含的主題線索,無法準確把握作者的創作意圖;對人物行為背后的情感動機理解模糊,未能深入體會角色的性格特征;對故事中的象征意義和寓意理解膚淺。這種深層主題把握能力的欠缺不僅限制了學生價值觀念的形成和情感素養的提升,還影響了繪本教學的育人功能發揮。
三、學生繪本的情境教學設計實踐
在《猜猜我有多愛你》繪本教學中,系統的情境創設能夠引導學生從親子共鳴入手,細致解讀人物對話,通過層層推進情感理解,實現對繪本內容的深度把握。這一設計為提升其閱讀理解能力提供了有效途徑。
(一)情感激發:親子共鳴的導入設計
導入環節的情境創設應著重激發學生的親情體驗。教師可通過創設“愛的度量”情境,引導學生回憶與父母之間表達愛的方式。首先,需引導學生模仿小兔子的動作,展示張開雙臂表達愛的姿態。通過肢體語言的直觀表達,激活他們的親情經驗。在此基礎上,教師可播放溫馨的背景音樂,營造溫暖的課堂氛圍,幫助學生建立與故事情境的情感聯系。其次,應組織學生分享“最難忘的親情時刻”,通過真實故事的交流引發共情。教師需關注學生的情感反應,適時引導他們將個人經驗與繪本故事建立聯系。最后,可鼓勵學生“用身體測量愛的長度”,加深對繪本開篇情節的理解和感知。這種貼近生活經驗的情境導入不僅能有效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情感經驗,將抽象的情感具象化,還能為其深入理解文本內容和提升閱讀能力奠定基礎。
(二)理解深化:人物對話的細節解讀
在核心閱讀環節,情境創設應重點圍繞大小兔子的對話展開。教師可引導學生分組扮演故事角色,通過細致入微的對話表演,體會人物間情感交流的細節。首先,在朗讀對話時,應強調語氣語調的變化,幫助學生感受對話中蘊含的情感層次。其次,教師可設計“對話遞進表”,引導學生梳理大小兔子比較愛的過程:從手臂的伸展度、跳躍的高度、小路的長度到月亮的高度,層層推進表達愛的深度。通過表演活動,學生能夠置身于角色情境中,深入體會親子間情感表達的方式。最后,在細節解讀環節,教師需提示學生關注人物的動作描寫,理解“緊緊抓住”“甩過頭頂”等細節傳達的深情。對話情境的創設不僅能幫助學生把握故事發展的內在邏輯,理解人物情感表達的遞進變化,還能促進文本的深層解讀,克服淺層理解的局限,提升其文本解讀能力。
(三)主題升華:情感遞進的層層推進
在主題升華階段,情境創設應聚焦于深層情感的提煉。教師可設計“愛的傳遞”情境,引導學生思考大兔子最后說“愛你到月亮那里,再從月亮上回來”的深意。首先,可通過創設“愛的度量”圖示,形象展現愛的廣度和深度:地面代表基礎的愛,空中代表無限的愛,來回的箭頭象征愛的循環往復。在此基礎上,教師應引導學生探討大兔子為什么要等小兔子睡著后才說出最后的話,幫助他們理解愛的含蓄與深沉。主題升華環節特別強調情感的遞進性理解:從具體的身體動作到抽象的空間距離,再到無限的愛的表達。其次,教師需創設“傾聽愛”環節,讓學生回憶父母默默付出的細節,建立文本與現實生活的情感聯系。這種層層遞進的情境設計能夠幫助學生從表層情節走向深層主題,實現對父母之愛主題的深刻理解。
四、情境創設引領下的教學突破與啟迪
情境創設的教學方式不僅提升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還能為繪本教學創新提供了新的思路。系統梳理這些教學突破與啟示,對推進繪本教學改革具有重要意義。
(一)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躍升表現
在《猜猜我有多愛你》的情境教學實踐中,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呈現出多維度躍升。在閱讀興趣方面,學生對繪本故事的關注度明顯提升,從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探究。通過親子共鳴的情境創設,他們能自發聯系生活經驗,主動分享與父母之間的情感故事。在文本解讀層面,學生對人物對話的理解更加深入,能準確把握大小兔子之間愛的比較過程。面對“這么多”“一直到腳趾頭”“遠到跨過小河”等關鍵表達,他們不再停留于字面意思,而是能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在主題把握方面,學生對父母之愛主題的理解逐步深化,能從大兔子“一直到月亮那里,再從月亮上回到這里來”的表達中,感悟愛的無限與深沉。情境創設激發了學生的思維活力,使其在閱讀過程中展現出更強的探究意識和更深入的思考。
(二)繪本教學創新的延展空間
情境創設的成功實踐為繪本教學開辟了廣闊的創新空間。在教學方法上,它突破了傳統的講解模式,通過角色扮演、情境對話等方式,使抽象的文本內容具象化。教師可設計多樣化的情境活動,如親子故事分享會、文本演繹展示、主題探究討論等,豐富教學形式。在教學內容上,情境創設為文本解讀提供了新的切入點。教師可從人物對話、情節發展、情感遞進等多個維度設計教學情境,深化文本理解。在教學資源開發上,教師可將繪本中的情感主題與學生生活實際相結合,延伸設計系列主題活動,如親情故事征集、感恩主題創作等,拓展教學內容。通過情境創設,教師可以更靈活地把握教學節奏,根據學生反應適時調整教學策略,提升教學效果。將情境創設與其他學科內容有機整合,如將親情主題與寫作教學結合,能夠引導學生表達情感,實現多學科融合。這種教學創新不僅提升了繪本教學的趣味性和有效性,也為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五、結語
《猜猜我有多愛你》的教學實踐充分表明,針對性的情境創設能有效解決學生繪本閱讀理解中的關鍵問題。通過情感激發、細節解讀和主題升華三個層面的情境設計,能夠幫助學生充分激發閱讀興趣,逐步深入文本理解,更加準確地把握主題。這種以問題為導向、以情境為支撐的創新教學模式,為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實踐路徑。在未來的繪本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更加注重情境創設的針對性和層次性,持續探索提升閱讀理解能力的多樣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