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氣象局的最新氣候預測,2025年夏季全國平均氣溫偏高概率達 80% ,這意味著今年夏天極有可能成為近十年來的又一個火爐模式。水是“生命之源”,高溫對老年人健康極大的威脅是脫水。夏季高溫老年人為何易缺水?
眾所周知,夏季氣溫高,皮膚表面的水分容易蒸發;長時間待在空調房間,空氣干燥,容易導致皮膚水分流失;紫外線會破壞皮膚的天然保濕屏障,導致皮膚水分流失;出汗較多,汗液中的水分和電解質會帶走皮膚表面的水分;過度清潔或使用刺激性清潔產品,會破壞皮膚的天然油脂層,導致皮膚水分流失。加之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對缺水的感知力下降,明明身體已經缺水了,卻感覺不到渴,常不會或很少主動地去喝水,使身體所需水分不能及時得到補充;尤其是老年人由于消化系統衰退易引發嘔吐、腹瀉,進一步增加水分流失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會降低身體對脫水的耐受性,同時部分藥物(如利尿劑)可能加速水分排出,導致鈉、鉀等電解質流失,進一步削弱體液調節功能,增加了身體失水的風險。
老年人脫水會造成什么后果
●電解質紊亂老年人脫水會導致體內水 分不足,造成電解質紊亂,患者會出現乏力、 惡心、嘔吐等癥狀。
●腎衰竭由于脫水而導致腎臟灌注不足,腎臟功能出現障礙,不能將體內代謝的廢物排出體外而堆積在體內引起的。患者會出現惡心、食欲缺乏、乏力、少尿等癥狀。

靶器官損傷 血液黏稠度增高,可能誘發心肌梗死、腦梗。
●跌倒風險增加脫水會引起低血壓、頭暈、肌肉無力,增加摔倒后骨折的風險。
●意識障礙嚴重脫水可能引發譫妄、幻覺,易被誤認為癡呆或精神疾病。
老人脫水的危險信號
? 生理預警信號尿液深黃色/琥珀色尿液(正常應為淡黃);排尿次數 lt;3 次/天,單次尿量 lt;200m| (參考值健康人每日尿量1000~20000∣ );皮膚彈性差,手背皮膚捏起后回彈慢(超過2秒);舌頭干裂,像長時間沒澆水的樹皮;低血壓:坐著突然站起來眼前發黑。
嗜睡由于脫水導致大腦供血不足,腦細胞缺氧,因此會出現嗜睡的癥狀。嗜睡狀態多發生在白天,且患者無法被輕易喚醒。
●昏迷嚴重脫水時,腦部血管收縮,腦血流量減少,腦細胞缺血缺氧,進一步加重腦損傷,可能導致昏迷的發生。
老年人夏季科學補水“三大原則”和“八項注意”
三大原則:
1.定時定量,主動補水。每日飲水量(基礎量公式:體重 kg×30ml= 每日需水量。建議 1500~2000 毫升),少量多次,避免一次性大量飲水增加心臟負擔。(設定飲水鬧鐘提醒,即使不渴也需規律補水,尤其是晨起、睡前及餐間)。
2.優選健康飲品,避免誤區。以溫白開水、淡茶水、檸檬水為主,少喝含糖飲料、濃茶或咖啡;出汗較多時,可適量補充含電解質的飲品(如淡鹽水、低糖椰子水),但高血壓患者需限鹽。
3.關注身體信號,警惕脫水風險。觀察尿 液顏色:淡黃色為正常,深黃色提示需補水; 警惕脫水癥狀:頭暈、乏力、口干、皮膚彈性 下降、心率加快等,嚴重時需就醫。
八項注意:
1.飲食輔助補水。多吃含水量高的蔬果(如西瓜、黃瓜、番茄),但糖尿病者需控制水果攝入量。

2.避免高溫時段外出。上午10點至下午
4點減少戶外活動,外出時戴遮陽帽、攜帶水壺。
3.空調環境補水。空調房易導致隱性水分流失,需增加飲水量,同時使用加濕器保持濕度 50%~60% 。室溫維持 22-25°C 。
4.睡前喝杯水。人體一個晚上要排水450毫升,天熱晚上也要出汗,排水更多,再加上,人在睡眠時血液循環是慢的,尤其老人,如果不及時補水,則可能在半夜尤其是在半夜3~4點鐘時出現心腦血管意外,如心肌梗死或腦梗死。所以,睡前喝一杯水保睡眠平安很重要,如能半夜起床上廁所時再喝一杯水則更好。
5.運動前后喝杯水。運動前喝杯水。夏天運動出汗多,所以,老人運動前要喝杯水,如若運動時間長、出汗多,運動中和運動后都要及時喝水。
6.泡澡要喝杯水。有的老人喜歡夏天泡熱水澡,切記在泡澡前喝杯水,因泡熱水澡時人體皮膚出汗會更多。建議夏天最好溫水淋浴,如泡澡水溫不要高,時間不要長。
7.避免喝冰水。夏季氣溫高,人的體溫也較高,喝下大量冷飲容易引起消化系統疾病,冰水刺激心血管還會引起心絞痛,有房顫病史者,飲用冰水后中風風險提升至常人的5倍。最好不要喝 5°C 以下的飲品。喝 10°C 左右的淡鹽水比較科學。這樣既可降溫解渴,又不傷及腸胃,還能及時補充人體需要的鹽分。
8.警惕“水中毒”風險。雖然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入很重要,但過度飲水也可能導致水中毒。特別是在短時間內大量飲水可能會超過腎臟的排泄能力,導致水分在體內積聚,從而引起人體血漿滲透壓下降和循環血量增多,這種情況被稱為水中毒,水中毒又被稱為稀釋性低鈉血癥。為了防止水中毒,需要我們掌握正確的喝水方式,就是少量、多次、不暴飲。口渴時先用水漱漱口,先潤濕口腔和咽喉,然后喝少量的水,停一會兒,再喝一些,這樣分幾次喝,就不會因“水中毒”而損害健康了。
編輯/肖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