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2025.20.008
ReformPath of Public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Healthy China 2o3o\" Strategy
WANGWei', XIAO Jinyong
(1.Sichuan Technologyamp; Business College, Chengdu, Sichuan
2.Chengdu SportUniversity,Chengdu, Sichuan )
AbstractThis paperfocusesontheeducationalrefomofpublic physicaleducationcurriculuminhighervocationalcollges underthe Backgroundof\"HealthyChina2O30\" strategy.Based onananalysisofthestrategic requirements for the curriculum,itexamines existingisues,incudinglowalgnmentbtweencurrulumojectivesandthestrategy,traditioal course content,outdated teaching methods,andasingle evaluation system.Corresponding implementationpathsare proposed:clarifyingcurriculumobjectives by integrating health concepts;optimizingcourse content to enrich resources; innovating teaching methodsandleveraging newtechnologies forpersonalizedinstruction;andimproving theevaluation systemthroughdiversifiedindicatorsandthe introductionofprocess-basedassessment.Theaimistoenhancestudents'health levelsandphysicalliteracythrough thesereforms,thereby supporting theimplementationof the HealthyChinastrategy. Keywords\"Healthy China 2030\" strategy; higher vocational coleges;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頒布,標志著健康成為國家發展的核心議題之一。高職院校作為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陣地,其公共體育課程在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方面肩負重任。然而,當前高職院校的公共體育課程存在課程目標與健康戰略契合不足、內容陳舊、教學方法落后、評價體系單一等問題。為落實“健康中國2030\"戰略,滿足學生健康需求,推動體育教育高質量發展,對高職院校公共體育課程實施教學改革迫在眉睫。
1“健康中國 203099 戰略對高職院校公共體育課程的要求1.1健康中國戰略的核心目標與內涵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明確指出,“全民健康是建設健康中國的根本目的。立足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兩個著力點,提供公平可及、系統連續的健康服務,實現更高水平的全民健康”。其內涵是以“促進健康為中心”,確立“大健康觀”“大衛生觀”,并將此理念融入公共政策全過程。通過普及健康生活、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建設健康環境、發展健康產業,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維護人民群眾健康,實現更高水平的全民健康。
1.2高職院校公共體育課程在健康中國戰略中的定位
在“健康中國2030\"戰略的宏大布局中,高職院校公共體育課程占據著關鍵且獨特的定位,是培養學生健康意識與習慣的重要途徑。高職院校的學生正處于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形成的關鍵時期,通過體育課程的系統學習,學生能夠深刻認識到健康的重要性,逐漸養成規律運動、科學鍛煉的良好習慣。同時,體育課程也是提升學生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的主陣地。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學生有機會參與多樣化的體育項目,從基礎的體能訓練到專業的運動技能學習,全方位提升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不僅能為學生當前的學習和生活提供堅實的身體基礎,還能為其未來在社會中承擔工作職責、追求幸福生活筑牢根基。
1.3“健康中國2030”戰略對高職院校公共體育課程的具體要求
“健康中國2030”戰略對高職院校公共體育課程教學提出了明確具體的要求。課程目標上,摒棄單一的技能傳授,轉而強調健康促進,致力于讓學生樹立終身運動理念,為健康生活奠基。課程內容方面,不再局限于傳統項目,而是廣泛涵蓋多樣化的運動項目,如新興的攀巖、輪滑等,以滿足學生多元化的興趣,同時融入豐富的健康知識,包括運動營養、損傷防護等,讓學生科學運動。教學方法注重因材施教的個性化教學,關注每個學生的特點與需求,同時大力培養其自主學習能力,引導學生主動探索運動知識與技能。評價體系不再僅以運動成績論英雄,而是綜合考量健康指標,如心肺功能、體脂率等,以及體育素養,包括運動精神、規則意識等,以全面、客觀地評估學生的體育學習成果與健康水平。
2高職院校公共體育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課程目標針對性不強且未融入健康理念
目前,在高職院校公共體育課程教學中,其課程目標仍側重于體育技能的傳授與競技能力的提升,忽視了健康促進、生活方式引導以及社會適應能力培養等“健康中國2030”戰略所強調的關鍵要素。這使得課程在實施過程中難以有效推動學生健康水平的全面提升。另外,還缺乏對學生個性化健康需求的關注。每個學生在身體條件、興趣愛好和運動基礎等方面都存在差異,然而現有的課程目標往往采用統一標準,沒有充分考慮這些個性化因素。比如一些體質較弱或有特殊身體狀況的學生,在統一的目標要求下難以獲得良好的體育學習體驗和健康改善效果,導致其對體育課程興趣不高,難以真正實現體育課程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的初衷。
2.2課程內容更新滯后且理論與實踐脫節
在高職院校公共體育課程內容方面,一方面,傳統項目占比過高,新興項目引入不足。目前,部分高職院校的體育課程依舊以籃球、足球、田徑等傳統項目為主,這些項目雖然經典,但長期缺乏更新,難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如瑜伽、街舞、飛盤等新興且趣味性強的項目,由于師資、場地等因素的限制,引入較少,無法滿足學生多樣化的運動需求。另一方面,健康知識教育與體育實踐結合不緊密。健康知識往往被作為單獨的理論內容進行講授,沒有很好地融入體育實踐課程。例如,在講解運動損傷的預防和處理時,沒有結合具體的體育項目進行實操演練,學生在實際運動中遇到損傷時依然不知如何處理。這種理論與實踐的脫節,使得學生難以將所學的健康知識運用到實際運動中,影響了體育課程對學生健康素養的提升效果。
2.3教學方法創新性不足
在高職院校公共體育課程教學方法領域,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依舊占據主導地位,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不夠。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往往單方面地制定教學計劃、安排教學內容并主導教學過程,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指令、機械地進行練習,缺乏主動思考和自主探索的機會,不僅壓抑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力,也難以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自我鍛煉的意識。此外,信息化教學手段應用不充分。在體育教學中,部分教師仍局限于傳統的口傳身授方式,未能充分利用多媒體、互聯網等先進技術。比如,對于復雜的運動技術動作,未能借助視頻分析軟件進行慢放、分解講解;在線上教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方面也存在不足,難以為學生提供豐富多樣的學習途徑,使得教學效果大打折扣,難以適應現代教育發展的需求。
2.4評價體系不夠完善
當前,部分高職院校在進行體育課程評價時,主要以學生的運動技能水平,如籃球的投籃命中率、跑步的速度等作為主要甚至唯一的評判標準,而忽視了學生在體育學習過程中的努力程度、進步幅度,以及對體育精神的理解等方面。這種片面的評價方式,使得部分身體素質欠佳但勤奮練習的學生難以得到公正的評價,打擊了他們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另外,缺乏對學生健康行為和習慣養成的評價。評價體系中幾乎沒有涉及學生日常的運動頻率、飲食習慣、作息規律等與健康息息相關的行為和習慣,無法全面衡量學生的健康素養和體育學習效果。這種不夠完善的評價體系導致學生雖然在體育課程中掌握了一定技能,但在課程之外卻沒有養成良好的健康行為和習慣,背離了體育課程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的初衷。
3“健康中國2030”戰略背景下高職院校公共體育課程教育教學改革實施路徑
3.1明確課程目標,融入健康理念在“健康中國2030”戰略背景下,明確課程目標、融入健康理念是高職院校公共體育課程改革的重要基礎。首先,要以“健康中國2030”戰略為導向重新設定課程目標。除了基本的運動技能傳授外,還要著重關注學生的心肺功能、肌肉力量、柔韌性等身體素質的綜合提升,以及心理調適能力、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將健康中國戰略中“普及健康生活\"的理念融入課程目標,引導學生形成科學、規律的運動習慣,為其終身健康奠定基礎。其次,注重培養學生的健康意識和體育精神。通過理論課程、實踐活動等多種形式,讓學生深入了解健康的重要性、影響健康的因素以及如何通過體育鍛煉維護健康。最后,大力弘揚體育精神,如拼搏精神、團隊合作精神、規則意識等。在體育競賽和團隊運動項目中,鼓勵學生勇于挑戰自我、超越自我,培養其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在團隊合作中,學會溝通協作,增強團隊凝聚力。通過這些方式,讓學生不僅在身體上得到鍛煉,還在精神層面得到升華,真正實現公共體育課程在健康中國戰略下的教育教學目標。
3.2優化課程內容,豐富教學資源
首先,隨著時代的發展,學生對體育課程的需求日益多樣化,傳統體育項自已難以完全滿足他們的興趣。因此,增加新興、時尚的運動項目勢在必行。如當下流行的攀巖、輪滑、極限飛盤等,這些運動充滿趣味性和挑戰性,能吸引學生積極參與,激發他們對體育運動的熱愛,從而提高學生參與體育課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其次,強化健康知識教育。運動營養和運動損傷預防等知識與學生的體育鍛煉和身體健康密切相關。在課程中系統地傳授這些知識,能讓學生在運動過程中更加科學、合理地安排飲食,為身體提供充足的能量和營養支持;而掌握正確的運動損傷預防方法和處理措施,能降低運動風險,保障自身安全。最后,整合線上線下教學資源。線上資源豐富多樣,教師可以利用優質的網絡課程、教學視頻等,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學習空間。線下教學則注重實踐操作和師生互動,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現場指導和糾正。兩者有機結合,能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課程內容更加豐富、教學方式更加靈活。
3.3創新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果
在“健康中國2030\"戰略引領下,高職院校公共體育課程應積極創新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果。其一,采用翻轉課堂、項目式學習等教學模式,打破傳統教學的局限。翻轉課堂讓學生在課前通過觀看教學視頻等方式自主學習基礎知識和運動技能,課堂上則專注于實踐操作和問題解決,增強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自主性。項目式學習以具體的體育項目或任務為載體,學生分組合作完成,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其二,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實現個性化教學,精準滿足學生需求。教師可收集學生的運動數據,如運動頻率、強度、技能掌握情況等,據此分析學生的優勢和不足,為每個學生制定個性化的學習計劃和訓練方案。比如,根據學生的體能狀況調整訓練強度,根據技能掌握程度提供針對性的指導,使教學更具針對性和有效性。通過這些教學方法的創新,切實提升高職院校公共體育課程的教學效果,助力學生健康成長。
3.4完善評價體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首先,構建多元化評價指標。在健康方面,不僅關注學生的身體素質指標,如心肺功能、身體柔韌性等,還應考量其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比如學生在團隊運動中的合作表現、面對壓力時的心理調適能力等。其次,引入過程性評價。過程性評價關注學生在整個學期的學習表現,包括課堂參與度、課后訓練情況、技能提升幅度等。例如,一個學生初始體能較差,但通過一學期的努力有了明顯進步,過程性評價能及時肯定這種進步,激勵學生持續鍛煉。同時,關注學生健康行為的養成,如是否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是否保持健康的生活作息等。最后,鼓勵學生自我評價和互評。自我評價能讓學生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和表現,發現自身優缺點,從而有針對性地改進。互評則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學習,培養團隊意識和批判性思維。例如,在小組運動項目后,學生相互評價彼此的表現,既能增強對運動技能的理解,又能學會欣賞他人、尊重他人,提升自我管理和社交能力,最終促進學生在體育學習中的全面發展。
4結語
綜上所述,“健康中國2030\"戰略為高職院校公共體育課程教學改革指明了方向。未來,高職院校需持續推進公共體育課程教學改革,緊密結合時代發展,不斷探索創新,充分發揮公共體育課程教學在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和助力健康中國建設中的重要作用,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體育教育中受益,實現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韓金龍.高職院校公共體育課程體系構建與教育模式創新研究[J].體育視野,2024(22):34-36.
[2]聞明法,劉德芬,胡治珍.健康中國視域下高職院校 ?1+3+X′′ 體育課程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J].新課程研究,2024(21):44-47.
[3]賈炳濤,王昕,周文福.高職院校公共體育課程思政效果評價體系構建研究[J].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學報,2024,38(4):85-92.
[4]王敏,余艷梅,丁青.高職院校公共體育課程教育教學改革初探[J].昆明冶金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23,39(1):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