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海的彼岸》與舒群抗戰書寫的異質性

2025-08-17 00:00:00吳玉杰朱思縈
關鍵詞:流亡者彼岸東北

中圖分類號:I20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5450(2025)04-0070-07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的“淪陷時刻\"將東北作家關于“故土\"和“國家”的記憶從此一分為二。親歷山河破碎、流離失所的東北文人被迫流亡至關內,“流亡”的特殊經歷有效激活了他們抗戰書寫中民族情感共鳴的內部肌理,有力地勾勒出民族共同體的想象。正如李輝英所言:“我是在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以后,因為憤慨于一夜之間失去了沈陽、長春兩城,以及不旋踵間,又失去整個東北四省的大片土地和三千萬人民被奴役的亡國亡省痛心情況下起而執筆為文的。\"[1203\"東北作家群\"創作自覺承載起“革命\"與“救亡\"的雙重責任,在抗日統一戰線文學運動的廣闊洪流之中,蕭紅、蕭軍、舒群、端木良、駱賓基等作家的流亡書寫異軍突起,成為文學史中值得被銘記的敘述聲音。他們是左翼文壇“必須抓緊反帝國主義的題材”號召下的積極響應者,將苦難升華為民族命運的寓言,以血與火的現實主義筆觸點燃民眾的抗爭意識,就像在黑暗中點亮了一盞盞明燈,指引著人們前進的方向。這種創作路徑彰顯了文學介入現實的強大力量,卻也常常使抗戰文學的敘事困囿于“痛苦一覺醒一反抗\"的固化結構,尤其在革命現實迫切需要的集體主義浪潮中,戰爭與人的關系、人性困境、精神彷徨等命題往往被澎湃的主流敘事所遮蔽。

在此背景下,有關舒群的研究多關注其左翼敘事框架內的革命現實主義特征,尤其集中在“一個優秀的短篇”[2]“健康而又樸素的風格,…收到了成功的新鮮的效果,成為我們的一個重要的期待”3]的《沒有祖國的孩子》及創作于抗戰初期(1936—1937年)的其他小說篇目,如該階段的《戰地》《農家姑娘》《蒙古之夜》《老兵》等短篇,都是舒群以筆鏖戰、姿態鮮明的抗戰作品,然而,有關1940年出版的小說集《海的彼岸》的研究卻寥寥無幾。《海的彼岸》表現出與此前不甚相同的溫情、沉郁的特質,“流亡\"作為一種書寫狀態和語境被強烈而鮮明地凸顯出來,文本清晰地勾勒出知識分子在戰爭歲月里生存與精神的雙重焦慮和迷茫,亦有重拾“五四\"啟蒙性批判鋒芒和人性的人文主義關懷傳統的印痕

《海的彼岸》之所以呈現出此種樣貌,其實與舒群作為知識分子和文藝工作者在流亡關內后的真實情感狀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1938年2月,舒群受邀于武漢和丁玲共同主編了抗日宣傳刊物《戰地》,實際上丁玲身在延安,《戰地》實為舒群一人的傾力之作。發刊詞中也表示了他們強烈而激進的主張:“不僅是需要動員千百萬熱血青年上戰線,而更需要輸送大量的精神食糧到戰地去,策動大量的知識青年,政治工作者到戰地去。…《戰地》適應在此種客觀的需要下而產生,不用說,我們所負有的使命以及應有的目標是極顯著的。\"[4]然而,1939年春,由于與胡風發生了爭執,《戰地》共出刊6期便被停刊,舒群欲以自己主編的《戰地》作為文藝宣傳陣地參與到抗戰的理想也隨之破滅了。由此,他更深刻地感到知識分子于戰亂流亡之中理想的無力與走投無路的無奈,在此種心境下創作出的小說篇目便或多或少地帶有某種精神的失焦感。再加上抗戰進入相持階段,戰爭現實和個人遭際的變化使《海的彼岸》這部小說集顯現出“異質性”,成為抗戰文學譜系中獨特的“離岸\"文本:所謂“離岸”,即指涉故事發生場域在物理上從“鄉土”“村莊\"等陸地空間轉向“碼頭\"\"港口\"“甲板”等流動的海洋空間,更隱喻著東北文人知識分子群體離開故土之岸,以及其于流亡過程中在精神層面產生的漂泊感和孤獨感。同時,“離岸\"表明,其敘事在某種程度上溢出了左翼抗戰文學鮮明、激進的敘事框架,但卻深刻地展現了戰爭時期的“人\"的另一真實精神剖面,特別在20世紀30年代末左翼文壇普遍進行革命的浪漫主義審美轉向時期,舒群繼續在另一種路徑上嘗試現實主義的深化,這不得不說是對左翼抗戰敘事的某種豐富。

一、空間突圍:從“土地\"到“海洋”的故事場域

“東北作家群\"的抗戰書寫常把“土地\"作為連接生命線的臍帶,他們不約而同地選擇東北廣袤的黑土地和熙攘的村莊作為故事的發生場域,“他們不僅僅是作家,更是一群鄉土的畫家”[5]。蕭紅在《生死場》中寫下\"在鄉村,人和動物一起忙著生,忙著死”,將土地凝固成永恒循環的生死場域,蕭軍《八月的鄉村》里“守住這片高梁地”是鐵鷹隊的終極信念,端木良直言“在人類的歷史上,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土地\"[6],他的《科爾沁旗草原》《大地的海》《鷺鷺湖的憂郁》等作品也都在東北大地上徐徐鋪開。空間景物的選擇實際上反映出作家的情感,失去的才最急于尋回,縱使軀體流亡,靈魂仍被地脈深處的根系牽扯,東北故鄉的農莊、叢林、軍人、農民在現實中已遙不可及,于是便在文字中凝固為附帶著情感的圖景。他們對“土地”的詩化實際上是一種圣化,這使現實中的“失去”凸顯出更濃郁的悲壯,流亡者的空間位移實際上隱含著對收復故土的救贖期待,以“回歸\"和“還鄉\"作為精神指向,激發全民族奮起抗戰的蓬勃力量。

但在小說集《海的彼岸》中,舒群對“土地”的敘述并不執著,仿佛將“回歸\"弱化、懸置了起來,“土地”“故鄉”這一確定性的實體空間和精神歸宿被“流動性\"的海洋意象群所替代。在《松花江的支流》《嬰兒》《漁家》《畫家》《海的彼岸》等篇目中,暴風、海浪和黑夜象征著日本侵略者肆虐的罪行,海船、貨輪、甲板、港口,象征著流亡者不得已而選擇的暫安之所或到達之地,但其意象的“臨時性”和“流動性”使這類空間既非起點又非終點,使“出發”無法“抵達”,也意味著“暫安”會不知何時地頃刻覆滅,如同《漁家》中的海船,“在這種濃霧里,任著海浪激蕩與暴風吹打,勉強地轉動著機輪,向前掙扎\"[7]132,以及《嬰兒》中“暴風使貨船好像變作了一片落葉,任它吹打,隨著浪流漂去”[7]22。此外,“海天相接之處”即“海的彼岸”,連接著“自由、幸福,以及他們一切的理想”[7]173,但又顯得虛無縹緲一“天與海相連的邊緣,在顏色上,只有深淺些的區分\"[7]122。“景物與人物的相關,是一種心理的,生理的,與哲理的解析,在某種地方與社會便非發生某種事實不可\"[8]76,這些鮮明的“風景\"都承載著舒群于戰爭中社會環境和心境變動的隱喻。

相較于“土地”,“海洋\"等有關的意象群本身具有一種不確定感、流動感,“回歸\"的虛化和\"彼岸”的延宕,使舒群的作品在當時的主流抗戰敘事中缺少了些許爆發性的鼓動力量,這或許也是《海的彼岸》小說集長期以來被忽視的一部分原因。但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進行重讀,這種“流動性\"卻能使讀者對“流亡\"事實本身的感知被放大,流亡者不知何去何從的不安和焦慮被強烈凸顯,強調的是對流亡者精神境遇的關注。這與蕭紅、端木良等作家筆下的“曠野\"意象是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比如在蕭紅《曠野的呼喊》中,“曠野\"意象反復出現,“曠野,遠方,大平原上,看也看不見的地方,聽也聽不清的地方,狗叫聲、人聲、風聲、土地聲、山林聲….\"[9J37。“海洋\"和“曠野\"都是一種類似“混沌\"的空間,流亡者被迫卷入其中,在漫無自的的恐怖心境中踽踽獨行,但同時它也激發出了流亡者的反抗力量。“東北流亡左翼文人逐步將恐怖、無助、失語的狀態轉化為激情、崇高與充滿新生力量的場景,使‘曠野'上的主體發出了抗爭的吶喊并獲得了暫時性的勝利\"[10]。在舒群《松花江的支流》中,哈爾濱失陷,當江星軍艦的船員們作為江防軍艦的主力做最后的抵抗時,江水是陷入無邊的黑暗中的:“天下,江上,完全是無止境的飽滿的黑暗高空中,只是一片無色調也無形象的天面,不透露一些月亮與星子所在的影痕。\"[7117軍艦上微弱的燈光成為唯一的希冀,卻也“被黑暗所包圍,幾乎漸在熄滅\"[7]117,這似乎已在寓言艦員們為國捐軀、舍生就義的結局,也在隱隱言說抗戰于黑暗重壓中突破重圍的艱辛,甚至\"會使一個大膽的孤獨的夜行者,停下了步子\"[7]118。但江水不停地在流,“匆忙地爬向著遠方,去尋找光明\"[7117,這也使得故事結尾\"中國萬歲”的吶喊,如同飄揚在中華大地上的旌旗。

在《嬰兒》中,舒群通過對海洋流動空間的書寫,將個體遭際升華為民族國家抗戰的寓言。年輕女知識分子在海浪顛簸中艱難分娩的場景,構成了文本的核心意象。舒群刻意強化了貨輪在風暴中航行的空間壓迫感:船上的流亡者如同貨物般擁擠在貨艙,叫喊聲、嘔吐聲、風鳴聲、海浪聲混雜一處,特別是“船頭被撞漏了一處”令所有人恐慌不已。所有元素共同營造出如同末世般的危機氛圍—“貨輪\"實在是一幅山河破碎的國難圖,它已然超越簡單的交通工具屬性,成為抗戰中整個中國的微縮模型。當產婦陷入無望時,一名男性知識分子和妹妹及時幫助了她。當人們慌亂地聚集在甲板上想要逃離這艘破了的“貨輪\"時,年輕的產婦誠懇地說出“你們逃吧”,可“誰也沒離開一步—表示了我們生死于一處的決心\"[7]122。知識分子的精神抉擇在危機空間中得以凸顯,國難當頭,如何可棄那破碎的一角—“東北\"于不顧,如何可棄“人民”于水火?故事走向尾聲,船頭的漏處已被修補完好,但產婦卻永遠地離去了。抗戰勢必會有流血和犧牲,但破碎的山河會重新完整,“東北\"終究會回到祖國的懷抱,而犧牲者的精神也在嬰兒手臂“東北好男兒,馬革裹尸歸\"的刻字中得以傳承,新生的生命也隱喻著民族、國家的新生和希望。

舒群的書寫頻繁地使用海洋意象而非土地意象,將東北流亡作家的抗戰書寫從陸地中心突圍出來。他不再刻意制造家園復歸的暢想,而是將筆觸更多著墨于流亡本身一即于流亡中的人的生存和精神苦難。剝離對已失去的“黑土地\"的附著,舒群的文字讓讀者不禁思考,該于國難的“當下\"的中國、于流亡的東北人民以何種關注?不可再只沉溺于遐想海輪修補后的航跡,而更要喚起尚未暗淡的人性之光。

二、精神鏡像:“寡母\"形象的群體隱喻

大部分東北流亡作家對“母親”的書寫,依然與“王地”意象是緊密纏繞的。端木良的書寫濃重地凸顯著\"地母”原型,他對“地母原型強烈的愛戀、崇拜與地母原型現階段所承受的巨大悲劇命運,構成了小說的基調和情感模式\"[11]。又如蕭紅的《生死場》中,金枝、月英等女性承受著雙重苦難:作為生育者,她們的血滲透進黑土地;作為被殖民者,她們的軀體又成為日軍暴力的踐踏對象。這種將母性創傷與土地受難同構的敘事策略,強化了母親形象天然蘊含的“地母”屬性。脫離了“土地\"意象,舒群所建構的“母親”也有了與“地母”不同的隱喻邏輯。

在舒群1936—1937年的抗戰小說里,“母親”的形象是較為少見的。《鄰家》中描繪的寡母形象是作為“亡國奴\"的意義符號而存在的,她和《沒有祖國的孩子》中的“果里”一樣,是國際主義視域下反法西斯侵略戰爭的呼告象征。除此之外,僅在《小包裹》《難中》等篇有少量刻畫,這與小說集《海的彼岸》中所形成的較為穩固的“寡母\"形象及其精神隱喻存在較大差別。“寡母”是戰爭時代下產生的特殊但卻普遍的群體,她們的存在控訴著戰爭的殘酷及其對人性的摧殘。在此類敘事中,父親或者說成年男性的形象往往是缺失的、不在場的或無力的(見表1)。

表1《海的彼岸》小說集寡母形象特點統計

這些“寡母\"幾乎都處于“流亡\"狀態,而女性形象、寡母形象在人們的固有思維認知下有著本然的柔弱性,更易于激發讀者的憐憫、同情和保護欲望,且她們往往在流亡的苦難中展現出性格中的堅韌、善良、勇敢,因此在刻畫她們的痛苦時就比塑造和設置男性形象更加富有文本的表現力和張力。舒群或有意要以“寡母”形象天然的特質和表現上的優勢,突出東北流亡者生存現實無望和故鄉精神寄托破滅的雙重痛苦。

《漁家》中描繪九一八事變后流亡的小玉的住所,“那是草莖的房頂,泥土的墻壁所合成的三間房屋。門在中間,兩邊是破了的紙窗。窗檐下懸著一串一串的干菜很久了,已經失去了菜質的原形與本色。沒有一處不象征著農村的貧窮與苦痛\"[7]137。再如《海的彼岸》(小說集同名小說)中的寡母形象,“在監獄,在刑場,在失蹤的路上,她已經永別了四個孩子”,最后一個孩子也因為日本間諜的迫害逃往中國。自此母子二人分別10年,她的土地和房屋被沒收,她的親朋指認其為“災星\"而拒絕收留,“除去自己的墳墓以外,無所憑依\"[7]173。這是一條注定指向死亡的道路,她漂洋過海來到中國卻依然無法與兒子相見,其生存現實與精神寄托都化為一片死滅,生命的弦終在異鄉的旅館折斷。徹底淪為“亡國奴\"的她,軀體和精神都再也無法回到祖國,而“手帕拭不盡淚水,淚水也洗不清仇恨\"[7]176,,在情感上與東北流亡者形成了共鳴。

在精神層面,流亡使東北文人對故鄉的懷戀之情變得更加刻骨銘心。舒群曾說:“誰不懷念他的故鄉?然而我的故鄉失了五年了。…我也許會記起了一幕一幕的記憶:故鄉的戰場受難的友人,永無消息的家人,以及冬天里飄下的白雪…常使我胸前感到一陣悶痛,失眠了,直到天明。\"[12因此,東北流亡群體的焦慮,來源于被迫遷徙導致的故土失落與歸鄉無望,以及原有身份認同的瓦解。這種身份危機使得即使實現地理意義上的回歸,也難以重建個體與故鄉的社會聯結,這種痛楚更夾雜著東北流亡者思及故鄉時對日本侵略者的憎恨。“回不去的故鄉”成為東北流亡作家的感懷,因而,他們常常在文章中塑造想要歸家的“孩童”形象,如蕭紅《蓮花池》中的“小豆”端木良《鄉愁》中的“星兒”。成年人往往會因為現實而隱忍歸家無望的痛苦,但孩童只會直抒對故鄉的思念,孩童形象其實是東北流亡作家自我剖白的映射和情感發泄。

而舒群在《謊》中別出心裁地設置了一個“寡母 + 歸家的孩童”的復合形象,小說中的母親本來有著幸福的家庭,然而東北淪亡后,兩個兒子被日本憲兵抓去,只剩下“付不起生活重載的女兒”“從此,她的動作和言語,又唐突又錯亂”[7]165,別人說她瘋了。瘋了的母親就如同不懂世事的孩童,執著地找尋兩個兒子、渴望回家,實際上,找尋兒子就是尋求生存依靠,渴望回家則是追尋心靈寄托。當把“寡母\"和“孩童”同構于一個角色之下時,讀者對年邁母親因為淪陷的喪子之痛和鄉愁而發瘋的巨大情感共鳴就代替了對孩童不懂事的無奈,這種情感沖擊力無疑是更加劇烈的,舒群以切膚之痛表達了東北流亡者們“思鄉病\"的共同情感體驗,這種體驗承載了精神向度上對救贖的無望。

生存與精神雙向度的焦慮隱喻著舒群當時的心境,與流亡知識分子形成了精神境遇的同構,而“寡母\"的形象實際上是流亡知識分子群體的鏡像符號。反觀小說集中《一位工程師的第一次工程》和《畫家》兩篇所塑造的知識分子形象,他們變得和所有戰爭場域下以“寡母”為代表的流民一樣,不再成為敘事中的拯救者、啟蒙者,其自身價值的建立依舊處于未完成狀態,處于一種“人的自我身份感的喪失,自我價值感、自我意義感的喪失\"[3的認同焦慮之中。“常常有人不經意地踏了他的書本。也許有人停下了,隨便地翻閱一下,又丟下去了\"[7]163,現實境遇與理想的巨大反差給知識分子帶來身體與精神的雙重折磨與侮辱,其自我價值無法在社會中找到實現渠道,表現出一種“被拒絕\"的狀態,高度的自尊和精神追求與極低的物質回報、他人貶損的態度形成鮮明的錯位。他們既沒有在蕭紅式的悲憫撫慰下尋找自我,亦無法依托蕭軍式“革命導師\"的成長邏輯完成價值重構,“作為流亡者的知識分子傾向于以不樂為榮,因而有一種近似消化不良的不滿意,別別扭扭、難以相處,這種心態不但成為思考的方式,而且成為一種新的,也許是暫時的,安身立命的方式\"[14]65。因而,從這種意義上說,舒群所書寫的情節也恰巧符合了知識分子在流亡苦難中的某種隱秘卻真實的心態。

三、認同焦慮:“未被看見\"的東北流亡者

除了以“寡母”形象構筑的表層的生存與精神焦慮隱喻外,東北流亡者的認同焦慮還深深地熔鑄于流徙關內后,于新的外界環境下建立社會群體關系認同的巨大阻礙與困難之中。面對認同焦慮,蕭軍通過軍事化集體行動建立身份認同,端木良通過“土地神話\"激發集體情感。他們解決精神認同問題的路徑,依然是將其根系寄托于“故土\"之上,依靠“血緣\"模式使\"精神\"得以歸鄉。這使舒群書寫的“當下性”強烈地凸顯出來,在前期創作中,舒群的敘事是更直接地對戰爭的表現,在《海的彼岸》中則對戰爭背景下“人\"的精神展開深入關注,實現了一種“向內轉”。“流亡者存在于一種中間狀態,既非完全與新環境合一,也未完全與舊環境分離,而是處于若即若離的困境。\"[14]61 當關內地區與東北流亡群體之間產生地理區域與文化形態的結構性差異時,雙方難以形成穩定的共同體關系,也就是說,流徙至內地的東北文人因缺乏有效的互動機制,導致身份認同出現結構性斷裂。

東北流亡文人產生社會認同障礙的外因在于,囿于當時的社會條件,關內同胞因各種誤解,大多采取排斥、拒絕的態度:“1936年6月,曹聚仁曾在《社會日報》的‘社論'中指出,那些流亡北平的東北人‘其命運并無以異于皇皇如喪家之犬的猶太人’,而北平招租住戶門上那寫有‘東北人莫問'字樣的招貼字條更是讓東北同胞心寒齒冷。\"[15]201-202原因或許在于,首先,由于地理的阻隔,關內對于東北的文化生態不甚了解,其情感連接相對薄弱;其次,奉系軍閥治下的暴力軍事擴張對華北民生形成現實沖擊,其引發的民生受害經驗,導致兩地民眾出現情感疏離。此外,關內居民將“東北軍”這一軍事符號進行責任賦權,軍事上的失敗(如沈陽淪陷等)使其產生了東北同胞“臨陣脫逃”“貪生怕死\"等一系列集體化的負面認知。

除此之外,哈爾濱的文化雜糅性及整個東北地區的政治混亂,是東北流亡作家產生社會認同危機的重要內因:哈爾濱是許多東北流亡作家的故鄉或“第二故鄉”,具有高度國際化的都市樣態、駁雜交互的文化景觀。在20世紀20年代初的哈爾濱,其國民教育水平被認為是“文化侵略類癡盲”,甚至“以俄國文化為尊\"[15]206然而,“民族主義…以深刻內化的、依賴于教育的并且受到各自的國家保護的高層次文化為基礎\"[16]63,也就是說,哈爾濱的文化生態、國民教育現狀等社會因素,使長期生活于其中的群體難以擁有純粹的民族文化與歷史記憶,甚至缺乏堅實的國民教育來塑造國家認同。同時,國民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將整個東北拱手讓給日本人,淪陷后的東北人無論是站在故鄉還是異鄉,都難以堅定地回望其社會身份和民族認同,如何做一個“中國人\"成為東北流亡者們不得不面對的身份認知問題。

《一位工程師的第一次工程》中的知識分子,為了生存擺地攤變賣其最為珍視的書籍,然而路過的清道夫、菜販子鄙夷他,街邊的店主讓他滾遠,好不容易等來的買家一一位高貴的婦人,將價錢講到1/4還不止。面對無家可歸、無米可進的東北流亡者,“漠視”是他們每日收到的最多的東西。東北流亡者無法“被看見”,重拾身份認同的命題是深重的、緊迫的,這或許是舒群擁護“國防文學”,多站在“國際主義\"視角去進行創作的原因之一,其目的在于打破狹隘的偏見,使東北人民與關內人民建立起更深刻的血肉聯系與情感認同,這樣才能真正喚起全國人民共同抗敵、團結一致的意識。因此,將小說集中《祖國的傷痕》(1939)重新與《沒有祖國的孩子》(1936)進行對比,果里沙諷刺果里膽小如鼠,實則源于民族間的情感隔閡與不理解,這正如《祖國的傷痕》中重傷的士兵在墻邊奄奄一息,仍有圍觀的眾人污蔑他為“小偷”,甚至對他進行辱罵和攻擊,人們對于敗退而流亡下來的士兵有一種“懦弱\"的印象誤解,以及對禍不及己的、遙遠的戰爭遭遇的不解和漠視。這如同魯迅的《藥》中對“英雄”的集體無意識的污名化,透視出舒群重拾“五四\"知識分子啟蒙性批判的傳統,由此,“祖國的傷痕\"便不僅是日本侵略者所造成的,國民劣根性中的冷漠與麻木同樣傷害了民族情感。

這是舒群在抗戰時期根據切身流亡經驗大聲疾呼的,在這樣的背景下,流亡的“東北作家群”義不容辭地構筑著打通民族認同紐帶的橋梁,也喚醒了讀者同樣的民族感。“哈爾濱的村莊,對于我們南方人是生疏的,但也是最被我們所關心的。因為,那里的村莊,本來也是我國的領土,其中的人民,也可算是我們的‘同胞’。\"[17]從這一點上說,與蕭紅的《生死場》一樣,舒群的書寫意在使東北流亡者“被看見”被理解。而舒群并沒有為這位“英雄\"設置“被看見”的結局,沒有群眾的悔悟、沒有情節的翻轉,他只是拖著傷軀,懷揣著“小布包”(僅剩的十幾枚步槍子彈)重新回到了戰場。其敘事并非左翼經典的線性敘事,誤會未必被化解,痛苦未必走向覺醒,而只是在文本中將“精神”的圖騰深刻地烙印,無論這精神是高昂的、迷茫的,還是英雄的、平民的。

四、結語

《海的彼岸》這部小說集超越單純的抗戰敘事,構建起一部“離岸\"的流亡精神史。這種在民族救亡主潮中所發出的略帶“異質性”的聲音,在“重寫文學史\"的學術視野下更加突出了獨特的價值。它提醒我們,抗戰文學不僅是沖鋒號與烽火圖,更應包含對戰爭倫理的思辨、對人性深淵的勘探。若將舒群與《海的彼岸》置于東北流亡作家群的整體創作坐標中進行考察,便可以看到其抗戰文學的獨特之處:左翼主流敘事成熟地將故事發生空間安置于“鄉土”“村莊”“戰場”,《海的彼岸》卻將其轉向“流動性\"的海洋;傳統“母親\"代表的“生育苦難\"“土地化身\"等符號被固定,《海的彼岸》卻呈現出一種作為流亡知識分子群體精神鏡像的“寡母\"形象,更凸顯了文本內里對知識分子身份認同焦慮所勾勒的精神圖譜,深刻展現了東北流亡作家知識分子精神史的另一重要剖面,并在精神內核上、在集體救贖中凸顯個體存在之思。由此,被戰時宏大敘事遮蔽的知識分子精神史得以“浮出歷史地表”。但要看到,這種“異質性\"并非對救亡主題的背離,而是以更復雜的文學肌理及更深化的現實主義筆調,記錄下戰爭年代具有普遍意義的“個體\"的中國人及其精神世界的真實褶皺。

參考文獻:

[1]張雙慶.李輝英先生談生活與創作經驗[M]//馬蹄疾.李輝英研究資料.沈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88.

[2]梅雨.舒群:沒有祖國的孩子,創作月評[J].文學界,1936(1):239-246.

[3]周揚.現階段的文學[J].光明(上海1936),1936(2):97-103.

[4]吳可讀.發刊詞[J].戰地,1938(1):2.

[5]劉婕.漂泊者的錨:論東北作家群的情感維系[J].理論與創作,2003(5):61-64.

[6」端木良.我的創作經驗[J].萬象,1944(5):31-38.

[7]舒群全集:第2卷[M].周景雷,胡哲,編.沈陽:春風文藝出版社,2023.

[8]老舍.景物的描寫:老舍論創作[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2.

[9]蕭紅.蕭紅全集[M].哈爾濱:哈爾濱出版社,1991.

[10]謝納,林靜怡.左翼的流亡:東北作家群的革命情結與家國情懷[J].當代文壇,2020(6):206-211.

[11]靳瑞芳,楊樸.父系原型和母系原型的裂變:《科爾沁旗草原》的原型解讀重釋[J].社會科學戰線,2015(2):271-274.

[12]舒群.我們沉痛的紀念:“九一八\"五周年感言[J].文學大眾,1936(1):73.

[13]王成兵.對當代認同危機問題的幾點理解[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4):97-99.

[14]愛德華·薩義德.知識分子論[M].單德興,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6.

[15]楊慧.中國現代文學中的白俄敘事(1928—1937)[M].北京:中華書局,2022

[16]厄爾斯特·蓋爾納,民族與民族主義[M].韓紅,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2.

[17]力生.介紹《生死場》[J].婦女生活,1936(1):147-151.

Heterogeneity of Shu Qun's Writings of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inTheOtherSideoftheSea

Wu Yujie, Zhu Siying

(College of Liberal Arts,Liaoning University,Shenyang Liaoning 110036)

Abstract:The short story collection\"Beyond the Seapublished by Shu Qun in 194O exhibits a unique“heterogeneity”within the context of the literature of the War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The physical setting of its stories shifts away fromthe“land-centered”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ocean”image,while on the spirituallevel, itmetaphorically reflects theanxietyofthe Northeastern exiles who haveleft their homeland and lost their sense of identity.To some extent, its narrative overflows the distinct and radical narrative framework of the left-wing literature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but it profoundly reveals another true spiritual aspect of“people\"during the war period,allowing the spiritual historyof intellectuals obscured by the grand narrative of the war to“emerge from the historical surface\".This “heterogeneity” is not a departure from the theme of salvation,but rather an attmpt to deepen realism through another path,documenting the true wrinkles of the“individual” Chinese people and their spiritual world with universal significance during the war years.

Key words:Shu Qun; The Other Side of the Sea; exile; intellectuals; spiritual history

猜你喜歡
流亡者彼岸東北
于冰:在冰城種出文化的常青藤
新青年(2025年8期)2025-08-26 00:00:00
彼岸之路
北京文學(2025年8期)2025-08-25 00:00:00
以理想為炬,照復興之路
空間視域下上海猶太流亡者的身份追尋與自我療愈
中國故事(2025年4期)2025-08-13 00:00:00
東北抗聯優良作風的內涵與價值
把握東北抗聯精神的歷史眼光
打拼
北方人(B版)(2025年7期)2025-08-05 00:00:00
河 邊 [外一首]
詩潮(2025年6期)2025-07-30 00:00:00
詩意的力量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永久精品免费视频| 精品国产亚洲人成在线|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在| 天天色综合4| 婷婷激情五月网| 欧美性色综合网| 国产麻豆精品在线观看| 污视频日本| 伊人激情综合|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二区| 22sihu国产精品视频影视资讯| 久久国产高潮流白浆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三级在线观看视频| 日本免费新一区视频| 色婷婷色丁香| 日本不卡视频在线| 91精品免费高清在线| 熟妇丰满人妻| 99re66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制服丝袜国产精品| 国产内射在线观看|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电| 亚洲免费福利视频|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片在线观看| 暴力调教一区二区三区| 岛国精品一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永久免费AⅤ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欧美中文字幕一区| 亚洲色图欧美激情| 国产全黄a一级毛片| 亚洲国产成人综合精品2020| 幺女国产一级毛片| 青青草国产在线视频| 日韩精品成人在线| 色哟哟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综合第一区| 在线视频97| 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色蜜蜜| 国产在线一区视频|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在| 国产欧美日韩91| 亚洲性色永久网址| 久久99这里精品8国产| 亚洲三级电影在线播放| 欧美视频在线第一页|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2019| 女人18毛片水真多国产| 亚洲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q| 国产亚洲欧美另类一区二区| 欧洲日本亚洲中文字幕| 欧美a级在线| 亚洲 成人国产| 国产麻豆aⅴ精品无码| 日本午夜在线视频| 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毛片|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超碰色了色| 久青草免费视频| 少妇精品网站| 国产91色| 熟妇无码人妻| 高清国产va日韩亚洲免费午夜电影| 2021无码专区人妻系列日韩| 中文一区二区视频|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看| 91九色国产porny| 无遮挡一级毛片呦女视频| 成年网址网站在线观看| 97se亚洲| 91九色国产在线| 亚洲 欧美 日韩综合一区| 国产区免费| 色综合五月| 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 秋霞国产在线| 亚洲成AV人手机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女人在线观看| 欧美一区二区福利视频| 91福利国产成人精品导航| 国产欧美网站| av天堂最新版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