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存在主義視角下《糾正》的悲劇性分析

2025-08-17 00:00:00姜蕾靳羽佳
關鍵詞:存在主義異化家庭

中圖分類號:I10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5450(2025)04-0077-07

喬納森·弗蘭岑(JonathanFranzen)作為美國當代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之一,以其冷峻的社會觀察和深邃的家庭敘事獨樹一幟。其代表作《糾正》(TheCorrections)不僅斬獲美國國家圖書獎等多項殊榮,更因其對后工業社會個體生存境遇的精準解剖而被視為21世紀美國文學的里程碑式作品。這部家族史詩以蘭伯特一家為微觀樣本,演繹了美國中西部小鎮一家人的個體危機和化解危機的\"糾正\"[1],通過母親伊妮德執念般的圣誕團聚這一敘事樞紐,層層剝開當代家庭關系看似平靜表面下的結構性危機,以及個體在資本與技術雙重裹挾下的存在性悲劇。

薩特“存在先于本質\"的哲學命題在弗蘭岑的敘事中獲得了新的時代內涵:在一個消費主義主導的社會場域中,所謂的“自由選擇\"往往淪為體制化生活的精致偽裝。蘭伯特家族成員的生存困境生動詮釋了這一當代悖論:父親艾爾弗雷德通過藥物“糾正\"身體,卻失去主體性;長子加里用金融工具維系中產幻象;次子奇普的東歐冒險成為另一種形式的逃避;女兒丹妮絲則在情欲與事業的矛盾中掙扎。這些看似自主的“糾正\"行為,實則暴露出后現代境況下人類自由的深刻困境。

一、存在主義文學批評與現代性悲劇書寫

存在主義文學批評為現代性悲劇的闡釋提供了全新的理論范式。當薩特提出“存在先于本質\"時,將悲劇的根源從古希臘命運觀轉向個體在荒誕世界中的自由選擇困境,“當人必須通過自主行動定義自我本質,卻始終無法逃離他者凝視與世界的非理性,悲劇便成為生存的必然形態\"[2]435。阿爾貝·加繆的《西西弗神話》點明“荒誕就產生于人的呼喚與世界無理性沉默之間的對峙”[3]26,進一步將悲劇解構為反抗、失敗、繼續反抗的永恒循環,強調個體在無意義世界中創造意義的悲壯性。這些哲學思想在文學場域的轉譯,共同構成存在主義悲劇文學的核心問題:個體與世界的割裂、他者的壓迫性凝視、自由選擇的悖論性后果。存在主義文學批評逐漸形成獨特范式,其批評路徑為解讀現代文學中的悲劇性提供了方法論支持,使“荒誕”“異化”“他者\"等概念成為剖析文本的有效工具。

《糾正》作為21世紀初的時代之書,其悲劇性敘事與存在主義哲學形成深刻共振。當前,學術界對《糾正》的研究主要呈現兩種基本路徑:其一聚焦于代際沖突維度,著重探討二戰后嬰兒潮一代如何試圖“糾正”成長于經濟大蕭條時期的父輩所秉持的價值觀念與生活方式;其二則著眼于全球化語境,特別是消費、文化、自由市場經濟如何重塑世界,又如何將每個人裹挾其中。這兩種研究范式雖然視角各異,但都共同揭示了小說對當代社會異化現象的批判。此外,部分學者聚焦小說中家庭主題探析:探究家庭主題的變化軌跡,探析家庭轉向的緣由[4]。綜上,既有研究多集中于社會批判維度,缺乏對文本中存在主義命題的悲劇性闡釋。其核心局限在于未能系統運用存在主義理論剖析“糾正\"行為本身的悖論性。文中伊妮德對家庭的標準化改造、艾爾弗雷德對父權的沉默維持、子女對父母期待的反抗與妥協,本質上都是存在主義“自我與他者”沖突的不同表現形態。尤其是技術荒誕對個體存在的功能化消解、家庭場域中凝視與反凝視的權力博弈,這些文本細節尚未被置于\"存在先于本質\"和\"他者即地獄\"的存在主義視角進行深度闡釋。因此,本文通過分析《糾正》的文本,回應當代“人的異化\"這一現實命題,回應當存在主義悲劇從哲學隱喻轉化為日常經驗,文學批評如何重新激活“荒誕”“自由\"等概念的當代意義。

二、消費主義異化下的荒誕世界

加繆在《局外人》中,通過具象化的敘事呈現了其荒誕哲學的核心要義,即人類生存的荒誕性本質上源于主體間理解的斷裂。這種荒誕狀態具體表現為個體與世界的疏離和人與人之間根本性的溝通困境。當每個主體都固著于自身的存在意義時,群體便成為潛在的“他者”,而每個人都可能淪為他者世界的“局外人”。此命題在作品《糾正》的家庭敘事中獲得了極具張力的當代詮釋。這一存在主義的經典論斷不僅揭示了人際關系的本質困境,更在蘭伯特家族的代際互動中呈現出深刻的存在性矛盾。小說通過蘭伯特家族兩代人的生存困境,構建了一個技術理性與消費主義雙重異化下的荒誕宇宙,藥物、金融工具、數字技術等現代性裝置,表面上承諾“糾正”個體的缺陷,實則卻加劇了存在的異化。這種荒誕不僅延續了存在主義傳統中人與世界的疏離主題,更深刻地反映了后工業社會特有的異化機制,最終呈現出多層次的現代性困境。

在后工業社會的規訓下,現代人的主體性遭遇前所未有的系統性消解。弗蘭岑筆下的蘭伯特家族,折射出美國從生產社會向消費社會的變遷[5]。艾爾弗雷德作為傳統新教倫理的最后守護者,其悲劇性在于:他恪守的勤奮、節儉等價值準則,在消費主義盛行的時代已成為過時的美德。小說中那個極具象征意味的鐵路視察場景——艾爾弗雷德鄙夷那些以“悠著點\"為口頭禪的員工[61243,不僅直觀呈現了代際價值觀的沖突,更隱喻著兩種文明形態的激烈碰撞。更具反諷意味的是,當這位堅守原則的老人最終不得不依賴藥物來“糾正”自己的帕金森癥狀時,這種技術干預反而加速了他主體性的瓦解。藥物使他變得“溫順”,卻也剝奪了他“固執的鐵路工程師\"這一本質身份,使其徹底淪為醫療系統的標準化產品。

存在主義強調的“自由選擇\"是指主體的自由的絕對性,使主體自由選擇的無條件性成為可能]。在后工業社會“自由選擇\"的意義則截然不同,即消費所塑造的幻象提供了無限可能的選擇表象,卻在本質上加劇了存在的荒誕感。消費主義的荒誕性在奇普的墮落軌跡中呈現出更為深刻的異化特征。奇普原本是在精英大學任教的文學教授,卻在物欲的誘惑下逐漸異化為消費社會的畸形產物。他既在觀念層面抗拒消費主義社會的價值異化,又在現實層面沉溺于消費主義所營造的物質便利。這種矛盾性構成其生存困境的核心張力。通過奢侈品消費構建虛假身份認同,“他品嘗美酒佳肴,穿考究的衣服,以使自已相信他并不是一個渾身顫抖、形象猥瑣、辦事沒有條理的人\"[6195。這種通過商品符號進行的身份表演,不僅印證了消費作為符號體系的欺騙性,更暴露了后現代主體認同的脆弱本質。當奇普最終前往立陶宛從事互聯網詐騙時,這種道德淪喪不僅是個人選擇的結果,更是消費主義邏輯發展的必然產物:在一個將一切價值都量化為交換價值的社會里,欺詐不過是另一種形式的經濟行為。頗具諷刺意味的是,奇普在立陶宛的“創業”恰恰利用了東歐后社會主義轉型期的制度漏洞,這暗示著全球資本主義如何將荒誕轉化為新的剝削形式。這種消費狂歡背后,是存在主義選擇焦慮的極端化。當消費被世人追捧時,選擇的自由異化為對消費主義潮流的盲目跟風。奇普的失敗不僅是商業層面的,更是存在主義意義上的價值崩塌,即個體在消費主義的狂歡中喪失了對存在本真性的感知,選擇的自由蛻變為被消費邏輯支配的必然性。

弗蘭岑作品的深刻性在于,他不僅展現了這種雙重異化的運作機制,更揭示了其背后的存在危機。在技術與消費的復合型異化中,傳統存在主義所探討的“自由選擇”已經發生質變:當艾爾弗雷德需要靠拒絕服藥來確證自由、當奇普只能通過犯罪來體驗存在感時,薩特的自由命題已經被晚期資本主義重新編碼。這種新型異化機制的最殘酷之處在于,它讓主體在自我糾正的幻覺中主動配合自身的異化過程正如伊妮德執著于完美的圣誕聚會,卻在這個過程中親手摧毀了家庭關系。弗蘭岑通過蘭伯特一家的故事揭示了當代社會的荒誕不僅源于加繆所說的世界的沉默,更來自這個過度喧嘩卻實質空洞的技術消費復合體。弗蘭岑喚醒讀者走出技術消費催生的原子生態,擁抱捍衛集體福祉的公共政治,重新定位個人、家庭與社會的關系[8]?!都m正》的獨特價值在于,它不僅延續了存在主義文學傳統,更通過展現技術時代的新型異化,為理解21世紀的人類困境提供了新的文學范本。

三、親密關系中的存在性斗爭

薩特認為,研究“他人”是對人進行整體理解的先決條件,因此“他者”是存在主義精神分析研究的重點[9]。薩特的“他人即地獄\"具有豐富內涵,且“自我與他者”之間的關系性問題一直是西方哲學中的核心議題?!八思吹鬲z\"包含著薩特“自由選擇”與“存在荒誕\"的存在主義哲學觀點,一是揭示了個體自由與他者凝視的永恒張力,二是展現了人在荒誕世界中的根本困境。在《糾正》中,弗蘭岑通過蘭伯特一家的互動,生動演繹了這一哲學命題,每個家庭成員都在他者的定義性目光中被固化為特定角色:艾爾弗雷德被期待成為威嚴的父親,伊妮德被要求做完美的母親,子女們則被預設為價值觀的繼承者。這種相互客體化的過程,使親密關系異化為限制自由的牢籠,最終導致家庭悲劇的必然發生。

(一)代際對抗

在存在主義視域下,家庭并非溫情脈脈的避風港,而是充滿權力博弈的戰場。將“他人即地獄\"置于日常人際交往語境中分析,可揭示現代生活的基本困境一主體性爭奪。人需要有自己的價值體系,以免因他人的干預而變得痛苦。從存在主義視角來看,個體需要通過聚焦客觀事實與內在體驗來確立主體性,這一過程要求其既不受外界他者觀念的裹挾,又能超越情緒化的主觀反應。正是這種對主體性的根本維護,不可避免地導致了主體性爭奪,每個主體都試圖通過定義他者來確證自身,而他者永遠會反抗這種客體化的企圖。在人際交往中,常常會發生主體客體化,即失去對自我的主體性,此時個體會呈現焦慮、仇恨的狀態。蘭伯特家族中,父親艾爾弗雷德作為傳統父權的化身,其本質被社會規訓預先定義為家庭供養者與權威象征,而子女對這種既定本質的反抗,構成了存在主義式的自由選擇與他者壓迫的核心沖突。這種沖突首先就體現在蘭伯特夫婦對于子女的教育上。艾爾弗雷德和伊妮德在家庭中扮演著控制欲較強的父母。他們終身奉行新教倫理,將“努力工作、勤儉節約、抵制誘惑、控制欲望\"等新教準則貫徹于子女教育。在傳統家庭權力結構中,艾爾弗雷德始終保持著霸權男性氣質的典型特征,面對渴望親密關系的兒子們,他以不茍言笑的態度維持權威距離;通過絕對服從的命令體系實施規訓,任何違背行為都會招致嚴厲批評與懲罰。此外,艾爾弗雷德對“男子漢氣概”的病態堅持,成為控制子女的精神枷鎖。他要求兒子加里繼承自己的工程師職業,將其視為延續家族榮耀的必然使命,卻對加里在金融領域的真實興趣視而不見。加里終生致力于糾正父親的生活狀態[6]179,這種不可調解的沖突使加里患抑郁癥甚至崩潰。這種將自我意志強加于他人的行為,正是薩特所言“他者凝視\"的極端表現,子女在父親的目光中淪為被定義的客體,其存在意義被父權邏輯囚禁。而二兒子奇普則在精神壓力和消費主義的雙重刺激下,逐漸發現了享樂消費主義的合理性并且成為了踐行者。他開始放縱自己,不認真對待工作,違反學校的規章制度,甚至想不勞而獲并向丹妮絲借錢享樂,最后還走上詐騙的道路。這是奇普為自己的主體性斗爭時產生的悲劇后果。艾爾弗雷德對兒子們的掌控體現了對家中主導權的病態執著,更可以說是幫助他維持在世界的存在感[0]223224。女兒丹妮絲同樣深陷家庭權力結構的壓迫。她選擇背離父母規劃的人生道路,追尋屬于自己的人生方向。伊妮德通過強制要求全員出席家族聚會,試圖規訓女兒的行為,遭到丹妮絲的拒絕和反抗,這揭示了家庭關系中主體性被他者定義的荒誕性。

蘭伯特夫婦一生恪守新教倫理,最終在代際價值觀的斷裂中遭受重創。他們曾虔誠地相信,子女終將回歸圣裘德這座中西部小鎮,延續那種勤勉克己的生活方式。然而,現實并非如他們所愿,長子加里困于婚姻矛盾而拒絕返鄉,次子奇普沉迷于立陶宛的投機生意,女兒丹妮絲則深陷職業與情感的漩渦。這種代際疏離不僅使圣誕團聚的愿望淪為泡影,更昭示著傳統價值體系在現代社會的全面潰敗。兩代人觀念的差異使蘭伯特夫婦對圣誕節一家人團圓的期望成為奢望。這個充滿存在主義意味的場景,無情地揭示了蘭伯特夫婦教育理念的根本性矛盾:他們試圖通過強制灌輸價值觀來維系家庭紐帶,卻不知這種控制欲恰恰成為子女逃離的原始驅動力。薩特指出,人要實現自己的自由和個性的發展,實現作為純粹的主體而存在,就必須要保持個人的獨立性,并且在思想和行動上擺脫他人和社會的約束[11]。在這個意義上,那場失敗的圣誕聚會不僅是家庭悲劇的高潮,更是整個時代精神困境的縮影,當傳統性與現代性激烈碰撞時,親情往往成為被最先犧牲的祭品。這種代際對抗的悲劇性在于,父母試圖通過子女實現自我本質的延續,而子女必須通過打破這種延續來確證自身存在的主體性,親密關系由此淪為存在主義戰場。

(二)婚姻異化

在《糾正》的婚姻敘事中,弗蘭岑通過蘭伯特夫婦的婚姻關系,系統揭示了新教倫理掩蓋下的性別壓迫。艾爾弗雷德將工作中的權威完全移植到家庭領域,建立了一套嚴密的家庭治理體系。他對日常生活細節的嚴格控制,包括就餐時間、家居布置等方面,都在不斷強化其作為家庭核心的絕對權威,甚至可以說,以艾爾弗雷德為具象化身的霸權男性氣質才是《糾正》中最具影響力的傳染性病毒[12]。更為深層的是他持續的情感否定,當妻子精心準備的情感表達只換來冷漠的評判時,這種日常性的情感拒絕構成了最隱蔽的暴力形式。伊妮德則不同,受傳統教育的影響,她十分希望建立自己和睦穩定的傳統家庭[6]17。這種權力機制造就了伊妮德從溫順妻子到反抗者的異化軌跡:從被客體化的家庭主婦,到通過燒焦晚餐、擅自改造房間等微觀抵抗,最終演繹了存在主義“他者困境\"的典型范式。他們僅僅是表面維持的婚姻契約,實則是兩個孤獨個體在荒誕世界中的相互寄生?;橐鲫P系的異化過程,清晰展現了存在主義的悲觀詮釋。在這樣異化的婚姻關系中,伊妮德的反抗采取了家庭主婦特有的方式。她那些看似瑣碎的破壞行為,如故意失誤的烹飪、突然改變的家居布置,實際上是被壓迫者的符號性抗爭。當疾病最終瓦解艾爾弗雷德的身體優勢時,護理場景出現了戲劇性的權力反轉。這種遲來的勝利已然異化,復仇的快感取代了真正的解放。

艾爾弗雷德的帕金森病成為婚姻異化的隱喻性符號。當疾病逐漸解構他的身體,作為丈夫的社會本質開始崩塌;與此同時,伊妮德對完美婚姻的執念轉化為對丈夫身體的技術化控制。她堅持用理療儀器為他做康復訓練,卻在操作時自言自語仍執著于維持他人眼中的模范夫妻形象。伊妮德的悲劇正是其服從了空殼化的中西部價值觀,即不經反思維系共同體意識的關愛本質,盲目重視和睦表象的社群價值觀。這種將婚姻本質異化為社會表演的行為,雙方在維持婚姻符號的過程中,既喪失了對彼此本真存在的認知,也消解了自我選擇的自由。更具悲劇性的是夫妻間的語言失效。當艾爾弗雷德在病中喃喃自語問道“我是誰”時,伊妮德選擇用電視新聞的噪聲掩蓋回答。當伊妮德傾訴內心的孤獨時,艾爾弗雷德的沉默化作最冰冷的凝視。這種存在主義式的溝通困境,使婚姻成為“他人即地獄\"的最佳體現:近在咫尺的伴侶,反而成為彼此存在意義的最大遮蔽者。他們在婚姻契約中相互囚禁,卻又因恐懼直面荒誕的孤獨,而不得不繼續這場早已失效的親密關系表演。

弗蘭岑通過對蘭伯特夫婦婚姻關系的敘事解構,揭示了傳統婚姻系統的現代性危機。艾爾弗雷德篤信的性別分工模式,最終造就了一個相互折磨的共生系統。當子女們紛紛逃離這個家庭戰場時,這對夫妻實際上成了彼此唯一的看守。那些充滿象征意義的家庭場景赤裸裸地展現了傳統婚姻模式的破產一它既不能保障男性的尊嚴,也無法守護女性的主體性。弗蘭岑的深刻在于,他呈現了這種婚姻悲劇的歷史必然。在社會價值觀轉型的裂縫中,蘭伯特夫婦的婚姻成為新舊秩序碰撞的犧牲品。這不僅是兩個人的悲劇,更是整個時代轉型期的表現,揭示了在性別秩序重構過程中普遍存在的權力困境。

(三)情感真空

在弗蘭岑的《糾正》中,家庭關系呈現出一個充滿張力的存在主義場域。這個場域中的情感交流不再是本真的存在相遇,而是異化為一系列符號化的互動儀式。從存在主義視角來看,蘭伯特家族成員間的相處模式深刻揭示了現代人在“自我”與“他者\"之間的永恒困境:個體既渴望在他者的承認中確證自身存在,又在這種承認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淪為被定義的客體。這種根本性的存在矛盾,構成了小說家庭敘事的悲劇性內核。

伊妮德對完美圣誕的偏執追求,堪稱這種情感異化的典型范例,通過物化節日符號來填補價值的虛空本質上是一種存在主義焦慮的體現。她提前半年開始籌備圣誕晚宴,精心設計菜單,反復調整裝飾方案,將全部情感能量都傾注在這個年度儀式的準備工作中。這種看似過度的投入,實則暴露了更深層的存在焦慮:當實質性的情感聯結難以建立時,她只能通過物質形式的完美來填補精神層面的空洞。以存在主義視角解讀這種行為,本質上是一種自欺的表現。自欺就是自我否定,即我通過自我否定來掩蓋或者逃避自己的羞恥感。伊妮德試圖用外在儀式的完整性來掩蓋內在關系的破碎性。更具悲劇性的是,她對圣誕聚會的執著最終異化為一種控制手段,成為對家庭成員自由選擇的隱性剝奪。當子女們以各種理由拒絕返鄉時,伊妮德的失望不僅源于團聚愿望的落空,更源于其存在意義遭受的根本性質疑,如果連母親這個身份都無法維系家庭團聚,那么她的存在價值將歸于何處?這種存在性焦慮在與兒媳卡羅琳的沖突中達到頂點??_琳作為接受自由主義教育的現代女性,其家庭觀與伊妮德形成鮮明對立。她堅持認為,節日團聚應該是個體的自由選擇而非道德義務。這種立場直接挑戰了伊妮德所代表的傳統家庭倫理。從存在主義視角看,這場婆媳沖突不僅是代際觀念的差異,更是兩種存在方式的根本性對抗:一方試圖通過家庭義務來確證存在意義,另一方則堅持通過個人選擇來實現存在價值。頗具反諷意味的是,兼具兒子與丈夫雙重身份的加里,在這場沖突中陷入了典型的存在困境。他既無法滿足母親的情感期待,又不能獲得妻子的完全理解,這種夾縫狀態使其主體性遭受嚴重撕裂。小說中他如鐘擺般在母親和妻子之間搖擺的意象,生動展現了現代人在家庭關系中的存在困境。

從存在主義視角分析,這種情感的真空狀態源于家庭成員在“自由選擇”與“他者期待”之間的根本性斷裂。每個角色都試圖通過糾正他者來確證自身存在的意義:伊妮德試圖糾正子女的生活方式,卡羅琳試圖糾正婆婆的傳統觀念,加里試圖糾正妻子的決定。這種相互糾正的惡性循環使家庭關系淪為權力斗爭的場域,真實的情感交流被徹底懸置。餐桌場景的象征意義在此尤為凸顯:豐盛的食物與貧瘠的對話形成鮮明對比,刀叉碰撞的聲響填補著情感的靜默,家庭成員的身體共在與精神疏離構成了存在主義式的荒誕圖景。弗蘭岑的深刻之處在于,他不僅展現了這種情感異化的現象,更揭示了其背后的社會歷史根源。在新教倫理與消費主義的雙重作用下,傳統的情感聯結方式已經失效,而新的認同機制尚未建立。蘭伯特家族成員各自發展出的情感替代系統:伊妮德的節日執念、加里的股票投資、奇普的立陶宛冒險、丹妮絲的廚藝追求。這些本質上都是試圖在價值真空的環境中尋找存在支點的努力。然而,這些努力最終都陷入同樣的悖論,越是執著于糾正他者或環境,就越是遠離本真的自我;越是渴望親密關系,就越是陷入更深的孤獨。

現代家庭的悲劇性不在于其解體,而在于其成員將親密關系異化為存在論意義上的權力場域。在這個場域中,每個人都試圖通過定義他者來確立自我,結果卻陷入更深的相互客體化。要突破這種困境,或許需要重新理解薩特“他人即地獄”命題的深層含義:地獄不在他者本身,而在我們將他者工具化的關系中。唯有承認他者自由的絕對性,才可能建立真正的主體性,而這正是蘭伯特家族始終未能達到的存在境界。

四、后現代自由的重構

在存在主義的審視下,《糾正》中蘭伯特家族成員的種種“糾正\"嘗試,本質上都是對后現代自由困境的戲劇性演繹。當每個家庭成員試圖通過規訓他者來對抗存在的荒誕時,他們不約而同地陷入了薩特所說的自欺狀態,將他人視為實現自我本質的工具,卻在控制與反控制的權力博弈中,使存在的異化愈發深重。這種困境生動詮釋了后現代社會自由選擇的根本悖論:在消解了傳統價值坐標的當代語境中,人們既渴望絕對自由,又恐懼自由帶來的存在性焦慮。伊妮德的悲劇性在于,她將母親這一角色本質化為完美的家庭守護者形象。通過圣誕聚會的標準化表演,她試圖以外部秩序“糾正”存在的偶然性。這種執念在遭遇子女的反抗時轟然崩塌,進而暴露出一個存在主義式的真相:任何試圖通過他者來確證自身本質的努力,終將因他者同樣具有的自由本質而失敗。更具反諷意味的是,伊妮德越是執著于糾正子女,就越深地陷入社會規訓,她所堅持的家庭理想不過是內化了的主流價值腳本。艾爾弗雷德展現了另一種“糾正”的悖論,這位沉默的父權象征者通過拒絕情感表達,試圖維持傳統男性氣質的不可動搖性。然而,這種否定性的糾正方式,恰恰成為子女存在焦慮的根源。蘭伯特家的子女在尋求自由的路上都陷人了存在悲劇,因為他們忽視了薩特“絕對自由\"概念的本質。自由并不是說人有“絕對”的自由去做任何事情,而只是在強調,人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自由都是“絕對\"地存在著的[13]。在后現代社會中,真正的自由不在于對他者的規訓或對既定秩序的盲從,而在于直面存在的荒誕性,在承擔責任的同時保持自我的本真。

存在主義視角下,艾爾弗雷德的悲劇具有雙重性:他既是男權意識形態異化的受害者,又是將這種異化傳遞給下一代的施害者。而\"糾正”失敗后的廢墟中,藏著存在主義式的救贖可能,艾爾弗雷德日漸衰敗的軀體及其最終的死亡,可謂小說最符合邏輯也最徹底的糾正[14]。小說通過這位父親形象揭示了一個深刻的存在困境:當主體將自我完全等同于某種社會角色時,就喪失了面對存在本真性的可能。《糾正》的深刻性在于,它不僅在解構層面上揭示了糾正的荒誕性,更在建構層面上暗示了后現代自由的可能路徑。丹妮絲放棄學術生涯選擇廚藝,奇普在創業失敗后重新審視生活意義,這些看似微小的反抗實際上都是存在主義自由的實踐。他們在承認生存荒誕的前提下,依然堅持自我定義的勇氣。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小說結尾那場破碎的圣誕聚會,當所有社會面具脫落,當“糾正”的幻想徹底破滅,家庭成員們反而在共同的創傷體驗中,短暫地觸碰到了本真的共在狀態。這種存在主義式的自由重構,其意義在于人們要認識到,后現代語境下的自由不是對確定性答案的獲取,而是對未完成性的持續接納;不是對他者的征服,而是在保持差異的前提下與他者共處的勇氣。蘭伯特家族的故事最終告訴我們,真正的自由或許就藏在對“糾正\"沖動的放棄中,當人們試圖停止定義彼此,轉而直面存在的根本不確定性時,反而可能在那片荒誕的廢墟上,重建起真實的主體性。這種自由觀既延續了薩特對“自由\"的基本命題,又回應了后現代社會特有的存在困境,為理解當代人的生存狀態提供了寶貴啟示。

參考文獻:

[1]孫璐.“自由\"的悖論:解讀喬納森·弗蘭岑《自由》中的矛盾與和解[J].當代外國文學,2018(3):23-30.

[2]薩特文學論文集[M].施康強,譯.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1998.

[3]阿爾貝·加繆.西西弗神話[M].沈志明,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0.

[4]路遙.從不舒適的地帶到療傷之所:喬納森·弗蘭岑小說家庭主題探析[J].人文雜志,2017(4):81-86.

[5]谷偉.《糾正》:中西部社群危機的恥罪文化探源[J].國外文學,2018(2):146-154.

[6]Franzen,Jonathan. The Corrections[M].New York: Farrar,Straus and Giroux, 2001.

[7]孫一萍.淺析薩特的人學觀點[J].東岳論叢,2006(4):150-154.

[8]谷偉.弗蘭岑悲劇現實主義小說的創作緣起與敘事策略[J].外國文學動態研究,2024(6):42-59.

[9]項頤倩.薩特存在主義精神分析理論中的\"他者\"問題[J].東南學術,2017(6):125-131.

[10]TischlederBB.TheLiteraryLifeofThings: Case Studies inAmerican Fiction[M].New York: Campus-Verlag,2014.

[11]馮顏利,劉慶芳.薩特人權思想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4):67-72.

[12]Dujakovic S.Masculinity beyond repair: Aging,pathology,and the male bodyin Jonathan Franzen's The Correcti-ons[J]. Anafora,2019(2): 469-491.

[13]盧云昆.自由與責任的深層悖論:淺析薩特“存在主義的人道主義\"概念[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45-51.

[14]Poole RJ. Serving the fruitcake,or Jonathan Franzen’s midwesternpoetics[J].The Midwest Quarterly,2008(3):263-283.

Analysis of Tragedy in The Corrections from the Existentialist Perspective

Jiang Lei', JinYujia2

(1.College of Sunwah International Business, Liaoning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 110136; 2.College of Foreign Studies,Liaoning University,Shenyang Liaoning 110136)

Abstract:Jonathan Franzen, a contemporary American writer, has a representative work The Corrections that stands out for its cold social observation and profound family narrative.From aspects such as the dissolution of subjectivity by consumerism,the alienation of power in the family field,and the freedom paradox of“corrective\"behaviors,it has atragic color.By depicting the tragedy of the Lambert family,The Corrections not only reflects the widespread alienation inmodern society,but alsorevealsthe value nihilismand spiritual crisis of people under 1 free choice.The Corrections strives to oferanew interpretive path for existentialistliterary criticism and does not stop at the presentation of tragedy.Denise's deconstructionof traditional identity, Chip's awakening in failure,and the ultimate direction of the Lambert family towards true coexistence allconfirm the essenceof existentialistfreedom: Even if an individualis inanabsurd world,theycan stillconfirm theirown existence meaning through continuous autonomous choices.

Key words:Jonathan Franzen; The Corrections; existentialism; tragedy

猜你喜歡
存在主義異化家庭
《怨女》中的身體書寫
家庭會議是讓家井然有序的魔法棒
父母必讀(2025年8期)2025-08-26 00:00:00
AI何以載道:莊子道技觀對人工智能異化困境的哲學解構
理論觀察(2025年8期)2025-08-21 00:00:00
《金閣寺》與《麥田里的守望者》的存在困境比較
《西線無戰事》創作手法與主題探究
今古文創(2025年19期)2025-08-07 00:00:00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異化勞動思想解讀
科學導報(2025年46期)2025-08-05 00:00:00
淺談“校、家、社”協同育人的價值與對策
從薩特《禁閉》到品特《看管人》:荒誕中異化關系的演變
新楚文化(2025年16期)2025-07-23 00:00:00
新型家庭小轎車
“親親寶貝”家庭攝影作品季賽
主站蜘蛛池模板: 97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老司机aⅴ在线精品导航| 成人在线视频一区| 欧美黄网在线| 无码AV动漫| 国产午夜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爽爽| 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 啪啪国产视频| 婷婷色中文| 美美女高清毛片视频免费观看| 欧美不卡视频一区发布|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网址| 99ri国产在线| 任我操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成人福利在线电影| 一本一道波多野结衣av黑人在线| 亚洲二区视频| 亚洲人成网址| 精品三级网站| 国产精品永久不卡免费视频| 国产在线观看精品| 亚洲天堂区| 国产综合色在线视频播放线视| 国产综合在线观看视频| 福利小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国产人免费视频成18| 国产成人精品在线| 无码 在线 在线| 久久五月视频| 五月天在线网站| 911亚洲精品| 婷婷久久综合九色综合88| 国产精品hd在线播放| 91久久青青草原精品国产| 国产精品亚洲va在线观看| 日韩中文精品亚洲第三区| 国产91精品久久| 国产国产人成免费视频77777 | 国语少妇高潮|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婷婷| 青青草一区二区免费精品| 国产自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区欧美国产综合| 在线看片国产| 精品一区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男人的天堂| 8090成人午夜精品| 欧美在线视频不卡| 欧美成人午夜在线全部免费| 小说 亚洲 无码 精品| 亚洲成人www| 色亚洲成人|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在线| 亚洲浓毛av| 亚洲一区二区约美女探花| 国产乱人视频免费观看| 99热免费在线| 亚洲无码37.| www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久久中文字幕不卡一二区| 黄色片中文字幕| 亚洲91在线精品| 国产日本欧美亚洲精品视| 在线一级毛片| 在线精品视频成人网|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无码av喷潮| 性视频一区| 久久综合干| 欧美午夜在线视频| 日韩av无码精品专区|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swag| 中文字幕永久视频| 美美女高清毛片视频免费观看| www.91在线播放| 麻豆精品在线播放| 在线中文字幕网| 99热最新网址| 国产a网站| 亚洲无码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国产精品视频频| 九色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