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4-7662(2025)05-0081-02
在拋接球教學中,學生的移動能力存在顯著的個體差異,尤其在動態環境下的接球、拋球動作中,往往存在靜態接球依賴、步法協調性不強、空間感知薄弱等問題,主要原因在于教學體系設計中缺乏系統性、階梯化的能力發展架構。為此,筆者提出“基礎鞏固一動態適應一實戰運用”的階梯式培養策略,系統提升學生的移動性技能水平。
一、精準定位學習起點,奠定移動性技能基礎
在拋接球教學的認知階段,體育教師需要對學生的知識、技能起點進行精準分析,以便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設計,使學生更容易獲得成功體驗,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1.分析知識起點,明確概念認知
在拋接球移動性技能的學習中,學生的知識起點主要包括對移動步法及作用、拋接球與移動結合的基本規則的理解。如,學生需要知道跨步、并步、滑步等基本步法的名稱,理解這些步法在拋接球中的作用及如何在不同情境下選擇合適的步法。在拋接球教學前,教師可以通過課堂問答和小組討論等方式,了解學生對拋接球的基本認識;再設計針對性的教學活動,如,通過示范、講解、視頻觀看等方式,幫助學生明確概念,糾正錯誤認識。
2.評估技能起點,把握實操水平
在拋接球中,移動性技能的技術評估主要關注學生移動性技能的實際操作水平,包括步法的準確、速度、與拋接動作的協調性及空間感知能力等。為了精準評估學生的實操水平,教師可以通過設計一系列簡單的任務進行觀察和分析,如,兩人互拋、多人互拋、多人隔網互拋等練習,了解學生的移動性技能水平,對學生表現進行記錄并合理分層,同時根據學生移動性技能的表現進行問題診斷,為后序教學實施提供針對性的設計與指導。
二、漸進式任務驅動,提升移動性技能水平
有序設計漸進式練習任務,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的移動性技能水平。根據菲茨和波斯納(Fittsamp;Posner)的技能學習三階段模型,運動技能學習可分為認知階段、聯結階段、自主階段。其核心分為:基本運動技能鞏固階段一基本運動技能強化階段一基本運動技能運用階段。
1.基本運動技能鞏固階段:多樣化移動性技能練習
鞏固階段主要以重復性動作強化學生對移動性技能的認知與記憶,逐步建立正確的動作模式(表1)。
2.基本運動技能強化階段:動態環境適應
強化階段主要是將步法、方向變化等基本技能與拋接球的動作結合,通過增加干擾因素及任務的復雜性,在動態的場景中強化移動技能(表2)。
3.基本運動技能運用階段:實戰場景模擬
運用階段的核心目標是將前兩個階段習得的移動性技能運用于3VS3隔網拋接賽中,并通過模擬排球項目的比賽形式和規則,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移動性技能與對球的操控能力(表3)。
三、多維度評價與反饋,促進移動性技能內化
在水平一拋接球教學中,有效的評價與反饋是促進學生技能發展的關鍵。通過構建“診斷一調整一激勵”三位一體的評價機制,幫助學生明確技能短板、優化學習路徑并增強學習動力,從而促進移動性技能的內化和遷移。
1.診斷性評價,明確改進方向
通過學生在不同階段任務中的表現,針對步法穩定性、移動速度控制、步法調整能力及空間感知能力等多個維度,綜合運用量化數據與質性分析方法,對學生移動技能的表現水平展開診斷性評價。如,在基本運動技能鞏固階段,借助“移動中自拋自接”練習,診斷學生是否存在重心不穩、手眼不協調等問題;在基本運動技能強化階段,通過“動態干擾練習”,診斷學生的注意力分配能力和快速移動決策能力,進而識別個體差異。完成診斷后,及時采取示范、講解動作等教學方法,或通過個性化指導。如,單獨安排學生進行降低重心滑步練習,并創設一對一情境開展拋接移動練習,幫助學生明確改進方向。
2.動態性調整,優化教學策略
依據階段性評價結果,通過任務分層、優化教學形式和提供多元反饋等方式實施動態調整,優化教學策略。在任務分層方面,根據學生的階段性表現,如,步法穩定性、手眼協調性、接球成功率、移動速度控制等進行差異化分層。對移動能力較弱的學生,降低任務復雜度,從固定拋球路線開始,逐步過渡到動態環境下的訓練;對于能力較強的學生,則增設干擾因素或擴大練習場地提升挑戰性。針對團隊配合困難,采用“角色分工法”,設定觀察員、隊長等角色明確各自職責;若發現學生拋接準確性較差,設計“目標區域拋接”練習,將接球區劃分為不同分值區域,提高拋接技能。在教學反饋方面,采用多樣化的反饋方式,如,“3-1”語言提示法,即先給予3句表揚肯定,再提出1條改進建議;運用手勢示范、即時視頻回放關鍵動作、地面粘貼步法標記點等方式,有效提升學生學習成效。
3.激勵性反饋,激發學習動力
運用過程性鼓勵、成果可視化、競賽激勵等正向激勵策略,充分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和持續進步的意愿。在過程性鼓勵方面,采用具體化反饋方式,如,“金木希,你這次滑步時重心控制得比上次更穩了”“你接球時眼睛能盯著來球,這一點做得很好,要是腳步能再移動起來就更完美了”。同時,記錄學生拋球準確性、接球成功率、快速移動接穩次數等過程性數據,讓他們能夠直觀地看到自己技能發展的軌跡,從而更有信心地自主設定螺旋式成長目標。此外,還可利用競賽激勵手段,設置“闖關式挑戰賽”,評選出“平衡大師”“拋接球達人”“移動小能手”等特色稱號,有效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和競爭意識。
參考文獻:
[1]吳橋.青少年運動技能學習階段及教學策略[J]
中國學校體育.2023.42(3):40-42.—
鄭小真(浙江省溫州市籀園小學,浙
江溫州325000)整理
表1基本運動技能鞏固階段教學內容設計
表2基本運動技能強化階段教學內容設計
表3基本運動技能運用階段教學內容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