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4-7662(2025)05-0032-02
隨著《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頒布與實施,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提出了體育課堂教學的“四化”轉型要求,即“教學內容結構化”“教法學法問題化”“教學組織小組化”“教學評價精準化”。筆者基于“四化”課堂轉型,以《我是特種兵:障礙跑運用方法》為例,從教學設計、問題啟發、組織管理、精準評價四個維度出發,幫助學生在課堂中帶著問題學習、帶著任務合作、深度參與、高效學練,促進學生高階思維的發展和關鍵能力的提升,在課堂中幫助學生實現深度學習,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一、落實學練三個一,以“結構化”促“深度學習”
教學內容結構化是落實“學練三個一”(單一技術練習、以該技術為核心的組合練習、比賽或游戲)的理論支撐,而“學練三個一”是實踐教學內容結構化的抓手,它是一個整體的系統,既有知識技能、又有組合技術、體能等融入,較好地詮釋了課堂教學內容結構化,直接對應思維發展的“點、鏈、網”三階段,為促進深度學習開辟了新的路徑。
如,水平二《我是特種兵:障礙跑運用方法》一課,在單一練習“自主探索過戰壕”環節中,教師首先解構動作要素,建立基礎認知,向學生展示課桌、椅子、凳子、警戒線等四種不同器材,引導學生思考如何運用器材進行多種過障礙的方法,挖掘用課桌練習翻與鉆、用椅子練習繞與爬、用凳子練習跳與繞、用警戒線練習鉆與跨的方法,鼓勵學生進行3分鐘自主探究練習。隨后分小組進行組合練習,運用器材拼湊觸發創新遷移,形成動作邏輯鏈條。在組合練習一“自主跑 + 跳鉆跨繞的練習方法”中,讓學生自主擺放器材練習;組合練習二“快速跑 + 翻爬鉆跨練習方法”中,讓學生借助器材的擺放、拼湊、疊加等功能,發揮思維及創新遷移的作用;組合三“挑戰不同方法過障礙練習”中,讓學生發揮想象力,在小組合作和思考中練習。在比賽“占領高地”環節,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和能力,學習過障礙 + 登高臺的練習方法,綜合決策動作的組合與戰術應用,構建網狀思維能力,實現登高占位的比賽展示。
此外,借助教學內容的優化與預設,讓學生模仿特種兵刻苦訓練,落實教學與現實生活的有機結合,將所學的動作和技巧融入真情境練習中,通過自主探究思考,培養學生的合作與探究意識,從而提高運動能力和思維能力。
學練三個一可以有效避免知識與技能教學的孤立化、碎片化、機械化,將單一技術、組合練習、比賽與游戲等進行串聯、疊加與運用,使知識與技能形成互為關聯的思維點、學習面、組合體。如,本課采用了“自主跑 + 跳鉆跨繞的練習方法”“快速跑 + 翻爬鉆跨練習方法”“挑戰不同方法過障礙練習”等組合,再到比賽“占領高地”,讓知識與技能從單一到組合練習,從學練到比賽運用,使教學內容形成互為關聯的整體性。
這樣互為關聯的練習方法讓不同單個動作技術形成組合,讓組合練習接近于生活實際應用與比賽,使知識結構從“線性”向“網狀”發展,凸顯技能組合的邏輯關聯性;使思維縱橫探究,形成學習“思維網”,呈現“學中思、思中學”的思維課堂,幫助學生在深度學習中更好地學懂、會用。
二、優化設計問題鏈,以“問題化”促“思維碰撞
“問題化教學”旨在通過引導學生解決一系列精心設計的問題,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從而使其更好地應對復雜情境下的學習和比賽。這一教學方法強調教師的引導作用,要求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巧妙設計和運用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深人探究,最終達到提升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目的。
如,本課創設了“如何像特種兵一樣快速、安全有序地穿越障礙物”的問題情境。在單一練習階段提出問題:“若你是特種兵,會用哪些方法穿越障礙?”在組合練習環節提出問題:“如何按照特種兵的實際訓練情形翻越障礙?”在比賽階段提出問題:“運用所學,誰過障礙的動作最逼真、最安全?”問題情境的設計是問題化教學的關鍵。提問時,教師要注意問題的表述方式,確保問題清晰明了,避免引起學生的誤解。同時,教師還要善于引導學生思考,以問促思、以思導學,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疑問,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批判性思維。
問題鏈不是簡單的問題羅列,而是精心構建的思維鏈條,以問題為導引,激發學生思考的漣漪。隨著問題的層層深入,引導學生的思維不斷攀升,最終以關鍵問題進行收官,引發學生深度學習的過程。
如,單一練習的問題“若你是特種兵,會用哪些方法穿越障礙”,引導學生為每個障礙想出多種穿越方法,旨在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幫助其深入理解過障礙的技巧。組合練習的問題:“如何按照特種兵的實際訓練情形翻越障礙”,讓學生結伴思考與挑戰,同時借助同伴的合作與競爭激發潛能。接著設計追問:“哪種障礙能設計新挑戰形式與動作?”拓展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比賽中的問題“運用所學,誰過障礙的動作最逼真、最安全”,旨在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齊思等能力。
問題鏈的串聯能夠引發學生進行探究性的思維活動,呈現的問題與教學內容極具關聯性,且有一定的層次性與針對性,能夠引導學生在真情境中主動運用已學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
三、關注生本差異,以“小組化”促“自主探究”
小組化學習有助于減少教師對全體學生集合講解次數,便于教師更好地觀察教學進行小組化指導與幫助,提高學生的學練效率,尊重個體差異,真正落實“以生為本”理念。如本節課中,先把學生按異質分組成5人小組進行學練,隨著課堂教學的持續推進,以及考慮到學生的個性差異性,在組合練習三“挑戰不同方法過障礙練習”前,采用伙伴互助分組形成固定搭檔 + 輪換補充的方式,讓學生有機會與更多同伴合作交流,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更好地進行思考探究、合作學習。小組化學習有助于落實“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尤為注重發展學生間的交流合作、溝通互助,深度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創造力與運動潛力,為其長遠發展筑牢根基。
此外,小組化學習還為分層教學提供了組織保障。在小組學習中,學生的學習能力、知識基礎和學習速度存在差異,教師針對不同小組的實際情況,基于學練難度調整并布置分層任務和目標,使每名學生都能在自己的“最近發展區”內得到鍛煉和提高。
如,本課在學習組合練習三時,對基礎較弱的小組,著重簡單的組合練習,注重動作的規范性和準確性,確保學生練習的持續性與思考的完整性;對基礎較好、能力較強的小組,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挑戰器材疊加練習翻越組合,或鼓勵小組進行創新性的嘗試與拓展。通過小組分層教學,每名學生都能在小組中找到價值與成就感,有良好的學練體驗,讓思維達到一個可延伸的新高度,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
四、彰顯評價能動性,以“精準化”促“以評促學”
《小學體育與健康綜合評價指南》要求評價從單一的結果性評價延伸至過程性評價及增值性評價的轉變,對學生在課堂中展示的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等多個維度起到精準、高效評價,充分發揮“以體育人”的評價功能[2。任務驅動是以具體的任務為導向,引領學生在學練過程中獲取知識、發展運動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評價學生在學練過程中對任務的完成情況,為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反饋和指導。
如,本節課以成為“優秀特種兵”為學練目標,借助任務單驅動學生學練,通過分發三色“特種兵徽章”實施精準化評價,激發學生任務的驅動力與執行力。在課堂學練環節,設立“特種兵徽章”激勵機制。努力學練或有進步的學生可獲得學練標準一級的黃色徽章;在課堂挑戰中,完成速度最快的前三名學生或者最佳團隊,可獲得二級的藍色徽章;在小組合作中,互幫互助且有創新探究的團隊,可獲得三級的紅色徽章。徽章獲取標準會根據課堂的不同階段進行靈活調整:課的前期關注“問題發現能力”,后期側重“復雜問題解決效率”,來確保評價精準適配學生的成長。
通過精準匹配思維發展水平的評價,用精準問題進行導思、導引與導學,驅動學生完成模仿、改進、創新的思維進階過程,實現以評促學。評價不僅需要關注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更要注重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精神等多個方面。通過多維度的評價,才能更全面、更深入激發學生的潛力。
如,本節課學生掌握了多種突破常規過障礙的技能與方法,提升了運動能力;在學練中彰顯“特種兵”不服輸的精神,塑造了體育品德;通過模仿“特種兵”動作、姿態,有助于養成健康行為等。多維評價體系以多元化內容設計為核心,能夠全面激活學生的思維發展,其創設的挑戰性學習情境,能有效激發學生潛能,助力培養兼具運動能力與高階思維的復合型人才,為學生成長搭建更廣闊的發展平臺。
參考文獻:
[1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浙江省中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指導綱要[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9
[2]余立峰.小學體育與健康綜合評價指南[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