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聚焦于松原市博物館,探討在新質生產力的驅動下,松原市博物館如何實現變革與突破。通過對其發展歷程、展覽特色、社會教育活動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揭示新質生產力在中小型博物館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并為其未來發展提供有益的啟示。
關鍵詞:新質生產力;中小型博物館;松原市博物館;變革;突破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5.14.024
新質生產力于2023年9月被首次提出,是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的創新。新質生產力是指超越傳統,源自關鍵性、顛覆性技術突破,涵蓋新技術、新經濟、新業態①。新質生產力與傳統生產力顯著不同。傳統生產力側重勞動力和物質資源的運用,依賴傳統方式和技術。而新質生產力強調科技創新和數字技術驅動,有助于構建高效、協調和可持續的生產體系②。在科技競爭和環境壓力下,發展新質生產力成為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③。在數智化時代,人才要素和知識跨界生產日益重要。人才聯盟組織,由多樣知識生產主體聯合而成,成為關鍵載體④。在人才賦能生產力的提升過程中,獨特的價值定位是新質生產力形成的核心基石。在多樣化的情境下,這一獨特價值定位所催生的首要推動力亦呈現出不同的形態⑤。在國家戰略導向下,新質生產力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現代科技成為旅游產業關鍵要素,轉型升級持續推進,動能增強,服務國家戰略能力突出⑥。政府工作報告強調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加快新型工業化,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塑造發展新動能,實現社會生產力新躍升⑦。博物館,作為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在當前社會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新機遇與挑戰。松原市博物館作為一家中小型博物館,正處于這股新質生產力的浪潮之中,經過勇敢探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通過創新方式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相結合,為觀眾帶來了全新的參觀體驗。在新質生產力的浪潮中,松原市博物館以積極的態度、開放的思維,不斷創新和進取,為廣大觀眾提供了豐富的文化大餐,也為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1 松原市博物館的發展歷程
1.1 成立背景與初期發展
2012年,松原市博物館(松原市文物管理所)于松花江畔風景秀麗的中山廣場正式落成,其建筑面積達3532平方米。該博物館創立的初衷旨在集中展現當地源遠流長、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遺產,為廣大民眾提供優質的文化教育服務,成為滋養民眾精神世界的重要源泉⑧。松原市博物館成立初期,便確立了宏偉目標,立志成為傳承和弘揚本地文化的關鍵陣地。盡管當時面臨諸多難題,比如資金有限、藏品征集困難以及專業人才短缺等,但松原市博物館全體工作人員懷著對文化事業的滿腔熱忱和堅定信念,逐步邁出了堅實的發展步伐。
1.2 發展中的重要節點
在過去數年里,松原市博物館持續致力于完善自身基礎設施和豐富展覽內容,在松原市文化領域逐漸嶄露頭角,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館藏方面,經過不懈努力,松原市博物館現有館藏文物2200件,涵蓋了各個歷史時期,為研究和展示松原的歷史文化提供了豐富的實物資料。在展覽方面,松原市博物館精心策劃推出了一系列精彩紛呈的展覽。基本陳列“松原歷史擷珍”,以松原歷史發展進程中的四個輝煌時期為主線,尤其突出了明代墓葬出土文物,通過精心設計的四個單元,生動直觀地重現了松原璀璨的歷史文化,讓觀眾仿若穿越時空,親身感受歷史的厚重與魅力。專題展覽“中國共產黨松原歷史展”意義重大,由四個部分構成,通過430余幅珍貴圖片,全面深入地宣傳了黨的光輝歷史,大力弘揚偉大的革命精神,激發了民眾的愛國情懷和對黨的敬意。“民俗手工微縮藝術品展”同樣引人注目,共展出200余件作品,包括生產、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馬車、犁杖、風箱子、煤油燈等,這些作品不僅展現了傳統民俗文化的魅力,更旨在讓城市留住珍貴記憶,讓人們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銘記那份濃濃的鄉愁。此外,松原市博物館還積極舉辦了40余個臨時展覽,為觀眾帶來多元文化體驗。在服務社會方面,博物館共接待觀眾30萬余人次,送展覽進學校、進社區30余次,深入廣場、社區、鄉鎮村屯進行文物保護宣傳20余次,開展各類社教活動30余場。通過這些活動將文化知識傳遞給更多人,增強了民眾對文物保護的意識。
2 新質生產力在松原市博物館的體現
2.1 數字化技術的應用—虛擬展覽
如陳霄論述,宣傳工作無疑是辦好展覽的核心環節之一,它承載著吸引觀眾目光、激發其參觀熱情的重要使命,進而實現展覽的初衷和目標。通過精心策劃的宣傳策略,能夠有效引導觀眾實施“覽”的行為,讓展覽的精髓和價值得以充分展現,從而圓滿達成“展”的目的⑨。在當今數字化時代的浪潮中,松原市博物館巧妙運用虛擬現實技術,精心打造線上虛擬展覽。這一創新之舉使觀眾足不出戶也能身臨其境,盡情領略松原市博物館的無盡精彩。借助先進的技術手段,將館內的珍貴藏品、精美展覽以數字化形式完美呈現,觀眾只需輕點鼠標或滑動屏幕,就能穿梭于各個展廳之間,近距離觀賞那些平日難得一見的文物瑰寶,感受歷史文化的獨特魅力。
松原市博物館的展廳內設置了眾多多媒體互動設備,為觀眾帶來全新的觀展體驗。這些互動設備讓觀眾不再只是被動接收展示信息,而是主動參與其中。例如,為豐富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2020年3月10日,松原市博物館在官方網站和媒體上開放了《松原歷史擷珍》虛擬展廳,滿足人們足不出戶在線觀展的需求。通過觸摸屏幕,觀眾可以深入了解文物的詳細信息、背后的故事以及制作工藝;利用增強現實技術,讓文物在虛擬場景中“活”起來,展現出其原本的使用場景或歷史場景,觀眾仿佛置身于往昔歲月。這種多媒體互動展示方式極大增強了觀眾與展覽之間的互動性,增添了展覽的趣味性,讓觀展過程變得更加生動有趣。
2.2 創新的展覽策劃
一是主題展覽的多樣性。除精心打造的基本陳列“松原歷史擷珍”外,松原市博物館還積極推出一系列豐富多彩的專題展覽,如“中國共產黨松原歷史展”和“民俗手工微縮藝術品展”等。這些展覽各具特色,滿足了不同觀眾的多樣化需求。“中國共產黨松原歷史展”以翔實資料和生動展示,讓觀眾深入了解黨的發展歷程及在松原地區的重要作用;“民俗手工微縮藝術品展”則通過一件件精美的微縮藝術品,展現當地民俗文化的獨特魅力和傳統技藝的精湛水平。正如伍建民所強調的,博物館建設應融入地區發展,創新體制機制,打造高品質展覽,并增強社會功能⑩。
二是與時代熱點結合。松原市博物館緊跟社會熱點和民眾興趣焦點,以敏銳的洞察力和創新思維,及時靈活調整展覽內容和形式。為更好地發揮博物館社會教育職能,讓孩子們度過一個多彩難忘的假期,松原市博物館于2023年8月11日開展了“展廳尋珍寶、巧手繪團扇”活動。活動伊始,講解員向孩子們詳細介紹了團扇的由來和歷史淵源,讓孩子們對這一傳統工藝品有了初步認識。隨后,工作人員將團扇、彩筆等材料分發給小朋友,并耐心講解上色技巧。小朋友們充分發揮想象力,精心挑選喜歡的扇面,有條不紊地投入創作。類似活動還有很多。在某些重大節日或紀念日期間,松原市博物館會適時推出相關主題的特別展覽;當社會對某一歷史時期或文化現象關注度較高時,松原市博物館則迅速組織相應的專題展覽。通過這種與時代熱點緊密結合的方式,松原市博物館始終保持對觀眾的吸引力,使展覽內容更具時效性和現實意義。
2.3 社會教育功能的拓展
一是線上教育資源開發。為更好地發揮社會教育功能,松原市博物館積極投入線上教育資源的開發。精心制作了一系列線上教育課程和講座視頻,內容涵蓋歷史文化、文物鑒賞、藝術創作等多個領域。松原市博物館舉辦了第二期“保護文物、從小做起”小小考古學家模擬考古挖掘體驗活動,旨在讓孩子們能夠近距離、零距離地感受考古的獨特魅力。活動首先介紹了文物知識,為體驗活動做了鋪墊。隨后,社教老師分享考古知識并進行實踐講解。最后是模擬考古體驗,孩子們在考古盲盒中搜尋“文物”。此次活動將傳統被動學習變為趣味主動探索,孩子們親身體驗考古工作,感受其真實狀態與意義。這些豐富多樣的教育資源不僅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讓更多人能隨時隨地獲取知識,而且還采用生動有趣、通俗易懂的方式進行講解,極大地擴大了教育的覆蓋范圍,為廣大民眾提供了便捷的學習渠道。
二是與學校、社區合作。任陸昊強調博物館的文化底蘊和歷史價值,及其對高校學生思政教育的積極影響k。松原市博物館主動開展送展覽進學校、進社區活動,積極加強與民眾的互動和聯系。將展覽送到學校,讓學生們在校園內就能近距離接觸歷史文化,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愛國情懷;走進社區,則讓更多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優質文化服務,豐富其精神文化生活。在活動中,松原市博物館還組織專業人員進行講解和指導,與觀眾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和互動,進一步增強了民眾對歷史文化的認知和理解。
3 松原市博物館變革與突破的成果
3.1 觀眾數量與滿意度的提升
在新質生產力的推動下,松原市博物館智慧化建設取得顯著成效,觀眾數量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越來越多的民眾被館內的創新舉措和精彩展覽所吸引,紛紛踏入博物館的大門,沉浸在歷史文化的魅力中。
松原市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松原市博物館通過精心策劃的展覽,將這些特色文化展現得淋漓盡致。例如,展示了松原地區獨特的漁獵文化、蒙古族民俗文化等,讓觀眾能夠深入了解這片土地的獨特魅力。同時,觀眾的滿意度也持續提高。博物館不斷優化展覽內容,注重展示松原地區的歷史變遷和文化傳承,使展覽更具吸引力和教育意義。在服務質量方面,松原市博物館加強了工作人員的培訓,提高了講解水平,為觀眾提供了更加專業、細致的服務。此外,松原市博物館還增設了互動設施,如多媒體展示、虛擬現實體驗等,讓觀眾身臨其境地感受歷史文化,增強了觀展的趣味性和參與感。觀眾對博物館的展覽設計、講解服務、互動設施等方面給予了高度評價,松原市博物館在社會上樹立了良好的口碑。
3.2 社會影響力的擴大
在當地乃至更廣泛的區域內,松原市博物館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都得到了顯著提升。通過數字化技術的應用,松原市博物館的展覽和藏品得以更廣泛地傳播,讓更多人能夠領略到松原地區的文化魅力。例如,其推出了線上展覽、虛擬導覽等服務,使觀眾可以隨時隨地參觀博物館。創新展覽策劃也是擴大博物館影響力的重要手段。結合松原地區的歷史文化和時事熱點,松原市博物館舉辦了一系列具有特色的展覽,吸引了眾多觀眾的關注。同時,博物館積極與其他地區的博物館開展合作交流,舉辦聯合展覽,進一步提升了自身的影響力。社會教育功能的拓展也為博物館贏得了廣泛的贊譽。松原市博物館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如講座、培訓、親子活動等,吸引了不同年齡段的觀眾參與。這些活動不僅豐富了觀眾的文化生活,還提高了他們的文化素養。越來越多的外地游客慕名而來,媒體對松原市博物館的報道也日益增多,進一步提升了博物館的社會影響力。此外,松原市博物館在文化交流、學術研究等領域也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推動地方文化發展的重要力量。
3.3 對地方文化傳承與發展的貢獻
松原市博物館對松原市的文化傳承和發展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展示本地的歷史文化遺產和民俗風情,讓更多人了解和認識松原的獨特文化。松原市博物館對松原地區歷史文化進行挖掘和整理,通過展覽和研究,揭示了松原地區不同歷史時期的發展脈絡和文化特色,如展示了松原地區的遼金文化、滿蒙文化等,讓觀眾能夠感受到這片土地的深厚底蘊。這不僅增強了民眾的文化認同感和自豪感,也為地方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注入了新活力。松原市博物館積極開展文化傳承活動,如傳統技藝傳承、民俗文化表演等,讓更多人參與到文化傳承中來。松原市博物館還積極推動文化創新,將傳統文化與現代元素相結合,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開發了一系列與松原文化相關的文創產品,受到了游客的喜愛。這些文化品牌的打造,為松原市社會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文化支撐。
4 面臨的挑戰與應對策略
4.1 面臨的挑戰
一是資金投入有限。新質生產力的廣泛應用需要持續且充足的資金支持,松原市博物館也面臨著資金不足的困難。資金不足可能會限制技術的更新換代和展覽的創新升級。例如,在數字化建設方面,由于資金有限,可能無法及時引進最新的虛擬現實技術和多媒體互動設備;在展覽策劃方面,可能因資金緊張無法邀請到一流的策展團隊或制作高質量的展覽道具。
二是人才短缺。松原市博物館的發展還面臨著缺乏具備新技術應用和創新管理能力的專業人才的問題。數字化時代,博物館需要既懂文物保護又精通信息技術的復合型人才;在展覽策劃和社會教育方面,需要有創新思維和豐富經驗的專業人才。由于種種原因,目前松原市博物館在吸引和留住這類人才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難。
4.2 應對策略
一是加大資金籌集力度。為解決資金投入有限的問題,松原市博物館積極主動地采取多種措施加大資金籌措力度。一方面,要努力爭取政府的財政支持,通過向政府相關部門詳細闡述松原市博物館的發展規劃和重要意義,爭取更多的財政撥款;另一方面,要積極拓展社會捐贈和合作渠道。可以與企業、基金會等社會組織建立合作關系,吸引社會資金的投入。同時,還可通過舉辦募捐活動、開發文化創意產品等方式增加收入,為松原市博物館的發展提供資金保障。
二是加強人才培養與引進。針對人才短缺的問題,松原市博物館應加強與高校和專業機構的合作,建立人才培養機制,通過委托培養、建立實習基地等方式,培養適合松原市博物館發展需求的專業人才。同時,要加大人才引進的力度,制定專項優待政策,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吸引具備新技術應用和創新管理能力的人才加入博物館的隊伍。此外,還要加強對現有員工的培訓,提高他們的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為博物館的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
5 結論
松原市博物館在新質生產力的強勁驅動下,成功實現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變革與突破,并取得了斐然的成績。然而,展望未來的發展道路,仍存在諸多挑戰。因此,持續創新的步伐不能停歇。通過充分發揮新質生產力的顯著優勢,松原市博物館有望在傳承和弘揚地方文化的偉大征程中發揮更為關鍵的作用,為廣大中小型博物館的發展提供極具價值的經驗借鑒和成功范例。相信在全體工作人員的不懈努力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松原市博物館必將迎來更加輝煌燦爛的明天。
注釋
①周文,許凌云.論新質生產力:內涵特征與重要著力點[J].改革,2023(10):1-13.
②盧江,郭子昂.市域新質生產力:水平測度、時空演化與影響因素:基于2012—2021年全國277個城市面板數據的研究[J].社會科學輯刊,2024(4):124-133.
③王樹斌,侯博文,李彥昭.新質生產力要素機制、創新邏輯與路徑突破:基于系統論視角[J].當代經濟科學,2024,47(1):120-133.
④龍寶新.知識生產賦能新質生產力的機理與路徑[J].湖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4,42(4):46-57.
⑤王欽.論新質生產力生成的微觀機制:價值定位、活動重構與協調適配[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4,53(3):13-21.
⑥曹興,趙鳳雅,趙倩可.新興技術跨界融合下多層網絡形成及演化研究[EB/OL].(2024-06-25)[2025-01-25].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lwcs1eIaudhlcHQoMfkGy1zn9fGYYL5qnVlSFF2-fGSusGq8VGtsgQ1rSVlnPUQ2qLQfN6uitsWQA7HlbfTn_P2atdfR5aP4Q8ZDSdPHFVFfxSR8tNUL1m0jTwWjGu_Sga_AnCmmFE_OL6e-j9O8Hy3WE2rsYaMnhYaPC3BwLA6bKvZlWW-TDuhvrgOO3LHdamp;uniplatform=NZKPTamp;language=CHS.
⑦李強作的政府工作報告(摘登)[N].人民日報,2024-03-06(3).
⑧畢洪娜,宋慧希.關于松原市博物館未來發展的幾點設想[J].黑龍江史志,2013(21):212.
⑨陳霄.論城市博物館的品牌塑造策略:以鹽城市博物館為例[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4(12):68-71.
⑩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調研組,伍建民,張鵬騫,等.博物館高質量建設助推培育新質生產力:來自上海市、浙江省7座博物館建設的啟示[J].科技智囊,2024(6):1-8.
k任陸昊.“博物館熱”對當下美術類高校大學生思政教育的應用研究:以陜西西安地區為例[J].大眾文藝,2024(12):167-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