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臨渭區南部塬區地形地貌為秦嶺北麓坡臺地,土壤為鱸土和黃綿土,氣候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區,是花椒等雜果經濟林優生區,所產花椒品質上乘,是臨渭塬區群眾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之一。目前由于花椒產業發展中存在諸多問題,嚴重影響了花椒產業提質增效、健康可持續發展。近年通過學習引進先進技術,總結生產實踐經驗,筆者從花椒良種引進及改良、土肥水管理、病蟲害綜合防控、整形修剪、凍害防控、產業發展趨勢等方面分析總結了臨渭花椒提質增效關鍵技術,以期促進花椒產業健康發展。
1 花椒良種引進及改良
1.1 花椒良種
良種是決定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目前臨渭區花椒主栽品種有以下幾種:(1)本地俗稱的“遲椒”,該品種樹勢強健,枝干角度小,產量穩定,抗寒抗蚜蟲等抗逆性好,但花椒果實香麻味不足,品質一般,價值較低。(2)大紅袍、黃蓋等群眾稱之為“早椒”的大紅袍系列品種,相對成熟早,顏色紅,香味濃,麻味足,品質好,價值高,但抗寒抗病蟲害等抗逆性相對較差,易感枝干病害,相對于“遲椒”蚜蟲危害較為嚴重。同時這兩個系列品種都是有刺花椒,采摘人工費用較大。(3)目前少量引進有早紅椒、興秦1號無刺花椒等花椒良種,早紅椒比大紅袍成熟早10d,顏色鮮紅,梅花椒率高,產量高,品質好,價值較高;興秦1號無刺花椒(圖1),品質與早紅椒相當,其最大的優點是便于管理,采摘成本低,相對價值較高。
通過對上述花椒品種的比較分析,目前建議臨渭區大力推廣良種興秦一號和早紅椒等良種,建議“遲椒”等品質不高的花椒品種進行改良嫁接,部分需要改良的早椒大紅袍系列品種幼樹、初掛果樹,采取高接換優方法,衰老樹逐步淘汰,更換良種栽植,盛果期樹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決定。
1.2 高接換優改良關鍵技術
1.2.1砧木樹勢一定要健壯“遲椒”品種因樹勢健壯,果實品質差,是作為高接換優的最佳砧木,病蟲危害重、樹勢衰弱的砧木不建議嫁接改良,嚴重時會導致改良失敗。
1.2.2提前鋸砧若距嫁接時間較長,采取塑料薄膜保濕,鋸砧高度約 50cm ,稍高于后期嫁接所需合適高度,清理移除所鋸砧木樹枝,以免影響后續嫁接操作。
1.2.3適時嫁接嫁接時間3月底至4月上旬,再次鋸砧至合適高度進行嫁接,采取插皮接技術,嫁接時間不宜過遲,否則不利于接穗健壯生長。
1.2.4接穗數量砧木直徑大于 3cm 時接穗不能少于兩個,否則后期嫁接傷口不易愈合而導致一側腐爛。建議嫁接后抹芽時預留少量萌芽,有利于接穗當年生長健壯,不虛旺。
1.2.5接后管理當年接穗成活后,接穗生長的枝條盡量少疏或者不疏枝,采取摘心控旺措施,保證枝條木質化良好,生長健壯,防凍且有利于根系與接穗協同生長,不易發生抽條現象(圖2、圖3)。
病蟲害防治是花椒生產的關鍵技術之一,在臨渭區花椒蚜蟲危害嚴重,防治效果差引發煤污病,嚴重影響花椒的生產品質,直接導致花椒經濟效益下降。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統防統治、輪換用藥、使用高效低毒農藥等科學防治原則,根據近年來的防治經驗,針對臨渭區危害嚴重的蚜蟲、煤污病及跳甲、炭疽病、銹病等主要病蟲害,提出關鍵防治技術如下。
2 土肥水管理
3.1清園
春季萌芽前(3月中旬)、秋季落葉后(10月底至11月上旬)進行2次清園,實施主干涂白(圖4)、噴施石硫合劑等措施。秋季清園結合秋施基肥耕翻土壤等,根據具體情況至少保證清園1次。清園工作必須細致到位,對于后續減少全年病蟲危害、降低防治成本、提高防治效果作用巨大,應高度重視清園工作。
2.1土壤管理
土壤是作物賴以生長的基礎,高度重視土壤管理是花椒產業提質增效的關鍵途徑之一。臨渭塬區土層深厚,土壤性狀良好,土壤管理需要關注的問題:長期大量施用化肥和頻繁使用除草劑,導致土壤板結、污染、退化、綜合肥力下降,花椒樹勢不強健,抗逆性減弱,嚴重影響花椒產業提質增效。建議多施用農家肥、生物菌肥等有機肥,增施微肥,盡量減少除草劑使用,適時中耕除草,減少土壤污染,改善土壤環境,提升土壤綜合肥力,這樣才能保證花椒產業最終達到提質增效、長期健康發展的目的。
2.2水分管理
臨渭花椒主產區為塬區8鎮,基本無灌溉設施,一般情況下,降水基本可滿足花椒生長需要。有條件的地方建議建設貯水設施,保證干旱情況下花椒生產用水。
3 病蟲害綜合防控
3.2 蚜蟲防治
4—5月,防治3次后可基本取得防治效果。一般情況下,臨渭區春季升溫快,降雨少,蚜蟲快速繁殖,發生量較大,根據危害情況,花前最好施藥化防1次;花椒花期據觀察和初步試驗,并結合實際經驗,可采取化防施藥,對于花椒坐果影響有限;花椒果期,根據危害情況進行防治。
技術要點:(1)蚜蟲化防一定要注意全株噴施到位,不能遺漏,否則會導致漏噴部分危害嚴重,重復施藥會增加防治成本。(2)防治蚜蟲藥劑較多,應選用高效低毒的農藥,最好是復配的農藥,長短效搭配,輪換用藥,根據需要合理混配殺菌劑和葉面肥。(3)特殊情況下,春季多雨,低溫冷涼持續時間較長,蚜蟲危害較輕,但要注意炭疽病、黑斑病、腐爛病等病害的發生,雨后立即使用合適的殺蟲劑與殺菌劑混配化防,同時防治蚜蟲和病害。
3.3 其他病蟲害防治
蚜蟲防治期間,混用殺蟲、殺菌劑,基本可防治跳甲、炭疽病、黑斑病、腐爛病等臨渭區主要花椒的病蟲害,5月后,根據具體危害情況如銹病等發生嚴重程度,應采取合適措施進行防治。
4 整形修剪
花椒整形修剪技術需要根據花椒樹的不同生長階段和具體情況采取相應的修剪措施,改善花椒樹的通風透光條件,調節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的關系,提高花椒的產量和品質。臨渭花椒整形修剪目前需要注意的有三個關鍵點:(1)要根據實際情況確定科學合理的整形修剪基本技術方案,以達到減少管理成本、增加效益的最終目的。綜合考量栽植品種、密度、面積,勞動力及技術水平,機械化作務程度等因素,科學合理確定樹形、拉枝程度、修剪精細程度等整形修剪技術方案。(2)要明確修剪關鍵技術指標,主次分明、主枝單軸延伸、小枝分布有序等修剪技術指標必須貫穿始終。(3)要注重夏秋季整形修剪管理,保證樹體通風透光,夏秋季抹芽、摘心等管理做到位,精準養分供應、促進枝條生長、便于管理,減少病蟲防治頻率和后期整形修剪工作量。
5 凍害防控
凍害也是影響臨渭花椒提質增效的關鍵問題之一,嚴重的可能導致花椒樹死亡或者絕收,造成重大損失。但無論冬季凍害還是春季凍害都不易防控,根據當地實際及以往經驗,需要關注的關鍵技術有四點:一是科學建園,易發生凍害的花椒園,建議趁目前市場行情下行及時處理止損。二是加強田間管理,增強樹勢和抵抗力才是最好的防凍途徑。三是樹干涂白,簡便易行,抗凍防曬防病蟲,一舉多得,值得廣泛推廣。四是關注天氣預報,尤其是防春凍,應根據實際情況,及時采取熏煙、噴施防凍劑、灌水噴水、覆膜覆草等技術措施避免重大損失。
6 花椒產業發展趨勢
順應現代農業發展趨勢和時代要求,是農業產業健康發展的必然途徑,現階段花椒產業提質增效應重視的發展方向有以下兩點:
6.1生產綠色優質農產品
生產綠色乃至有機農產品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順應時代要求,生產綠色優質花椒也是花椒產業提質增效的關鍵途徑。建議逐步淘汰散亂差、不成規模、效益較差的花椒園,鼓勵有條件的花椒產業重點村鎮、生產大戶等積極生產達標產品,注冊綠色、有機花椒產品商標,實現花椒產業提質增效的目的。
6.2 省力化栽培方式
隨著時代發展,勞動力成本逐年增加,只有操作技術簡化提升和技術標準化,機械化作業等省力化栽培方式得到大力推廣應用,才能助力花椒產業提質增效,促進花椒產業走上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圖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