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細菌性穿孔病是縣對桃樹造成嚴重危害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危害桃樹葉片、枝條及果實,嚴重影響桃的產量與品質。
該病的病原菌在枝干病變部位及落葉上越冬,第二年春季隨氣溫上升潛伏在組織內的細菌開始活動,桃樹開花前后病菌從病組織中滲出,借風雨或昆蟲傳播,經葉片的氣孔、枝條的皮孔侵入,潛伏期 7~14d? 在我國北方地區,5月開始發病,6月初的癥狀嚴重,夏季干燥環境使疾病的發展速度減緩,一旦雨季來臨,疾病變得更加嚴重。病菌潛育期因氣溫變化和樹勢強弱而不同,當氣溫適宜時潛育期 4~5d,20°C 時為 9d,19°C 時為16d,樹勢強壯時潛伏期可長達40d,在溫暖、雨水充足或濕度大的季節,更容易發生病害,樹勢生長較弱或排水、通風條件差以及過度使用氮肥的果園發病都較重。不同的桃樹品種,病害的危害程度也有所不同。桃細菌性穿孔病主要危害葉片,桃樹新梢和果實也能發病]。
葉片開始發病時,初期出現水浸狀病斑,隨著時間推移,病斑逐漸變成圓形或不規則形、棕色或紅棕色病斑,且病變葉片邊緣出現黃綠色暈圈,在潮濕狀態時,病變的表層會流出黃白色且黏性較大的細菌膿液;隨著病變不斷發展,晚期病變部位干枯、脫落,形成穿孔,通常穿孔邊緣破裂且不規則(圖1)。
桃樹的當年生枝條發病后,受害枝條上也會出現紫褐色或紅褐色的水浸狀的圓形病斑,這些病斑大多表現為凹陷(春梢發病癥狀)或凸起(夏季發病癥狀),發病較重時會直接造成桃樹枝條干枯。大多數情況下,當桃樹的枝條上細菌性穿孔病較重時,往往會導致枝條上出現潰瘍病斑,即春季潰瘍斑和夏季潰瘍斑。春季一般在1\~2年生的枝梢上發病較多,夏季一般在當年夏季抽生的新梢上發病(圖2)。
果實發病初期,呈淡褐色的水漬狀小斑點,隨著時間推移,斑點逐漸變大,成褐色后稍凹陷,邊緣呈現水漬癥狀;在空氣濕度較高的情況下,病斑上會有黃白色黏稠狀分泌物,最后造成果實腐爛,失去商品價值;如果果園氣溫較高且濕度較小,這些病斑則會造成果面開裂或裂紋的情況,形成花臉,造成損失(圖3)。
近年來隨著降雨逐年增多,由于果園設施不完善、郁閉、通風透光差、偏施氮肥等原因,桃細菌性穿孔病逐漸成為縣桃樹主要病害之一,主要危害葉片、枝梢和果實。為摸清其發生規律,2024年開展了桃細菌性穿孔病發生規律調查和防治技術研究,現總結如下。
調查內容和調查方法
在桃樹落花后即進行檢查,一旦發現病葉或病枝后即開始調查,至果實收獲完畢。從4月開始,每個月的3日和8日都會進行調查。在83黃桃和中油4號2個品種園內進行調查,并在每個桃園單對角線調查2株,分別監測50個葉片和10個果實,記錄發病葉片和發病果實數量,最后計算發病率]。
2 調查結果與分析
2024年中油4號、83黃桃桃細菌性穿孔病調查數據見表1、表2。
從表1和表2的桃細菌性穿孔病調查數據中,可以看出:
(1)發病時間與趨勢:兩品種均呈逐漸加重態勢,但初始發病時間有差異
83黃桃葉片發病始于4月18日(病葉率0.2% ),隨后病葉率持續上升,至7月28日達到13.2% ,整體呈穩步增長趨勢,且7月中下旬增速略有加快(病葉率從7月3日的 7.2% 升高至7月28日的 13.2% ,增加了6百分點)。果實發病始于4月
28日(病果率 0.5% ),至7月28日達到 4.5% ,整體增長較平緩,無劇烈波動。
中油4號葉片發病早于83黃桃,始于4月13日(病葉率 0.2% ,至7月28日達到 13.6% ,整體呈穩步增長趨勢,且從7月開始增速加快(從7月3日的 8.1% 升高至7月28日的 13.6% ,增加了5.5百分點)。果實發病始于5月3日(病果率 0.5% ),晚于83黃桃,至6月18日達到 3% ,增長趨勢與83黃桃相近。
(2)發病程度對比:兩品種葉片發病率差異小, 果實發病率有別。
葉片發病率:至7月28日,中油4號( 13.6% 略高于83黃桃 (13.2%) ,整體發病程度接近,說明兩品種對細菌性穿孔病的葉片抗性差異不大。
果實發病率:83黃桃果實發病時間(4月28日)早于中油4號(5月3日),最高病果率 (4.5% 高于中油4號 (3%) ,說明83黃桃果實對該病的抗性略弱于中油4號。
注:自6月28日起采收完畢,不再統計病果。
(3)發病規律:溫度升高可能加速病害發展
兩品種的病葉率和病果率均隨時間(溫度逐漸升高)呈上升趨勢,尤其在5一7月氣溫較高時段,病害增長更為明顯,符合細菌性病害在溫暖高濕環境下易擴散的特點。故生產中,春季后期至夏季需加強病害監測和防治。
結論:83黃桃和中油4號的細菌性穿孔病發病規律相似,均隨時間逐漸加重,葉片和果實發病時間均有差異,葉片發病程度接近,但果實發病程度存在差異。生產中應在4月中下旬(病害初始期)開始防控,重點關注5一7月高溫時段,以減少病害對葉片和果實的影響[4]。
3 桃細菌性穿孔病高效防治方法
3.1 加強果園基礎設施建設
多雨季節及時開溝瀝水,達到雨停水干,降低果園和空氣濕度。
3.2 培養健壯樹勢
在夏季修剪時,注意改善樹體通風和透光條件,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避免過度偏施氮肥,以培養健壯的樹勢,增強樹體的抗病能力。
3.3 清理果園
在冬季修剪時,全面剪除枯枝和病梢,及時清掃落葉和落果等,集中焚燒,徹底消除越冬菌源。
3.4提前預防
春季開始萌芽前,使用 5° Be的石硫合劑或1:1:100的波爾多液來清除越冬病菌;田間發病后可以使用 0.3% 四霉素水劑800倍液 ,30% 噻唑鋅懸浮劑750倍液或 3% 中生菌素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代森鋅600倍液交替使用,每次使用間隔10~12d,連續噴施3~4次,提倡保護劑與殺菌劑交替使用、不同殺菌劑混合或交替使用[5]。
注意事項
(1)鑒于許多桃樹品種果實對無機銅有較高的敏感性,在萌芽后,應盡可能避免使用含有銅制劑的藥物,以免產生藥害。果農應該根據自家果園用藥習慣靈活選擇,不可盲目復制和使用。
(2)此病不僅危害桃樹,也會危害櫻桃、李、杏等其他核果類果樹,因此,桃園內及周邊地區應避免與櫻桃、李、杏等果樹混栽,以減少桃樹患病的可能性。
5結論
通過一年的調查和防治發現,桃細菌性穿孔病的發生程度與溫度、濕度密切相關,降雨是此病害發生的重要條件。害蟲危害較重的果園,以及樹體修剪不當、枝條過于茂密、樹體營養狀況欠佳、生長衰退的果園發病率相對較高。另外,生長周期短的品種比生長周期長的品種發病時間更早、發病受害程度更嚴重。但是只要預防結合,發現后及時噴藥防治,桃細菌性穿孔病還是可以控制的。
參考文獻
[1] 王曼.桃樹細菌性穿孔病發生規律與預防措施[J].西北園藝(果樹),2018(4):27-28.
[2] 郭書普.新版果樹病蟲害防治彩色圖鑒[M].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10.
[3] 盛玉,潘海發,陳紅莉,等.桃細菌性穿孔病測報及生產防治關鍵技術[J].農業災害研究,2020,10(1):6-7.
[4] 高月飛.桃樹細菌性穿孔病發生規律與預防措施[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9(1):201-202.
[5] 修明霞,李登云,彭瑩瑩.桃樹穿孔病的發病規律和有效防治措施[J].植物醫生,2021,34(5):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