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270 文獻標識碼:A
政務服務作為連接政府與民眾的重要橋梁,其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不僅關乎政府效能的增強,還直接影響民眾的滿意度與幸福感。人事檔案管理作為政務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促進員工發展、培養員工競爭力以及提高人力資源管理水平等多重功能。但是,采取傳統方法對人事檔案資源開展管理已經無法滿足現今社會的發展需求,亟須通過信息化建設實現轉型與升級。
一、政務服務工作中人事檔案管理的意義
1.有利于優化配置人力資源
政務服務人事檔案全面記錄員工個體的成長軌跡、教育背景及職業經歷,構成評價個人能力與貢獻的客觀基準,對于提高人力資源的配置效率至關重要。在“互聯網 + ”背景下,完善的人事檔案管理體系能夠助力對不同層次人才的精準、公正評估,確保人才資源得以最優化利用,發揮其最大效能。
2.支撐人事決策與變動
作為個體發展歷程的真實寫照,人事檔案不僅詳盡記載個人的成就與榮譽,還包含其在職業道路上的不足與改進措施,是圍繞個體展開的客觀評價體系。在政府部門展開人員招聘、職位普升和培訓發展等環節,人事檔案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參考作用,有助于組織深入了解候選人,確保所選人才與單位發展需求高度契合,促進人才與崗位的最佳匹配。
3.確保檔案信息的真實性與完整性
在政務服務領域,人事檔案是人力資源管理與業務運營的核心依據,必須確保其內容的準確無誤與真實可信。因而維護檔案信息的全面性、完整性以及確保所提供資料的客觀真實,對于組織在人才選拔與任用過程中獲取可靠的依據十分重要,充分保障人才選拔工作的公正性與有效性。
二、當前政務服務人事檔案管理工作面臨的挑戰
政務服務人事檔案管理作為連接政府各部門及廣大人民群眾的重要紐帶,不僅負責在政府內部各部門間協調合作、相互監督,還承擔著記錄在職員工、離職人員及學生等群體檔案的重要職責。但是,由于機關事業單位的獨特性質及其相對獨立性,政務服務人事檔案管理在實踐操作中面臨多重挑戰。
1.政務服務部門內部職責界定模糊
盡管政務服務部門人員隸屬于政府部門,但其薪酬、福利及晉升考核等關鍵環節往往仍由原工作單位負責。這種管理體制下的身份歸屬模糊,導致部分工作人員在政務服務機構的工作無法獲取原單位的信賴,久而久之,極有可能挫傷相關工作人員的主動服務意識與積極性,還可能引發職業倦怠與消極應付,對政務服務效能產生負面影響。
2.流動人員人事檔案管理分散無序
盡管關于流動人員檔案管理的研究與實踐已有所進展,但在實際操作層面,流動人員的人事檔案通常由政府、縣級及更高級別的人才服務部門以及人資社保部門等機構分散管理。這種多頭管理的現狀導致檔案管理混亂,缺乏統一規范,給檔案的存儲與查詢帶來諸多不便。加之部分流動人員的人事檔案通常依附于用人單位,個人難以知曉其檔案的具體存放位置,進一步加劇了檔案管理的難度與復雜性。
3.政務服務部門人員流動頻繁帶來管理挑戰
在政務服務領域內,人員流動頻繁,給人事檔案管理工作增加了較大難度。部分崗位實行輪崗制度,要求工作人員在不同崗位上積累經驗,頻繁的人員變動給政務服務工作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帶來挑戰。為確保工作的無縫銜接,部分單位雖對新入職員工展開培訓,但人員的快速流動依然給績效評估與日常管理帶來較大難度,影響政務服務的質量和效率。
4.政務服務人事檔案管理人員信息化能力不足
受限于傳統觀念和職業素養,部分政務服務人事檔案管理人員尚未充分掌握現代信息技術,仍沿用傳統管理方法,其職業能力和管理水平難以適應“互聯網 + ”時代的需求。近年來,我國政務服務人事檔案工作不斷落實信息化建設并獲取顯著成效,這也意味著對于相關工作人員的工作能力與素質素養等方面的要求也隨之提高。當前部分檔案管理人員的信息化水平未能跟上這一步伐,成為制約信息化建設的“瓶頸”。部分檔案管理人員缺乏數字化、網絡化的相關知識,對數據處理技術和數據分析原理理解不足,導致工作效率低下。在實際工作中,各級人員與檔案管理人員之間缺乏有效的協作機制,溝通不暢,合作不足,導致整體信息化體系建設滯后,嚴重影響政務服務人事檔案工作的信息化進程。另外,傳統的組織架構和部門設置,使得信息化建設在滿足公眾信息需求方面存在困難,限制其功能的充分發揮。
三、“互聯網+”背景下構建政務服務人事檔案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路徑分析
1.深化人事檔案管理革新,激發人員潛能與活力
我國201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 + 政務”概念,意在利用“互聯網 + ”技術促進各領域數據與信息的高效流通,提高企業及個人的工作效率。其中,“互聯網 + 政府”理念明確指出政務服務應追求的三大目標:能實現線上辦理的,無須現場辦理;可在線共享的信息,無須重復提交;能在線上完成的流程,不應要求向其他機構遞交。在此背景下,政務服務人事檔案管理工作可采取以下措施,以充分激發相關人員的工作潛能與活力。
(1)優化人事與財務管理機制。針對當前體制內員工雖在政務服務部門工作但仍與原單位保持關聯的情況,需改革人事與財務關系,簡化工作流程,減輕員工負擔。通過整合工資待遇、年終考核和福利待遇等管理環節,提升員工的工作積極性與滿意度。
(2)降低人員流動性。針對因輪崗、工作壓力大及薪酬增長緩慢導致的人員流動問題,應采取有效措施。一方面,通過合理安排輪崗制度,減輕員工工作壓力;另一方面,建立公平合理的薪酬體系,確保員工“勞有所得”,樹立長期服務信心,減少人員流動。政府部門應全面評估公職人員的表現,保障其普升機會,消除職業發展的后顧之憂。
(3)加強檔案管理團隊建設。由于部分職能部門在檔案管理人員選擇上存在非專業性問題,應選拔政治素質高、工作認真負責的人員充實檔案管理隊伍。這些人員不僅須具備較高的信息處理技能和專業技術水平,還應擁有創新思維和探索精神,以持續提升人事檔案管理工作質量。還應加強業務培訓,提高檔案管理人員的實踐操作能力,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快速檢索目標檔案,提高工作效率。檔案管理人員應樹立與時俱進、主動變革的理念,積極采用現代化、網絡化及信息化的管理手段,不斷創新和改善檔案管理工作,以適應信息化時代的發展需求。
2.優化檔案管理團隊構建
在政務服務體系中,檔案管理團隊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其素質與能力直接影響人事檔案管理信息化的進程與質量。然而,在實際操作中,部分職能部門在選拔檔案管理人員時,常常出現人員非專業且對檔案管理業務不甚了解的情況,這不僅大幅降低了工作效率,還嚴重制約了檔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為推動政務服務人事檔案管理信息化進程,必須構建一支高素質的檔案管理團隊。這支團隊應由政治素質過硬、工作認真負責的干部組成,他們不僅要具備扎實的檔案專業知識和較高的信息處理技能,還要掌握先進的信息技術,擁有較高的創造力和探索精神。只有這樣,才能持續提升人才檔案工作的品質,為政務服務提供有力支撐。
在構建這支團隊的過程中,相關部門應重視強化業務培訓力度,提高檔案管理人員的實踐運用能力。通過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如快速檢索系統等,提高目標文獻的檢索效率,確保檔案管理人員可以精準且及時地捕捉所需的數據信息。此外,檔案管理人員還需樹立積極革新與發展的思維,及時轉變傳統觀念,充分發揮現代管理技術與網絡化手段的優勢,優化檔案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水平,以適應信息化發展的時代需求。同時,檔案管理人員還應具備一定的主觀意識,能夠主動學習新的工作理念與技術手段,保持對新事物的敏銳度和探索精神。通過不斷學習與實踐,提升自身的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確保工作高效開展,為政務服務人事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3.加大對人事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的重視力度
當前,我國政務服務人事檔案管理水平仍有待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工作效率。由于宣傳推廣不足,部分單位對信息化建設的重視程度不夠,導致整體效益未能充分發揮。為推動機關事業單位人事檔案管理的信息化進程,必須加強對檔案管理的重視,依據相關的法律法規,加大人力與財力等方面的投人,完善現有基礎設備設施,奠定信息化管理的基礎。
4.推動人事檔案管理向社會化模式轉變
“互聯網 + ”時代,信息交流與共享已成為社會發展的主流趨勢。在此背景下,政務服務中的檔案管理工作需要擺脫傳統理念與工作模式的束縛,主動轉向社會化管理。這也表明檔案管理要避免被用人單位的工作思路所限制,主動適應當前的市場與人才發展需求,促進人才資源的合理配置。為此,需打破地域限制,構建以社會為主體、國家為指導的社會化服務體系,使靈活就業人員、外來人口等能夠憑借個人檔案無障礙地辦理相關手續。通過社會化的全新管理方式,更新人事檔案管理內容并展開系統升級,進一步加快檔案信息化建設速度。
5.加快人事檔案網絡化管理模式的構建
隨著“互聯網 + ”時代的到來,實現政府機關的“數據共享”與“公眾服務”已成為政務服務改革的重要方向。個人檔案的數字化轉換,使得只需要輕點鼠標即可完成檔案的相關操作。但這一過程需從地區向全國逐步推進,形成充滿活力的網絡化管理體系。例如,可以主動建立一個專門的歸檔窗口,網絡登記個人檔案信息,實現檔案管理系統與全國范圍內檔案管理服務平臺的互聯互通。將外來人員資料以及靈活就業群體資料全部納入現有人事檔案系統,并做好數據備份,從而構建全國統一的檔案信息化管理體系,通過逐步推進該項技術,能夠大幅提升廣大群眾在人事檔案的查詢與利用方面的便捷度。
6.強化人事檔案個性化管理
“互聯網 + 政務”模式旨在實現跨地域、跨層級和跨部門的政府管理。在政務服務人事檔案管理中,個性化管理能夠對現有檔案及時補充和更新,其中,包括信用記錄以及一些個人的經歷經驗,能夠開展跨地區的全面檔案管理。此外,還需要在檔案管理中應用人文關懷理念,從而拓展檔案管理范疇。但隨著社保體系以及社會功能的日益完善,目前依舊有一些農民或者無業人員沒有建立專屬的個人檔案資料。因而有必要盡早完善這部分人群的人事檔案,確保各單位在特定條件下能夠獲取所需信息,實現人事檔案的全面覆蓋與高效利用。
7.革新檔案管理理念,樹立大數據管理思維
人事檔案當中往往包含十分豐富的信息內容,比如職工個人基礎信息、文化水平、工作情況、興趣愛好以及社會經歷等,因而對于做好人事管理工作來說意義重大。而在當前的“互聯網 + ”背景下,檔案管理工作人員需要充分意識到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的意義與必要性,并為自身樹立一個正確的大數據思維,而后在日常工作實踐當中發揮出大數據技術與信息化理念的作用,全面提升人事檔案收集、管理、存儲與利用等工作的效率。例如,可以利用云平臺技術,在機構內部建立一個虛擬化的人事檔案管理庫,專門針對人事檔案中的關鍵信息實施管理,比如職工年齡、性別、崗位以及學歷等,而后還可以通過該平臺,將這些信息與職工網絡中的其他信息結合到一起,比如社會信用、社會關系等,由此建立一個完善的個人檔案信息庫,完善人事檔案資料,全面提高人事檔案管理效率,同時,也有利于解決檔案丟失與被泄露等問題。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互聯網 + ”時代背景下,政務服務人事檔案管理信息化不僅是技術革新的必然趨勢,還是提升政府服務效能、優化資源配置以及促進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關鍵措施。通過強化檔案管理團隊建設、深化信息化路徑的推進,已成為構建高效、便捷且安全的政務服務人事檔案管理體系的關鍵基石。
參考文獻:
[1]張衛國.“互聯網 + ”背景下政務服務人事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探析[J].蘭臺內外,2024(28):22-24.
[2]王力.“互聯網 + ”時代機關事業單位干部人事檔案信息化管理探討[J].黑龍江檔案,2024(01):261-263.
[3]尹朝紅.“互聯網 + ”時代公立醫院人事檔案信息化管理探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23,26(13):121-124.
[4]尹聲聲.“互聯網 + ”背景下三甲醫院人事檔案信息化管理思索[J].黑龍江檔案,2023(03):49-51.
[5]肖旭.互聯網 + 時代事業單位人事檔案管理的信息化發展[J].人才資源開發,2022(09):43-44.
[6]郗穎.“互聯網 + ”時代人事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J].中國新通信,2022,24(08):56-58.
[7]李翠華.互聯網 + 背景下的三甲醫院人事檔案信息化管理[J].科技資訊,2022,20(05):102-104.
[8]蘇春玲.“互聯網 + 政務服務”下建筑業流動人員檔案信息化研究[J].才智,2020(33):149-151.
[9]王靜茹.探究“互聯網 + ”時代人事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J].中國管理信息化,2020,23(16):184-185.
[10]卜曉.“互聯網 + ”時代人事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探究[J].辦公室業務,2020(02):91-92.
作者單位:山東省日照市嵐山區黃墩鎮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