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earch on the Practice TeachingInnovation Mode ofLogistics Standardization Talent Training under the Concept of OBE
HUANG Yongfu WEI Ma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Guangdong Technology College)
Abstract:[Objective]BasedontheconceptofOBE,this papersystematically explores the practical teaching innovation mode toimprove thequalityofogisticsstandardizationtalentraining,andprovides talentsforthesustainabledevelopentof theidustry.[Methods]The studybuildsathree-stage teaching modeof\"pre-class guidance,in-classlearningandafter-class extension”forlogisticsstandardizationpersonneltraining,integratesonlineandoflinehybridteaching methods,andbreaks the constraintsof ime andspace.Italsointroducesrealcases,virtualsimulationtechnologyandactual projects ofeterprises tostrengthenstudentspracticaloperationandproblemsolvingability;combines theprocessandresultevaluationtoestablish adiversifiedevaluationsystem withabilityasthecore;deepensschoolenterprisecoperation,buildspracticebasesandjoint trainingmechansms,ndestablishesprofessionalpracticeplatforms.Results]Thismodelsignifcantlyimprovesstudents learning effectivenessand practicalabilityandenhances theirprofesional qualityand employmentcompetitiveess.It verifiesthatthemethodcaneffectivelyimprovethequalityoflogisticsstandardizationtalent training,andcultivatehighquality talents for the industry.[Conclusions] The innovation mode provides a systematic solution for the cultivation of logistics standardized talents.Its productionandeducation integrationpathand evaluation mechanismcan providereference for the teaching reform of other majors,which is valuable for wide promotion.
KeyWords:OBE concept;logistics standardization; talent training; practice teaching; innovative mode
0 引言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與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浪潮下,物流業作為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產業,正經歷著深刻的變革。物流標準化作為提升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增強行業競爭力的關鍵因素,已成為驅動物流行業發展的核心需求之一。然而,當前物流業面臨的一個重要挑戰是缺乏既懂物流專業知識又熟悉標準化流程的復合型人才。這一人才缺口不但制約了物流行業的高效運作,也影響了其在全球市場中的競爭力。因此,探索有效的物流標準化人才培養模式,以滿足行業發展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成為教育領域亟待解決的問題。
近年來,OBE理念在教育領域越來越被重視。這種理念強調以學生的學習成果為導向,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和持續改進,通過明確教學目標、設計合理的教學內容與建立多元化的評價體系,促進學生能力的達成[2-3]。該理念在高等教育、工程教育等領域得到了廣泛地應用,并取得了顯著成效。然而,將OBE理念應用于物流標準化人才培養的研究仍處于起步階段存在一些不足。本研究旨在填補這些不足的辦法,通過構建基于OBE理念的物流標準化人才培養實踐教學創新模式,豐富和完善物流標準化人才培養理論體系和實踐積累,為物流業的高質量發展添磚加瓦。
1 OBE理念與物流標準化人才培養
1.1OBE理念的核心內涵
1.1.1成果導向教育(OBE)的含義與特點成果導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是一種緊密圍繞學生學習成果展開的教育模式[4。其核心要義在于把教育目標聚焦在學生畢業后應具備的能力和素質上,然后圍繞這些目標去精心設計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評價體系。OBE理念著重指出,教育的最終目標是要讓學生能夠把所學知識和技能,靈活運用到工作崗位中、實際情境里,去解決現實中的各種復雜問題,并具備持續學習和自我發展的能力[5]
OBE理念主要具有以下典型的特點。
(1)目標導向性。要求學生畢業后應具備的能力和素質必須十分明確,以這些目標為導向,采用逆向思維的方式,系統地規劃、科學地設計教學過程。
(2)能力本位。側重學生能力的培養,而不只是單純地傳授理論知識,強調培養學生在實踐中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工作崗位上各類實際問題的能力。
(3)持續改進。根據學生的學習成果所產生的反饋信息,不斷優化教學內容和方法,動態更新教學內容,積極改革教學方式,以確保教學目標的達成]。
(4)多元化評價。采用多種評價方式,綜合性地進行評價,全面衡量學生的學習成果,包括知識掌握程度、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職業素養提升等。1.1.2OBE理念在人才培養中的應用邏輯
在人才培養中,OBE理念的應用邏輯可以概括為以下3個主要步驟[]。
(1)明確目標。首先明確界定學生畢業后應具備的能力和素質,這些目標應與社會需求、企業崗位和行業標準緊密結合,并且要具有較強的針對性。
(2)設計教學。圍繞目標反向設計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課程設置注意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學方法要靈活,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
(3)持續改進。通過多元化的評價體系,收集學生的學習成果反饋,并根據反饋結果進行系統的、科學地分析,不斷優化教學內容并改進教學方法。
在人才培養體系中,OBE理念的應用邏輯凸顯了教學需具備動態變化與靈活適應特質,促使教學隨著實際調整,有力地推動學生綜合素質提升,可切實增強學生的職業能力。
1.2物流標準化人才的能力需求分析
1.2.1物流標準化崗位的職業能力要求
物流標準化人才在實際工作中一般需具備以下能力。
(1)標準制定能力。能夠參與物流標準的制定,包括物流技術、物流管理、物流服務等方面的標準制定。這要求物流標準化人才具備扎實的物流專業知識和標準化理論功底,可以結合行業實際需求,制定科學合理的標準。
(2)標準執行能力。能夠嚴格按照既定標準執行操作,從運輸、裝卸到倉儲、配送等,全方位保障物流活動規范有序、高度標準化[8]。這不僅需要物流標準化人才熟悉標準內容,還需具備良好的執行力及強烈的責任心,確保標準落地。
(3)質量控制能力。能夠對物流運行過程中的各個層面進行質量監督和控制,保證物流運行過程的各個方面都滿足標準要求。這就要求物流標準化人才掌握物流質量管理能力、物流數據分析能力,能夠及時對物流過程中存在的各種質量方面問題進行處理。
1.2.2物流行業對標準化人才的綜合素質要求
除了上述職業能力外,物流行業對標準化人才還提出了以下綜合素質要求。
(1)創新能力。物流行業的發展是不斷更新的,各種新技術、新模式層出不窮。物流標準化人員必須具備創新能力,必須與時俱進地更新、完善物流標準。
(2)職業素養。物流標準化工作需要嚴謹的態度和高度的責任心。物流標準化人才需要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團隊合作精神和溝通能力。
(3)持續學習能力。物流行業高新技術日新月異,物流標準化人才需要具備持續學習的能力,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技術,才能適應行業不斷發展的需求。
1.3OBE理念與物流標準化人才培養的契合性
1.3.1OBE理念如何滿足物流標準化人才培養的需求
OBE理念指出應以達成學生能力為目標,強調以實踐教學為抓手,滿足行業需求[,這與物流標準化人才培養目標是一致的。OBE理念依據教學目標,以教學目標為線索反向設計教學任務,創新教學方式,實現提升學生物流標準制定、實施和控制能力的目的。同時,OBE理念強調學生綜合素質,可以幫助學生培養其創新思維、職業素養和終身學習能力。
1.3.2OBE理念對實踐教學的重要指導意義
實踐教學是學生技能提高的最重要途徑,在物流標準化人才培養中需要重視實踐教學。OBE理念在物流標準化人才培養中強調實踐教學的重要性,重視依托實踐性的項目、案例和仿真實施等,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知識和技能[]。OBE還強調重視實施多元的評價,不僅會對學生的學習結果有一個全面的考核,還能為實踐教學提供一個科學的反饋依據。OBE理念可幫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設計教學內容和方法,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
2 物流標準化人才培養的現狀、問題及成因
2.1國內外物流標準化人才培養現狀
2.1.1國內高校的物流標準化課程設置與實踐教學模式
近些年來,我國物流業發展勢頭極為迅猛,這使得對物流標準化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然而,國內高校在物流標準化人才培養方面依舊存在著不少短板。當下,物流專業課程設置大多還是以傳統倉儲、運輸等基礎內容為主,缺乏對物流標準化的系統性規劃。課程內容更新速度遲緩,難以跟上行業飛速發展的步伐。在實踐教學方面,部分院校嘗試引入實踐教學環節,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實踐教學模式較為單調,缺乏創新性和互動性。
此外,校企合作也是提升物流標準化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途徑[12],但目前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廣度明顯不足。企業參與積極性不高,合作形式有些只是簡單地給實習基地掛牌,缺乏實質性內容。
2.1.2國際上物流標準化人才培養的相關經驗與典范
在國際上,物流標準化人才培養已經積累了比較豐富的經驗。德國的“雙元制”教育模式堪稱其中的典型代表,該模式通過學校與企業的深度合作,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能夠在企業中接受實踐培訓,切實保證所學知識與實際工作緊密相連。美國則借助行業協會和高校的緊密協作,開發出許多與物流標準化相關的課程和實踐項目,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另外,一些國家還通過出臺政策支持及加大資金投入等方式,大力推動物流標準化教育的國際化發展,通過引入國際物流、國際標準化等課程,拓寬學生的國際化視野。
2.2現有實踐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2.2.1實踐教學內容與行業需求脫節
目前,有些高校的物流標準化實踐教學內容和行業實際需求缺乏緊密聯系[3]。學生所學知識難以直接運用到實際工作當中,導致畢業后還需要花費較長時間去適應崗位需求。
2.2.2教學方法單一,缺乏創新性和互動性
在實踐教學中,傳統教學方法依舊占據主導地位,如課堂講授、驗證性實驗等,缺乏互動性和創新性,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部分院校雖引入了案例教學、項目驅動等,但應用范圍有限。
2.2.3評價體系不完善,缺乏對學生能力達成的全面衡量
現有的評價體系多以理論考核為主,缺乏對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職業素養等的全面考量。評價主體較單一,主要由教師主導,缺少企業導師及學生的自我評價,很難真實反映學生的學習成果,也不利于持續改進教學過程。
2.3問題的成因分析
2.3.1課程體系與行業標準更新不同步
物流業技術更新換代速度極快,但高校課程體系的調整卻相對滯后[14]。課程內容沒有及時納入行業最新標準和技術,導致學生所學知識與實際需求脫節。比如,智慧物流、綠色物流等新興領域在課程中的占比依舊較低。
2.3.2校企合作不深入,缺乏真實實踐環境
校企合作是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的關鍵所在,但當前校企合作不少浮于表面,缺乏深度和實質性內容,企業并沒有投入較多資源用于人才培養。此外,缺乏政策支持和激勵機制,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業的積極性。
2.3.3教師實踐能力不足,教學理念滯后
當前,我國物流標準化任課教師大多是從相關專業轉入的,缺乏系統全面的物流標準化教育背景。教師自身實踐能力不足,難以將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緊密結合。此外,部分教師的教學理念還停留在傳統學科教育階段,忽略了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為導向的現代教育理念。
整體而言,物流標準化人才培養的現狀并不樂觀,尤其是在實踐教學方面還存在著諸多問題,亟須創新實踐教學模式,以改變此種不利局面。
3 OBE理念下物流標準化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創新模式
3.1基于OBE理念的實踐教學目標設計
3.1.1明確物流標準化人才的培養目標與能力指標
在OBE理念的指引下,物流標準化人才的培養目標應當緊密貼合行業企業需求,清晰明確地界定學生畢業后應具備的能力和素質。具體來講,物流標準化人才應具備以下能力指標。
(1)標準制定與執行能力。能夠參與物流標準的制定工作,并且嚴格按照物流標準執行各類物流操作。
(2)質量控制能力。能夠對物流運作過程中的各個環節進行全面的質量監督與控制,確保符合標準要求。
(3)數據分析與優化能力。能夠熟練運用各類數據分析工具,深度挖掘數據價值,精準優化物流標準化流程。
(4)創新與問題解決能力。面對物流領域復雜多變的實際問題,能夠憑借敏銳的洞察力與創新思維,提出切實可行的創新解決方案。
(5)職業素養。具備高尚職業道德,能夠在團隊中發揮合作精神,并擁有出色的溝通能力,助力工作高效開展。
3.1.2將培養目標分解為具體的實踐教學目標
為實現上述能力指標,實踐教學目標應進一步細化為以下具體目標。
(1)知識目標。學生需扎實掌握物流標準化基礎理論,精準解讀物流標準文本,同時能熟練運用相關物流技術開展實際操作。
(2)能力目標。學生需具備從物流標準制定、執行到物流質量把控、物流數據分析等一系列實操能力,以適應物流行業需求。
(3)素質目標。學生不但要培育創新思維,塑造良好的職業素養,還需著重培養團隊合作能力,全方位提升自我。
3.2創新實踐教學模式的構建
3.2.1課前導學:線上資源與自主學習
(1)提供物流與標準化知識的預習資料。通過線上系統向學生提供物流和標準化知識的課前學習資料,包括視頻、案例、標準文本等,這些學習資料幫助學生提前對將要學習的知識有一定的了解。
(2)設計線上討論與互動環節。可以通過線上討論區、線上互動平臺等方式,開發線上討論環節與互動環節,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可以設置有關物流標準化的實際案例,讓學生自主討論、自主學習。
3.2.2課中做學: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與實踐操作
(1)案例式教學法、項目式教學法、仿真式教學法。課堂教學過程中穿插實際案例進行知識點分析;實施項目式教學法,帶領學生進行實際項目的設計和實踐;通過仿真軟件中設計的軟件模型模擬實際物流標準化工作狀態,幫助學生了解相關內容。
(2)引入企業真實項目。引入物流企業開展的項目,即企業的真實項目,讓學生參與到物流標準化的項目中去實施。例如,參與企業的物流標準制定、優化或執行項目,增強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
3.2.3課后拓學:拓展學習與能力提升
(1)設計拓展性作業與研究項目。安排探究性作業和課題任務,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可要求學生對某一物流標準化課題進行調研并撰寫調研報告。
(2)組織學生參與行業競賽、學術交流等活動。通過組織學生參加物流行業競賽和學術交流活動來開闊學生的視野。例如,可以指導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標準化奧林匹克競賽,或參與行業學術研討會,向同行和行業專家學習、交流。
3.3實踐教學內容的優化
3.3.1結合物流行業最新標準與技術,更新實踐教學內容
實踐教學內容應深度融合物流行業最新技術標準與產業發展趨勢,實行動態更新課程體系。結合ISO物流標準、國家職業標準及行業認證體系,構建“教學一實訓一認證”一體化培養框架。強化智能倉儲、供應鏈協同等領域的實踐操作,讓學生熟練掌握行業最新技術規范,實現教育鏈與產業鏈的無縫對接。
3.3.2引入綠色物流、智慧物流、區塊鏈技術等前沿內容
(1)綠色物流。在實踐教學中,可以增加綠色物流的案例分析和實踐環節,讓學生知道如何通過標準化流程實現物流活動的綠色化
(2)智慧物流。介紹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物聯網應用等技術,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來掌握智慧物流的標準化流程。
(3)區塊鏈技術。結合區塊鏈技術在物流領域的應用,設計相關實踐項目,幫助學生理解區塊鏈技術如何提升物流標準化的透明度和效率。
3.4校企合作與產教融合的深化
3.4.1建立校企聯合培養機制,建立實習基地與實施企業導師制度
(1)校企聯合培養機制。與物流企業建立長期穩定的校企合作關系,嘗試共同制定和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可以成立由高校教師和企業專家組成的聯合教學團隊,共同承擔物流標準化相關課程的教學任務。
(2)實習基地與企業導師制度。建立校外實習基地,為學生提供真實的實踐環境。實施企業導師制度,邀請企業專家擔任校外導師,指導學生的實踐鍛煉。
3.4.2開展校企合作項目,讓學生參與企業實際運營中的標準化工作
(1)校企合作項目。與物流行業優秀企業合作開展實際項目,讓學生參與企業物流標準化的制定、執行和優化。例如,可以開展物流標準制定項目,讓學生參與到校企合作項目中物流標準的調研、起草和修訂等工作中。
(2)企業實際運營中的標準化工作。采用訂單班合作模式、實習項目等各種形式,為學生搭建深人企業實際運營環境的平臺。學生在企業導師悉心指導下,親身參與物流標準化流程的優化構思與落地實施,積累實操經驗。
通過構建OBE理念下物流標準化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創新模式(見圖1),能有效提升物流標準化人才的培養質量,滿足行業對高素質物流標準化人才的需求。
4 OBE理念下物流標準化人才培養的評價體系
4.1評價體系的設計原則
在OBE理念的指導下,物流標準化人才培養的評價體系應遵循以下設計原則。
4.1.1以能力達成為核心
該評價體系要緊緊圍繞學生能力達成情況展開。將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巧妙融合,過程性評價重點關注學生在整個學習進程里的表現,如課堂上是否積極參與、實踐操作時的表現如何、團隊協作能力強弱等;結果性評價則借助考試成績、項目最終成果等方式,來判斷學生是否實現預期能力目標。
4.1.2多元化評價主體
評價主體應多元化,包括教師、企業導師、學生自已及班級或小組同伴[5]。教師評價主要側重于學生對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掌握程度;企業導師評價重點考量學生在實際工作中的表現和職業素養;學生自我評價和同伴評價則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我認識和自我反思能力及團隊協作精神。
4.2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在構建評價指標體系時,需全方位考量物流標準化人才應具備的關鍵能力。具體來說,該體系主要包括以下重要維度。
4.2.1知識掌握程度
(1)標準化理論。在評估學生時,需要著重考查他們對物流與標準化的基本概念是否清晰,對主要知識點是否熟悉,以及對基礎理論的掌握程度如何。
(2)標準文本解讀。在評估學生時,還要看他們對國內外物流標準文本的理解是否到位,能否在實際情境中靈活運用,以此來判斷他們相關能力的高低。
4.2.2實踐操作能力
(1)標準執行。評估學生的時候,要考查他們能不能一絲不茍地依據物流標準開展操作,確保整個物流操作過程正確無誤,符合規范要求。
(2)質量控制。評估學生的時候,著重考查學生對于物流質量進行監督與控制的能力,能否高效開展物流數據分析。
4.2.3創新能力與問題解決能力
(1)優化標準化流程。具體評估學生在物流標準化流程方面,能否根據所學知識與實踐認知,認真思考并提出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優化流程。
圖1OBE理念下物流標準化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創新模式

(2)創新方案。在實際項目場景里,側重考查學生可否充分運用所學知識,結合實際情況,深入思考并提出具有創新性、可行性解決方案的能力。
4.2.4職業素養
(1)團隊合作。在團隊項目中,要細致評估學生的表現,重點考查他們在團隊協作中與成員溝通交流是否順暢,協作配合是否默契,以此判斷其團隊合作能力。
(2)嚴謹態度。在實踐操作環節,著重考查學生的動手能力,看他們是否能嚴格遵循專業規范,認真對待每個操作步驟,以此判斷學生的專業性和嚴謹性。
4.3評價方法與工具
為了全面衡量學生學習成果,評價方法和工具需豐富多樣,從多維度、多角度去考量,不要太過單一。
4.3.1課程考核
(1)理論考試。借助閉卷考試檢驗知識學習度的方式,或開卷考試這種考查靈活運用能力的形式,評估學生對物流標準化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
(2)實踐操作考核。為了評估學生實踐能力,
可以采用實驗室操作、模擬軟件操作及虛擬仿真操作等多種方式,以此全方位測試學生實操水平
4.3.2項目評估
(1)企業項目完成情況。通過查看學生在參與企業實際項目中所產出的成果,從多個方面來度量他們的綜合能力,據此判斷其真實水平。
(2)案例分析報告。可以從學生對實際物流標準化案例的剖析情況和深度入手,考查他們是否能條理清晰地撰寫出切實可行的分析報告。
4.3.3實習反饋
(1)企業導師評價。企業導師可從職業素養體現、實踐操作表現及創新思維運用等方面,對學生實習期間的綜合表現進行全面評價。
(2)實習成果展示。學生可通過撰寫實習報告及開展項自成果展示等方式,清晰直觀地向大家呈現自己在實習期間所獲得的學習成果。
4.3.4學生自我評價與同伴評價
(1)學習反思報告。學生可以通過撰寫學習反思報告,對自己學習過程中取得的收獲和表現的不足進行自我認識、自我分析和自我評估。
(2)小組互評。學生在小組項目中,對小組成員的表現進行相互評價,在互評時對小組成員更加了解并產生更多聯系,有利于提升團隊合作能力。
4.4評價結果的反饋與持續改進
4.4.1建立反饋機制
評價結果要及時傳達給教師和學生。這樣一方面能讓學生清楚自己的學習狀況,另一方面也能為教師改進教學提供依據。
4.4.2根據評價結果調整教學內容與方法
(1)教學內容調整。根據學生評價中暴露的薄弱環節,及時更新、優化教學內容,這樣調整后的教學內容可以變得更加科學和更具針對性。(2)教學方法改進。結合評價結果,調整教學方法,適當增加實踐教學的比重,多引入互動式、游戲式、仿真式、情境式、項目驅動式教學。
4.4.3持續改進
評價體系應具備動態調整能力,根據物流行業發展變化及學生反饋意見,不斷優化評價指標和方法,確保評價體系科學有效。
通過精心設計并實施OBE理念下物流標準化人才培養的評價體系(見圖2),能全面衡量物流標準化人才培養質量,有力支撐教學過程持續改進,最終達成培養高素質物流標準化人才的目標。
5 案例分析
5.1國內外優秀案例的選取與介紹
5.1.1國內高校物流標準化人才培養的先進案例
(1)江蘇海洋大學是一所海洋特色鮮明的高校,其物流管理專業在OBE理念指引下,構建了“二二三三”應用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二二三三”指“二個特色,二種能力,三個三結合”。二個特色:學科建設凸顯海洋經濟特色,人才培養方向體現現代臨港物流特色;二種能力: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三個三結合:管理知識、信息管理知識與海洋經濟知識相結合,培養過程中課堂、實踐、實習相結合,學校導師、企業導師、人生導師相結合[]。該模式涵蓋人才培養方案重新設計、課程體系改革、實踐能力培養、教學方法創新、多元化評價體系等內容。
(2)上海第二工業大學是一所以工科見長的應用技術型大學,學校與行業龍頭企業(如中國商飛、上汽集團等)進行深度合作,共建實訓基地,其物流管理專業作為省部級一流本科專業,通過校企聯合開發課程,引人真實物流案例與數據,增強學生對標準化流程的理解,通過“產教融合 + 數智化 + 職業精神”三位一體的實踐教學框架,構建了以行業需求為導向、技術應用為支撐、職業素養為核心的物流標準化人才培養模式。該模式包括校企協同育人、實戰化教學場景、智能技術整合、職業導向與勞模精神融合、技術轉移與成果轉化等豐富內容。
5.1.2國際上物流標準化人才培養的有效模式
(1)德國“FH”人才培養模式。德國的“FH”模式以應用導向的課程設置、偏重實踐的教學過程和形式多樣的校企合作為特點[17-18]。 。FH(Fachhochschule的簡稱,即德國應用科學大學)是德國高等教育體系中的關鍵部分,它始建于20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經過50多年的發展,已經構建了一套成熟且完整的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涵蓋辦學理念、培養目標、教學內容和課程設置[。如今,德國約2/3的工程師、1/2的企業管理人員和計算機信息技術人員都畢業于應用科學大學,使其成為名副其實的工程師培養的搖籃[20]。該模式培養的應用型創新人才被稱為“橋梁式的職業人才”,深受市場歡迎。
圖2OBE理念下物流標準化人才培養的評價體系

(2)美國“CBE”人才培養模式。美國的“CBE”模式強調以能力導向的教學目標、模塊化的課程結構和以能力為基準的目標評價體系[2]。能力本位教育(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CBE)是指圍繞職業工作崗位所要求的知識、技能和能力組織課程與教學的培養體系。CBE理論是由20世紀70年代美國休斯敦大學的教育心理學家本杰明·布魯姆提出的在掌握學習模式和反饋教學原則的基礎上,開發出的一種突出能力培養的教學體系。該理論著重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主要通過學校與企業的緊密協作以及企業或用人單位在專業課程開發中的深度參與來實現[22]。該模式培養的人才具有較強的專業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能夠快速適應工作需求。
5.2案例分析與啟示
5.2.1優秀案例的實踐教學模式、課程內容、評價體系
(1)實踐教學模式。江蘇海洋大學采用的教學模式,涵蓋課內教學、課外研學、網絡助學和實踐用學,實現理論與實踐、線上與線下深度融合。德國“FH”模式通過校企合作,讓學生參與企業實際項目,提升實踐能力。
(2)課程內容。江蘇海洋大學的課程體系強調跨學科融合,引入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課程。美國“CBE”模式采用模塊化課程結構,注重能力培養。
(3)評價體系。江蘇海洋大學通過多元化評價方式,全面評估學生的綜合能力。德國和美國的模式注重學生在實際項目中的表現,強調以能力為基本的評價體系。
5.2.2對我國物流標準化人才培養的啟示與借鑒
(1)深化產教融合。借鑒德國“FH”模式,加強校企合作,建立實習基地和實施企業導師制度,帶領學生在企業中參與實際項目。
(2)優化課程體系。引入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課程,結合物流標準化實際應用,培養學生的跨學科思維和創新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3)創新教學方法。采用翻轉課堂、問題導向式教學、任務驅動式教學、案例教學、小組討論、情景模擬等互動式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完善評價體系。構建多元化評價體系,要注重過程性與結果性評價相結合,全面衡量學生的學習成果,不斷提升評價體系的科學性與實用性。
6 結論與展望
6.1研究結論
本研究圍繞OBE理念下物流標準化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創新模式展開,深人探討了如何通過優化教學模式、課程內容和評價體系等,提升物流標準化人才的培養質量。研究的主要內容與特點及成效如下。
6.1.1實踐教學創新模式的主要內容與特點
(1)課前導學。鼓勵學生利用網上資源自主學習,為學生設計物流標準化知識的課前預習資料,讓學生在課前做好準備,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課中做學。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項目驅動和虛擬仿真等方法,引入企業真實項目,讓學生參與標準化流程的設計與執行,提升實踐能力。
(3)課后拓學。設計好拓展作業及研究性課題,組織學生積極參加行業競賽、學術交流活動,拓寬學生的視野,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
(4)課程內容優化。融人綠色物流、智慧物流、區塊鏈等物流行業最新標準和最先進技術,以及最新業務常識與前沿新技術內容,確保課程內容與物流行業需求最新動態相銜接。
(5)校企合作與產教融合。建立校企聯合培養機制,設立實習基地與實施企業導師制度,開展校企合作項目,讓學生在真實環境中提升職業素養。
6.1.2實踐教學創新模式的成效
(1)實踐能力提升。積極引入企業真實項目,讓學生充分地參與物流實踐操作,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顯著提升,能更從容地契合企業實際需求。
(2)職業素養增強。大力推進校企合作,讓學生參與到企業項目、企業崗位中。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協作意識、職業素養及創新能力都有了顯著地提高。
(3)綜合素質提高。構建起的多元化評價體系,從多方面全面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有力地促進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全方位發展。
6.2研究的創新點
6.2.1實踐教學模式的創新
構建了物流標準化人才培養的“課前導學一課中做學一課后拓學”的三階段教學模式,結合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方式等,打破了傳統教學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提升了整體教學效果。
6.2.2評價體系的多元化
建立起一套多元化評價體系,將過程性評價
與結果性評價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從學習過程中的點滴表現,到最終成果,全方位衡量學生學習成果,為教學改進提供了精準的科學依據。
6.2.3校企合作的深化
通過建立校企聯合培養機制和實習基地,讓學生深入參與企業實際項目。在此過程中,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得到鍛煉,職業精神面貌也煥然一新,從而提升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
6.3未來研究方向與展望
6.3.1物流標準化人才培養的進一步研究方向建議
(1)國際化合作與交流。加強與國際高校和企業的合作,引進國際先進的物流標準化課程和實踐項目,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物流標準化人才[23]。
(2)課程體系的持續優化。緊盯物流業標準變化,緊跟技術更新步伐,不斷對課程體系進行優化,確保教學內容始終與物流業需求緊密相連。
(3)教師培訓與發展。加強對教師的實踐能力和教學理念培訓,提升教師在創新教學模式下的教學水平,依托校企合作強化“雙師型”教師培養[24]
6.3.2物流業未來發展趨勢下的人才培養模式展望
(1)數字化與智能化。未來物流業將更加倚重數字化和智能化,人才培養模式應與時俱進,增加數智化課程和技術應用模塊,培養學生的數智化思維與創新能力。
(2)綠色物流與可持續發展。由于破解環境壁壘及物流業高質量發展等所需,綠色物流將成為行業發展的重點,未來物流人才培養應注重綠色物流標準和可持續發展理念的融入。
(3)跨學科融合。物流業的發展需要跨學科知識的支持,未來人才培養模式應加強與其他學科(如計算機科學、經濟學、工程學、系統科學、環境科學等)的融合,培養復合型人才。
本研究系統探索了OBE理念下物流標準化人才培養的創新模式,并構建了多元化的評價體系。然而,隨著物流業的快速發展和高新技術的不斷更新,未來仍需在教學模式、課程內容、評價體系等方面持續優化,以培養出更多、更符合行業需求的高素質物流標準化人才。
參考文獻
[1]李蘭冰,逯海勇.統一大市場建設:物流標準化如何推動國內市場一體化?[J].財經研究,2024,50(9):19-33.
[2] 馮薇,韓俊杰.我國OBE教育研究的歷史演變、空間差異及研究趨勢[J].學周刊,2024(28):163-166.
[3] 張昕,溫煦.應用型大學人才培養中OBE教育理念的探索與實踐[J].對外經貿,2025(2):150-153.
[4]馬佳,汪宏友.成果導向教育(OBE)理論研究文獻綜述[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9,2(16):88-89.
[5] 張安富.基于OBE理念的課程目標、畢業要求及培養目標達成度評價[J].高教發展與評估,2024,40(6):1-11.
[6]倪軍,柯木秀,肖敬超.OBE模式理論與本土化實踐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24,45(3):224-227.
[7]李欣,李瑩雪,李玉群,等.基于OBE教育理念的“雙循環”動態可持續教育機制研究[J].教育進展,2024,14(1):99-105.
[8]董敏,婁峰.標準化運行與技術創新協同對物流產業轉型升級的影響機制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2023(24):224-227.
[9]張得銀,董紹增.產教融合背景下高層次應用型物流人才培養模式優化研究[J].教育進展,2024,14(9):930-941.
[10]鄭瓊,楊曉麗,王世進,等.我國高等教育實踐教學研究熱點與進展分析[J].高教學刊,2024,10(5):12-16.
[11]蘭麗輝,尹浩.OBE理念下“MOOC + SPOC”模式的課程建設與應用研究[J].長春大學學報,2024(12):70-73.
[12]鄭雁玲.基于勝任力模型的航空物流人才培養模式創新[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9,1(14):137-138.
[13]楊桂麗,李發宗.“四位一體、協同融合”物流實踐教學體系創新[J].現代商貿工業,2020,41(1):52-53.
[14]環梅.智慧物流背景下高校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探索[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8,40(6):150-151.